•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李濟深軼事(一)

      2014-03-11 07:09:34呂春松
      西江月 2014年2期
      關鍵詞:李濟深

      □ 呂春松

      李濟深軼事(一)

      □ 呂春松

      坐落在北山公園上的中山紀念堂

      籌建中山紀念堂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不幸在北平逝世。是日,當時兼任梧州善后處處長的李濟深正在梧州,接獲廣州國民政府電告這不幸消息時,悲痛不已。翌日,李濟深即授命副官長李炯與梧州各界商議,成立了追悼孫大元帥籌備處,并決定于3月24日在梧州市大校場隆重舉行大規(guī)模的追悼會。

      3月24日上午11時,各機關團體約5000余人齊集于大校場,會場氣氛莊嚴肅穆,掛滿兩粵將領及各機關團體的挽聯(lián)。李濟深親筆書寫的挽聯(lián)是:“循遺囑數(shù)言,非到建國成功,雖死不瞑;為群眾一慟,豈第感恩知己,獨戀其私。”

      12時,李濟深正式宣布開會哀悼,鳴炮21響,并發(fā)表了演說:

      “今天我們開會追悼孫大元帥,大概有兩種意思:第一,因為孫大元帥為中華民國的創(chuàng)造者,我國中華民國的國民,對孫大元帥的死,為崇德報功故,應該開會追悼他。第二,因為孫大元帥為我國國民革命的引導者,即為中華民國求平等自由的引導者,我國國民受他的指導,依靠他的帶領,跟隨他奮斗,可以希望達到致中華民國于平等自由之目的?,F(xiàn)在他死了,革命還沒有成功,中華民國還沒有達到平等自由的地位,我們的革命導師就死去了!他是我們的父母,是我們的家長,今日我們的父母家長死了,我們做子女的就不能依靠父母家長,應當自己負起完全責任來!我們今后要大家負起責任,繼續(xù)孫大元帥的遺志去革命,為中華民國的平等自由而奮斗!今天開個追悼會,就是要提醒大眾,知道此后各人自己的責任的重大,望大家記著今天的追悼會,緊記著孫大元帥的奮斗生涯,緊記著我們自己所負的責任,為爭中華民國的平等自由,為實現(xiàn)孫大元帥的主義而革命!”

      追悼會上,李濟深還宣讀了祭文。

      李濟深組織這次約五千余人參加的大型追悼會,在群眾中留下了深遠的影響,對鼓勵家鄉(xiāng)人民繼承孫中山遺志,積極投入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洪流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為了永遠紀念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在召開這次追悼大會后不久,李濟深又首先在梧州發(fā)起籌建孫中山紀念堂。1925年4月23日下午1時,李濟深召集梧州軍、政、學、商、農、工、婦女、新聞各界,市黨部代表及各機關職員,共40多人,在同園革命軍人同樂會開會。會議由李濟深主持,他說:“為何要建筑紀念堂,約有三種原因:一是孫中山先生為創(chuàng)造中華民國元勛,吾人為崇德報功起見,應有紀念堂,以垂永久;二是孫中山先生既有大功勞于國家,應建紀念堂使后人瞻仰,且時常得有感觸,知道孫先生創(chuàng)業(yè)之艱難;三是梧州市內向無集會之地方,現(xiàn)擬建筑大規(guī)模之紀念堂,讓市民有地方時常得集會之便利。”當月的26日和28日,李濟深又連續(xù)召集開了兩次會議,研究有關建筑紀念堂的具體事宜。

      為建造梧州中山紀念堂,李濟深成立了“梧州建筑中山紀念堂籌備委員會”,通過了章程,從軍、政、紳、商、學、農、工、婦等各界中,選出軍界陳濟棠、政界蘇鑒軒、學界葉毓成、商界招松觀、報界張三民等10人,為該籌備委員會委員;李濟深、蘇鑒軒等人為總務、建筑、籌款各股負責人,并由梧州善后處撥開辦費,開始著手各項籌建工作。

      中山紀念堂工程于1926年1月25日奠基,奠基典禮由當時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衛(wèi)在梧州市區(qū)的茶山上主持,1928年7月正式動工興建,期間由于戰(zhàn)爭曾一度停工。1930年,在李濟深的督促下,陳濟棠撥款續(xù)建,陳親筆書寫“中山紀念堂”五個大字。當年10月,梧州中山紀念堂終于建成,成為全國最早建成的中山紀念堂。

      李宅雨帽

      南方多竹子,因而竹子被廣泛應用于生產生活當中,許多日常生活用具就是利用竹子加工而成的。南方的雨帽,就是用竹篾編織,兩層間夾竹葉,用于遮陽擋雨。雨帽分圓頂和尖頂兩種。直至今天,很多農家還備有這樣的雨帽。

      據(jù)李濟深家鄉(xiāng)料神村的老人說,雨帽還有防止野獸偷襲的作用。當年,當?shù)厣置?,野獸很多,老虎、豹子經常出沒,這些野獸攻擊人時,主要是撲咬脖子、喉部。外出時,頭戴一件尖頂大雨帽,老虎、豹子就不知如何下手。

      李家人多,備用的雨帽也就多,加上往來李家的客人又很多,為區(qū)分李家的雨帽與客人的雨帽,管家就在所有李家的雨帽內側,寫上“李宅”兩個字。

      有一次,李家派兩個人到相鄰廣東省郁南縣城采購貨物。當二人進入郁南境內,經過一個森林茂密、偏僻的山坳時,突然跳出幾個持槍大漢,搶過兩人的包裹,其中一人頭戴的雨帽被一大漢用槍挑起,丟在地上。突然,這個大漢看到帽上有“李宅”兩字,拿起帽子就問:“哪里人?”已經嚇得發(fā)抖的二人忙說:“蒼梧料神村人?!薄笆悄莻€打日本仔的李濟深的人?”兩人連忙點頭?!八阄覀兘裉斓姑?,兄弟們,走!”持槍大漢說完,丟下包裹,跳進山坳,很快就消失在密林深處。

      二人辦完事回到料神村,向主人家報告了此事。李家親戚和村里人很快明白,李家雖然有錢有勢,但從來不仗勢欺人,還經常救濟周邊的貧民和路過的難民,處處與人方便,因此,附近的山賊對李家也禮讓三分。

      自此之后,李家親戚和村里人外出,就前往李家借雨帽。對方見來人戴“李宅”的雨帽,都不敢蠻不講理,山賊、土匪見了也很少為難他們。

      歇馬樹

      2011年前,兩廣交界的蒼郁高速公路還沒有開通,前往李濟深故居旅游、參觀,必須先從蒼梧縣城沿蒼郁省際公路到達河步村,再沿上小河邊的鄉(xiāng)村水泥路上行約6公里,才能到達料神村。從河步村前行1.2公里,有一個小山坳,山坳的路旁有一棵兩人都不能合抱的大樟樹,當?shù)厝朔Q之為“歇馬樹”,其名字的由來也與李濟深先生有關。

      據(jù)說,李濟深先生每次從外地回鄉(xiāng),騎馬經過這個地方,就會主動下馬,把馬拴在那棵樹下,休息片刻后,再牽著馬步行走過前面的村子。原來這個村叫子村,李濟深先生的母親就出生在這里,是該村吳展情的女兒,名叫吳桂英。李濟深年幼時名叫錦江,六歲那年,父親去世了,只能靠母親支撐著這個家庭,含辛茹苦地撫育他們兄弟姐妹六人。正如李濟深在《憶母》一文中所說,“吾母于哀痛之余,勉抑悲懷,教養(yǎng)子女,以至成立,蓋無日不在困苦艱難中奮斗也?!贝碎g,他們一家得到了舅家人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為了更好地管教李濟深,母親把他送到娘家子村,師從其舅父吳德初就讀鄉(xiāng)塾,吃住在其舅父家。吳德初是清代秀才,時在子村惠封學堂任教。該學堂設在該村的惠封廟的兩側,既是廟宇,又是學堂。當時,學堂四周綠樹成蔭,花草簇簇,惠封廟門前有一口大池塘,綠柳成行,碧波蕩漾。距廟不遠處,便是上小河。李濟深在這環(huán)境優(yōu)雅的學堂,度過了難忘的兩年啟蒙時光。

      李濟深后來回憶自述,幼時,他克勤克儉,勤敏向學,“衣服每破必補,雖舊必潔。日間所讀之書,夜必熟習背誦而后已”。他性情活潑好動,言談不凡,爬樹搗巢捉鳥,下河捉魚摸蝦,跑到廟堂里玩耍,時而有之。有一天下午,課間休息時,同學們都跑到學堂旁邊的一塊空地上玩耍、做游戲。他與小伙伴們玩了一會,便獨自溜進廟堂,踮起雙腳,爬上神殿,撫摸菩薩的頭、臉和胡須。最后,爬在大盤古圣爺木像的后背,用兩只小手攬著菩薩的頸部,自言自語地說:“菩薩菩薩,背背我吧,我想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就在此時,吳德初先生進來了,一見此狀,大吃一驚,大聲斥道:“錦江,快給我滾下來!你太不像話了。”先生的大聲怒斥,把外面玩耍的小同學全都引了回來,圍在先生身后,一齊看著小錦江。只見錦江乖乖地從盤古圣爺?shù)暮蟊撑老聛?,在眾目睽睽下站在殿堂默默無語。

      放學后,先生把錦江獨自留下,罰背書三篇,他背誦如流,一字不漏。此時,吳先生的怒氣已消了大半,對他語重心長地說:“錦江呀!你媽把你交給我,是讓我管教好你,讓你日后有出息,可是今天你為何做出那種有損神明的事呢?” 錦江略加思索,說道:“菩薩是大好人,不是天天有男男女女來拜祭,祈求保佑么?” 吳先生又說道:“那你就更不應該爬到菩薩身上去呀!” 錦江回答:“先生,我是想讓菩薩保佑,把我背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眳窍壬牶螅南?,錦江年紀小小,就有如此天真而遠大的想法,實在難得。只好說:“以后不許再這樣玩耍,讀好書,長大后就能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了。”

      說到子村惠封廟,不得不說說這座廟的歷史。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賜封剿滅番王立下汗馬功勞的韋良睦為“御賜武狀元”。因韋良睦家境貧寒,于是,朱元璋派地理大師給韋良睦四處尋找宅基地,建造韋家府。地理大師千里迢迢來到子村琵琶山,一看此乃寶地,就點給韋良睦作宅基地。但韋良睦此人正直忠厚,一心報國,他向朱元璋上奏:在此寶地敬立開天盤古圣爺神殿,讓民眾瞻仰,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朱元璋準奏,特封在該寶地建廟,故名“惠封廟”。

      清代地理大師雷友蘭四處尋找回龍顧祖穴地,于1696年春來到惠封廟,留下了贊賞詩篇:“四耳嶺頂起祖宗,二十四山龍隨龍。金龍隨彎順水下,回龍顧祖是惠封。前屹文筆架巒峰,后有猛虎山相從。九曲潺流相環(huán)抱,左右旗鼓更威風。獅象魚蝦把水口,英雄將相靠此功?!被莘鈴R兩側還有教室,因而既是廟宇又是學堂。

      1907年,李濟深回家省親時,特地重訪惠封廟和惠封學堂,并以“名圣惠封”為冠,題詩一首:“名傳四海天下?lián)P,圣地神靈培精英?;輫菝褓n天福,封官封爵出將相?!?/p>

      當年李濟深在惠封學堂讀書的時間雖短,但給他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印象。李濟深是一個重情義之人,因此,他每次回料神老家,經過子村前的小山坳,就會主動下馬,把馬拴在這棵樟樹,稍息片刻,再牽著馬默默步行走過子村,以示對惠封廟和惠封學堂的敬意,對舅父吳德初先生的懷念。當?shù)厝艘恢卑堰@棵樟樹稱為“歇馬樹”,把此事作為一段佳話流傳了下去。

      八角涼亭與湯山囚禁

      1929年元旦,國民政府在南京召開“編遣會議”,討論通過了《國軍編遣委員會進行程序大綱》,李濟深被任命為廣州編遣區(qū)主任。他把裁軍看成是和平的曙光,期望實現(xiàn)真正的和平,使老百姓早日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是年2月,正當李濟深準備率領代表團赴南京,參加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時,發(fā)生了一樁歷史上稱之為“湘案”的突發(fā)事件。

      當時桂系第四集團軍總部設在武漢,北有白崇禧占據(jù)平津地區(qū),南有黃紹竑占據(jù)廣西。蔣介石覺得桂系對他構成了威脅,便處心積慮地想要消滅桂系。于是,蔣介石暗送軍火給湖南省主席魯滌平,以加強十八師的裝備,對抗桂系。但蔣偷運給魯?shù)能娀鸨还鹣到孬@,促使桂系先發(fā)制人, 2月19日,桂系以武漢政治分會的名義罷免魯滌平的湖南省主席及十八師師長職務,改任何鍵為湖南省主席,同時由葉琪、夏威率部隊進入湖南,進攻長沙,迫使魯滌平部退至江西,湖南便為桂系所控制了。這就是所謂的“湘案”。

      “湘案”成了蔣介石消滅桂系的借口,他一面要求監(jiān)察院長蔡元培和編遣委員會總務部主任李濟深查辦“湘案”,一面調動他的第一集團軍,與魯滌平配合,從南北兩路對武漢實施合擊。一時間戰(zhàn)云密布,一觸即發(fā)。

      3月12日,李濟深為了和平解決沖突,不顧個人安危,只身前往南京進行調停。 13日,李濟深和蔡元培向中央政治會議報告查辦“湘案”情況,提出了對相關責任人的處理意見,并要求蔣介石不要繼續(xù)向湖南增兵,以免與桂系部隊發(fā)生沖突。蔣當面答應,背地里卻仍然調兵遣將加快戰(zhàn)爭準備。21日,再次開會時,李濟深仍然主張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并指責蔣介石依然在調動軍隊。當晚,蔣介石借口李濟深與桂系串通一氣,以“伙同李、白分頭發(fā)難,謀叛黨國”的罪名,將其逮捕,囚禁于南京湯山。

      據(jù)李濟深副官龍飛群回憶:蔣介石是采用欺騙手段逮捕李濟深的。21日上午,蔣介石派人送來請?zhí)?,邀請李濟深參加當晚在蔣公館舉行的晚宴。下午,又打來三次電話催請。時間將到,李濟深帶上龍飛群和警衛(wèi)人員前往蔣公館赴宴。一行人來到蔣公館時,由蔣的工作人員作向導,先請龍飛群坐在外廳等候,把李濟深帶入了內廳。接著,外廳突然進來兩個軍人,叫龍飛群把公事包交給他們,龍飛群說要親自交給李濟深本人,話還沒有說完,兩人便強行動手,迅速把龍飛群的手槍與公事包奪去。此時,在門外的隨行警衛(wèi)員,也被人繳械用汽車押走。李濟深被捕后,隨即被送往“湯山官員招待所”囚禁。幾天后,在龍飛群一再要求下,他被準許去湯山侍候李濟深。李濟深的警衛(wèi)人員則在被關押一星期后釋放。

      26日,蔣介石以國民政府名義,決定免去李宗仁、李濟深、白崇禧等人的本兼各職,對桂系下了“討伐令”,命令前方各軍對桂系所有部隊“痛加討伐“。隨后,蔣介石宣布永遠開除李宗仁、李濟深、白崇禧的黨籍。

      李濟深被蔣介石囚禁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家鄉(xiāng),李家人和家鄉(xiāng)父老萬分焦急,千方百計設法去營救,打探消息,卻杳無音訊。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李家人請來當?shù)氐娘L水先生。風水先生說:在蓮花塘的東南角建一座八角涼亭,就可風平浪靜,化危為安。于是,李家人趕忙備料、放干塘水,擇日動工。在清除蓮花塘東南角的淤泥后,便著手建造八角涼亭。

      再說,李濟深被囚禁湯山后,無所事事,每日除看書看報、臨池寫作,還以推敲棋譜打發(fā)日子。蔣介石曾向吳稚暉等四位國民黨元老保證,以他的人格擔保絕不會扣留李濟深。李濟深被囚,讓吳稚暉顏面全失。于是,他立下遺囑:李濟深一旦遭性命之虞,愿以身殉而盡友誼。接著,吳稚暉就前往湯山與李濟深同住,陪他下棋以解憂悶。

      這段閑暇對于戎馬倥傯、終日奔忙的李濟深而言,實屬難得,他開始思考救國之路到底該如何走,并痛悔三年前沒有認清蔣介石的反動面目,跟隨他在廣州實行“清黨”所造成的不堪后果。李濟深作了一首詩:“丟了將軍印,問渠何所之?湯山容憩影,獨坐靜敲棋?!崩顫钜蝗霜氉办o敲”之“棋”,也正是他人生轉變的大棋局。

      據(jù)說,故居涼亭是在當年9月初建成,接著就傳來了李濟深獲釋的好消息。其實,當年8月,桂系已被蔣控制,被蔣收買的陳濟棠在廣東也站穩(wěn)了腳跟,加上國內對李濟深被囚禁的非議太多,各界人士強烈呼吁釋放李濟深。李濟深才得以恢復了名義上的“自由”,從湯山搬到南京鼓樓二巷他的私宅中。

      蒼梧故居的蓮花塘東南角從此多了一個八角涼亭;湯山被囚,更成為李濟深人生的重大轉折點,使他初步辨明了政治方向。從此,他從軍界轉入政界,開始全身心地為中國的民主政治而奮斗。

      現(xiàn)在,故居的八角涼亭,依然完好地挺立在蓮花塘的東南角,很多人到此賦詩緬懷李濟深先生。后來,故居工作人員精心選出四首詩,制成四塊橫幅,分別懸掛在八角涼亭上,供游人吟誦、緬懷。分別是:

      大坡鎮(zhèn)周澤棣的《桃園憶故人——緬懷李濟深先生》:夢魂夜到先賢宅,緬辨?zhèn)ト塑壽E。愛國畢生肩責,晚年樹高德。音容笑語如平日,擲地有力迸出,不倦誨人獲親炙,能不長追憶。

      澳門馬萬祺的《頌任公》:少壯懷才志氣雄,以身許國樂從戎。追隨總理求民主,反對獨裁促大同。決意南巡除敵寇,毅然北上樹勛功。九州一統(tǒng)臨終愿,萬代傳揚晚節(jié)風。

      廣東鄧凱芳的《李濟深故居感懷》:五山環(huán)抱景青幽,圍屋炮樓勝跡留。歷史波濤驚百越,英雄氣概鑄千秋。

      廣西詩詞學會林誠安的《觀李濟深故居》:群山俯首拜蒼龍,脈人料神皆杰雄。武可安邦文治國,享名八桂獨登峰。

      李濟深寫春聯(lián)

      1922年6月,陳炯明叛變革命,“護法”北伐中途夭折,李濟深遵照孫中山繼續(xù)留在粵軍第一師的秘密指示,等待轉機。1923年1月,李濟深認為時機已成熟,率粵軍第一師兩個團和工兵營,在陣前起義,與孫中山委派的西路“討賊軍”并肩作戰(zhàn),痛擊陳炯明叛軍,連克肇慶、三水,收復廣州后,李濟深榮升為粵軍第一師師長。

      隨后,李濟深奉孫中山之命,收復江門,討伐沈鴻英,平定了西江。7月19日,孫中山力排眾議,破格任命李濟深為“西江善后督辦”,負責統(tǒng)籌處理西江地區(qū)(包括廣東、廣西數(shù)十個縣)政治、軍事、經濟等各項事宜。接著,李濟深揮師溯西江而上,一舉占領了廣西重鎮(zhèn)梧州。

      1924年3月,李濟深被任命為梧州善后處處長。任梧州善后處處長期間,李濟深在肇慶創(chuàng)辦了“西江陸海軍講武堂”,大力培養(yǎng)軍事干部,扶植黃紹竑、白崇禧和李宗仁等新桂系將領,奠定了統(tǒng)一廣西的基礎。

      1924年12月初,李濟深受國民黨中央黨部委派,與李血淚、李天和、何予淑等,籌備國民黨梧州市黨部。6日,李濟深從廣東返回梧州,正好遇上梧州市區(qū)發(fā)生大火。當時,北風怒號,火勢迅速蔓延到北門內及河邊之四坊街,大批兵痞、流氓趁火打劫,胡作非為,災民呼天喊地。他立即偕黃紹竑親自督隊奔往火場,指揮撲救,維持治安。

      翌日清查,發(fā)現(xiàn)此次火燒毀鋪戶約1500間,損失多達30萬元。于是,李濟深緊急籌款安民,電告廣州國民政府賑濟災民,災民不勝感激。此時,在李濟深的幫助和支持下,李宗仁、黃紹竑分別就任孫中山大本營所委派的“廣西綏靖督辦”和“廣西綏靖會辦”職務,建立了廣西革命政權。李濟深為了盡快實現(xiàn)孫中山“桂人治桂”、統(tǒng)一廣西的理想,他與李宗仁、黃紹竑等人研究、策劃、部署全殲軍閥沈鴻英殘部的戰(zhàn)略,并派出粵軍第一師主力支援新桂系,參與剿滅沈鴻英部的作戰(zhàn)。

      一切布置完畢后,已是農歷年末。李濟深便回到他魂牽夢繞的故鄉(xiāng)蒼梧縣料神村過春節(jié),他吩咐家人拿來大紅紙,端來硯臺,磨好一壺香墨,想到很快就能實現(xiàn)孫中山“桂人治桂”、統(tǒng)一廣西的理想,心情特別愉快,拎起大筆,寫出一副春聯(lián):“一門孝悌傳家業(yè),萬里江山入夢魂?!贝藭r,李濟深青云得志,衣錦還鄉(xiāng),這對聯(lián)透露出當時他的愿望是滿門忠孝、禮義傳家。

      1944年9月,李濟深接受周恩來的建議,從桂林返回家鄉(xiāng),組織民眾武裝抗日,在敵后與日寇周旋。時隔二十年后的臘月,李濟深和董必武派來的一批民主文化人士,在故居準備一起過春節(jié),他再一次揮筆疾書,寫下春聯(lián):“心如老驥常千里,春入梅花又一年?!边@時,李濟深已年近花甲,但他為了國家的獨立、民主,仍到處奔走疾呼,救國救民的赤膽忠心和樂觀主義精神躍然紙上。

      辦學為桑梓

      李濟深先生熱愛家鄉(xiāng),關心家鄉(xiāng)教育事業(yè)。1924年,李濟深兼任梧州善后處處長期間,為了培育家鄉(xiāng)子弟,打算在梧州蝴蝶山上辦一所高級中學。他把自己的想法與留美回來的盤珠祁碩士商談,盤珠祁認為,梧州市位于潯江、桂江、西江交匯點,為廣西內河航運的咽喉,交通便利,與其辦一所高級中學,還不如建一所大學。李濟深聽了,十分贊賞,馬上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當時的廣西民政廳廳長黃紹竑,托他辦好這事,加快廣西各類人才的培養(yǎng)。黃紹竑十分重視,表示竭力支持。

      當時時局相當混亂。1925年1月,陳炯明兵分三路進攻廣州,廣西軍閥沈鴻英派四個師的兵力東進,從東、西兩個方向夾攻廣州。1925年3月25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一些野心家趁孫中山逝世紛紛發(fā)難,云南的唐繼堯率6萬大軍,從云南、貴州兵分三路東下,妄圖篡奪廣州大元帥府的領導權。1925年秋,在李濟深的幫助下,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先后擊潰了沈鴻英部和唐繼堯部,統(tǒng)一了廣西。

      1927年冬,黃紹竑為了盡快實現(xiàn)李濟深先生多年前的囑托,向省府提議創(chuàng)辦廣西大學,由其本人擔任籌備委員會委員長,教育、財政、建設等各廳長及省內外桂籍學者名流任委員。由于創(chuàng)辦大學是李濟深先生和盤珠祁碩士所倡儀,很快得到了廣西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進展十分順利。

      1928年9月13日,坐落在梧州蝴蝶山上的廣西第一所大學——廣西大學舉行了開學典禮,馬君武為校長,盤珠祁為副校長。盤珠祁后來經常說,李濟深先生是廣西大學創(chuàng)辦發(fā)起人。

      在蒼梧縣大坡鎮(zhèn)馬地山下的大坡圩旁,有一所歷史悠久、深受人們敬仰的學校,這就是李濟深于1939年創(chuàng)辦的蒼梧中山中學。這是一所綠樹成蔭、荷葉飄香的花園式學校,整個校園面積24000多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為11300多平方米,分教學區(qū)、運動區(qū)和生活區(qū)三個區(qū),有19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100多人,教職工60多人。

      抗日戰(zhàn)爭期間,李濟深目睹日寇大舉侵略中國,家鄉(xiāng)梧州一帶遭敵機狂轟濫炸,民不聊生,學校紛紛搬遷,學生讀書無門,他義憤填膺,在協(xié)調統(tǒng)率華南各軍與敵人鏖戰(zhàn)的同時,謀劃在家鄉(xiāng)創(chuàng)辦一所中學,以解決家鄉(xiāng)學子求學難的問題。1939年,李濟深把為桑梓辦學的想法,函告其兄長李少軒,兩人一拍即合,把校址確定在距蒼梧縣城20多公里的大坡圩旁。李濟深親自擔任建校董事會董事長,李少軒、鐘寶衡、周澤甫等6人為董事。

      為籌集辦學資金,李濟深帶頭捐獻部分自家田產,還贈送一批珍藏古籍。李少軒和鐘寶衡等人,則風塵仆仆走遍所有鄰近鄉(xiāng)村,發(fā)動民眾捐資辦學。李濟深的老部下蔡廷鍇、薛岳將軍聞此善舉,亦鼎力支持,眾多海外僑胞也慷慨解囊相助。經過近三年的努力,學校終于建成。校董們建議把學校命名為“蒼梧任潮中學”,李濟深則曰:“任潮乃鄙人之號,無德無才,不應為校名,應以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命名之?!苯又?,李濟深親筆題寫了校名“蒼梧中山中學”。該校于1942年秋天開始招生,蒼梧縣南部各鄉(xiāng)學子得以就近入學。當年,鄉(xiāng)親們?yōu)橘濏灷顫畹疵⒃旄`l(xiāng)里的善舉,唱出了“大坡任公,創(chuàng)辦中學,培育后輩,立下豐功”這首民諺歌謠,一直流傳至今。

      蒼梧中山中學高度重視師資質量,治學嚴謹,校風良好。民國時期,著名學者黃迥凡等不少資深教師慕名來校任教,吸引著蒼梧鄰縣及梧州市的青年學子遠道來校求學。李濟深之子李沛瑤也在該校讀過書。該校十分注重學生的德育教育。辦學初期,時值抗日戰(zhàn)爭的烽火年代,李濟深每次回家鄉(xiāng),都親自到校視察,宣傳抗日救國道理,勉勵師生勤教苦學,勵志圖強。有一次,他給師生講抗戰(zhàn)形勢時,即席朗誦了他寫的戰(zhàn)斗詩文,激發(fā)師生的愛國熱情:

      堪嘆中華被日凌,

      郝顏一味哭秦廷。

      官家長策真難解,

      袖手何能看故平。

      失了華南我棄家,

      堅持抗戰(zhàn)走天涯。

      平臺大戰(zhàn)曾殲寇,

      誰說神州是散沙。

      李濟深還請來當時疏散到賀縣八步、昭平和料神村的文化界民主人士到校給師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如1945年夏,李濟深陪同著名學者梁漱溟視察該校,梁先生即席發(fā)表演講,給師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時學校還開設有童軍訓練課,學生們接受簡單的軍事訓練,精神煥發(fā)。

      學校還十分重視對學生的實踐教育,每周設勞作課兩課時,結合生物課實習,在校園種植瓜果蔬菜。這種學用結合的教育方式,新中國成立后仍在延續(xù),學校勤工儉學成績顯著,多次受到上級表彰。

      蒼梧中山中學,歷史上有過輝煌,如今更加蓬勃向上。1981年,學校聘任李濟深長子、華南農學院教授、副院長李沛文為該校名譽校長。1985年11月6日李濟深誕辰100周年紀念日,學校舉辦了建校43周年紀念活動, 舉行了任潮科學館落成典禮儀式,李濟深的兒子李沛瑤重題“蒼梧中山中學”校名。任潮科學館樓高三層,建筑面積為420平方米,內設李濟深先生紀念館,以緬懷李濟深先生這位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親自題寫“李濟深先生紀念館”館名。

      逼蔣抗日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fā)生后,日寇步步深入,民族危機日益深重,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漲。12月,李濟深出席在南京召開的國民黨四屆一中全會,出任訓練總監(jiān)部總監(jiān),負責全國軍事學校和國民的軍事教育。不久,李濟深改任軍事委員會委員兼辦公廳主任。

      1932年淞滬抗戰(zhàn)爆發(fā),駐守上海的第十九路軍違抗蔣介石命令,奮起反抗,重創(chuàng)了日軍。李濟深聞訊后,即與馮玉祥、朱培德三人聯(lián)名發(fā)表通電,贊揚十九路軍全體將士“正當防衛(wèi),英勇抗敵,內伸民氣,外揚國威”。十九路軍在堅守上海一個多月里,日寇未能前進一步,迫使其先后撤換三名主帥,不斷增加兵力。但是,蔣介石頑固地實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十九路軍與日寇頑強拼搏,傷亡慘重,最終被迫撤出上海。

      淞滬抗戰(zhàn)后,十九路軍威名遠震,但卻招來蔣介石的嫉恨。于是,蔣把十九路軍調往福建去“剿共”。是年5月,蔣介石又任命李濟深為鄂豫皖三省“剿匪”副總司令。李濟深對蔣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極度反感,加之看透了蔣介石對十九路軍采取“一石二鳥”、消滅異己的險惡圖謀,遂毅然辭去一切職務,離開南京前往香港,然后回到蒼梧料神村老家。

      在老家小住的日子,李濟深經常出去訪貧問苦,回來后或在涼亭里靜坐沉思,或坐在議事廳,透過天井上空,看云逸鳥翔。之后,他開始奔走在家鄉(xiāng)與香港之間的華南地區(qū),設法聯(lián)合國民黨內反蔣實力派及民主派人士,籌備建立新的民主政權,舉起反蔣大旗。

      1933年11月,李濟深、陳銘樞等人來到福州,與蔣光鼐、蔡廷鍇等人,以十九路軍為基礎發(fā)動了“福建事變”。在反蔣抗日旗幟下,此事變?yōu)閲顸h民主派的第一次大團結,李濟深發(fā)表的《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成立宣言》和《對外宣言》,確立了“聯(lián)共反蔣抗日”的路線,李濟深也由此開始了與共產黨的合作。但是,由于內外勢力的夾擊,歷時53天的“福建事變”最終歸于失敗。李濟深和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等被迫流亡香港。

      李濟深并沒有因失敗而氣餒,反而愈挫愈堅。他繼續(xù)奔走在家鄉(xiāng)與香港之間的華南地區(qū)進行反蔣抗日活動。他請來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yè)生宣俠父(共產黨員),協(xié)助自己建立反蔣抗日組織。宣俠父提議把當時已有的“黃埔革命同學會”改組為“中華民族革命同盟”(簡稱“大同盟”),這樣更有利于團結更多的人。李濟深欣然采納了宣俠父這個建議。此時,往來蒼梧故居的各界人士絡繹不絕,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梅龔彬、陳希周、宣俠父、胡蘭畦、楊東莼、徐君虎、王亞樵、朱蘊山、吳邁、賴慧鵬、賴剛、李新俊等人,均為座上賓客。故居的議事廳,成為他們商討籌建大同盟、召開重要會議的主要場所。

      1935年7月,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在香港正式成立了中華民族革命同盟,李濟深被選為主席。后因港府暗中監(jiān)視,被迫回到蒼梧故居,在議事廳繼續(xù)召開大同盟的重要會議。當年12月,大同盟先后發(fā)表《成立宣言》,提出了“反蔣抗日”的行動綱領,同時,發(fā)表《告同胞書》,聲援愛國學生的抗日救亡運動。

      蒼梧龍圩鎮(zhèn)古鳳村的十二竇石拱橋,在當年是進出兩廣的必經之處,路經這里,向前仰望,在一座當?shù)厝朔Q之謂“望江咀”的山上,“抗日救國”四個大字赫然入目,不斷提醒著每一個過往的路人,家國責任不可忘。如今,經過幾十年風吹雨打,“抗日救國”四個大字仍依稀可見。這就是當年李濟深帶領梧州的學生軍,用鵝卵石鑲嵌出的“抗日救國”四個大字,每字寬13米,筆畫寬2米,大氣磅礴。

      1936年1月,李濟深代表大同盟發(fā)表了《對時局宣言》,呼吁各黨派、各團體,共同建立反蔣抗日的聯(lián)合陣線。6月1日,爆發(fā)“兩廣事變”,李宗仁、白崇禧決心另立一個政權機構,請李濟深擔任主席,共同反蔣。李濟深離開家鄉(xiāng)梧州來到南寧后,宣俠父把化名為林秀先的紅軍代表云廣英介紹給李濟深。云廣英把當時中共黨內《中央關于逼蔣抗日問題的指示》精神向李濟深作了通報:為了團結更多的人,更有利于建立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主張把反蔣抗日方針改變?yōu)楸剖Y抗日。

      李濟深先生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不計私怨,欣然接受了中共的主張,放棄了反蔣抗日方針,把逼蔣抗日作為大同盟此后的行動綱領。9月,在李濟深努力下,加之當時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日益高漲,蔣介石為了盡快平息兩廣事變,雙方達成六項條款,其中一條是“中央接納李宗仁、白崇禧抗日救國的建議,日軍如再進逼,由蔣中正領導全面抗戰(zhàn),廣西立即出兵參加抗戰(zhàn)”。

      “兩廣事變”平息后,李濟深請云廣英帶去致毛澤東的信:“廣西當局已同意貴黨逼蔣抗日,不打內戰(zhàn)的主張。今后,濟深必當與貴黨合作,努力從事抗日救國運動,并在軍事行動方面與紅軍密切合作。” 云廣英也把毛澤東的來信交給李濟深,還捎來毛澤東的口訊:向參加福建事變的幾位領導人問候。李濟深百感交集,表示今后將與中共風雨同舟,共赴國難,合作到底,矢志不渝。隨后,他回到了料神村老家。

      在此期間,李濟深勸說被派來與他聯(lián)系的張威(共產黨員)加入大同盟,由張威擔任他的秘書工作。張威為了讓李濟深接受共產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提出改組大同盟的四點建議:一是設法同中共取得聯(lián)系;二是與內地(上海)救國會密切合作;三是設立海外部,加強對海外僑胞的宣傳聯(lián)絡工作;四是重新登記,對政治上的可疑分子不予登記,以免特務混入破壞。對這幾點建議,李濟深接受了,并召集骨干分子宣俠父、梅龔彬等四人來料神村開會。

      當年11月中旬,李濟深派張威去上海,設法與中共組織及救國會取得聯(lián)系。張威于12月3日抵達上海,由于當時救國會七君子已被捕入獄,只會晤了吳敏同志,吳敏即隨張威一同返回蒼梧會見李濟深。此后,李濟深與共產黨的聯(lián)系更加密切了。

      在家鄉(xiāng)抗戰(zhàn)

      1944年8月,衡陽失守,日軍進犯廣西,桂林告急,廣西危在旦夕。廣西省政府遷往桂西山區(qū),李濟深批評黨國要員未議守城就輕言撤退。他說,“蔣介石不要的土地,我們要;他不要的人民,我們要。我們要和人民堅持在敵后斗爭,直到勝利。” 李濟深以養(yǎng)病為由,返回蒼梧老家,決心與日寇周旋,堅持敵后抗日斗爭。

      1944年9月,李濟深離開桂林返回家鄉(xiāng),途經賀縣時,看望了疏散到那里的何香凝、柳亞子、歐陽予倩、梁漱溟等人,他們一起登上浮山,作了七絕《題浮山》一首:“臨江江水去悠悠,卻有浮山水上留;縱歷洪濤千萬別,依然砥柱障中流?!?詩國可看出他滿懷著堅持敵后抗戰(zhàn)的決心。他還與在八步、昭平的愛國民主人士商討了抗日救亡問題,推動他們盡快組織起來,堅持抗戰(zhàn)。隨后,李濟深回到梧州。

      李濟深剛抵達梧州,日軍已從東、北兩個方向逼近。他立刻返回家鄉(xiāng)——蒼梧縣大坡的料神村,發(fā)動家鄉(xiāng)各界人士,建立人民自衛(wèi)自治動員委員會。李濟深又派人與羅定的老部下蔡廷鍇聯(lián)絡,決心以山高林密的銅鑊大山為中心,建立抗日游擊區(qū),與敵人周旋。

      這時,李濟深全家除長子沛文隨嶺南大學農學院疏散粵北,長女筱梅留居美國,季弟達潮在粵西鹽務管理局外,其他家庭成員均在鄉(xiāng)下。胡希明、舒宗鎏、陳殘云、曾昭森、李鐵夫、黃慶云、黃嬰寧等一批民主人士,都住在他家,他還派人到賀縣八步、昭平接一些民主人士前來避難,并安置了一批進步人士到他創(chuàng)辦的蒼梧中山中學任教。李鎮(zhèn)靖、云應霖、梁漱溟、李伯球、陳汝楫、陳蘆荻、馮蘇夫等人,都曾先后前來探望他,一時間,故居門前車水馬龍,盛極一時。李濟深安排夫人周月卿和長媳李聘意負責接待工作。

      11月10日,日軍占領了梧州和蒼梧縣龍圩,離料神村僅20公里的路程。李濟深命令李沛霖,迅速在大坡組織群眾,成立抗日組織,僅數(shù)日之內,就成立了“南區(qū)抗日自治委員會”。他又立即派人到賀縣、昭平,與疏散在當?shù)氐膼蹏耸柯?lián)系,組織昭平縣自衛(wèi)委員會。

      當時華南地區(qū)的敵后抗日武裝,有中共的東江縱隊、粵中部隊、珠江縱隊、郁南縣民眾武裝指揮部等組織,還有愛國人士張炎在雷州半島建立的高雷人民抗日軍,蔡廷鍇、譚啟秀領導的三羅民眾武裝抗日指揮部。同時,李濟深派人與老部下蔡廷鍇、張炎等將軍聯(lián)絡,按周恩來派狄超白轉達的指示:準備以李濟深為中心,聯(lián)絡蔡廷鍇、張炎等,在西南敵后與未淪陷區(qū),建立半獨立性的抗日民主政權。

      李濟深安排李鐵夫、李沛金等人,負責利用收聽記錄有關抗戰(zhàn)電訊,通過自辦的油印小報《南報》刊登抗戰(zhàn)消息,使當?shù)孛癖娂皶r了解前線消息,號召民眾團結起來抗日?!赌蠄蟆放砂l(fā)到廣西桂東南地區(qū)及廣東郁南、羅定、云浮等地,猶如戰(zhàn)斗檄文,喚起民眾同仇敵愾,揮戈抗敵的決心。他還支持身邊的工作人員陳遠圖、黃桂榮、胡蔚萱、李筱菊等人,分別在圩場、村邊出版抗日宣傳墻報和編演反映抗日內容的采茶戲。這時蒼梧南區(qū)的鄉(xiāng)間,成了李濟深開展敵后抗日運動的大本營。是年12月,日寇派一個曾是李濟深舊部的漢奸,去蒼梧大坡鄉(xiāng)李的家中作說客,勸李濟深與日本“合作”,并說日本人愿將中南和華南地區(qū)交李管轄,遭到李濟深嚴詞拒絕。

      1945年1月初,李濟深率舒宗鎏、胡希明、李沛金、周洪蕃等十多人,起程南巡桂東南各縣,串連抗日武裝。他沿途慷慨陳詞,發(fā)動民眾抗日,到北流時,縣城東門口街道兩旁,站滿了冒著嚴寒前來歡迎的學生、各界人士及當?shù)孛癖?。李濟深看到這熱烈的歡迎場面,有感而發(fā),寫下了《過北流》詩一首:“輿馬分馳到北流,兩旁父老盡凝眸。時人哪解余心苦,惆悵將軍已白頭?!痹娋淞髀冻隼顫顟n國憂民的沉重心情,他也從兩旁父老的“凝眸”中,理解到自己身上承擔的國家與民族安危的沉重責任。

      在玉林時,李濟深參加了楊家莊集會,作公開講演,再一次表示絕不與國民黨中央同流合污禍國殃民,號召民眾團結起來,開展抗日游擊戰(zhàn)爭,保衛(wèi)自己的家鄉(xiāng)。他致電李宗仁、白崇禧和黃旭初,建議廣西全省應建立人民武裝,提倡人民自衛(wèi),并尊重民權,促進人民自治。他還與當?shù)攸h、政、軍負責人及各界代表,共商建立粵桂邊人民政府,以便有組織地領導抗戰(zhàn),得到了各界代表的支持,但因遭到當時玉林行署主任梁朝璣的強烈阻撓未能實現(xiàn)。梁還派出許多特務,監(jiān)視李濟深的行動。李濟深便憤然離開玉林,經陸川前往廣東茂名。

      2月,李濟深南巡途中,得知張炎被捕的消息,非常震驚。李濟深打電報給蔣,力保張炎;蔡延鍇電告余漢謀轉呈蔣介石,欲保釋張炎;張發(fā)奎、張勵設法疏通關系,爭取釋放張炎;共產黨組織也設法營救張炎。但一切都無濟于事,蔣介石下達密令:將張炎就地槍斃。3月22日,沒經任何審判,玉林行署主任梁朝璣就殺害了張炎。得知張炎被害,李濟深在悲憤無奈中,賦詩一首:烽煙四壘滿山城,無限悲涼趕茂名。莫怪連朝風雨急,代人傾瀉不平聲。

      李濟深前往廣東茂名,原本是為了去聯(lián)絡張炎,共同抗擊日寇。此時,他只好懷著沉重的心情,從廣東高州折道,經信宜,前往老部下蔡廷鍇的家鄉(xiāng)廣東羅定,得到了熱情款待。在羅定期間,蔣介石為了控制李濟深的活動,寫了親筆信通過熊式輝,派彭澤湘帶到羅定縣,催李到重慶任軍事參議院院長一職。李濟深當即給蔣回電說:“在沒有發(fā)動人民實行民主抗戰(zhàn)前,我是絕不會去重慶的。”蔣接電后非常生氣,就派特務到蒼梧行刺李濟深,未逞。

      此時,中共代表李嘉人將周恩來給中共廣東臨時省委來電的內容,向李濟深作了轉述:中共擬以東江縱隊和珠江縱隊為主力部隊,聯(lián)合兩廣的各愛國抗日武裝,成立華南民主聯(lián)軍,由李濟深擔任司令。李濟深聽了以后,大為振奮,決心大干一場。此時,蔡廷鍇、譚啟秀等人已與中共合作,成立了三羅(羅定、郁南、云浮三縣)抗日民眾武裝指揮部,李濟深與蔡廷鍇等討論了開展敵后抗戰(zhàn)問題。同時,李濟深在羅定收編了一支由二三百人組成的鹽警隊,作為軍事參議院的警衛(wèi)隊,后帶回蒼梧,駐扎在廣平圩。3月,中共廣東臨時省委和東江縱隊的代表李嘉人,在羅定再次會見了李濟深,與李商談了雙方進一步加強合作的問題。后東江縱隊托人帶給李濟深10兩黃金和1斤人參,補助他開展抗日活動的費用。

      4月,李濟深一行南巡結束,返回蒼梧。在回返途中,他應邀前往郁南通門視察了中共領導的抗日游擊隊,受到熱烈歡迎,并在1000多人的大會上發(fā)表堅持抗戰(zhàn)、主張民主的演說,給當?shù)剀娒窈艽蟮墓奈琛?月,李濟深一行回到蒼梧后,中共粵中部隊派楊基到蒼梧看望李濟深,商談了雙方加強合作問題。李濟深囑楊基回到部隊后,將他的近況發(fā)電報報告周恩來。隨后,李濟深派陳殘云去廣東羅浮山區(qū),通過東江縱隊與中共中央商討下一步抗戰(zhàn)行動,不久中共中央決定:成立“華南民主聯(lián)軍”,以東江縱隊和珠江縱隊為骨干,請李濟深任司令,準備反攻廣州。8月,日本帝國主義宣布投降,抗日戰(zhàn)爭結束,此計劃未能實行。但李濟深與中共合作抗日的態(tài)度卻已十分鮮明。

      關于李濟深在家鄉(xiāng)敵后抗日,還要說一說李濟深和王烈生的故事。1944年8月,王烈生在蒼梧石橋一帶成立了東安地方抗日自衛(wèi)第二大隊,共有60多人參加,準備搞地方自治。1945年農歷初二,王烈生領導的自衛(wèi)隊,不滿當時蒼梧縣長羅紹徽的暴政,在蒼梧六堡發(fā)動了雁田起義,亦稱之謂“東安事件”。

      事后,王烈生派王志堅向李濟深匯報了“東安事件”的經過。李聽了匯報后指出:“東安事件政府必派兵鎮(zhèn)壓,自衛(wèi)隊力量薄弱不要怕,發(fā)動全區(qū)群眾對付之?!彪S后,李濟深派了胡希明、林炳南兩位代表協(xié)助王烈生的工作,并給王烈生寫了一封信,信中內容多是激勵人心的話語。同時,他還派人到桂東行署會見李新俊專員,希望用協(xié)商的辦法來解決東安事件,但遭到李新俊的拒絕。

      在強大的反動勢力的鎮(zhèn)壓下,自衛(wèi)隊歷時四個多月的艱苦斗爭,處境變得十分艱難。王烈生便派陳容去大坡,向李濟深請示對策。李濟深指示他:“忍受屈辱投降,爭取保存實力,領導和骨干力爭保全?!庇谑?,王烈生就地解散自衛(wèi)隊,他與袁岳繼續(xù)開展活動。

      1946年底,王烈生與袁岳兩人到達香港。次年夏,在香港與李濟深取得了聯(lián)系。李濟深勉勵兩人不怕困難,保持革命信心和勇氣。然后,分別安排兩人參加培訓,以便提高兩人的政治思想、組織路線、游擊戰(zhàn)略戰(zhàn)術和組織紀律。1948年春,李濟深任命王烈生為桂東游擊支隊司令,以雁田起義的武裝為基礎,向桂東地區(qū)和平樂縣發(fā)展。后來,兩人先后回到內地,遵照李濟深的指示開展工作。

      1949年4月,王烈生為了貫徹中共華南分局和民革中央意圖,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實行統(tǒng)一指揮,把“桂東游擊支隊”改名為“桂東人民解放義勇總隊”。解放后,王烈生曾任廣東省封開縣副縣長。

      責任編輯:吳華

      李濟深故居

      猜你喜歡
      李濟深
      李濟深:圣誕節(jié)上演“金蟬脫殼”
      國民黨特務機關對李濟深在港活動的秘密監(jiān)視
      文史春秋(2021年2期)2021-10-20 09:25:21
      為促成聯(lián)眾抗日疾呼
      ——李濟深《致胡鄂公信札》
      藝術品鑒(2021年4期)2021-04-26 02:51:12
      李鐵夫《四川峨嵋》創(chuàng)作時間考
      1926年3月24日,李濟深前來黃埔軍校參觀
      黃埔(2020年4期)2020-08-13 03:24:48
      李濟深故居
      團結(2018年3期)2018-07-05 03:29:56
      談“閩變”中李濟深與中共的合作
      卷宗(2016年2期)2016-04-07 18:01:31
      李濟深的軍務后勤
      西江月(2015年7期)2015-11-18 02:48:30
      李濟深與中共合作抗日
      西江月(2015年9期)2015-08-16 09:50:40
      兇終隙末:蔣介石李濟深關系探微*
      江海學刊(2014年6期)2014-04-16 17:45:13
      淅川县| 青阳县| 卢湾区| 澄江县| 琼中| 康马县| 商洛市| 安龙县| 大理市| 昌吉市| 泾源县| 连山| 丹寨县| 五峰| 稻城县| 东源县| 宜兰县| 札达县| 琼海市| 城固县| 揭阳市| 巫溪县| 衡南县| 蛟河市| 兴文县| 尼玛县| 汤原县| 闽侯县| 海盐县| 丹阳市| 安溪县| 独山县| 安岳县| 资兴市| 石首市| 绍兴县| 静安区| 兰溪市| 平度市| 涟水县| 鄂托克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