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鋒
貼近民眾實際回答時代課題的理論力作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評介
馮 鋒
大眾化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和內(nèi)在要求,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fā)展與命運。大力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斷創(chuàng)新、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不斷鞏固、人民群眾政治信仰不斷堅定的必然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政治任務,是具有重大戰(zhàn)略意義的時代課題。自黨的十七大提出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重要任務以來,學界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這一課題給予了極大關注,取得了較為豐碩成果。其中,山東省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課題、山東師范大學商志曉教授主持撰著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一書,可謂當前研究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代表之作。該著作內(nèi)容豐富、理論系統(tǒng)、主題鮮明、特色突出,具有以下鮮明特點:
第一,涵蓋內(nèi)容系統(tǒng),分析點面結合。該著導論部分以“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何以可能”為題,在細致分析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特征和大眾化品質的基礎上,認真研究了人民群眾與馬克思主義需要與被需要的關系,研究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被賦予的新內(nèi)涵與新意義,研究了架設起人民群眾與馬克思主義之間的橋梁時應當著重把握的基本問題。第一章細致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問題的提出過程,著重分析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出的時代背景、現(xiàn)實要求和重要意義。從第二章到第十章,該著依次詳盡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科學內(nèi)涵、思想淵源、歷史進程、根本任務、主要內(nèi)容、基本原則、方式方法、實踐途徑和實現(xiàn)機制。這樣一個研究框架,可謂體系嚴謹、內(nèi)容完整、結構科學、詳略得當,既注重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問題的系統(tǒng)性和整體性,又突出了有關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一系列重點問題。比之目前學界這方面研究成果主要是報刊文章而言,該著的系統(tǒng)、綜合、全面研究的特征,使之在學術研究成果獨樹一幟。
第二,緊扣時代主題,貼近民眾實際。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實質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思想觀點通俗化、具體化、生活化,使之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所理解、接受和運用。而在當下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還必須著眼于新的實踐,研究新情況,總結新經(jīng)驗,回答時代提出的新課題,必須回應大眾關切,解答大眾困惑,凝聚大眾共識,進而彰顯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親和力和感召力?!恶R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一書僅僅扣住改革創(chuàng)新這一時代主題,從世情、國情、黨情有機統(tǒng)一的高度去審視、思考和解決馬克思主義發(fā)展所面對的新情況、新問題,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觀察、分析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過程中廣大人民群眾理論上的困惑與疑慮。作者摒棄過去那種照搬概念、復述經(jīng)典的生硬語言風格和傳統(tǒng)闡述形式,去除理論的神秘感與晦澀感,采取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平實語言和多樣化形式,把涉及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一系列問題闡釋得緊貼現(xiàn)實、鮮活生動、簡明易懂、富有生機,尤其是客觀真切地回答了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群眾覺得“說不清”、“理還亂”的實際問題,切實做到了感情上親近人民大眾,內(nèi)容上靠近人民群眾,形式上貼近人民群眾,體現(xiàn)了編撰者深厚優(yōu)良的理論素養(yǎng)、文字功底和讀者情懷。
第三,表述語言嚴謹,研究方法科學。全書在內(nèi)容上雖然涵蓋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方方面面,但行文卻言簡意賅,語言表述不拖泥帶水。編撰者依據(jù)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的論述、依據(jù)黨的重要文獻,原汁原味地進行歸納和梳理,對圍繞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出的新觀點、新論斷、新論述、新思想進行歸納、概括和凝練,揭示其內(nèi)在規(guī)律,構建嶄新開放的邏輯研究體系。該著既有對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歷史回顧,又有對當前面臨形勢的科學分析;既有對中央要求和基本精神的準確把握,又有對理論界相關研究成果的積極借鑒;既有系統(tǒng)整體的理論闡釋,又有貼近實際的實證分析。真正做到了研究馬克思主義,首先是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研究大眾化問題,自身思路和表述也必須適應大眾化要求,而不是與“大眾化”南轅北轍,甚至背道而馳。
(作者系山東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