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晰
他成長在“孔子故里”曲阜,從小仁愛、誠信、孝道的儒家文化就深深地影響著他。作為改革開放中“最早富起來的人”,賺得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后,內心深處一個企業(yè)家的使命感始終在召喚他。對“地溝油”事件痛心不已,他傾力打造山東金峪實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發(fā)愿要做老百姓放心的花生油;因為心中由來已久的教育情結,他開辦“智慧心·品格”幼兒園,堅持對孩子的教育“以品格塑造為先”。未來,捐資助學,讓更多的孩子有書讀,是他最大的夢想。
他就是山東金峪實業(yè)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斌,典型的山東大漢,一米八幾的個子,眉宇間透出山東人特有的淳樸和真誠。在這個有些浮躁的社會,他卻抱著“以天下為己任”的儒商情懷,仁愛至上,利他為人,始終不懈地追求夢想。
魯香坊,香萬家
山東泗水縣,是一個美麗而有豐厚文化積淀的地方。這里是古老泗河的發(fā)源地,不僅僅是孕育了鄒魯文明的綿綿水脈,更是一條文化的圣脈。朱熹流傳千古的美麗詩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描寫的正是這里。泗水還是“中國優(yōu)質花生之鄉(xiāng)”,有著豐富的花生資源和純凈無污染的種植環(huán)境,盛產優(yōu)質的有機小花生。山東金峪實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就坐落在這里。
步入公司大門,一股淡淡的花生油香味便撲面而來,讓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氣。占地70畝的廠區(qū)內,嶄新的辦公樓、整齊的廠房盡收眼底,幾個紅色的大字“魯香坊,香萬家”格外醒目。“這句廣告語是我想出來的,”董事長劉斌微笑著對記者說,“就是希望魯香坊花生油能真正走進千家萬戶,讓更多老百姓吃到有機、健康、綠色的放心油。”
山東金峪實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年產10萬噸濃香花生油,產值16億多元,是一家大型現(xiàn)代化農業(yè)產業(yè)化龍頭企業(yè)?;蛟S很多人不會想到,董事長劉斌還是食品油行業(yè)的“新人”。2012之前,一直從事的是建筑工程行業(yè),為什么要“轉型”做食品油呢?劉斌說,那是因為一次偶然在電視上看到了“地溝油”的報道,當時就感到很氣憤?!俺缘臇|西不能這樣!”他說,“怎么能為了賺一點錢就不顧人的身體健康了?”劉斌當時就萌生了一個想法,自己建一個油廠,生產良心油、讓大家可以放心食用的油。
隨后,地溝油事件愈演愈烈,劉斌的決心也越來越篤定。經過多方調研、考察,劉斌最終將目光鎖定了山東金峪,這家建于2008年的食品油公司擁有目前國內最先進的生產設備和傳統(tǒng)物理壓榨工藝,正巧的是老板有意轉手。2012年,劉斌斥資6000萬元收購下山東金峪實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決心將其打造成一個花生種植、加工、銷售、科研為一體的農業(yè)產業(yè)化企業(yè)。
劉斌向記者介紹說:“魯香坊花生玉米調和油采用高品質的濃香花生油和玉米胚芽油,按科學比例精心調配而成,既保留了濃香花生油的濃郁香味,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油中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長期使用對心腦血管健康具有很大的好處。”
金峪也為當?shù)剞r民帶來了一條致富的新路,帶動了當?shù)禺a業(yè)結構調整和花生種植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在種植上,金峪對合作的農戶有著嚴格的要求,花生下種時不能打農藥,不能施化學肥料。與此同時,公司依托國家糧食儲備局西安油科院、無錫油科院、山東農科院、中國農業(yè)大學等科研院校,讓農戶能直接享受到最新的科研成果。劉斌介紹說,每年春、秋兩季是花生生產的關鍵時期,花生下種要親自到基地去檢查,確保每家每戶都沒有灑農藥。到了收花生時,更是要嚴格遴選,每一批、每一堆都要檢查,而所有這些努力和辛苦,都是為了確保魯香坊的每一滴油都是來自綠色、無污染的優(yōu)質小花生。
目前國內的花生油市場上有魯花、金龍魚、福臨門等“巨頭”,下有散戶的混亂價格戰(zhàn),魯香坊要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呢?劉斌說,自己的信心其實就是源于最初的愿望、對于品質的堅持。“花生油的鑒別其實并不難,消費者通過食用都能辨別出好壞,我們要做真的東西,就不怕小。我相信只要品質過硬,小是可以慢慢做大的?!?/p>
敢為人先做“的哥”
劉斌出生在泗水,在曲阜長大。他成長在一個教育世家,父母和哥哥都是村里的小學老師。但是到了他讀書的時候,父母對他有了不一樣的期望:讓他去濟寧市技工學校學習機械制造,為的是將來能“進工廠工作,去城里”。
但父母的良苦用心卻沒有讓劉斌沿著他們規(guī)劃好的路走下去。年輕的劉斌,頗有些不安分,那時正值1990年代初,改革開放方興未艾,身邊不斷涌現(xiàn)的新事物和對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吸引著他,讓他躍躍欲試。畢業(yè)后在曲阜市農機廠工作,收入待遇很不錯,“攢三個月就能買一臺彩電?!钡沁@個“鐵飯碗”他只捧了一年。有一次,從兗州火車站回家,劉斌生平第一次“打車”,那時候的出租車還屬于不折不扣的奢侈品。和司機一路攀談,他得知:司機師傅的月收入竟然過萬元!這讓劉斌十分驚訝,他分析: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租車一定會越來越普及。
從家回來后,劉斌果斷地辭職了。他到濟寧去學了駕照,拿著東拼西湊的六萬元,買了當時曲阜市的第一輛柳州五菱。
從工人變成了“的哥”,收入也上了一個大臺階。“當時每天能賺到三百元錢”,劉斌說,“這是我給自己定的任務,完不成就不回家?!币惶旃ぷ魇膫€小時,早出晚歸,一年幾萬塊的收入,讓他成為了當時最令人羨慕的“萬元戶”。
一天,曲阜實驗小學的校長找到了劉斌,并表明了來意:“小學校園年久失修,已經十分破舊。學校沒錢,撥款也不到位,你能不能出點錢,幫我們把學校重建一下?”校長許諾學校建好后,將學校旁邊的門面房給劉斌做生意。
預算是20萬,這在當時算一個天文數(shù)字了,但是劉斌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因為他覺得,“能為學校、為孩子們做一些事,是一件大好事,自己感到很榮耀?!惫こ毯芸炀推仆羷庸?,但沒想到,20萬已經花完,工程只進行到一半。但是,總不能半途而廢吧。劉斌咬咬牙,把車賣了,又找親戚朋友東拼西湊,等校園建好時,一共花費了五十多萬。不但幾年的積蓄全部搭了進去,還欠了外債。
財富來得快去得也快,但是對于兌現(xiàn)承諾這件事上,劉斌從來沒有后悔過。修建校園換來的門臉房,劉斌開了一家文具店,以微薄的收入維持生活。endprint
與石結緣再創(chuàng)業(yè)
時隔不久,機會又一次來到劉斌身邊。當時恰逢曲阜市改造327國道,承接工程的正巧是劉斌一位在鄒城的老朋友。這位朋友找到劉斌,問他能不能給供應石子、砂子這些建筑材料。“因為他剛到曲阜,不信任陌生人,要找朋友來做,比較穩(wěn)妥?!?/p>
就這樣,劉斌開始跟石頭、石灰、砂子打交道了。從頭創(chuàng)業(yè),劉斌還是一樣的肯吃苦,守信用,講義氣。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泗縣的劉斌給的都是質量最好的建筑材料,價格也最公道。
后來鄒城修建水庫,劉斌還是和朋友合作工程,供應護壩用的青石。20多公里的護壩剛修建完成,泗水就迎來了一場數(shù)十年不遇的大雨,不少工程被大雨沖垮了,但是新修好的鄒城水庫護壩卻安然無恙。
經受住了這次嚴峻的考驗,讓劉斌更加聲名遠播了。他的名字已經成了優(yōu)質工程的代名詞?!澳菚r候,一說是劉斌的工程,驗收人員都知道,肯定沒問題!”劉斌笑著說。
生意做得順風順水,劉斌在曲阜防山包了一塊山,開采石灰石,給當?shù)氐闹攸c公司水泥廠做水泥用。經常在山上采石,久而久之,劉斌的目光從工程用石拓展到了保健用石。泗水孕育著一種非常稀有的天然巖石——就是《黃帝內經》中提到的泗濱砭石。據(jù)現(xiàn)代醫(yī)學監(jiān)測,泗濱砭石可以發(fā)出許多對人體有益的遠紅外射線和超聲波脈沖,促進微循環(huán)?,F(xiàn)在,劉斌注冊了“圣川”品牌,選用優(yōu)質砭石加工成刮痧板、梳子、手鏈、茶杯等保健用品,讓砭石這一屬于泗縣的古老珍寶為更多人帶去健康。
以誠立業(yè),以德為先
回首劉斌的創(chuàng)業(yè)過程,一路走來,無論是工程還是做食品企業(yè),有一個信念始終不變,那就是,一定要以誠信為先,做良心企業(yè)。生長在孔孟之鄉(xiāng),四五歲時就學習背《三字經》、《論語》。父母的言傳身教更是深深地影響著他?!皬男「改妇徒逃覀儯鰧嵲谌?。假的永遠是假的,就算能騙過別人也是暫時的?!眲⒈笳f,單位評先進的時候,父母從來不爭。即使后來年紀大了,他們也說,盡量把機會留給年輕人。
劉斌給記者講了一個小時候的故事,“母親看到學校里一個孩子因為家里窮,打著赤腳來上學,她當時就把我哥哥的鞋脫下來,給那個孩子穿上。后來哥哥赤著腳一路哭著跑回家。”對于這一幕,劉斌至今仍印象深刻,這讓他明白了,做人不能只想著自己,也要去關心別人。
在濟寧讀書的時候,劉斌是學生會主席,班干部,還是校田徑隊的隊員。課余時,他總是召集同學們去外面學雷鋒,去汽車站打掃衛(wèi)生、洗車擦玻璃。同學有頭疼腦熱的時候,高個子的劉斌總是二話不說背起同學就往醫(yī)院跑。
在做企業(yè)之后,劉斌仍然是出了名的熱心腸。2013年,泗水縣義興食用油油脂協(xié)會成立,劉斌被推舉為會長。對于進入這個行業(yè)不久的劉斌來說,這當然是一份深深的責任。他說,泗水縣的花生油企業(yè)很多,大大小小共幾百家,成立協(xié)會,有助于大家互相監(jiān)督,保證質量,讓泗水縣花生油真正成為一個金字招牌。
不變的教育情結
驅車來到位于曲阜市的“智慧心”品格幼兒園,眼前如童話城堡般的教學樓,窗明幾凈的教室,精致的小桌小椅,充滿童趣的玩具畫筆,都顯示出管理者和老師們的良苦用心。開辦這家幼兒園的,正是劉斌。與其它幼兒園最大的不同,在于這家以“品格”命名的幼兒園,將孩子們的“德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劉斌說,對于幼兒園有些家長沒有什么過高的希望,就是找個看孩子的地方,不要磕著碰著。還有些家長,則走另外一種極端,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小就讓孩子學很多知識、技能。但是在智慧心,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霸诤⒆拥挠啄陼r期,最重要的其實不是學英語、彈鋼琴、或者認識多少字,而是對于品格的塑造。長大后,孩子具備誠實的品格,善良的心,挫折中復原的能力,這些對于他們來說,才是受用一生的財富?!眲⒈笳f,“這些都需要童年時期慢慢滋養(yǎng),成長是一段旅程,而不是競賽。”
“我要主動發(fā)現(xiàn)他人的需要?!?/p>
“我要明白并學會使用愛的正確語言?!?/p>
“我要用同理心去關懷他人的感受?!?/p>
“我要樂意為他人的需要付出自己的精力和時間……”
像這樣“正能量”的話語張貼在智慧心的每一間教室里。
在智慧心幼兒園,配合孩子的年齡和身心發(fā)展階段,老師會通過做游戲、講故事的方式,教導孩子頗為“深刻”的人生主題,讓孩子們學會愛、學會誠實、學會主動付出、原諒別人、學會什么是正確的態(tài)度和禮儀……
劉斌對智慧心傾注了許多心血。在這里的每一天,都讓他感受到童年是多么美好珍貴,也提醒他這份事業(yè)有多重要。對劉斌來說,雖然從事過很多行業(yè),但教育卻是他心底揮之不去的一個夢。盡管也有朋友笑他“想得太多、太遠”,他的回答是,畢竟夢再好永遠是一個夢,如果一步一步去努力,就會離夢想越來越近?!倍_辦幼兒園只是實現(xiàn)夢想的第一步,在未來,他希望捐資創(chuàng)辦公益小學,讓更多偏遠地區(qū)的孩子能夠走進教室,得到受教育的機會。
在采訪中,“綠色”是又一個頻繁出現(xiàn)的詞語。出生在泗水之濱的劉斌,生于茲,長于茲,奮斗于茲,他對這里的山山水水有著深深的熱愛。劉斌堅持,不管從事什么行業(yè),一定要堅持綠色經濟,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路子。
在山上采石的時候,他總是一邊采石,一邊就播下種子,讓山上的植被能夠及時恢復。如今從事花生油行業(yè),他也堅持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栽培技術,不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不破壞生態(tài),不污染環(huán)境、保護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
“你知道嗎,我們這里的桃花水母又出現(xiàn)了!”采訪接近尾聲時,劉斌高興地告訴記者。桃花水母是一種堪稱“活化石”的遠古生命,對水質的要求相當高,它的出現(xiàn),說明泗水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恢復得非常好了。這讓劉斌感到由衷的欣慰。
對話劉斌
《中華兒女》:魯香坊如何做到綠色無污染?
劉斌:在種植的過程中,我們有一些技術做支持。比如每三年我們把土地深挖1米半,這樣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蟲就凍死了,來年再種植就不會再生蟲,避免了打農藥。另外生土翻上來,就像人添了新鮮血液一樣,不用施肥照樣能高產。另外我們在土地上覆膜,散落的草籽就不會生根,也就不用打除草劑了。這樣的技術如果一家一戶的農民自己來操作比較困難,因為設備比較昂貴,但由我們統(tǒng)一來進行,就比較簡單。
《中華兒女》:您的經營理念是什么?
劉斌:作為一個食品企業(yè),生產的產品首先讓我們的消費者能夠放心。我常和工人們講,我們生產的油自己是不是敢吃?我們敢吃,我們能吃,我們才能賣出去。如果我們的良心在金錢面前不堪一擊的話,我們工廠就失去了生存的意義和價值。我也經常提醒自己,要牢記自己開始時候的心愿——讓大家吃上健康的油。如果為了賺錢,從別的地方也可以賺錢,但是千萬不要在大家都食用的食品上,在質量問題上出差錯。
《中華兒女》:感覺您一直在強調質量、綠色、放心這幾個關鍵詞,公司如何嚴把質量關?
劉斌:首先對原材料進行嚴格把關,通過化驗室的檢驗,看有害物是否超標,每次每堆都檢查。在生產環(huán)節(jié),我們也進行自檢,對產品每隔兩個小時進行一次化驗。我們化驗室的設備和國家要求是同步的,甚至超過國家的要求。成品油做出來,我們還要通過專業(yè)設備去除黃曲霉素。
《中華兒女》:您成長在圣人之鄉(xiāng)曲阜,孔孟文化對您的影響大嗎?
劉斌:肯定的,孔子講“仁義孝道禮”,做人要守信用,講仁愛。我們從小就背《三字經》、《論語》。在我們這里,一個人如果不孝順,他就沒有朋友,孝是很重要的一個品質。然后就是信用,承諾的事情就要做到。這些傳統(tǒng)的教育對我們這一代人是有很大影響的。
《中華兒女》:在您創(chuàng)辦企業(yè)的過程中,這些理念有沒有受到沖擊的時候?
劉斌:有,但是寧愿自己吃一點兒虧,也要把自己許諾的事情做到。比如我們承包一個工程,上一級的承包商沒有給我們錢,四五年了一直也沒有給。但農民工的工資我們一點也沒有拖延,貸款也要把工資發(fā)了。這樣雖然我們一時比較困難,但是工人對公司有信心,有歸屬感,當我們需要他的時候,他還會跟著我們做事情。
《中華兒女》:在您看來一個優(yōu)秀的企業(yè)家,他應該具備什么樣的品質?
劉斌:首先講誠信,要有合作、協(xié)作的精神。最重要的是,先學會做一個好人,再去做一個好的企業(yè)家。
責任編輯 吳軍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