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寧
元首制(Principate)是公元前27年至公元284年間羅馬實施的政治制度。這一制度由屋大維所創(chuàng),在羅馬穩(wěn)定延續(xù)了兩個多世紀,對羅馬社會的發(fā)展影響巨大。近代以來,國內(nèi)外大批學者都對它進行過認真研究,但其重點主要放在元首制的性質、元首制與共和制的關系以及元首制政府的內(nèi)部結構等方面。本文擬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古典材料入手,將元首制時期分為前期(從公元前27年至公元192年)和后期(公元192年至公元284年)兩個階段,以元首來源階層的變更為切入點,深入剖析古羅馬元首制的階段性特點,從而為學者研究元首制提供新的視角。
表二:元首登基前所屬社會階層情況的前后對比:
元首制前后期元首來源階層的改變與“晉升序列”(cursus honorum)以及軍隊支持對象的改變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
表三:元首人選決定力量的前后對比:
元首各方面情況的變化清楚地表明:元首制前后期,元首的來源階層有著明顯的區(qū)別。元首制前期,是否進入元老階層是人們選立元首的首要標準。元首制后期,隨著蠻族入侵的日益頻繁,舊的元老貴族們?nèi)找鏌o法滿足國家的需要,非元老階層的將軍們憑借軍功逐漸興起。他們利用軍隊的支持,打破原有的社會等級制度,成功登上元首的寶座。羅馬元首制時期的歷史向我們清晰地展示了元首來源階層的改變及其帶來的后果??梢?,新的政治秩序的建立并非朝夕之功,更不是單純的統(tǒng)治階層構成的改變能夠完成的。盡管元首制后期,元首來源階層的改變打破了羅馬原有的社會秩序,改變了羅馬帝國的政治組織形式,但這一社會變革的法律化、制度化直到戴克里先全面改革之后才確立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