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應明
(鹽城工學院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江蘇 鹽城 224051)
2012年由中國傳媒大學和西安曲江影視聯(lián)合出品的電視劇《小麥進城》在全國多家省級衛(wèi)視相繼熱播,收視率一直穩(wěn)居本年度各臺榜首,并榮獲第 18 屆 “白玉蘭獎”藝術貢獻獎及最佳編劇獎提名。11 月 30 日,“《小麥進城》暨現(xiàn)實主義題材電視劇創(chuàng)作研討會”在京舉辦;《現(xiàn)代傳播》編輯部約請部分專家分別撰文,從多個方面肯定了這部電視劇的成就,包括人物的塑造、主題的深度、沖突的設置等多方面。
從題材來看,《小麥進城》無疑是屬于近年來蔚為大觀的“鄉(xiāng)下人進城”敘事,講述的是一個農民如何“向城求生”的故事,此類敘事的核心沖突是城鄉(xiāng)沖突,因為“二元體制分割的城鄉(xiāng)矛盾,因鄉(xiāng)下人進城而變成了同一空間內人的矛盾,鄉(xiāng)下人與城里人的矛盾演繹成形形色色的生存沖突?!盵1]在《小麥進城》中,這場生存沖突的核心是王小麥如何在城市生存下去,如何被林家接納,它也是劇情發(fā)展的動力。而如何設置和解決這樣的沖突則取決于作家(編劇)遵循什么樣的敘事倫理。
按照劉小楓的解釋,所謂“倫理”是指以某種價值觀念為經脈的生命感覺,倫理是關于生命感覺的知識,它探究各種生命感覺的真實意義。倫理分為傳統(tǒng)的和現(xiàn)代的兩種,而現(xiàn)代性倫理又可分為理性的倫理和敘事的倫理。所謂“敘事”指對人類生活真實境遇的改造,它不只講述曾經發(fā)生過的生活,還講述未曾經歷過的想象性生活,一種敘事就是一種生活的可能性,一種實踐性的倫理構想[2]3-5。謝有順認為:“敘事倫理也是一種生存?zhèn)惱怼KP注個人深淵般的命運,傾聽靈魂破碎的聲音,它以個人的生活際遇,關懷人類的基本處境。這一敘事倫理的指向,完全建基于作家對生命、人性的感悟,它拒絕以現(xiàn)實、人倫的尺度來制定精神規(guī)則,也不愿停留在人間的道德、是非之中,它用靈魂說話,用生命發(fā)言。”[3]
與一般的鄉(xiāng)下人進城敘事作品不同,《小麥進城》并未預設一種是非分明、優(yōu)劣立判的城鄉(xiāng)沖突,更沒有將城市看成是鄉(xiāng)村的引領者、拯救者,而是按生活本身的邏輯,緊扣“個人深淵般的命運”展開敘事與一系列矛盾沖突。在筆者看來,該劇的敘事張力來自小麥(鄉(xiāng)村)與林家人(城市)不同的價值觀念及行為方式之間的沖突及相通與相融中,劇作的敘事倫理也就隱含在這一系列沖突之中。王小麥以自己對人生樸素的理解、固執(zhí)的堅守、頑強的拼搏贏得了最后的勝利,“拿下”了林家,“拿下”了北京。但細思之,劇作的敘事倫理還存在著矛盾與偏頗。
王小麥要能在北京留下來,最關鍵的是要“拿下林木”。這在小西溝本不是問題,她在那兒也是“四里八鄉(xiāng)一枝花”,但在北京她的競爭對手是有文化的城市女性。王小麥無疑是普通民眾眼中的賢妻良母,她勤勞、樸實、能干、大度,操持家務,服侍丈夫、公公,處理家中難題,無怨無悔。她硬是憑著一股不服輸?shù)捻g勁從一個“三無”(無戶口、無工作、無文化)人員成為服裝廠的老板“王總”, “拿下”了林家,“拿下”了北京。但在劇情進行中,她與林木之間的文化差異(農民與大學生、大學教師)始終令觀眾為她擔心。劇中也設置了林木在感情上曾兩度出軌的情節(jié)。先是政府官員的女兒、溫柔美麗的黃鸝,她欽佩林木的才華,主動示愛。林木自己也感覺到“我跟小麥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我們之間的共同語言越來越少,這樣的婚姻早晚都會結束?!奔由夏赣H楊文采的堅決支持他們離婚,林木與王小麥的離婚幾成定局!當王小麥的事業(yè)越來越紅火、順當時,又殺出一個才貌雙全的馬紅梅,她與林木青梅竹馬,門當戶對。她考上研究生后,主動向林木投懷送抱,以幫助他評上副教授為誘餌,誘使林木與王小麥離婚。
以現(xiàn)代愛情的標準來看,王小麥與林木確實不般配,正如楊文采說的:小西溝和北京不般配,王家和林家不般配,王小麥和林木不般配,兩個人是天壤之別!“你們倆,一個是農民,一個是大學生,今后這日子能長久嗎? 與其將來后悔,不如現(xiàn)在趁早了斷?!碑斎?,王小麥與林木的婚姻是有愛情基礎的,正如王小麥所說:“我們兩個人是因為你愛我才娶的我,我愛你才嫁給你?!钡@種愛情仍屬于傳統(tǒng)的“才子佳人”模式,是“公子落難,佳人搭救”式的婚姻。因為那時林木下放農村,對回城根本不抱希望,他與王小麥結婚確實過了幾年滋潤日子。而林木與黃鸝、與馬紅梅之間都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浪漫、理想愛情,無論是身份、才華、地位上,他們都是天造地設的!但是,“浪漫主義愛情的理想有悖于一種親密關系,這種關系建立在對戀愛對象的良好和并不那么良好的品質的充分了解基礎上?!盵4]115這種“浪漫主義愛情所攜帶的是終生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的承諾思想,但是,在一個離婚和再婚率很高的社會中,人人都對此采取懷疑態(tài)度?!盵4]120無論是黃鸝,還是馬紅梅,她們與林木之間的愛情僅僅停留于浪漫之愛,遠未達到“充分了解”的“親密關系”程度。愛意味著包容對方的一切,可黃鸝與馬紅梅愛的只是林木的才華,對他的缺點又了解多少呢?編劇倪學禮是懷著批判態(tài)度塑造林木的,他說:“他徒有知識分子的傲氣,卻沒長傳統(tǒng)文人的傲骨,一碰到挫折就垂頭喪氣。大學畢業(yè)因為找不到工作就嫁禍小麥,之后自暴自棄、酗酒打人,這些都表明他人格上的缺陷:那就是心理上不豁達,大事小事無擔當,逆境順境無胸襟?!盵6]如果黃鸝與馬紅梅知悉林木的這些缺陷,她們還會愛他嗎?
是什么原因促使林木最終回頭?他既放棄了溫柔美麗的黃鸝,又拒絕了才貌雙全的馬紅梅。當然首先是他的本性善良??忌洗髮W后,面對母親堅決要他離婚的壓力,他說:“我寧可不上大學,也不會拋下小麥?!钡P者認為,更重要的是王小麥的自立自尊、妥善處置、寬容大度。面對丈夫的情感出軌,王小麥并沒有像一般農村女性那樣來個一哭二鬧三上吊。她堅信:“他心里要是有我跟丫丫的話,遲早會回來的?!?/p>
王小麥先是機智地在林木的同學中亮出自己的身份,后又去找黃鸝,真誠地對黃鸝說:“我這輩子最不后悔的就是嫁給林木,我知道他對我好,他愛我,所以我也不會放棄他,要不然我就不是王小麥了?!彼樯钜庵氐貙α帜菊f:“只要你跟我一心一意,就是再苦再難,我的心是甜的?!薄爸灰銓ξ液茫褪呛任鞅憋L,就是穿破衣服,住馬架子,我不后悔?!碑斄帜居H口對她說出離婚的意思后,她悲從中來,但絕不乞求:“是,我不是城里人,我也不是大學生,我不會寫詩,但我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我不需要你可憐。我有手有腳,我能養(yǎng)活我們娘倆?!痹诹帜九c馬紅梅相會被捉奸時,她機智地說馬紅梅是她請來的客人,從而保住了林木與馬紅梅的臉面。她洞悉林木的心思,意味深長地對林木說: “林木,不管什么時候,你做錯了什么,我都可以原諒你,……我們兩個人是因為你愛我才娶的我,我愛你才嫁給你,所以就為了這個咱們付出什么都值得……”正是王小麥的不亢不卑、妥善處置、隱忍寬容,才使林木懸崖勒馬!黃鸝在告別林木時一針見血地指出:“不是小麥離不開你,是你離不開她?!蓖ㄟ^劇情,我們相信大部分觀眾都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正是王小麥的血性、野性、韌性,拯救了林木那知識分子的孱弱靈魂!
王小麥要拿下北京,最大阻力是婆婆楊文采。她們之間的矛盾是鄉(xiāng)野尊嚴與城市偏見的沖突。有人曾說,城鄉(xiāng)之間最大的差別是文化的差別:“在我們的視角內,鄉(xiāng)村和城市之間最后的也是最為根本的區(qū)別,是鄉(xiāng)村人和城市人迥然不同的價值觀念。是這種潛在的觀念體系才使人們分成‘鄉(xiāng)村人’和‘城市人’。這就是說,鄉(xiāng)村人和城市人的區(qū)別不是純粹地域意義的,而更是文化意義的。我們時常會發(fā)現(xiàn)居住在城市中的‘鄉(xiāng)村人’和居住在鄉(xiāng)村的‘城市人’這種人和環(huán)境的錯位。鄉(xiāng)村人格和城市人格的最實質的區(qū)別就是文化的區(qū)別?!盵5]12可這種差別并不是《小麥進城》關注的重點,我們在劇中也看不到多少這方面的沖突,楊文采要趕走王小麥,更多考慮的是林木的前途、林家的榮譽。楊文采雖然是大學教師,但只是頂著一個知識分子的帽子而已,為人處世與一般市民無異,奉行的是實用主義哲學;她認為自己“盼星星盼月亮,我就盼著這個家有點起色,我好不容易把你盼到上了大學,我覺得我們家可以揚眉吐氣了?!彼X得林木不能“為了一個農村老娘們,連前途都不要了”,無論如何也不想讓小麥拖累林木后半生的幸福。因此她要求林木“和小西溝徹底決裂”。她甚至冒名為林木寫 “離婚申請書”。 王小麥到林家后,她先是隱瞞王小麥的身份,謊稱她是林木插隊地的社員,來城里看病的。當林木公開了王小麥的身份后,她仍不承認,對林木說:我永遠都不會承認她是我的兒媳婦!在她看來,王小麥“一沒戶口,二沒工作,三沒住處”,只能靠別人養(yǎng)活。她不斷挑動林木和小麥離婚,她還直接對小麥說: “你和林木一開始就是個錯誤,你們兩個是兩個世界的人……你活得挺苦的,是悲劇,你離開他吧……”平時對小麥更是百般挑剔、刁難。她從不叫小麥的名字,總是叫她“農村老娘們兒” 、“那個女人” 、“泥腿子”, 使小麥在林家既沒有身份,也沒有地位,更談不上尊嚴。
面對婆婆的歧視、刁難,小麥先是隱忍退讓,但在關鍵時刻她據(jù)理力爭,毫不妥協(xié)。當楊文采以為離婚大局已定,買了件衣服補償小麥,小麥忍無可忍,質問道:“大學生怎么了?大學生就可以當陳世美嗎?就可以拋棄老婆孩子嗎?”駁得楊文采啞口無言。“我承認,我是農村人,我是農民,那又怎么樣了!農村人不比別人笨! 農村人,農村人也一樣可以學知識,有文化!要是有機會的話,我還要考大學呢! 還有,林木真找我離婚的話,讓他親自來跟我說,犯不著你找我! ”接著她脫下剛穿上的新衣服扔給了楊文采,嚴肅地對楊文采說: “我鄭重地警告你,以后不要叫我什么‘那個農村老娘們兒’、不要叫我‘那個女人’,不要叫我‘那個誰’,更不要叫我‘泥腿子’。我告訴你,我有名字,我叫王小麥! ”這擲地有聲的語言,不僅維護了自己的尊嚴,也維護了農民的尊嚴! 當然,尊嚴的取得與維護最根本的還要靠才能與本領,當王小麥成功地開設了服裝公司、專賣店,解決了家中的一個個難題,并且再次懷孕,有可能給林家生個孫子時,楊文采才最終接受了小麥。她不得不承認:“人家王小麥是個頂門立戶的人,人家是個正兒八經過日子的人……你爸說咱們家離不開王小麥。”
在筆者看來,楊文采與王小麥之間的矛盾并非那種抽象的“文化的區(qū)別”,因而她們最后的融洽也談不上是文化上的相通,而僅僅是(從楊文采角度)實際利益的考量!如果說泥腿子王小麥配不上大學生林木,配不上知識分子林家,那么如今事業(yè)有成的“王總”還配不上嗎?對此,蔣東升的話可謂一語中的:“城里人那股臭勁頭,那就是在鄉(xiāng)下人面前耍出來的。你只要有錢,你過得好,誰也不會小瞧你的。”
人如何保護自己,讓自己的生命、事業(yè)都得到延續(xù)并更好地發(fā)展,這就是“生存智慧”。勞動人民在千百年的生活實踐中總結形成了豐富多樣的生存智慧,可分為廟堂與民間的。民間的生存智慧是樸素的、現(xiàn)實的,成為人們在種種艱難困苦中的精神支柱,其集大成者可說是《菜根譚》,其“嚼得菜根,百事可做”的見解引起千百年來人們的共鳴。中國農民是最處于最低層,也最缺少愛和保護的一個階層,他們的一切難題只能自己解決,而這所謂“自救”其實是出于無奈。因而農民也成了一個最能吃苦、也最能忍受的群體,他們的生存哲學也最樸素、直觀、頂用。
嚴酷的生存環(huán)境使小西溝的農民們形成了樸素的生存哲學。王小麥父親認為,人兩手空空而來,又兩手空空而去,啥也帶不走。所以不能自己不高興,要高高興興活著,要活得硬氣,有尊嚴。他與林原平一見如故,他們一同喝酒、談論人生,并認為林原平“活得仗義,活得硬氣”。他的看法被林原平稱為“草根哲學”。當他看出小麥與林木之間出了問題時,說:“人總有糊涂的時候,這兩口子要想過一輩子,就得要有一個能忍著能讓著的人。要不然這日子沒法過下去?!彼膭钚←湥骸爱敵跫热荒阆铝藳Q心要來這,從今以后,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也要咬著牙在這城里扎下根兒?!?/p>
王小麥繼承了父親的生存哲學,并將之發(fā)揚光大。林木因拉肚子想放棄考大學,小麥激勵他說:“人這輩子總得有個生活目標?!辈煌谝话愕霓r民的主動進城打工,尋求致富門路,王小麥進城的直接動機是因為林木的一張離婚申請書(實為林木母親所寫),是為了捍衛(wèi)自己的婚姻和家庭,為了“一家三口人能在一起”。因而她的進城帶了些悲壯的意味,只不過由于人物性格的原因減少了悲情色彩。而她扎根城市的壓力也就比一般人大得多,只能勝不能敗,背水一戰(zhàn)。當家人與朋友都為她進城后的生活擔心,反對她進城,她卻信心十足地說:“我能拿下林木,就能拿下北京!”并滿懷激情地連聲大喊:“拿下北京!拿下北京!拿下北京!……”她最初在林家的遭遇,連林木都勸她回小西溝,她卻說:“既然我來了,就不走了?!薄熬褪浅砸安?,穿樹皮,我都可以?!薄拔夷莛B(yǎng)活自己,我一定要自己養(yǎng)活自己。”
在林家,對王小麥不存偏見,不歧視,第一個接納她的是公公林原平。這頗有些出人意料,但細究之又在情理之中,其原因在于兩人有共同的或相近的人生哲學,兩人之間有著較多的思想交流。林原平是大學教授,是一個正直的、有傲氣的知識分子。在文革中因替學生說公道話被打成右派遭批斗,被造反派妻子給剃了陰陽頭。他忍受不了侮辱跳樓自盡,落得個雙腿殘疾。但他為人正直,文革中的經歷又使他看透了世道人心,洞悉了林家的一切,每個人的性格缺陷。他看到了楊文采的偏狹專橫、林木的懦弱、林叢的玩世不恭、林小溪的自私。他看不慣妻子楊文采“成天耍心眼”, 他批評林木:“我們林家不需要那種只長腦子不長德行的人?!彼l(fā)現(xiàn):“小麥身上有一股子愣勁兒,一股子闖勁兒……這正是咱們老林家所有人身上缺乏的東西?!彼麑钗牟烧f:“咱們林家就得有小麥這種敢說敢干的人當媳婦兒?!彼Q贊小麥:“在學校我是教授。過日子,你才是真正的老師?!毙←溝蛩埥谭蚱尴嗵幹?,他開導小麥:“其實什么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有一種東西要活在你的心里,有了它你才能夠勇敢地走完這一輩子?!蓖跣←湆α衷降脑u價是:“他的心是堂堂正正的,他的骨頭是硬氣的。”
但是,林原平空有一腔傲氣,雙腿殘疾,失去了行動的能力,因而算不上一個健全的城市知識分子。小麥的到來似乎帶來一股鄉(xiāng)野的清風,“我是王小麥”,“活得比誰都硬氣”,這響當當?shù)脑捳Z令許多城市人相形見絀。她的憨厚質樸、熱情大方、自立自強、助人為樂等精神品質與林原平的人格追求頗相一致。王小麥不僅自食其力,從三無人員成為王總,她還幫助林家解決了一個個難題:以力制服了樓上的胖大嫂,擺平了女方對林叢設下的婚姻騙局,使林小溪夫婦重歸于好,制服了蠻橫的妯娌劉雅致。誠如小說原著所隱喻的那樣:“沒念過書的人,看起來像一本深奧的書;念過書的人,看起來像一張淺薄的紙”。林原平的目標只能在小麥身上實現(xiàn),他最終得出結論:林家不能沒有小麥!這是否意味著城市市民野性、血性的喪失,需要外來文化的刺激,才能煥發(fā)生命力?
可以說,《小麥進城》是近幾年同類題材電視劇中的少有的優(yōu)秀劇作之一,敘事自然,風格樸實,人情事理表現(xiàn)到位。但細思之,劇作的敘事倫理還是存在矛盾與偏頗。
一是小麥對愛情婚姻把控的不確定性。這個主動權其實操在林木手中,假如林木一時糊涂竟與她離婚呢?林木最終考慮與黃鸝、馬紅梅分手,不與小麥離婚的原因,劇中均表現(xiàn)得不夠充分,只是用不同人物形象不斷在林木腦海中閃回的鏡頭來表現(xiàn)他的內心沖突;劇作更沒有提供足夠的理由使人們相信:小麥就一定能永遠保住與林木的愛情與婚姻!
二是楊文采最終接納小麥,根本原因是她又一次懷孕并且生下了男孩。這一偶然性的事件成為楊文采對小麥態(tài)度轉變的根本原因(她本是來向小麥興師問罪的)。人們不禁要問:假如小麥響應計劃生育政策不再生育呢?楊文采還能接受她嗎?劇作此前所展現(xiàn)的王小麥的諸多奮斗成績反而比不上為林家傳宗接代的功勞?
三是劇作雖沒有刻意設置城鄉(xiāng)二元對立的格局,但在作者的倫理天平上,卻是褒鄉(xiāng)抑城的,在劇中,作為城市人林家竟找不出一個能與小麥相匹敵的人格健全的正常人!
作者倪學禮自己總結說:“《小麥進城》寫了一個農村女人和北京男人(知青)20多年的情感經歷。小麥從沒有文化沒有戶口沒有工作,到最后成為大專生、還開辦了自己的工廠;從沒有住處到有了自己的小房子;從丈夫全家起初排斥她,最后離不開她,以至于她還成了家里的頂梁柱;從丈夫多次精神出軌,到最后死心塌地回家。它講述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生存和勵志故事,小麥通過自己的勞動、自己的付出和自己的奮斗,獲取了幸福、自尊和自由。這部劇告訴我們,腳踏實地的生活才是最美好的?!盵6]“腳踏實地的生活是美好的”這一主題極具時代意義。在城市化背景的時代大潮中,進城農民的生活與命運尤其值得關注?!缎←溸M城》通過草根移民王小麥這一“活生生”的富有理想性格和人格魅力的人物形象,表達了一種為了美好生活努力奮斗的信念,令人感奮,催人奮進!
參考文獻:
[1] 徐德明.鄉(xiāng)下人進城的一種敘述——論賈平凹的《高興》[J].文學評論,2008(1):186-190.
[2] 劉小楓.沉重的肉身——現(xiàn)代性倫理的敘事緯語[M].北京:華夏出版社, 2004.
[3] 謝有順.中國小說的敘事倫理[J].南方文壇,2005(4):34-43.
[4] [英]安東尼·吉登斯.現(xiàn)代性——吉登斯訪談錄[M].尹宏毅,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
[5] 袁方.跨世紀的穩(wěn)定:改革不可逆轉[M]//袁方等.社會學家的眼光:中國社會結構轉型.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8.
[6] 倪學禮.一個女人的奮斗編織出普通人的中國夢——電視劇《小麥進城》創(chuàng)作談[J].當代電視,2013(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