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奇輝[瀟湘子藝術工作室, 遼寧 本溪 117000]
人類在長期的生產(chǎn)生活實踐中形成了豐富的物質、精神財富,藝術就是其中的一項重要成果。中國具有五千年的歷史傳承,無數(shù)代人的智慧結晶形成了一個個極具特色的藝術文化現(xiàn)象,也產(chǎn)生了中國特有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中國繪畫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個重要代表,形成了藝術家們不同的風格,而大寫意繪畫是其中十分能夠體現(xiàn)中國古代文人精神追求和世界觀的一種繪畫形式。這種注重形與神的繪畫形式和表現(xiàn)風格,能夠帶給現(xiàn)代藝術以諸多方面的啟示,大寫意繪畫所獨有的舞臺表演性就是將中國繪畫與舞臺表演藝術相融合的過程,也是藝術升華和加工的過程,通過這種思考,能夠帶給現(xiàn)代藝術以多方面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作空間。
一、中國大寫意繪畫概述 中國大寫意繪畫開端于宋朝時期,這種寫意形式的繪畫風格帶來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寫意人物畫以及寫意山水畫的先河式發(fā)展。中國大寫意繪畫在無數(shù)藝術家的實踐發(fā)展中得到了不斷的提升,而在中國歷史上也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卓越的寫意畫家,諸如八大山人、徐渭、齊白石、張大千等。大寫意的說法也是相對于小寫意而言,主要突出了繪畫風格中兩種不同的傾向——寫實派以及寫意派。小寫意更加接近于傳統(tǒng)繪畫對山水人物形象的實態(tài)描摹,而大寫意則更加注重對精神世界的表達,在表現(xiàn)上則更加粗獷。中國大寫意繪畫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一) 注重意味表達 中國的繪畫等多種藝術形式受到中國傳統(tǒng)思維的深刻影響。中國人更加傾向于意象思維,習慣于通過自我的心靈頓悟來達到對大道的了解,這種思維形式以及文化習慣也帶來了中國繪畫的傳統(tǒng)生長根基。中國大寫意繪畫注重意味表達表現(xiàn)在繪畫過程的各個方面,從用筆、內容表達到呈現(xiàn)方式等各個方面都受到畫家本身思維意象的影響“,因意生像”的說法就是對中國大寫意繪畫特征的總結。在中國大寫意繪畫中體現(xiàn)的是人類心靈的豐富性,帶來了中國傳統(tǒng)性思維的具體展現(xiàn),提供給了中國藝術表達以及思維特征展現(xiàn)的方式和機會。
(二) 講究用筆技巧 中國所特有的用筆習慣使得繪畫也會受到這方面的影響,形成了獨特的用筆技巧。中國大寫意繪畫十分考驗作畫人的用筆能力,只有通過手中的筆力、筆法才能真正表達出心中的思想,也才能最終呈現(xiàn)出成熟的大寫意繪畫作品。用筆技巧是在長期實踐總結形成的,并且具有個人特色,不同的人會習慣于不同的用筆技巧,甚至形成特定的用筆風格。剛柔并蓄是中國思維特征,也是對用筆技巧的一種總結。大寫意繪畫具有功力的老嫩之說,成熟的畫家用筆行云流水,剛中帶柔,整個藝術作品也就會更加和諧,也更加具有包容之態(tài)。
(三) 包容不同風格 大寫意繪畫雖然是對中國傳統(tǒng)繪畫風格的一種總結,但也不會受到風格的定型,更加不會局限思維的表達過程。大寫意繪畫具有包容不同風格的特征,這也形成了極具個性的大寫意繪畫大師。中國大寫意繪畫注重繪畫格局的鋪設,也講究作畫人精神境界的培養(yǎng),而畫家們不同的生活經(jīng)歷以及人生追求會帶來藝術展現(xiàn)上的不同,大寫意繪畫也就具有了多種多樣的風格表達形式。這種風格的多樣性也是對中國文化包容性的體現(xiàn),而這也是中國文人以及藝術家們所推崇的一種藝術修養(yǎng),因而在中國大寫意繪畫中容易形成不同的派別。
二、中國大寫意繪畫的舞臺表演性 不同的藝術形式間本身就具有互通性,藝術類型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對表現(xiàn)形式的總結,其中的精神內涵追求是一致的。人類的精神成果具有積累性,也能夠在不同的表現(xiàn)過程中得到藝術表達的極大提升。舞臺表演是一門聲像藝術,主要是通過演員在二次創(chuàng)作加工中形成的舞臺藝術。舞臺表演藝術本身就包含了多種多樣的類型,但總體說來一臺成功的舞臺表演離不開導演的編排、演員的表現(xiàn)以及現(xiàn)場情景的設計。將中國大寫意繪畫所具有的特征以及藝術表達思想運用到舞臺表演過程中,能夠帶來舞臺表演藝術以全新的面貌和延伸空間。大寫意繪畫的舞臺表演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大寫意繪畫的筆紙交融 大寫意繪畫的表現(xiàn)工具是傳統(tǒng)畫筆以及白紙,不同深淺的筆墨與白色背景的結合帶來了筆紙交融的藝術形式,這與舞臺表演中表演個體與情境背景的相配合是一致的。舞臺表演是空間性的藝術表演,通過人肢體、神情等多方面的內容來達到跟設置背景的相融合,最終體現(xiàn)相關的表達意指。大寫意繪畫通過用筆的力道、走勢來展現(xiàn)人的精神世界,將筆墨的韻味通過白紙的襯托來得以體現(xiàn)。舞臺表演性展現(xiàn)的是一種創(chuàng)作道具的融合過程,表現(xiàn)主題與背景的相輔相成,最終帶來了藝術表達上的成功。這種舞臺表演功能,是對中國大寫意繪畫的別樣解讀,也是對舞臺表演過程的多角度探討。中國大寫意繪畫能夠結合舞臺表演中的技術來進行,可以增添對大寫意繪畫學習和探索的方式和角度,帶來大寫意繪畫發(fā)展中的良好前景。交融性是對藝術質量和整體美感的要求,能夠帶來藝術表現(xiàn)能力的提升。
(二) 主客觀表達的和諧性 和諧之態(tài)是中國藝術表達的追求,也是對中國藝術特性的總結。中國大寫意繪畫在表現(xiàn)意味上需要有人的獨特情感和精神內涵作為支撐,而通過外部的交流和表達來達到對相關內涵的升華。主客觀表達的和諧性反映到舞臺表演上,就是舞臺展現(xiàn)內容對生活情境的真實再現(xiàn),舞臺效果對觀眾情感需求的良好把握,因而,這種主客觀表達的和諧性是多方面的。中國大寫意繪畫需要展現(xiàn)和諧之態(tài),將精神沖突、矛盾等通過繪畫形式表現(xiàn)出來,在大的氛圍和感情中達到物我兩忘之境。人類的主客觀認知和實踐帶來了多方面的成果,而追求真理以及藝術就是要達到主客觀的一致性。主客觀的和諧之態(tài)能夠帶來社會、個人結構的穩(wěn)定,而藝術中的主客觀和諧性就是對社會以及個人需求的體現(xiàn)。中國大寫意繪畫的主客觀表達和諧能夠最終帶來良好的舞臺藝術張力以及感染力。
(三) 來源生活的創(chuàng)作靈感 每種藝術都是在人的腦力勞作下產(chǎn)生的,而這種活動過程必定是以人類的生活實踐為基礎的。人的所有生活實踐構成了生命歷程,也帶來了人類世界的基礎。藝術的創(chuàng)作靈感是在人類體驗中獲得的,而只有貼近生活的創(chuàng)作靈感才能最終帶來藝術的較高成就。中國大寫意繪畫的視覺沖擊以及想象空間是其藝術價值的重要標準,而創(chuàng)作靈感的加工和積累是提升藝術價值的重要過程。只有在生活實踐中做到對精神活動內容的不斷總結和升華,才能使得藝術內容是“得人心”的,也是跟人的價值追求相一致的,沒有脫離實踐內容的。中國大寫意繪畫的舞臺表演性體現(xiàn)在素材來源的生活化上,這是大寫意繪畫與舞臺表演的共通地方之一。創(chuàng)作靈感需要藝術家的生活積累以及領悟能力的提升,而將這種靈感進行良好的表達以及保留就是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問題了。在這個方面,舞臺表演以及中國大寫意繪畫都具有這種來源生活創(chuàng)作靈感的特征。生活內容以及體驗本身的風格能夠帶來藝術創(chuàng)造的豐富,這種豐富既有內容上也有形式上的,而中國大寫意繪無論內容還是形式上的豐富都能夠最終帶來其內容表達的較好效果,具有的舞臺表演性特征也就更多。
三、大寫意繪畫中的“舞臺性” 畫家在進行繪畫的自我創(chuàng)作中,需要采用相關的舞臺展現(xiàn)來帶給觀眾良好的觀感。在舞臺表演過程中,相關的肢體表演以及肢體結構會形成最終的舞臺效果。而大寫意繪畫中如果畫家本身結合舞臺表演的相關知識內容,在畫面的具體結構以及造型中融入進舞臺特征,能夠將大寫意繪畫真正帶來不一樣的立體式的觀感,提升大寫意的整體藝術結構以及現(xiàn)代化內涵。大寫意繪畫中可以體現(xiàn)中國的傳統(tǒng)思維特征,將此意境結合到舞臺表演過程中,能夠達到筆走龍蛇之效,帶來行云流水之感。舞臺內容的豐富性是由多方面的條件來共同達到的,這種思考能夠帶來關于大寫意繪畫創(chuàng)作以及表達的創(chuàng)新思維,帶來畫家藝術感受和修養(yǎng)的提升。例如,舞臺的燈光、人物造型、聲音效果等的和諧統(tǒng)一才最終能夠達到良好的舞臺效果,在這種舞臺過程中,繪畫內容以及藝術的展現(xiàn)過程是一個線性的表達過程。將之運用到大寫意繪畫中,就是要在進行繪畫前頭腦中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構想,將相應的舞臺動作和方式運用到繪畫表現(xiàn)中,才能最終完成藝術表達過程。
結 語
中國大寫意繪畫具有完善的藝術表達系統(tǒng)以及特征,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重要成果。通過對大寫意繪畫特征的認知,能夠更好地理解中國大寫意繪畫本身的內涵基礎。舞臺表演藝術是一種多維空間下的藝術展現(xiàn)過程,這種過程與大寫意繪畫有許多共同之處。舞臺表演需要在舞臺背景布置以及人物造型、情景展現(xiàn)上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大寫意繪畫的筆紙交融是對藝術表達過程中的主題與背景的總結,能夠帶來舞臺表演的良好效果。而主客觀一致性是人類藝術創(chuàng)作的終極追求,生活實踐內容能夠豐富中國大寫意繪畫的創(chuàng)作靈感,使得大寫意繪畫的舞臺表演性更加多樣化。發(fā)揮中國大寫意繪畫中的“舞臺性”,將繪畫用筆結合到舞臺的肢體表達中,形成筆走龍蛇的效果,也最終帶來相關藝術工作者感悟能力的提升。大寫意繪畫在舞臺表演性上的良好融合,能夠深化對兩種藝術的研究,也能夠豐富現(xiàn)代藝術實踐以及理論研究。
[1] 曹永康.淺析中國繪畫藝術語言中的線條[D] .西安美術學院,2010.
[2] 董傳芳.中國工筆畫與水墨寫意畫的審美追求探微[J] .美術大觀,2010(5) .
[3] 趙星.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淺論當代水墨寫意畫的形式語言[J] .國畫家,2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