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幽蘭
之 一
在沅水流域被世人譽為一顆靚麗的“明珠”的五里洲對面,有一座美麗的小村莊——“秤砣山”,村莊依山傍水,是一個看一眼就能畫出畫來,走一步就能寫出詩來的美麗的地方。由于與城鎮(zhèn)相隔一條沅水河,交通不便使這個村莊成為有名的窮困村。
在村口住著一戶人家,爹爹腳有殘疾干不了重農(nóng)活,娘身體又差,貧困的壓力使這個家中的兩個女兒都放棄了學業(yè)。姐姐幫父母干農(nóng)活,妹妹當上了放牛娃,家中增添兩個勞力,爹爹喜在眉梢也痛在心里。為了使全家過上好日子,他建造了一只小漁船,夫妻倆開始學放釣捕魚。因為他們捕魚經(jīng)驗不足,每天也只能掙個十元左右的收入。這家兩個女兒都能干,小女兒愛玩鬧,心直口快,開朗大方。大女兒從小就勤奮好學,愛跳愛唱,像一只可愛的百靈鳥。雖然說大女兒只有十三四歲,但家務、農(nóng)田、菜地打理得井井有條。她還特別愛看書,如癡如迷,為了能買幾本書回家,經(jīng)常被她娘罵:“敗家仔,送錢筒,賤骨頭,每次給你錢叫你買吃買穿,你寧愿穿別人穿剩的,吃又舍不得,就只知道買書、買書,長大了就把你嫁給書,跟書過一輩子……”娘的責罵她從來不放在心上,她知道娘是疼她的,打是親,罵更是愛……
好不容易熬過了寒冬盼來了初春,爹娘捕魚去了,她一個人在開耕菜地,這塊地離家只有一里路程,隔沅水河不到半里,澆水施肥都很近。她用嬌嫩的手在菜地里栽種了好大一片萵筍。這年鬧春旱,挑水種菜太辛苦,其他村民寧可外出找副業(yè)掙錢也不愿在旱地里受累。她未成年,找副業(yè)沒人要,只能耕種菜地。她每天早起踩一路晨露,踏一地歡歌去除草,澆灌,一天天,一月月,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這片萵筍在她的汗水里長得胖乎乎、嫩油油。
一天,一位好心的伯母告訴她,這幾天菜市場蔬菜緊缺,叫她趕快把菜賣了。她把要賣菜的事跟爹娘說了,爹告訴她賣得了錢先把去年做小漁船時跟老姑奶借的五十元給還了,然后再去買兩套新衣服穿,別再穿大姑媽和小姑媽穿剩的衣服了,一個漂亮的小女孩成了個地道農(nóng)婦太寒酸。她娘也一再交代,千萬別再買書,不然回家要將她罵死去。
那天,天還沒亮她就起來了,挑著菜擔去割萵筍,她邊割邊整理,心里可歡喜了,這萵筍真的好肥好大,又嫩,一個最少有一斤多,大的起碼有兩斤重,她只割了一小塊地就得了一擔。她挑起擔子,好沉,一跌一撞地好不容易挑到河邊,洗干凈后挑上渡船去縣城集市……
她沒手表,也不知道時間,當她用盡吃奶的力氣把一擔萵筍挑到菜市場時才知道,自己今天的確來得太早,菜市場行人稀少,幾乎沒見什么蔬菜。賣肉的、賣魚的隨之而來,慢慢地有幾擔蔬菜上市了,那萵筍,干瘦而焦黃,她看著自己的萵筍心里可更美了。去年做漁船時有一位木工伯伯告訴她,賣菜做生意要有生意經(jīng),一擔能賣二十元的菜你得十幾元就賣光了叫“不會賣”,二十元賣光了叫做“還行”,如果能賣到二十五元那才叫會賣,能賣,長大了才能成為一個好商人。她問那木工伯伯怎么才能賣個好價錢,那木工伯伯卻拿著酒杯搖頭晃腦地告訴她“天機不可泄漏”。她想破了腦殼也悟不透那木工伯伯“天機”的含意。今天她倒真想賣個好價錢。
不久集市熱鬧起來了,賣買的人越來越多,菜的品種應有盡有,她的菜特別顯眼,幾個人圍了過來,問她咋賣,她自己也不知賣啥價,別人那么丑的蔬菜都賣二角,她順口一溜:“伍角一斤!”一個婦女看上了鮮嫩而肥大的萵筍,想買又想壓價,在旁數(shù)落她:“你這孩子,心真黑,大米才三角一斤呢,你這萵筍要伍角,喊天價……”她羞紅了臉,低下頭不知該如何是好。這可是她一春的辛勞啊,她指望著那一地的菜能給她換來更多的書本呢。這婦女的數(shù)落讓她百感交集,幾乎要哭了,這時一位好心的叔叔開口了:“這么好的萵筍伍角一斤不貴,給我來十斤!”她叫那叔叔自己選,那叔叔卻叫她隨便拿,說是給食堂送的,好丑不管。她不會估量,用稻草扎了一小捆一稱有二十斤,那叔叔很和氣地說:“好好好!多點沒關系,明天我還來買,你家地里還有沒有?”她感激地點點頭,連忙應著:“有!有一地呢!”旁邊那婦女又開口了:“這人真闊,那女孩長得好,他該不會是看上她人了吧……”那叔叔佯裝沒聽見,提起萵筍大步離去。女孩瞟了那婦女一眼,婦女臉上很得意,女孩沒再理她。不一會湊過來一群買萵筍的人,大家看見肥大的萵筍贊嘆道:“好久沒見這么鮮嫩的蔬菜了!”其中一位阿姨忍不住問:“孩子!你父母這么會種菜,春旱還能種出這等好蔬菜!”她笑著應道:“阿姨,這菜是我自己種的!”大家心里都知道這蔬菜來之不易,都不回價,這個買幾斤,那個買幾斤,不到三個小時,一擔萵筍賣光了,她把錢拿出來一數(shù),五十八塊,她樂得幾乎跳了起來。她拿五元給家里買了一斤多豬肉,她知道爹爹身體差,差不多一個月沒吃肉了。她再把五十元拿在手里從武水大橋一路小跑到檢查站上面的老姑奶家。她把錢還給老姑奶,老姑奶問她錢是爹娘送的不,她告訴老姑奶是一擔萵筍換的。老姑奶笑開了花:“你這孩子,真行,國家干部工資一月才五十塊,你一擔萵筍換了五十塊,你種了金萵筍啦!”還剩下三塊錢,她沒有去書店,而是回家把錢給了妹妹。十一歲的妹妹不愿看著姐姐一個人受累,也毅然放棄了學業(yè),她可是連中學的門檻啥樣都不知道。如果不是妹妹代她看牛,她能有空種菜嗎?她感激妹妹,晚上的肉她一塊也沒嘗,夾在自己碗里再背著爹娘送到妹妹的碗里……
她興奮得一個晚上都睡不著,盼天明去割萵筍。她對著夜空盼呀盼呀,天終于發(fā)白了,能看見路了,她輕輕爬起來,沒有把妹妹吵醒,獨自一個人挑著菜擔一路歡歌向菜地飛跑……
當她來到菜地時,臉嚇白了。天哪,一地的萵筍一夜之間不翼而飛,萵筍被偷了!這一地的萵筍賣完了最少可抵一個國家干部半年的工資呀,爹娘的小漁船辛苦兩年也比不上這一地的萵筍。她陡然癱軟在空菜地里,呆了,淚像決了堤的河水……
之 二
一個大雪飄飛的寒冬,無瑕的雪花給山村披上了圣潔的銀裝,使沅水河岸更顯光彩……
在村口的一個木屋里,坐著一個衣著陳舊而單薄的小姑娘。平時如果不下雪,她就去山上勞動,今天大雪紛飛,她無法上山。她生了一堆火,在火堆邊靜靜地看書,如癡如迷。忽然外面?zhèn)鱽砘锇閭兇蜓┱獭⒍蜒┤说逆倚β?,她合起了書本,也想去欣賞美妙無比的雪景,更想迎著飄飛的雪花翩翩起舞……
她不由自主地放下書本,輕輕地打開了門,一股刺骨的寒氣迎面襲來,她打了個寒顫,不得已只好又關上了門。此時她才感覺這美麗的世界與她無緣,只有火光才能給她生命的溫暖。她又拿起了自己的書本,看著看著,不知怎的辛酸的淚奪眶而出,越涌越多,打濕了她的書本,打濕了她單薄而陳舊的衣裳。盡管她盡力克制,但輕輕的抽泣聲還是被隔著木板墻的爺爺聽見了。如果爹娘在家爺爺是不敢過來的。因為爺爺在爹十七歲那年娶后奶。后奶帶著一個兒子,自己又好吃懶做,就靠爺爺一個人撐渡船的工分養(yǎng)活全家。后奶對爹和兩個姑姑不好,讓他們過得跟孤兒一樣凄苦。爺爺想幫前妻留下的三個可憐的孩子,可是力不從心哪。無奈的爺爺把一生所存那幾乎蒼老的愛全傾注于孫女的身上。爺爺敲開了孫女的門,手里拿著僅有的三十元,坐在孫女身邊,撫摸著她的頭發(fā),聲音在顫抖:“寶寶!我的好寶寶,你別哭了,爺爺知道你心里苦,不是你沒本事讀書,就是考上了大學,你爹娘也盤不起你,沒辦法,這就是命……”爺爺?shù)脑捊兴鼈牧?。這半年來,她買書的錢幾乎都是爺爺背著奶奶私下幫她攢的。爺爺每次都是把身上僅有的十元、二十元給了孫女,自己從未花分毫。他知道孫女愛看書,沒書的日子他從她的臉上看到的不僅是痛苦悲傷,更是恐怖的絕望。爺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時常躲在一旁老淚縱橫……。他為孫女撫去滿臉淚痕,用那飽經(jīng)風霜的臉貼著她的耳根:“寶??!你別再哭了,爺爺?shù)男亩冀o你哭碎了。這么冷的天,別的孩子穿得暖和和的,你連件棉衣也沒有,從小又體弱多病,這嚴冬你咋過呀,這三十元你拿著明天去買件好棉衣……”她抬頭用嬌嫩的手擦去爺爺臉上渾濁的老淚。
爺爺愛唱戲,這是他唱堂會私下一元一元攢下來的。他這兩年一直為他的小孫女偷偷地攢,為孫女能穿上一件棉衣,他攢了幾個月才攢下了三十元。
她拿著爺爺?shù)娜?,一夜未眠,感激的淚濕透枕被,爺爺太不容易了,為了能讓她多買幾本書,戒煙,戒酒,她看在眼里,也疼在心里。
第二天,她拿著爺爺?shù)娜獊淼郊?,隨便問了幾件棉衣都要二十多塊,她舍不得。最后看中了一件人造皮衣,問了價十八塊,她還到十五塊,談好了往身上一穿,感覺好暖和。她穿著新皮衣一路小跑又去了書店……
爺爺看著孫女穿新衣的得意勁,喜上眉梢,但還是按捺不住問她:“你為啥不買棉衣就買這么一件薄皮衣呢?”她開心地一笑:“爺爺!棉衣穿著太熱,這皮衣又暖和又漂亮,我喜歡!皮衣花了十五塊,還有十五塊……”她把書往爺爺跟前一晃,歡快地跳了起來,孫女笑了,爺爺也笑了。爺爺慈祥地撫摸著孫女的頭發(fā),憐愛地說:“下次我攢夠五十塊再給你,我一定要讓你穿上更漂亮的棉衣過冬?!?/p>
爺孫倆的歡笑給嚴冬帶來了暖意,給雪景增添了風光,給村莊注入了喜氣……
責任編輯 張雅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