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阜寧縣第一高級中學 崔巍嵩
“擦邊球”是乒乓球術語,就是球的落點打在了球臺子的邊上,或是球在下落的時候碰到了球的臺案,這種球因接球運動員最難處理,擊球方往往會意外贏球得分。在平時新材料作文寫作中,有不少學生審題立意就屬于打“擦邊球”,偏離了材料的主旨,將立意點打在了材料的“邊案”上,雖然幸免于“走題”這樣的嚴重后果,但絕對是得不了高分的。因此,我們在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時要堅決不打“擦邊球”。
那么在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時是什么原因?qū)е隆安吝吳颉钡陌l(fā)生呢?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避免“擦邊球”的發(fā)生呢?下面我就結合一些新材料作文審題實例來和大家作一些探討。
【材料一】閱讀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群企業(yè)高管前往青海攀登崗什卡雪峰,有人問他們想去干什么,回答是“逃離城市”。他們來到雪峰下向上攀登,一路攀登一路用微博直播。最終登上山頂,置身雪域絕美風景之中,有人發(fā)了一條微博:“山頂風光真美,極目遠望,莽莽蒼蒼……周圍坐著十來個男人,每人都在低頭看自己的手機,偶爾抬頭,大家都會心一笑?!?/p>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自擬題目,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擦邊立意一】人與人之間還是有隔膜的。這樣的立意,可能在是審讀材料時抓住了材料中的這句話,“周圍坐著十來個男人,每人都在低頭看自己的手機”,由此引發(fā)聯(lián)想,認為大家只顧低頭玩手機,就是“缺少交流溝通”。
【擦邊立意二】心有靈犀。這樣的立意,很顯然來自材料中的“偶爾抬頭,大家都會心一笑”這句話。
【擦邊原因】斷章取義,掛一漏萬。
在新材料作文寫作過程中,讀懂材料、把握中心是我們寫作的前提,這就要求我們要通讀整個命題材料,整體感知命題內(nèi)容傳遞的信息。否則,抓住片言只語,斷章取義,結果往往就有可能掛一漏萬。
【排除擦邊的方法】全面把握材料,分清語意層次。
高考材料作文的內(nèi)涵往往是多元的,我們在審題時比較難把握,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從整體上把握材料,尋找思維的聚合點,分清語段的層次,然后立意選材,構思成文。
忻州老干部工作創(chuàng)新很多,特色鮮明,實施開展的“人生設計”“精神富養(yǎng)”“樂齡行動計劃”,緊跟時代發(fā)展步伐,契合中央倡導的“為黨的事業(yè)增添正能量”精神,體現(xiàn)了工作的前瞻性和實效性。
這是一則生活情境類的素材作文,材料緣起一群企業(yè)高管要“逃離城市”,“城市”在這里是現(xiàn)代文明、繁榮、科技的集結號,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同時,快節(jié)奏、高強度的生活壓力,人與自然的隔膜也會給我們帶來心靈的疲憊,于是我們就在尋找心靈的棲息地,想置身勝景美境的自然之中,從科技的城市返回最初的淳樸。然而材料向我們展示的卻是一個矛盾的統(tǒng)一體,這群登山者最終慰藉自己內(nèi)心感動的方式,依然是直通微博這現(xiàn)代的科技,內(nèi)心依然逃離不了現(xiàn)代科技的束縛,成為“低頭一族”,難以真正獲得詩意的逍遙游。我們到底是在享受技術解放抑或是被技術奴役?這不能不是我們今天每個人都應該面對的問題,洛西科夫在《當下的沖擊》一書中用了一句簡單的話總結了這個道理:“不論手機為何而響,都沒有此刻與他人的眼神交流重要?!?/p>
因此,從整則材料角度,可以有如下立意:①“雜念”不除,天地雖大,無可遁逃。或被喧囂的世界裹挾,心靈難以真正寧靜?;蚋匾氖菍庫o內(nèi)心的回歸,而非僅僅外部環(huán)境的回歸。②自然不是逃避心靈喧囂的圣地,心遠地自偏?;蜃匀徊皇侵委熜撵`狂躁的萬能藥。③走得太遠,以至于忘了為什么出發(fā)?;蜻^程(結果)與初衷的背離。④科技(現(xiàn)代文明)已經(jīng)對人類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觀念意識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這些影響可以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或如何既充分利用其進步,又保持一種警惕和審視。
本則材料的敘述對象是“一群企業(yè)高管”,難以從多個人物的角度立意。我們可以先分清材料語意層次,然后分別立意。比如可以是:1.攀登雪峰,逃離城市:①自然是人類精神的棲居地;②“逃離”只是一個借口。2.一路攀登,一路直播:①分享美,是一種快樂;②審美不只是一種形式,更要全身心地融入;③一旦淪為喧囂生活的奴隸,心靈便難以得到安寧。3.置身山頂,風光無限:①美常存于“高處”;②登高方能見美。4.不去賞景,低頭看手機:①精神不解放,靈魂難自由;②沒有獲得寧靜的能力,也會錯失寧靜的生活。
【材料二】閱讀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兩只青蛙不小心掉進一桶牛奶中,第一只只看見四周黏兮兮、白乎乎的一片,只覺得渾身膩稠,無處下腳,最后沉到了桶底下。另一只青蛙不甘就此罷休,不停地踢動雙腳,牛奶經(jīng)它一再的攪拌,居然逐漸結成奶油,等奶油變硬后,青蛙雙腳一躍,輕易地就跳出了桶。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自擬題目,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擦邊立意】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樣的立意可能是在審讀材料時,認為材料中的第二只青蛙具有憂患意識,因而能在危急關頭奮力掙脫。其實這樣的提煉是不準確的,如此說來,第一只青蛙是死于安樂了,可它們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嗎?很明顯是把這則材料和我們熟知的另一則相近的材料“溫水煮青蛙”相混淆了。
【擦邊原因】理解膚淺,牽強附會。
在新材料作文審題過程中,如果我們只盯住材料中的那些“枝葉”,膚淺地理解,就很容易流于表面,甚至會隨意遷移,導致立意牽強附會。
【排除擦邊的方法】由果溯因,切中肯綮。
對于新材料作文,特別是情境、故事類的素材,它往往會交代一個結果,而探究它的起因也就成了我們提煉材料主旨的關鍵,這樣做就能切中肯綮,不會出現(xiàn)“擦邊球”問題了。
在材料中,兩只青蛙有著共同的遭遇:同時掉進一桶牛奶中,但它們的結局卻不同,一只沉到桶底,一只跳出了桶。這是什么原因?我們由果溯因不難發(fā)現(xiàn),它們不同的結局和命運,完全是因為它們面對厄運的態(tài)度截然不同:第一只放棄努力,喪失信心,接受命運安排,只能淹死了;第二只“不甘就此罷休”,不停地踢動雙腳,在它的努力下,奇跡發(fā)生了,它獲得了生機。經(jīng)過這樣一個思維過程,這則材料的題旨就是:任何情況下都不要放棄希望,只要努力,就會有奇跡發(fā)生。據(jù)此可以提煉出如下立意:①任何時候都要有信心;②相信自己,定會成功;③敢于和命運說“不”;④成功的鑰匙在自己手中,等等。
總之,新材料作文在考查學生文字表達能力的同時,還兼考了學生的閱讀理解、分析概括、歸納推理等多方面的綜合思維能力,因此我們必須首先吃透材料內(nèi)涵,選準角度立意,這樣才能不打“擦邊球”,才能妙筆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