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徘徊在虛實之間的“我”
      ——廬隱《或人的悲哀》中的個人型敘述聲音

      2014-03-11 18:12:51舒凌鴻
      玉溪師范學院學報 2014年3期
      關鍵詞:廬隱小說

      舒凌鴻

      (云南大學 人文學院 中文系,云南 昆明 650091)

      徘徊在虛實之間的“我”
      ——廬隱《或人的悲哀》中的個人型敘述聲音

      舒凌鴻

      (云南大學 人文學院 中文系,云南 昆明 650091)

      廬隱;《或人的悲哀》;個人型敘述聲音;虛構(gòu);真實

      個人型敘述聲音主要是以“我”表達“我”的思想、經(jīng)歷和故事等,是最能體現(xiàn)女性精神與肉體真實感受的文本。廬隱作為“五四”時期重要的女性作家,其小說主要采用了個人型敘述聲音進行創(chuàng)作,《或人的悲哀》就是代表作之一,小說的敘述聲音呈現(xiàn)了“情智沖突”的模糊性,文中“詩語”情感表現(xiàn)極具真實性,在具體事件上則體現(xiàn)出虛構(gòu)性,而作者就徘徊在這虛實之間。《或人的悲哀》的這種寫作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暴露女性自我生活的一種擔憂的產(chǎn)物,是身居傳統(tǒng)倫理和現(xiàn)代倫理夾縫中個人對傳統(tǒng)倫理的妥協(xié),是女性作者不得已的一種選擇。

      個人型敘述聲音是美國女性主義敘事學家蘇珊·S·蘭瑟所提出來的,指的是以第一人稱“我”來講述“我”作為故事主人公的故事?!巴ㄟ^研究具體的文本形式來探討社會身份地位與文本形式之間的交叉作用,把敘述聲音的一些問題作為意識形態(tài)關鍵的表達形式來加以解讀”①[美]蘇珊·S·蘭瑟.虛構(gòu)的權(quán)威[M].黃必康,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17.。個人型敘述聲音主要是以“我”表達“我”的思想、經(jīng)歷和故事等,是最能體現(xiàn)女性精神與肉體真實感受的文本,其形式自由,不受拘束,可以把女性真實的感受流暢地表達出來。但由于女性在男權(quán)社會的邊緣地位,促使這些女性作家在選擇敘事形式進行創(chuàng)作的時候,不得不考慮讀者對女性作者的態(tài)度,這也造成女性作者對敘述聲音形式的不同選擇。

      這種影響在“五四”時期重要的女性作家廬隱的寫作中有明顯的體現(xiàn)。廬隱是一位喜歡用書信體和日記體創(chuàng)作小說的女性作家。“如果我們可以說,‘五四’時代是古典主義崩潰,浪漫精神和人權(quán)運動的新生,那么廬隱便是一個時代的典型人物”②劉大杰.黃廬隱[M]//林偉民.海濱故人廬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98.。她非常喜歡用第一人稱來創(chuàng)作小說,這些小說都帶有明顯的“自敘傳”的色彩。在廬隱的《海濱故人》、《曼麗》、《靈海潮汐》和《玫瑰的刺》4本小說集58篇作品中,運用日記體、書信體或間插書信、日記的作品就達28篇。長篇小說《象牙戒指》夾雜了大量的日記和書信,而《歸雁》則純?yōu)槿沼涹w。正如伊恩·瓦特在《小說的興起》中討論理查遜的書信體小說《帕美拉》時得出的結(jié)論:書信體小說具有強烈的個人主義色彩,而且在書信體小說中情感是比情節(jié)更為重要的先決條件,它們更多地關注個人與自我意識,它們通過削弱“公共的和傳統(tǒng)的關系”,展現(xiàn)“個人的以自我為中心的精神生活”,“為個人提供了一種更自覺更具有選擇性的社會生活的模式,以代替那種為個人主義所破壞了的更松散的可以說是不自覺的社會的粘合?!雹僖炼鳌·瓦特.小說的興起[M].高原,董紅鈞,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2:200.廬隱小說作品所描繪的人或事,多是她自己和她的朋友的經(jīng)歷。只要是熟悉廬隱的人,幾乎都能指出小說中某某人物是廬隱,某某人物是她的哪位朋友。她的好朋友劉大杰在讀了《海濱故人》之后認為:這是廬隱的前半生的自傳,露沙就是廬隱自己。蘇雪林回憶廬隱時也認定《海濱故人》露沙系自指,云青、玲玉、宗瑩似乎分別指她的三個好朋友②蘇雪林.關于廬隱的回憶[M]//林偉民.海濱故人廬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10.。廬隱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和內(nèi)心感受,披露在她的作品中,因此有學者曾用三個字概括了廬隱小說的全部內(nèi)容:“我,情,愁”③楊義.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252.。

      廬隱小說《或人的悲哀》發(fā)表于1922年,是廬隱確立其“五四”新文學地位的一篇重要作品。這部作品的結(jié)構(gòu)與當時在青年中影響很大的《少年維特的煩惱》頗為相似。這部作品由亞俠寫給女性朋友K的10封信組成,向朋友傾訴了自己以多愁多病之身在愛情和追尋人生意義過程中的煩惱。她從北京到東京再回到杭州,到處尋找而一無所獲,始終感受到“人間虛偽得可怕”和“人類的利己心”。在小說最后,以她的表妹從杭州寄給K的一封信結(jié)束,這封信說亞俠已經(jīng)“跳湖心死了”。小說通篇充滿了亞俠個人的厭世和悲觀情緒,她在四處尋找人生意義,卻毫無結(jié)果。小說主人公在“情智沖突”矛盾心理影響下,最終走向了“游戲人間”的人生態(tài)度。

      一、“情智沖突”之虛

      在小說《或人的悲哀》中非常突出的一點是小說敘述者亞俠常常不停地討論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最后都將原因歸結(jié)于情智的激烈沖突和矛盾,只有“游戲人間”才是唯一出路。小說共有兩封信集中的談到了情智沖突:

      心印昨天有信來,說她現(xiàn)在十分苦悶,知(智)與情常常起劇烈的戰(zhàn)爭!知戰(zhàn)勝了,便要沉入不得究竟的苦海,永劫難回!情戰(zhàn)勝了,便要沉淪情的苦海,也是永劫不回!(亞俠十一月三日)我一生的事情,平常得很!沒什么可記,但是我精神上起的變化,卻十分劇烈;我幼年的時候,天真爛漫,不知痛苦。到了16歲以后,我的智情都十分發(fā)達起來。我中學卒業(yè)以后,我要到西洋去留學,因為種種關系,做不到,我要投身作革命黨,也被家庭阻止,這時我深嘗苦痛的滋味!

      但是這些磨折,尚不足以苦我!最不幸的,是接二連三,把我陷入感情的漩渦,使我欲罷不能!這時一方,又被知識苦纏著;要探求人生的究竟,花費了不知多少心血,也求不到答案!這時的心,彷徨到了極點了!不免想到世界既是找不出究竟來,人間又有什么真的價值呢!努力奮斗,又有什么結(jié)果呢?并且人生除了死,沒有更比較大的事情,我既不怕死,還有什么事不可作呢!……唉!這時的我,幾乎深陷墮落之海了!……(亞俠表妹附書。一月九日)④廬隱.或人的悲哀[M]//廬隱代表作.北京:華夏出版社,1998:11,15-16.

      小說中在多處提到了智情的沖突,但是卻無法找到女主人公所謂智情沖突的證據(jù)。唯一的是兩個男性對亞俠的爭風吃醋,導致亞俠看透了“人類的利己心”,看透了“人間實在是虛偽得可怕”。女性敘述者所謂的“情”在一般意義上,可以理解為個人的情欲,而“智”可以理解為理智和知識。理智和情欲雖然具有一定的沖突,但是也并非完全無法調(diào)和。為何在廬隱的小說文本中,二者一定是一種二元對立的關系?在文本中,也找不到證據(jù)來支持情智沖突,雖然人物明確地提出了“情”與“智”的不可調(diào)和性,但參照小說內(nèi)容就顯得十分模糊。

      在小說中還特別提到了亞俠以及其他女性有“游戲人間”想法。游戲人間的做法在小說最后一篇日記里也談到:“于是我便實行游戲人間的主義,第一次就失敗了!接二連三的,失敗了五六次!唯逸因我而死!叔和因我而病!我何嘗游戲人間?只被人間游戲了我!”①廬隱.或人的悲哀[M]//廬隱代表作.北京:華夏出版社,1998:16.小說并未給女性游戲人間的做法一個好的結(jié)局,不付出真心的愛情游戲,雖然不會直接傷害自己,卻傷害了別人,最終也讓女性自己遭受良心的譴責。

      在廬隱小說中,“所謂‘情’就是‘五四’時期新覺醒的人的情感要求;所謂‘智’就是傳統(tǒng)社會無所不在的道德束縛”②楊義.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259.。這種所謂的“智”,對女性而言,實際上不僅僅是普遍意義上人的理智、道德等,也包括了女性對社會文化氛圍的理性感知,這里的智象征了女性投入愛情時所面臨的無數(shù)難題:包辦婚姻的限制、男性的不可靠、社會輿論的壓力等。這些知識女性們必須在眾多異性圍繞之中,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與異性發(fā)生戀情才算是對智性的堅持。因此,廬隱小說“在其潛文本中,所謂理智顯然是那個基本上缺席的父的呈現(xiàn):是父的名、父的法的內(nèi)在化,是已然完形的新的象征秩序中隱抑了女性欲望與自由的編碼”③孟悅,戴錦華.浮出歷史地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41.。

      處于青春年華的年輕女性是很難抗拒情愛的誘惑,因此,在邊緣游走,游戲人間就成為了這些女性不得已的選擇。如果她們不顧一切投入愛情,結(jié)果往往會遭到男性的欺騙,正如《藍田的懺悔錄》中藍田一次又一次輕信了男性,導致了自己最后的悲慘結(jié)局。從這個意義上也證明了在廬隱所處的時代,對男性與女性不一樣的評價標準:女性“一失足成千古恨”,而男性則可以“不講貞操的,同時可以狡兔三窟式的講戀愛。這是社會予他們的特權(quán),他們樂得東食西宿的”④廬隱.或人的悲哀[M]//廬隱代表作.北京:華夏出版社,1998:125.。這些女性們既需要“通過一種自我囚禁、自我否定,遵從于男權(quán)社會的規(guī)定:純潔、潔身自好、艷若桃李,冷若冰霜”,更體現(xiàn)為“一種弱者的侵犯性行為。它憑借對女性自身欲望的否定,完成了對男性欲望的否定與拒絕”⑤孟悅,戴錦華.浮出歷史地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42.。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凸顯了在舊倫理和新文化夾縫中生存的新女性們的悲哀。廬隱在《或人的悲哀》中,雖然表層文本一再談到處于新文化感召之下的新式青年們,要不停地追求人生意義。但女性個人型敘述聲音更為突出的是呈現(xiàn)女性在新舊文化夾縫中的痛苦與矛盾。這種“情智沖突”并不能真正找到切實的相沖突的證據(jù),更無法說明情智沖突“游戲人間”的原因,具有明顯的虛構(gòu)性。但通過對個人型敘述聲音的分析,并結(jié)合作者其他文本的情況分析,可以說明這種虛構(gòu)性的“情智沖突”就是在尚未開化的“五四”時代,小說呈現(xiàn)了這些女性身處多重壓迫下的猶疑而矛盾的心態(tài),身處其中的女性作者,也同樣無法超越時代,而找到一種更好的方式來表達自我。

      二、“詩語”言實

      在“五四”初期,中國文壇還秉持“有什么話,說什么話;話怎么說,就怎么說”的粗糙的文學語言觀⑥胡適.建設的文學革命論[J].新青年,1918,4(4).?!拔逅摹敝衅谛≌f家們開始強調(diào)文學語言自身的美感價值,追求一種有彈性的適合于敘事、更適合于寫景抒情的又雅又俗的小說語言。正因為這種頗具表現(xiàn)力的小說語言的配合,好多帶抒情色彩的“五四”小說才看起來“全是些流暢的散文”①阿英《夜航集》中《郭沫若》一文云:“他的小說,實際上,全都是些極流暢的散文”。。

      廬隱創(chuàng)作中,日記、書信體小說占據(jù)創(chuàng)作的大部分篇目,楊義稱其為“日記書信體專家”②楊義.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253.。廬隱對日記書信體小說形式的偏愛,與廬隱對情感表達的強烈追求是緊密相關的。與情節(jié)性強的性格小說相比,日記書信體小說對作家理性和智性的因素要求不高,不需要作者精心細致的去安排故事的峰回路轉(zhuǎn)、跌宕起伏,不需要顧忌人物性格形象是否多樣而豐滿,只要作者擁有奔涌而出的強烈情感、豐富細膩的內(nèi)心世界和一定的文學寫作修養(yǎng),就可以完成這樣的作品。其中,個人型敘述聲音的小說促使情感情緒瞬間體驗的表達成為最為容易也最為連貫的表達方式。

      廬隱的小說既有小說的情節(jié),又兼具了散文詩歌的特點。在廬隱小說中,詩歌無論舊體、新體,常常置入小說,渲染人物的情感又詩化人物所處的環(huán)境。廬隱在小說《歸雁》里說:“凄苦的命運是一首美麗的詩,我不愿從這首詩里逃出來,而變成一篇平淡的散文呢?!雹蹚]隱.海濱故人:歸雁[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222.這里她是用詩來比喻她的理想,而現(xiàn)實是一篇淡而無味的散文。所以她寧愿在她的詩里自我陶醉,她想逃離現(xiàn)實,沉入理想家園。因此,在她的小說中,詩詞活用的地方眾多。不論古今詩體,只要是應和了她當時的心境,她就活用過來,放在了她的小說里,表達她那或悲或哀或愁的心聲。小說中的這些詩歌或古或今,形式變化不一。不僅呼應了小說人物情緒的變化過程,同時也是廬隱情感噴發(fā)的結(jié)果,是小說浪漫化傾向的重要標志。在小說《或人的悲哀》中,不僅運用大量詩歌表達自己的情感,同時她不是將寫作重點放在現(xiàn)實生活所發(fā)生事件細致描寫上,而是放在這些事件在人物心中所激起的心理反應和情緒變化上。小說重點抒寫的是女性敘述者個人在人生中遇到的種種瑣事而引發(fā)的無限愁怨。廬隱其他的小說中,敘述聲音也依然具有情緒性和詩意化的特征。

      來自個人日常生活的豐富性,為個人型敘述聲音的小說提供無限的情感觸發(fā)點。而這種對小說抒情功能的強調(diào),一方面源于對中國文學抒情傳統(tǒng)的繼承,另一方面則“潛藏著傳統(tǒng)文人抒情慣性中病態(tài)的、顧影自憐的情調(diào)復活的可能。郁達夫小說有著柔弱的傳統(tǒng)文人心態(tài),而廬隱的意境多脫不了舊詩詞的痕跡就是例證”④張克.論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日記體小說[J].天中學刊,2002,17(1):58-61.。有論者也認為廬隱小說的“結(jié)構(gòu)欠精密細張,這因她雖未出個什么詩集,但她的為人與心情,頗似一個詩人,詩人的文筆,美則美矣;情感,富則富矣”⑤四郎(李唯建).關于廬隱女士[M]//林偉民.海濱故人廬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78.。而廬隱自己也一貫秉持“表現(xiàn)我自己的生命而創(chuàng)作”的觀點⑥廬隱.文學家的使命[M]//廬隱代表作.北京:華夏出版社,1998:216.。

      從巴赫金的“復調(diào)小說”的觀念看,小說常常處于一種在結(jié)構(gòu)上等同于婦女處境的被排斥的他者位置上,形成“男性化的/女性化的,史詩/小說,詩歌/小說”的二元對立。K·K·魯文斯《女性主義文學研究引論》中認為在文學歷史上女性與小說是密切相聯(lián)的,“卵巢的性功能和小說藝術(shù)在人類大腦中注定有某種內(nèi)在聯(lián)系”⑦K·K·Ruthven.Feminist Literary Studies:An introduction[M].London and New York:Cambridges University Press,1984: 117-118.。與詩歌相比,小說創(chuàng)作有更大自由度,既可以寫一個故事,也可以在故事里抒情。與戲劇相比,小說可以更多的表現(xiàn)作者的情感,而不局限于人物身份,既可以借人物之口抒發(fā)一己之思,也可以作為敘述者發(fā)言,指點人物之優(yōu)劣。比起詩歌對作者的依附,以及戲劇對作者的疏離而言,小說與作者之間關系是模糊不清的。對于身處強大的男性中心主義和封建專制壓迫之下的女性們,就可以充分利用小說與作者之間模棱兩可的關系,一方面可以抒發(fā)自己的真實情感,另一方面,又可以有效疏離文本與女性作者之間的關系。蘇珊·格巴也認為:“婦女作家之所以那么偏好個人抒情的形式如書信、自傳、自白、日記以及游記等,恰是生活被體驗為一種藝術(shù)或是說藝術(shù)被體驗為一種生活的結(jié)果?!雹購埦╂?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170.包括冰心在內(nèi),廬隱、石評梅等人個人型敘述聲音文本都采用大量的詩意化陳述,正是有效利用了這種文體對女性生活呈現(xiàn)的有利之處,既可以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又可以避免自己與小說的過度依附,借著小說虛構(gòu)套子表達自己的女性情思。

      三、“虛”與“實”的距離

      廬隱在早期的現(xiàn)代女性作家中是最令人矚目的女性文學戰(zhàn)將,茅盾稱其為“五四”文學時代的“產(chǎn)兒”②茅盾.廬隱論[M]//林偉民.海濱故人廬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154.。認為她是在“五四”文化的召喚下的覺醒女性,具有強烈的時代性。廬隱的書信體小說充分地表現(xiàn)了她的人物的內(nèi)心生活,表現(xiàn)了從內(nèi)心所反映的人性的復雜性。這些深入內(nèi)心的自敘傳方式導致了“讀者更深刻地、更徹底的以這些人物自居的心理”③[美]伊恩·P·瓦特.小說的興起[M].高原,董紅均,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2:224.。讀者不是置身于情節(jié)或情境之中,而是在虛擬的想象中與人物融為一體,作者提供了一個機會,使讀者能夠毫無節(jié)制地參與到虛構(gòu)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中去。由于廬隱小說的人物“我”講述故事的時候,常常不區(qū)分敘述者身份、性別、個性特點和說話方式,所以廬隱小說中的人物往往給人的印象是千人一面。讀者也常常在這些人物身上找到廬隱生活的影子,如《或人的悲哀》中,敘述人年輕女性的身份,其中與其通信的幾位同學與《海濱故人》中的幾位女性都具有共同特點。而《勝利之后》中新婚不久的主婦的生活也與廬隱與第一任丈夫郭夢良結(jié)婚之后的情況相仿。

      廬隱小說雖然表面上看是對個人生活感悟的一種抒寫,實際上作者與“我”之間依然還是疏離的。她主要采用個人型敘述聲音,來進行自我感情的宣泄,來表達“我”的感情。從形式上看,人物“我”和敘述人“我”為同一人,人物身份與作者女性身份、情感經(jīng)歷都有許多共同之處。因此小說會讓讀者感覺到小說與作者有著明顯的依附關系。但是細究小說“話語”,廬隱小說中常常出現(xiàn)不涉及事件核心細節(jié)的寫法,如《麗石的日記》只是對自我情緒的宣泄,無法從小說中構(gòu)建出一個較為完整的故事。而與作者本人情況相對照,就可以發(fā)現(xiàn)這種依附關系依然是淺層次的。廬隱的首次戀愛結(jié)婚對象是有婦之夫郭夢良,二人愛得轟轟烈烈,而郭夢良死后,廬隱又帶著孩子與比自己小很多的李唯建戀愛結(jié)婚。這種離經(jīng)叛道的行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夸張的,即使到了當代中國也不見得是一件平常之事,何況還發(fā)生在一個頗有名氣的女作家身上。用廬隱的話說,在小說中她是悲傷的,而在生活中她是樂觀的。對照廬隱真實生活與小說內(nèi)容可以發(fā)現(xiàn)這種矛盾,表面是以“我”寫“我”的故事,根本上還是在一定的傳統(tǒng)文本敘述規(guī)范和社會對女性道德規(guī)范要求之下的虛構(gòu)的女性寫作。

      弗吉尼亞·伍爾夫曾強調(diào)應該拉開女性作者與女性作品的距離,追求“沒有距離感的作者消抹”④[美]蘇珊·S·蘭瑟.虛構(gòu)的權(quán)威[M].黃必康,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123.,賦予小說更多的客觀性,這是對敘事方式的一種理性斟酌,其目的仍然是要彰顯女性的自我意識。孟悅和戴錦華在《浮出歷史地表》中談到廬隱,“從未寫出真正的自傳,從未寫過自幼被母親輕蔑所帶來的母女情結(jié),或她那不合禮教的愛情始末,以及所遭受的社會壓力”⑤孟悅,戴錦華.浮出歷史地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22.。廬隱常常隱去關乎真實事件的情節(jié),文本中呈現(xiàn)的是由這些“事”所帶來的心理壓力、內(nèi)心焦慮。之所以采用這種方式處理小說,并不是為了強調(diào)小說的客觀性。在某種意義上,這既來自女性對自我生活暴露的一種擔憂,也來自現(xiàn)實生活中無處排遣的壓力。這種壓力促使作者想要表達自我,講述自己愛情中的遭遇,為自己實際生活中不合禮教的愛情尋找合理性的依據(jù),尋求讀者的同情與認可。但是,由于個人型敘述聲音與作者本人具有較強的依附性,又促使其小說存在作家個人生活被暴露的風險。因此,在廬隱小說中,敘述聲音就呈現(xiàn)了“情智沖突”的模糊性。敘述聲音重點放在人物情緒性和詩意化的表達,而忽略了小說故事事件的細節(jié)性描寫,應該說也是廬隱對小說文本與作者自我之間敘述距離進行靈活調(diào)整的一種體現(xiàn)。廬隱小說女性敘述者與具有明顯作者個人色彩的人物之間“距離感”的產(chǎn)生,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暴露女性自我生活的一種擔憂的產(chǎn)物,是身居傳統(tǒng)倫理和現(xiàn)代倫理夾縫中個人對傳統(tǒng)倫理的妥協(xié),是女性作者不得已的一種選擇。

      Wandering Between Reality and Fiction: Personal Narrative Voice in Lu Yin’s Some People’s Sorrow

      SHU Linghong
      (School of Humanities,Yunnan University,Kunming,Yunnan 650091)

      personal voice;Lu Yin;Some People’s Sorrow;fiction;reality

      In personal voice“I”relates“my”thoughts,experiences and stories,so this technique is often used to its best in texts intended to reveal women’s mental and physical feelings.Lu Yin,a major writer in the“Wu Si”period,wrote most of her novels in this personal voice.Some People’s Sorrowis a typical example.In this story,the narrative voice betrays an equivocacy between the“sense and sensibility conflict”.The poetic language expresses real feelings through events which are fictional,and the author strays between the real and the fictional.This is in part the result of the author’s misgivings about exposing the private female life and a compromise between traditional and modern ethics,a forced choice for a female writer of the time.

      舒凌鴻,博士,講師,研究方向:敘事學。

      I206

      A

      1009-9506(2014)03-0018-06

      2014年1月5日

      猜你喜歡
      廬隱小說
      廬隱在杭州
      杭州(2023年7期)2023-05-28 13:33:14
      近十年廬隱小說研究文獻綜述
      魅力中國(2021年26期)2021-11-26 14:45:57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新時期廬隱小說創(chuàng)作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廬隱:一首哀婉綺麗的詩歌
      生活PLUS(2016年4期)2016-05-30 10:48:04
      明代圍棋與小說
      西南學林(2014年0期)2014-11-12 13:09:28
      我是怎樣開始寫小說的
      百花洲(2014年4期)2014-04-16 05:52:45
      逐愛女子黃廬隱
      弥勒县| 乌兰县| 江孜县| 青田县| 天水市| 斗六市| 沂水县| 长武县| 万荣县| 新河县| 全南县| 都江堰市| 交口县| 顺昌县| 双峰县| 怀来县| 天门市| 衡东县| 如皋市| 遂昌县| 道真| 乌鲁木齐县| 晋城| 邮箱| 开原市| 辽源市| 汾西县| 舒兰市| 故城县| 武功县| 仪征市| 赤城县| 上饶市| 苏尼特右旗| 杭锦后旗| 梓潼县| 内黄县| 武乡县| 南昌市| 治多县| 彰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