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慶,杜鴻宇
(1.安陽市中級人民法院;2.安陽縣人民法院,河南安陽 455000)
淺談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審判與實踐
李廣慶1,杜鴻宇2
(1.安陽市中級人民法院;2.安陽縣人民法院,河南安陽 455000)
安陽市兩級人民法院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審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方式和方法,充分發(fā)揮黨組織的核心、戰(zhàn)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堅持“四位一體”工作機制,推行“法官寄語”、“投監(jiān)送行”、“一校一法官”、“法制進校園”等多項長效機制,切實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quán)益不受侵犯,取得了顯著成效。
未成年人;幫教;維權(quán);工作機制
近年來,面對日益增多的未成年人犯罪及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quán)益案件的發(fā)生,安陽市兩級人民法院高度重視,在繼續(xù)貫徹執(zhí)行“教育、感化、挽救”六字方針的基礎(chǔ)上,注重理論研究和制度建設(shè),強化全方位教育,有效促進了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工作的深入開展,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一是庭前統(tǒng)一幫教思想。開庭前,承審法官主動到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地,在相對保密的情況下,與村委會干部、未成年被告人家屬、老師等見面,全面掌握其家庭情況、生活環(huán)境、性格特點,分析犯罪原因,統(tǒng)一幫教思想,爭取各方面的支持,有效增強了幫教工作的協(xié)同性。二是庭審全程進行幫教。庭審時,增設(shè)專門的法庭教育程序,在合議庭對其進行全程法制教育的同時,積極引導(dǎo)公訴人、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對未成年被告人進行幫教;另外,庭審時還主動邀請關(guān)工委、婦聯(lián)、教育部門等有關(guān)人員陪審,在法官引導(dǎo)下,對未成年被告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明之以法,做耐心細致的教育工作,促使其真誠悔過。三是判后回訪延伸幫教。對被判處緩刑的未成年犯,承辦法官在判后對其開展“一對一”幫教,并定期集中舉辦法制教育學習班,讓被判處緩刑的未成年犯匯報學習、工作、生活情況,邀請關(guān)工委、共青團以及本院離退休老干部進行幫教,促使他們積極改造。四是全面推行圓桌審判。針對未成年被告人生理、心理均不夠成熟,在法庭上往往因恐懼而不敢供述犯罪事實或陳述不清的實際情況,在審理未成年被告人案件時,全面推行了“圓桌審判模式”,為未成年被告人參加庭審活動營造了寬松的氛圍。
被告人李某某故意傷害一案,李某某案發(fā)時系14歲在校學生,在學校因瑣事將同校學生打成重傷,案發(fā)后李某某家長賠償了被害人損失,得到被害人家屬的諒解。受理此案后,承辦法官到李某某所在學校以及李某某居住地向李某某的老師、家人及鄰居了解了李某某平時的表現(xiàn),得知李某某自幼為人老實,與鄰居相處融洽,犯罪的主要原因是意氣用事,認為自己同學被打了,應(yīng)該幫忙,遇事不考慮后果。李某某老師反映李某某平時熱愛勞動,關(guān)心集體,頭腦一時發(fā)熱走上了犯罪道路,該案發(fā)生后,李某某在學校更加不愛說話。承辦人得知此情況后,專門協(xié)調(diào)老師給予李某某更多的關(guān)注和關(guān)愛,讓李某某在學校有更多的機會表現(xiàn)自己,能夠得到老師、同學的認可;并專門與李某某的家長進行了溝通,教會李某某家長一些與未成年人溝通的方法和方式,讓李某某時刻感受到家人和老師的關(guān)愛。庭審時,專門采用了圓桌審判模式,沒有法警,只有充滿溫馨和關(guān)愛的合議庭人員和李某某父母,讓李某某感覺到雖然自己一時犯了錯,但是社會和家庭都沒有拋棄自己,并認識到自己由于缺乏法律知識從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庭審時,李某某痛哭流涕,自己表示一定要吸取這次教訓(xùn),學習法律知識,聽老師和家長的話,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為拓寬延伸幫教渠道,徹底治愈未成年被告人“心病”,法院邀請心理咨詢師走進少年審判法庭,讓心理專家面對面對未成年被告人進行心理輔導(dǎo),消除犯罪心理陰影,幫助其重樹信心,使其充分認識到了自己的犯罪行為給社會、給被害人、給家庭造成的嚴重危害,矯正了其扭曲心理,同時根據(jù)每個人的特點,挖掘其閃光點,鼓勵其振作起來,早日重返社會。
被告人孫某某盜竊一案,孫某某系一名剛滿18歲的女性被告人,連續(xù)多次到學校實施盜竊。受理些案后,承辦人專門到看守所會見了被告人,得知孫某某系被抱養(yǎng),心理上總感覺得不到母親的關(guān)愛,所以變得虛榮,喜歡穿名牌,所盜竊的錢財在短短時間內(nèi)全部用于購買名牌服裝。為了能夠徹底幫助孫某某走出心理陰影,使她健康地生活,承辦人專門邀請了心理咨詢師對孫某某及其家人進行心理輔導(dǎo),使孫某某及其家人能夠敞開心扉的交流,感受到相互的關(guān)心和關(guān)愛。孫某某表示自己走上犯罪道路是內(nèi)心的虛榮和對法律的無知造成的,通過心理咨詢師的輔導(dǎo)知道父母都是疼愛自己的,一定好好改造,早日出獄孝敬父母。
法院對被判處緩刑、管制、免刑的未成年犯,在送達判決書的同時,承辦法官會結(jié)合未成年犯的不同情況,附上一份融法、理、情于一體的“法官寄語”,通過情深意切的寄語,幫助未成年犯重新燃起對生活的信心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同時,該法院還努力協(xié)調(diào)有關(guān)部門,安排他們復(fù)學或就業(yè),盡最大努力為其鋪平今后的人生之路,喚起了他們走向新生活的信心。
對被判處實刑的未成年犯,在投監(jiān)前,專門安排未成年人的親屬來送行,動員家屬參加到共同幫教工作中來,配合法院對未成年犯進行教育、鼓勵,使未成年犯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親屬的期望和法院的關(guān)懷,鼓勵其樹立重新做人的勇氣。
法院針對未成年人犯罪的特點,廣泛延伸教育職能,通過現(xiàn)場庭審進校園、法制教育講座進校園、典型案例巡回展進校園、邀請?zhí)厥鈱W校師生旁聽案件審理等方式,宣講法律知識,從源頭上預(yù)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如某法院在開庭審理一起聾啞人盜竊案時,專門邀請聾啞學校的學生到庭“旁聽”,并對被告人進行了當庭宣判,通過手語老師現(xiàn)場翻譯,讓學生們更直觀地感受到了法律的威嚴和違法犯罪所帶來的嚴重后果。庭審結(jié)束后,為鞏固普法和警示教育成果,該法院法官還以案說法,通過翻譯老師的手語,現(xiàn)場給孩子們上法制教育課。
近三年,僅安陽縣人民法院先后深入校園開庭15次,為在校學生上法制教育課30余次,召開法制報告會和家長、師生座談會9次,制作法制教育宣傳版面20余塊,巡回展出30余場次,受教育青少年學生8萬余人,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該院先后被共青團河南省委、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共青團中央、最高人民法院命名為“優(yōu)秀青少年維權(quán)崗”。
[1]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未成年人犯罪的審判與思考[J].公民與法,2014(5).
[2]楊川.關(guān)于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思考[OL].http://www.110. com/ziliao/article-5913.html.
(責任編輯:趙建周)
D924.41
A
1673-2928(2014)05-0029-02
2014-06-15
李廣慶(1959-),男,河南林州人,安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正科級審判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