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梅 祝 筠王 萍 苗 娜 楊 華
·經(jīng)驗交流·
糠酸莫米松乳膏聯(lián)合封包治療慢性濕疹療效觀察
辛 梅 祝 筠?王 萍 苗 娜 楊 華
我院采用薄膜手套配合糠酸莫米松乳膏封包治療手部慢性濕疹,療效好,且無明顯副作用,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病例 篩選2012年1~12月在我院皮膚性病門診就診的86例手部慢性濕疹患者,均符合慢性濕疹的診斷標準。1采用隨機數(shù)字方法將86例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3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病例納入標準:病變部位局限于手部;所有患者入組前均曾外用過強度不同的糖皮質(zhì)激素制劑,療效不佳;患病病程>1年,病情評分>6分。排除標準:對糠酸莫米松乳膏、薄膜手套過敏者;1個月內(nèi)靜脈或口服應用糖皮質(zhì)激素或免疫抑制劑者;無局部或全身感染臨床表現(xiàn)者;孕婦、哺乳期婦女;嬰幼兒、兒童和皮膚萎縮的老年人。
1.2 方法 實驗組先將糠酸莫米松乳膏均勻涂于患處,每晚睡前用藥1次,再用塑料薄膜手套進行封包,封包至次日晨(約8 h)。對照組只將糠酸莫米松乳膏涂于患處,每日1次,不封包。兩組患者均于2周后評定療效,痊愈者可提前逐漸停藥,改為每3日用藥1次,連用2次,之后每周用藥1次,連用2次。
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結束后記錄患者的癥狀和皮損評分。7種參數(shù)包括:瘙癢、紅斑、丘疹、浸潤、肥厚、苔蘚化及脫屑等,按4級評分法賦值0=無,1=輕度,2=中度,3=重度,參數(shù)賦值之和為病情評分。整個實驗過程中,觀察并記錄有無不良反應。根據(jù)治療前后的臨床改善程度計算保護指數(shù),保護指數(shù)=(治療前病情-治療后病情)評分/治療前病情評分。療效評定為以下4個等級。痊愈:保護指數(shù)≥0.9;顯效:保護指數(shù)0.6~0.8;有效:保護指數(shù)0.2~0.5;無效:保護指數(shù)<0.2。以痊愈、顯效病例計算顯效率。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的形式進行統(tǒng)計描述,采用兩獨立樣本的卡方檢驗進行統(tǒng)計分析,數(shù)據(jù)的處理和分析借助SPSS 16.0進行操作,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1 治療效果 見表1。兩組的顯效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541,P=0.011),實驗組顯效率高于對照組。
表1 兩組治療2周后療效比較
2.2 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實驗組與對照組均未發(fā)生不良反應。
濕疹是由多種內(nèi)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淺層的炎癥性皮膚病,一般認為與變態(tài)反應有一定關系,柯丹等2對242例濕疹患者進行過敏原檢測,其中食物過敏陽性者72例(29.75%),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治療組嚴格控制飲食,避免食物變應原攝入,不食辛辣、刺激等食物,同時外用藥膏,對照組使用相同外用藥治療,不控制飲食。21 d后隨訪治療組總有效率(91.67%)和對照組(88.89%)無統(tǒng)計學差異,但3個月后治療組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2因此本研究實驗組與對照組均嚴格控制飲食,避免食物變應原攝入,不食辛辣、刺激等食物。
糠酸莫米松為中效含氯糖皮質(zhì)激素外用制劑,國外的一項臨床與血管收縮實驗證明糠酸莫米松的療效相當于中強效外用糖皮質(zhì)激素制劑。31997年Greaves提出了“軟性”激素的概念,即具有強效激素的療效卻沒有全身不良反應的風險,原理是糖皮質(zhì)激素外用后在局部被酯酶迅速代謝為無活性的降解產(chǎn)物,因而吸收后不良反應輕微,減少了對HPA軸的抑制和局部的不良反應。4糠酸莫米松是皮膚外用“軟性”激素之一,治療指數(shù)高,全身不良反應小,其局部不良反應也僅與低效激素相當??寡?、抗過敏作用較強,同時有止癢作用,因降低毛細血管及細胞膜的通透性,故可減少滲出??匪崮姿?,每天睡前使用1次,不影響患者正常的工作和學習,無色無嗅,患者依從性高,減少了長期外用糖皮質(zhì)激素的不良反應。
封包治療,局部汗液不易揮發(fā),增加了角質(zhì)層的水合作用,有利于藥物滲入皮內(nèi)而發(fā)揮作用。5Rademaker6用面膜治療面部濕疹,利用面膜保持濕潤且與面部皮膚結合緊密提高治療效果。有報道使用玻璃紙封包,每日2次,封包12~24 h,7但操作不便,患者依從性較差。本研究用薄膜手套做封包材料,容易獲得且使用方便,有一定的透氣性且與病變部位結合緊密,明顯提高了藥物療效且不污染衣物。
1楊國亮.楊國亮皮膚病學.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5.401.
2柯丹,刁慶春,朱小娟,等.濕疹患者食物變應原檢測及臨床應用意義.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07,3:157-158.
3Greaves MW,Hay RJ.Topical corticosteroids.JR.Coll Physicians land,1987,21 (1):32-34.
4Brazzini B,Pimpinelli N.New and established topical corticosteroids in dermatology 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lic use.Am JClin Dermatol,2002,3(1):47-58.
5佟盼琢,孫修蓉.冰黃膚樂軟膏封包治療慢性濕疹的療效觀察.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4,14:1872.
6 Rademaker M.Face-masks for facial atopic eczema:Consider a hydrocolloid dressing.Australas JDermatol,2013,54(3): 222-224.
7朱學駿,顧有守,沈麗玉.實用皮膚病性病治療學.2版.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1998.280.
(收稿:2013-08-29 修回:2013-09-08)
山東大學附屬省立醫(yī)院皮膚科,250021
?通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