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綺雯 任翀
新加坡經(jīng)驗:用經(jīng)濟杠桿緩解交通擁堵
文/陸綺雯 任翀
●新加坡最主要的治堵政策就是數(shù)量控制,而競投車牌的具體操作方法,一般會促使人們盡量出低價格。
●在新加坡路上,有時還會看到一些紅牌車,這也是新加坡特別的分流交通舉措。
●目前,道路面積占到了新加坡國土面積的12%,新加坡人的共識是,道路面積不能再增加,而出行及便利問題卻要進一步改善,因此私家車不是方向,公共交通才是解決之道。
●統(tǒng)計表明,工作日的高峰時段(早上8點~9點、晚上6點~7點),快速道路上的平均車速能夠達到63.1公里/小時,主干道上平均車速為28.6公里/小時。對于一個人口密度如此高的國家來說,這樣的交通環(huán)境確實相當好了。
●新加坡政府采取任何措施往往不追求最先,有一點保守,但做什么、怎么做都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從執(zhí)行的效果來看達到了較好的平衡。
●新加坡政府未來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是,現(xiàn)在能想到的辦法似乎都用上了,該如何“管理”人們擁有車輛的欲望呢?相比年長的一代人,新加坡的年輕一代更難被“說服”,當某些經(jīng)濟杠桿的作用越來越小,政府該如何應對?
到過新加坡的人,都對這里有序的交通印象深刻。路面極少堵塞,地鐵四通八達,坐公交也十分方便。這座人口密度如此之高的現(xiàn)代化都市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
“新加坡最主要的汽車政策就是數(shù)量控制。”這是在獅城,新加坡管理大學商學院副教授范平正接受記者專訪時說的第一句話。
他介紹說,新加坡從1990年開始實行車輛配額系統(tǒng)(VQS),政府在綜合考慮上一年車輛的總數(shù)、每年允許增加額度,以及報廢車數(shù)量等多種因素的基礎(chǔ)上,計算本年度車輛增長率,即車輛配額。新加坡車牌即擁車證(COE),以競投方式取得,一張擁車證的使用年限為10年。
記者從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LTA)了解到,2009年以前,新加坡的年車輛增長率保持在3%。然而,主管部門評估后認為,3%的增速還是過快,于是,從2009年開始,年車輛增長率被限定到1.5%的水平,到2012年8月,再下降到1%,而從2013年2月開始到2015年1月,設(shè)定的車輛增長率不得超過0.5%。
有限的擁車證數(shù)量和上升的購買需求讓價格水漲船高,根據(jù)L T A發(fā)布的《2013統(tǒng)計概要》,2012年,A類擁車證(排量小于1600CC的車輛及出租車使用)的均價達到63898新加坡元,而B類擁車證的平均價格更是高達84431新加坡元,兩類擁車證價格均比2011年上漲約三成。
“這兩年,新加坡?lián)碥囎C的價格確實上漲很快,2008年金融危機跌到低谷后,迅速反彈?!狈镀秸嬖V記者,“現(xiàn)在一張擁車證通常要8萬~10萬新幣。”雖然擁車證很貴,但COE的拍賣并不是基于“最高出價”原則。新加坡競投車牌的具體操作程序是這樣的:假設(shè)有5個人競投3張COE,他們各自的出價為20元、15元、10元、5元和1元,那么出價高的前三位即可投得COE牌,但這三個人最后實際需要支付的錢是最低競投成功價格,即他們都只需支付10元。根據(jù)競賣理論和實際操作效果來看,這樣的方法一般會促使人們盡量出低價格。
除了擁車證的價格,新加坡居民在購車時還得考慮另外一項成本——擁堵費。在新加坡,你經(jīng)常會看到馬路上方豎著大大的“ERP”字樣的閘門,這是電子道路收費系統(tǒng)(Electronic Road Pricing System)的收費裝置,當上面顯示有當時的時間時,表示是收費時段,車子這時候駛過該位置,就會被收取擁堵費,具體的收費時間、價格則是隨著交通狀況調(diào)整變動的,當然,還和你駕駛的車型有關(guān)。雖然每次的收費一般在0.5~3新元,但對駕車者來說,一天出行經(jīng)過多個ERP,積少成多,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電子道路收費系統(tǒng)1998年開始投用,和通常理解的進城費不同,新加坡在市中心外車流量較高的道路上也會安裝ERP收費裝置。在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新加坡官委議員陳慶文看來,這是比較合理的管理手段,如果你駕車繞開某些容易擁堵的路段,不給城市交通帶來壓力,就不用支付擁堵費,這是出于“多使用、多付費”思路的調(diào)節(jié),也是一種引導交通分流的方式。
油價的高低、停車的便利與否,也會影響人們的出行選擇,在這方面,新加坡政府的引導方向就是“沒那么便宜、沒那么方便”。范平正告訴記者,新加坡的油價比馬來西亞貴出不少,之前有車主開車去馬來西亞加滿油再回來,后來,新加坡方面就出臺規(guī)定,汽車駛出新加坡加油,油箱里必須有超過3/4的油量,以此杜絕人們?nèi)ヱR來西亞加油。而停車方面,新加坡路邊大多不能停車,很多地方的停車位也相當有限,近來在新建商場或?qū)懽謽菚r,控制停車位數(shù)量也是一個主導的思路。據(jù)記者了解,在新加坡中心城區(qū),一天的停車費用一般要20新元,且車位非常緊張。
在新加坡路上,有時還會看到一些紅牌車,這也是新加坡特別的分流交通舉措。和普通車輛相比,掛這種牌的車不受高昂的擁車證限制,但只能在周末、節(jié)假日、早7點以前和晚7點以后行駛。假如車主在非允許時段有急事需要用車,那就需要提前購買一張?zhí)貏e行駛證,一天的費用是20新元。不過,這些年,隨著COE的價格上漲,掛紅牌車的車輛有減少的趨勢。
那么,對于擁車證價格高企,新加坡政府和國民是如何看待的呢?范平正和陳慶文都談到,擁車證的價格是完全市場化的,政府不會去“管理”價格,政府會做的和需要做的只有治理交通,尤其是大力發(fā)展公共交通。目前,道路面積占到了新加坡國土面積的12%,新加坡人的共識是,道路面積不能再增加,而出行及便利問題卻要進一步改善,因此私家車不是方向,公共交通才是解決之道。從國民的角度,當然會有抱怨,但當他們走出國門,比如到馬來西亞吉隆坡市區(qū)感受過長時間擁堵的交通后,會對新加坡交通有更高的滿意度。
LTA發(fā)布的2012~2013年年度報告顯示,2012年,新加坡各類車輛總數(shù)達到近97萬輛,其中,私人擁有車輛約53.5萬輛。然而,在汽車總數(shù)比上一年增加1.3萬余輛的情況下,新加坡整體道路交通狀況保持良好。統(tǒng)計表明,工作日的高峰時段(早上8點~9點、晚上6點~7點),快速道路上的平均車速能夠達到63.1公里/小時,主干道上的平均車速為28.6公里/小時,分別比上一年的數(shù)字提高了幾個百分點。對于一個人口密度如此高的國家來說,這樣的交通環(huán)境確實相當好了。
范平正評價說:“新加坡政府采取任何措施往往不追求最先,有一點保守,但做什么、怎么做都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從執(zhí)行的效果來看都達到了較好的平衡。當下,我最希望看到政府能出臺鼓勵電動車的新政?!标悜c文則認為,新加坡政府未來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是,現(xiàn)在能想到的辦法似乎都用上了,該如何“管理”人們擁有車輛的欲望呢?相比年長的一代人,新加坡的年輕一代更難被“說服”,當某些經(jīng)濟杠桿的作用越來越小,政府該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