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武年間,有一個叫馬亮的年輕人,出身商業(yè)世家,很小的時候就能雙手打算盤,而且準確無誤,可謂“才高八斗”。經(jīng)過層層推舉,馬亮被明太祖朱元璋欽點為山東日照知縣。
當時,知縣的首要任務是執(zhí)行朱元璋的休養(yǎng)生息政策,抓好農業(yè)生產,可馬亮打算到督運部門工作。督運是明朝的經(jīng)濟部門,主要管理全國商業(yè)。各地雖然都設有督運官,但是,督運官屬中央直管,地方官員無權插手督運業(yè)務。馬亮認為自己有這個能力,然而,他沒想到自己得到的卻是一個知縣職務。
因此,馬亮上任后,常常擺出一副懷才不遇的樣子,工作懈怠,政令執(zhí)行不力。不過,馬亮也不是無所事事。為了表現(xiàn)自己的才能,他幫助日照督運部門,狠抓日照的商業(yè),做了不少大事兒。
三年期滿,知府給馬亮的評語是: 無課農興學之績而擅長督運。馬亮看了這個評語,非常高興。他想:有了這個評語,皇帝一定會重用自己。
朱元璋看了評語后問馬亮:“你覺得你這個知縣干得如何?”馬亮回答道:“卑職在日照三年,日照的商業(yè)有了很大的改變!”接著,馬亮歷數(shù)自己在商業(yè)方面的貢獻。
朱元璋說:“可這些都是督運的工作呀!你分內的事做不好,其他事做得再好,還是不稱職。我知道你在經(jīng)商方面很有才能,原打算讓你在知縣位上鍛煉一下,然后委以重任??墒?,我如今怎么能重用一名不稱職的官員呢?”就這樣,朱元璋不僅沒有給馬亮提職,還免了他的知縣之職,并且還“永不錄用”。
“才”用到點上才叫“能”。官場是這樣,職場更是這樣。無論做什么工作,你只有把才智用到本職工作上,才可能轉換為工作能力,才會得到賞識和提升。否則,縱然你才高八斗,也可能隨時面臨下崗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