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愛的啟蒙”——魯迅與易卜生的比較研究

      2014-03-13 11:53:47陳玲玲
      東岳論叢 2014年10期
      關鍵詞:先覺夏瑜易卜生

      陳玲玲

      (上海交通大學 人文學院,上海200240)

      魯迅在日本留學時發(fā)現(xiàn)了易卜生,并激賞易卜生掃蕩一切精神偶像的懷疑與批判精神。真正使中國讀者對易卜生發(fā)生興趣,始于《新青年》雜志推出的《易卜生專號》。之后同刊發(fā)表胡適的《終身大事》,更是形象地為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在中國作了一個廣告。從那以后,個人主義特別是女性解放成為中國接納的易卜生的主要特征,也成為中國啟蒙運動的主要思想來源。在這樣的背景下,魯迅的演講《娜拉走后怎樣》以及小說《傷逝》,就很自然被納入女性解放的啟蒙視野中。

      然而,如果仔細考察易卜生對魯迅的影響,同時對兩位作家作品的整體走向進行比較研究,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這兩位以思想性著稱、又都稱得上是各自民族文學的先覺者,都不輕易開藥方。前者以提出問題聞名于世,是個有名的大“?”;后者也專心于“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①。但是,任何一個能夠影響這個世界的作家都不可能只是揭露黑暗,沒有一絲“光”的啟示,他們一定在尋找真理的道路上懷有盼望并引領方向。在這一點上兩位大師表現(xiàn)出的相同是:隱藏在那些問題后面,在黑暗中流淌的是對“愛”的輕吟低訴。本文稱之為“愛的啟蒙”。

      一、先覺者的愛

      在日本留學時魯迅就提出中國的國民性最缺乏的是“誠與愛”②。如果說改造國民性是魯迅一生的奮斗目標,那么對“誠與愛”的探索與追求是他奮斗的最深沉的驅(qū)動力,正如有學者所說的,指向國民性問題的“誠與愛”,“構成了魯迅思想與文學的基本出發(fā)點”③。回國后魯迅承受“先覺者”的孤獨在沉默中繼續(xù)思索。進入《新青年》時代,魯迅首先在《狂人日記》里發(fā)表了“先覺者”告白,試圖通過文學在缺乏“誠與愛”的人群中吶喊、啟蒙。在雜文中明白地寫出:“我現(xiàn)在心以為然的,便只有‘愛’”?!八杂X醒的人,此后應將這天性的愛,更加擴張,更加醇化;用無我的愛,自己犧牲于后起新人”④。

      與雜文對照再來看魯迅小說,會感到他筆下的先覺者實則是這愛的療救方案的施行者。魯迅筆下最早的先覺者是“狂人”,他發(fā)現(xiàn)了中國“吃人”的文化,于是在黑暗中發(fā)出“救救孩子”的絕叫,這是愛的吶喊。繼“狂人”之后,魯迅創(chuàng)作了最典型的先覺者——夏瑜,這個人物著墨不多,非常像基督,最能體現(xiàn)魯迅愛的啟蒙:夏瑜完全實踐了將“天性的愛,更加擴張,更加醇化;用無我的愛,自己犧牲于后起新人”的愛的拯救方案。繼之,呂緯甫、魏連殳,都可以歸入失敗的先覺者譜系,他們在孤獨寂寞甚至潦倒中,在自私隔膜麻木無愛的人間都不失愛的天性,因為那一點愛而存在、忍耐、掙扎。到了涓生,他作為“個人主義”的先覺者開始追求自己的愛情,他發(fā)現(xiàn)中國女性的偉大,最終明白了子君的勇敢是因為“愛”⑤。魯迅通過作品啟示那個時代,僅僅愛是不夠的,即使像子君那樣完全為愛去犧牲,也不能改變自己和心愛者的命運;要改變我們民族“誠與愛”的匱乏,涓生努力提出并進行韌性的戰(zhàn)斗,和子君敢于為愛犧牲二者是缺一不可的。這個愛情作品表面是在回應娜拉出走后怎樣,實則其間蘊含了更多魯迅對“先覺者”、“愛的啟蒙”的深刻思考。

      魯迅筆下的先覺者形象有易卜生的影子。魯迅早期論文中多次提到易卜生和他的《人民公敵》。他在《摩羅詩力說》中將易卜生視為持守真理的先覺者,非常佩服“人民公敵”義無反顧地與庸眾徹底不妥協(xié)地斗爭。魯迅棄醫(yī)從文進入思想領域伊始,就呼喚這樣的“先覺者”。這個執(zhí)念歷經(jīng)十年的沉思,成為魯迅進入文壇貢獻給中國新文學的第一個文學形象“狂人”的精神內(nèi)核。喬國強和姜玉琴有論文仔細比較、推測了魯迅的《狂人日記》與易卜生的《人民公敵》⑥的影響關系。筆者認為,《狂人日記》、《人民公敵》這兩部作品都是講“先覺者”發(fā)現(xiàn)真相,他們都是在愛的驅(qū)動下,盼望喚醒被騙的眾人,因而遭到有形無形的迫害,最后都將愛的目光投向未來——孩子?!犊袢巳沼洝分篝斞鸽s文中再次提及“國民之敵”⑦;并且直接引用劇中臺詞:“我告訴你們,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壯有力的人,就是那孤立的人。”⑧由此可見,魯迅在創(chuàng)作《狂人日記》的前前后后,腦海里一直都有易卜生和他的“國民之敵”,以至于《狂人日記》的主題和結尾,都隱約現(xiàn)出了影響的痕跡。另外小說中有個精彩的細節(jié)也能看到易卜生對魯迅的影響?!犊袢巳沼洝分锌袢税l(fā)現(xiàn)“吃人”和易卜生《群鬼》中阿爾文夫人的臺詞:“我只要拿起一張報紙,就好像看見字的夾縫兒里有鬼在亂爬?!雹嵩跀⑹潞托揶o上非常相似。

      《藥》是對易卜生的“先覺者”的思考的延續(xù)。一直以來,夏瑜的悲劇多被解讀為革命者與民眾的隔膜,是啟蒙或革命不徹底之故。夏瑜和華小栓構成“華夏”悲劇的象征意義慢慢掩蓋了“先覺者”的強壯有力?!度嗣窆珨场分械乃苟嗫嗣⑨t(yī)生也是以失敗告終,眾人甚至包括他的哥哥都一起逼迫他,砸了他的窗,撕了他最好的褲子。他還是照樣宣告:“我告訴你們,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壯有力的人,就是那孤立的人?!雹庀啾戎?,魯迅的“狂人”沒有那么強有力,最后不“狂”了,“赴某地候補”了。這是魯迅現(xiàn)實主義的一面,他呼喚“至強”“至獨立”的“先覺者”,但也知道在中國這樣的先覺者何其艱難。他寫出這個艱難的真實。夏瑜是徹底孤獨的。然而,夏瑜在那種流血都不被理解的孤獨里堅決到底。悲則悲矣,但是“至強”“至獨立”也在這里。如果心里沒有“無我的愛,自己犧牲”的強壯有力,夏瑜怎么可能慷慨赴死。他不是阿Q糊里糊涂地去豪邁一下,也不是孔丘的“仁義”與關羽的英雄氣概。魯迅從“人民公敵”那句宣告里得到啟發(fā),同時也那么痛切地感到我們這個無“誠與愛”的民族的悲哀。魯迅自己身為先覺者在孤獨與焦灼中,模模糊糊地畫出了先覺者夏瑜。如果說易卜生為了回擊那些被《玩偶之家》《群鬼》惹怒的所謂“正人君子”而創(chuàng)作《人民公敵》?,斯多克芒醫(yī)生被解讀為易卜生的代言人;那么魯迅創(chuàng)作《藥》,夏瑜是否也有其“先覺者”的自況呢?

      魯迅在《隨感錄》中摘抄有島五郎的《與幼者》,并且評論說:“有島氏是白樺派,是一個覺醒的,所以有這等話”?。由此可證,魯迅看到了先覺者“愛”的品質(zhì)。和先覺者要啟蒙的知識相比,愛更能使人勇敢。魯迅通過先覺者,給我們這個有著“吃人”的歷史和需要“立人”的民族最深沉的“愛的啟蒙”。

      二、遺傳與救救孩子

      魯迅筆下先覺者的愛不約而同地指向兒童:“狂人”發(fā)出“救救孩子”的吶喊,夏瑜的血成為救治華小栓的藥,呂緯甫會惦念順姑的絨花,魏連殳更是將孩子視為中國唯一的希望。這其中也有魯迅熱愛孩子的精神投射。很多研究者用進化論思想解釋魯迅愛孩子,當然無可否認。筆者想補充的是,易卜生的作品也影響了魯迅?!犊袢巳沼洝方Y尾的“救救孩子”無法排除《人民公敵》結尾的影響。斯多克芒醫(yī)生失去一切仍不妥協(xié),他要開班辦學,教育孩子,包括街上的流浪兒,培養(yǎng)“自由高尚的人”?。

      在《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中,魯迅從梅毒的遺傳說起,進而思考精神層面的傳承。魯迅是在討論父親的職責時,引用易卜生的《群鬼》被遺傳了梅毒的兒子痛不欲生,乞求母親幫助他服毒自殺時的一段對話。這是魯迅探討“誠與愛”話題的繼續(xù)和深入。因為,對自己的兒女都不負責,對兒女之外的人何來“誠與愛”?魯迅對兒童的關注,極有可能受易卜生這些劇作的影響。

      在《隨感錄四十八》中,魯迅提到易卜生的早期劇作《布蘭德》的主人公Brand,當時中國尚未有人關注這個作品,魯迅受日本易卜生熱影響?。Brand的兩處臺詞:“因為我是她的兒子,我自愿接過她的罪孽的債務,當作遺產(chǎn)。”?“我的小孩,一頭無罪的羔羊,原來你是由于我母親的貪欲而死,而我母親的罪孽又使那個瘋瘋癲癲的遭罪的姑娘生下來。而她又口傳上帝的旨意,要我孤注一擲,作出抉擇。主啊,你高高在上,通過父輩祖輩的罪孽所造成的后果,使報應降到兒孫輩頭上。”?這里也涉及罪的遺傳,罪債的追討。

      魯迅非常熟悉的《玩偶之家》中阮克醫(yī)生,也從父親遺傳了疾病:“我父親欠了一筆荒唐賬,逼著我這倒霉冤枉的脊梁骨給他來還債?!?原文附注:阮克的父親是個荒唐鬼,得了花柳病,阮克不愿意對娜拉說實話。)從魯迅熟悉的這些易卜生的作品,可以推斷易卜生對遺傳問題的關注,極有可能激發(fā)魯迅思考父親的職責對于一個民族的意義。在魯迅這里,父親的愛成為“誠與愛”的國民基石,亦即:“先從覺醒的人開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這是“救救孩子”的具體內(nèi)涵,也是“救救孩子”的具體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魯迅和易卜生筆下經(jīng)常出現(xiàn)不幸的孩子。《群鬼》中的歐士華遺傳了父親的梅毒,年紀輕輕就走到生命盡頭;私生女呂嘉娜也和母親一樣,勾引少主(實則同父異母哥哥),后淪為煙花女子?!兑傍啞分械呐⒑L鼐S格得知自己不是父親所生,最后開槍自殺?!缎“逊颉分械暮⒆痈潜憩F(xiàn)了沒有愛的家庭使孩子傷殘死去的悲劇。在魯迅筆下,寶兒病死,華小栓病死,阿毛被狼吃掉,尚未脫盡孩子氣的子君最后在無愛的人間死去。魯迅和易卜生似乎都在警示,無愛的人間最可憐最脆弱的是孩子,要拯救民族,首先要“救救孩子”。

      三、女性解放與人的解放

      魯迅演講《娜拉走后怎樣》一個多月后,《祝?!氛Q生。魯迅用簡筆畫畫出一個充滿生命力、吃苦耐勞的農(nóng)婦被蠶食被吞吃的全過程?!秱拧穭t是對演講的回應。在這之前有《頹敗線的顫動》,之后有《離婚》,這些作品集中表現(xiàn)了魯迅對女性命運的關注。本文主要選取這幾篇來考察魯迅對女性問題的思考,進而探討“愛的啟蒙”。

      毋庸置疑,魯迅對女性解放問題的關注有易卜生影響的因素,但這個過程亦有魯迅主體性的選擇。魯迅留學時正逢《玩偶之家》在日本流行,女性解放引起日本社會的關注?。然而魯迅那時似乎沒有意識到娜拉是先覺者,只對《人民公敵》情有獨鐘。魯迅的“立人”更多指向民族國家,仍帶有傳統(tǒng)士大夫建功立業(yè)的色彩,尚未看到“家庭問題”的重要性。換言之,他關注的是國民性的改造而非個人命運的改變。十年后中國掀起“易卜生熱”,很多女子效仿娜拉離家出走。北京創(chuàng)立“工讀互助團”(1919-1920)為青年追求新式教育提供幫助,對女性出走風潮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魯迅在這樣的時代浪潮中做出積極的反應,雜文《我之節(jié)烈觀》應該是對“易卜生專號”的回應。他在無“誠與愛”民族大大小小的“吃人的宴席”上看到了被吃的女子與孩子。一年后發(fā)表的《明天》里,寡婦單四嫂子的兒子病死了,她失去了生命的全部希望。雖然時間里還有明天,但對這女人而言明天是空洞的?!蹲8!肥沁@個故事的擴展版,祥林嫂年輕守寡,不識字,全然沒讀過任何圣賢書,最后竟死于精神崩潰。魯迅通過這個極其卑微的女人的故事,揭示了無“誠與愛”的世界里“吃人”的真相。

      《祝福》和《群鬼》在某種意義上可以成為“姐妹篇”?!度汗怼分械陌栁奶鎸φ煞虻暮鞣菫?,聽從牧師的說教恪守婦德,收養(yǎng)丈夫的私生女,替丈夫打理工作,把兒子送到國外讀書。丈夫死后,她將丈夫遺產(chǎn)捐獻建造孤兒院,然后召回兒子打算開始干凈的新生活??墒莾鹤舆z傳了梅毒,回來后竟然和實為異母妹妹的女仆鬼混,重演父輩悲劇。阿爾文夫人與祥林嫂這兩位不幸而善良的女性都因為精神上的枷鎖而受制于男權文化,最終完全失去人生的意義。不同的是,阿爾文夫人發(fā)現(xiàn)了“鬼”,祥林嫂則在“魂靈有沒有”的分裂性折磨中倒斃于新春“祝?!钡慕诸^。

      《頹敗線的顫動》是《野草》中唯一一篇以女性為主人公的,頗富象征意義。在苦難中將女兒養(yǎng)育成人的老女人一生忍辱負重,被侮辱,被誤解,被背叛,被蔑視,女兒女婿卻全無理解同情,連更小的孫子輩也起來喊“殺!”她痛苦到無以言表?。丸尾常喜先生這樣解讀:“‘我’在夢中看到的,讓人想到魯迅小說的女主人公,比如單四嫂子,祥林嫂這些年輕寡婦在破屋中賣身的光景?!?從單四嫂子、祥林嫂,到這老女人,是魯迅從病態(tài)社會里取材的不幸的人們。這些女人失去丈夫,失去孩子,在無愛的世界里不僅沒有得到同情,反而成為嘲笑蔑視的對象。不要說獨立,她們從來都沒有得到最起碼的人的地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禮教規(guī)訓的過度強調(diào)導致人們喪失了愛的能力,陷入缺乏“誠與愛”的冷漠荒涼。魯迅很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隨著易卜生熱,他將目光投向了這些底層女性,為弱小者“叫出沒有愛的悲哀”。

      《傷逝》是魯迅和易卜生關系最為密切的一部作品,故事是從《玩偶之家》的結尾處開始的。出走的中國娜拉回去了,抑郁而死。子君的悲劇有經(jīng)濟不獨立的因素,但魯迅更關注的是人的問題?!秱拧烽_頭涓生就表白“仗著子君逃出寂靜和空虛”,他顯然更愛自己。這個啟蒙者不完全是新人?,這是他們愛情悲劇最深層最隱蔽的原因。子君因為愛而和涓生在一起,更因為愛而選擇離開涓生。這個癡心女子在中國歷史中似乎并不罕見。魯迅究竟要說什么?他在說人的不自由,即演講中反復強調(diào)的“傀儡”。

      《傷逝》完成后兩周,魯迅寫下《離婚》。女主人公愛姑既不是新女性也不是受損害的女性,而是一個盡可能保存了人的天性的潑辣女子。她想靠娘家勢力告丈夫姘寡婦,卻以失敗告終。還是回到演講,魯迅早已洞見:“在經(jīng)濟方面得到自由,就不是傀儡了么?也還是傀儡?!@決不是幾個女人取得經(jīng)濟權所能救的?!?

      1889年易卜生在挪威女權同盟為他所開的生日宴會致辭中說,他從來都不認為自己是女權主義者,他關注的是人的諸般權利,不僅僅是女性解放,是全人的解放?。魯迅在《關于婦女解放》中這樣寫道:“我只以為應該不自茍安于目前暫時的位置,而不斷的為解放思想,經(jīng)濟等等而戰(zhàn)斗。解放了社會,也就解放了自己。但自然,單為了現(xiàn)存的惟婦女所獨有的桎梏而斗爭,也還是必要的?!?對女性解放問題的理解,魯迅和易卜生可謂英雄所見略同。他們都關注全人的解放,在這個主旨之下來思考女性。這就使得魯迅很清醒地看到,僅僅靠娜拉離家出走這樣的個人行為,女人無法獲得獨立自由;經(jīng)濟獨立,還需要真正的思想變革,女人才能解放。愛姑依靠娘家經(jīng)濟實力沒有獲救,說到底是整個民族“誠與愛”的匱乏,僅僅依靠倫理的愛是無力的。子君的愛無法救自己,但是她的愛使涓生真正覺醒。涓生只有在愛里覺醒,“用無我的愛,自己犧牲于后起新人”,才能像夏瑜一樣更加勇敢地爭戰(zhàn)到底。

      耐人尋味的是魯迅筆下還有一個女性阿金,她既是現(xiàn)實中的真人亦是穿越回《采薇》周代的阿金姐。這個女性不僅不是犧牲者反而是一個極具破壞力的形象。魯迅將她和易卜生的《貝爾·金特》中的索爾維格相比:“但我看阿金似乎比不上瑙威女子,她無情,也沒有魄力?!薄笆獠涣犀F(xiàn)在阿金卻以一個貌不出眾,才不驚人的娘姨,不用一個月,就在我眼前攪亂了四分之一里……”“愿阿金也不能算是中國女性的標本?!?至于《采薇》中的阿金,曹聚仁有這樣的記錄:“依魯迅和筆者所談:《采薇》中的‘阿金’是很重要的;他創(chuàng)造了阿金,就等于創(chuàng)造‘阿Q’,阿金和阿Q一般普遍地活著的?!?女性解放不僅是獲得經(jīng)濟地位,不僅是獲得別人的愛,倘使她心里面沒有“誠與愛”,確實“足夠鬧出大大的亂子來。”而那挪威女子索爾薇格忠貞的愛最終使貝爾·金特得到救贖。

      一個缺乏“誠與愛”的民族,女性解放的道路更加復雜和漫長。魯迅的思考是全面的,他借女性話題批判“吃人”的文化,揭示一個缺乏“誠與愛”的民族女性命運的悲哀。他既看到子君愛的脆弱,也看到阿金的“無情”破壞。由此而論,從根本上解決“誠與愛”的匱乏,必須有“愛的啟蒙”。魯迅沒有能給出更清晰更具體的答案,但他所取的寫作立場,已經(jīng)表明了他對愛的獨特理解和認知。

      結 語

      魯迅一生致力于國民性的探索與改造,努力想改變中國無“誠與愛”的悲哀。他提出愛的療救方案。他筆下人物表現(xiàn)出的自私、麻木、隔膜,不能感到發(fā)生在別人身上的痛苦的看客心理,均是無愛的結果,這仿佛是魯迅依照愛的療救方案為中國人施行手術的一個個病例。

      魯迅打破愛的神話,他不愿意做愛的夢,他暗示僅僅依靠倫理的愛是無力的,為此,魯迅甚至在“復仇”的主題里更徹底顛覆“愛”的主題。魯迅晚年非常喜歡德國版畫藝術家珂勒惠支。錢理群先生有一段話概括得特別好:“魯迅的心是和珂勒惠支相通的??梢哉f魯迅對珂勒惠支的評價,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他自己的夫子自道,是他的自我定位。想我們是可以這樣來評價魯迅的:他同樣是一位以巨大的愛,為被侮辱的和被損害者‘悲哀、叫喊和戰(zhàn)斗的藝術家’?!?這在魯迅后期的一篇小文章《我要騙人》里可以得到證明。捐款給小女孩,回答母親有天國,半夜買小販賣不出的餛飩,答應山本社長為“中日親善”寫點什么,樁樁件件都有騙人的無奈,但是歸根結底都是因為愛。

      易卜生自始至終都在暗示愛的力量。處女作《凱蒂林》中的凱蒂林最終死在愛妻的懷抱中,宣告愛戰(zhàn)勝了世界。壓卷之作《我們死者醒來時》道出人生中真正有意義的莫過于愛,沒有愛等于沒有活過。哲理詩劇《培爾·金特》中的主人公完全的為我主義使他冒險胡鬧一生,一事無成,最終回到森林的小木屋,在愛人索爾薇格的愛中得救。問題劇《玩偶之家》娜拉發(fā)現(xiàn)她的婚姻里沒有愛而出走,等等?!耙撞飞钌羁痰挠^點就是:這世界不能沒有愛,我們也不能沒有愛而活著;或者更直白一點,沒有愛我們就沒法活。歷史也不斷證明:個人要生活幸福,世界要和平安定。唯有愛能拯救。愛是唯一的希望和目標?!?

      易卜生在西方基督教文化背景下批判傳統(tǒng),不可避免地會懷疑基督教義,疏離無我的大愛。他劇中的愛,更多是倫理之愛,男女之愛,是要拯救強調(diào)自由意志的個體的人。魯迅則是更為寬泛的人道主義的愛,比倫理的愛更擴張、更醇化,更接近基督的“無我”與“自我犧牲”的愛。無論是為個人還是為民族,兩位國民作家能夠在精神上相遇,是因為都在不懈追求“愛的啟蒙”。

      [注釋]

      ①魯迅:《我怎么做起小說來》,《魯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512頁。

      ②許壽裳:《我所認識的魯迅》,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2年版,第18頁。

      ③符杰祥:《魯迅文學的起源與文學魯迅的發(fā)生——對“棄醫(yī)從文”內(nèi)部原理的再認知》,《文學評論》,2010年第2期。

      ④?魯迅:《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魯迅全集》(第1卷),第133、135頁,第130頁。

      ⑤魯迅:《傷逝》,《魯迅全集》(第2卷),第127頁:“她當時的勇敢和無畏是因為愛”。

      ⑥喬國強,姜玉琴:《魯迅的〈狂人日記〉與易卜生的〈人民公敵〉》,《中國比較文學》,2007年第2期 。

      ⑦魯迅:《隨感錄 三十八》,《魯迅全集》(第1卷),第311頁。

      ⑧⑩魯迅:《隨感錄 四十六》,《魯迅全集》(第1卷),第333頁,第333頁。

      ⑨??王忠祥:《易卜生精選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年版,第265頁,第22頁,第391頁、194頁 。

      ?魯迅:《隨感錄 六十三》《魯迅全集》(第1卷),第362、363頁。

      ?王忠祥編:《易卜生精選集》,第391頁,第194頁。

      ??拙作:《留日時期魯迅易卜生觀考》,《魯迅研究月刊》,2005年第2期 。

      ??《易卜生戲劇集》(第1卷),潘家駒,蕭乾,成時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51頁,第83頁。

      ?魯迅:《野草·頹敗線的顫動》,《魯迅全集》(第2卷),第206頁。

      ?丸尾常喜:《魯迅‘野草’の研究》,汲古書院(平成9年),第294頁。

      ?參考拙作:《<傷逝>和<群鬼>的文化批判》,《湖南大學學報》,2009年第11期。

      ?魯迅:《娜拉走后怎樣》,《魯迅全集》(第1卷),第163頁。

      ?原千代海譯『イプセン戯曲全集』第5巻《作品解説》,未來社1989,第517頁。

      ?魯迅:《關于婦女解放》,《魯迅全集》(第4卷),第598頁。

      ?魯迅:《阿金》,《魯迅全集》(第6 卷),第200、201,202 頁。

      ?曹聚仁:《魯迅年譜》,香港三育圖書文具公司,1967年版,第182頁。

      ?錢理群:《人間至愛者為死亡所捕獲》(上),《魯迅研究月刊》,2003年第5期。

      ?李兵:《現(xiàn)代戲劇之父:易卜生心理現(xiàn)實主義劇作研究》,四川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166頁。

      猜你喜歡
      先覺夏瑜易卜生
      春睡夢先覺——紀念高劍父誕辰一百四十周年展
      藝術品鑒(2019年6期)2019-09-02 01:36:48
      政治、經(jīng)濟及大眾娛樂三重視角下的夏瑜之死及其思想意義
      倫理困境與易卜生晚期戲劇的經(jīng)典性
      華中學術(2017年1期)2018-01-03 07:24:18
      時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
      藝術品鑒(2017年10期)2017-09-08 03:33:38
      何其三
      小暑六月節(jié)
      場面雖小,亦有乾坤
      ——作為教學資源的《藥》中的場面描寫管窺
      易卜生長詩《在高原》的自然意象
      尋找被忽視的那個易卜生——評《易卜生詩劇研究》
      代孕“引喜”惹禍,女董事離奇死亡黑手是誰
      知音海外版(2013年4期)2013-06-13 02:08:38
      康保县| 灵石县| 兴仁县| 凌源市| 兰溪市| 聂荣县| 广丰县| 仙桃市| 白山市| 边坝县| 汾阳市| 南木林县| 阿尔山市| 卓尼县| 临安市| 洛川县| 镇江市| 纳雍县| 玉林市| 九江县| 雷州市| 崇文区| 秭归县| 仪陇县| 青海省| 永吉县| 广昌县| 韶关市| 桂平市| 当涂县| 兖州市| 原阳县| 衡阳县| 鱼台县| 繁昌县| 色达县| 太仆寺旗| 玉树县| 剑川县| 南雄市| 康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