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星工作室
把偶遇聊成機遇
●儒星工作室
職場從來不簡單,每一場“偶遇”背后都可能藏著巨大的機遇。不過,不在同一個交流頻道、說不出該說的話、聽不懂他人的話外音,往往會讓你錯失良機。
和上司偶遇:黃金10分鐘
技巧一:對于成年人來說,高品質(zhì)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在10分鐘左右。所以你需要將談話時間盡量壓縮,簡單直接才能將重點凸顯。話說得太多,很容易讓上司對你反感。
技巧二:面對上司“最近忙不忙”的常規(guī)寒暄,切忌客套地回答“忙”或“不忙”。此時是你彰顯工作業(yè)績的最佳時刻:完全可以將最近在做的事用一兩句話概括,讓上司看到你的積極態(tài)度。
和前同事偶遇:避輕就重,讓對方記住更多
技巧一:大多前同事仍然處于同一行業(yè),在偶遇的短短幾分鐘里,能否讓對方留下深刻印象,為以后合作埋下伏筆尤其重要。無論你們之前是否熟悉,此時先介紹一下自己的工作近況是非常必要的。更多的談話主題可能由此產(chǎn)生。
技巧二:心理學(xué)家在研究短期記憶時發(fā)現(xiàn),人腦一次性接收的信息一旦超過5個,記憶就容易發(fā)生混亂。所以你要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和事務(wù)的重要程度安排說話內(nèi)容,比如先說最近的某次合作,再回憶之前共事的情景,并提出將來的合作等。
和客戶偶遇:用恰當(dāng)?shù)某聊A得主場
技巧一:偶然間遇到有利益關(guān)系的客戶,對方可能本來就有一層防備,此時表現(xiàn)得過于激進反而適得其反。可以從最普通的打招呼開始切入溝通,在對方表示出認(rèn)可并在思考的時候,你停止說服,用這段時間給對方加點兒水、觀察一下對方的衣著、看看手表等。待沉默過去,你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贏得了談話的主場。
技巧二:千萬不要讓沉默變冷場,偶遇的時間短暫,加入適當(dāng)?shù)拇叽僬Z會產(chǎn)生不錯的效果,比如:“你看要不明天給我一個答復(fù),我好盡快準(zhǔn)備起來!”
案例1:
小A是個技術(shù)人員。有一次他和好幾個同事一起出門,在公司門口遇到老板。本計劃送小A到國外培訓(xùn)的老板當(dāng)著大家的面問小A:“你的英語很不錯吧?”
不明智做法:不明所以,隨便回答“我的英語不太好”。
點評:老板的話是最具有職場屬性的,多半會涉及加薪、升職、績效考核、裁員等敏感話題。但是在偶遇的情形下,因為可能有他人在場,老板說話往往是以試探、提問、激勵的方式居多。這種時候如果光聽表面意思,急于說出你的答案,就很容易失去已經(jīng)放到眼前的機會。
案例2:
Anna是一名市場專員。有一天她在商場遇見一位聯(lián)系已久但一直沒能達成合作的客戶正在逛汽車模型店。她過去打招呼并詢問對方是否對汽車模型感興趣,對方回答:“沒有,今天就是隨便看看。”
不明智做法:雙方就此別過,此事拋到腦后。
點評:偶遇的場合可能并非在公司,有些話不太方便明說,特別是涉及利益時。這種時候,做個有心人,懂得察言觀色,幫他買下來當(dāng)作禮物送給對方,可能會事半功倍。
“提問”看似被動,實則主動。偶遇的情形不固定,但恰當(dāng)?shù)奶釂柺谴蜷_一切場面的金鑰匙。
餐廳等生活場所偶遇:氛圍輕松休閑,美食娛樂是主題,贏得對方好感的談話才是重心。
問題類型:建議式提問。
可以這么問:我前兩天剛來過這里,你喜歡xx口味的嗎?要不要嘗試一下……我知道這家店很不錯。
行業(yè)活動等場所偶遇:同一個行業(yè)就是共同話題,可以將目標(biāo)暗藏于提問中拋出來。
問題類型:引導(dǎo)性問題、反問式問題。
可以這么問:你想不想也試試這種合作方式?我覺得上次說的xx項目挺好的,你覺得呢?下次我們試試一起做活動?
會議等工作場所偶遇:有領(lǐng)導(dǎo)和資源配合,適合實現(xiàn)談話目標(biāo)。
問題類型:試探性問題、確認(rèn)性問題。
可以這么問:你對……很感興趣,是吧?如果我們現(xiàn)在就能確定,你也可以……對嗎?
(摘自《品位》2014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