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鋒
中國古代名字的稱謂比較復雜,一般來說,有名、字、號之別。姓是用來區(qū)分家族的,名是用來區(qū)別個人的,而字表示一種尊敬,號則追求一種情懷。稱呼人的時候,人們一般使用“字”而不是“名”,有一種褒揚和尊敬的意味。
古人的名、字之間通常都是相關聯(lián)的。南宋名將岳飛,字鵬舉,這個名字的來歷顯然是《莊子·逍遙游》:“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鵬舉”也就是高“飛”。南宋大詞人姜夔,字堯章,其來歷是《尚書·舜典》:“帝曰:夔!命汝典樂?!薄墩f文解字·音部》謂:“章,樂竟為一章?!辟缡钦乒芤魳返娜耍缂热〈嗣?,又以“堯章”來相應,都與音樂有關。姜夔果然不負此名字,成為南宋著名詞人與音樂家,對后世影響巨大。
這些名字都配合得如此渾然天成,可知古人取字時,一般要引經(jīng)據(jù)典,所以常常是請最有學問的人來賜“字”。古人文集中有很多名為“字說”或“字序”的文章,就是在為人取字之后,復作一文,點出取字之用意。一篇“字說”,實際上相當于一篇座右銘,在某種程度上起著激勵人生的作用。名字似乎有一種特殊的魅力,很多人一生行事確實與其名字產(chǎn)生一種共振的態(tài)勢,令人驚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