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梅,范志強,丁元春,凌張軍
(安慶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安徽 安慶 246011)
《花卉學》以園林花卉為主要內容,還包括少量常用的室內綠化木本植物,研究其分類、品種、觀賞特性、生態(tài)習性、繁殖及栽培管理、花文化及園林應用,強調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結合[1]。它是高等院校園林專業(yè)學生學習園林規(guī)劃設計、城市園林綠地規(guī)劃、植物造景、插花藝術等其他專業(yè)課的基礎。為了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完成既定教學目標,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筆者結合多年來積累的教學經驗,從教學內容的設定、教學方法的探索、教學效果的提高、花文化的關注、實踐教學的強化等各環(huán)節(jié)對《花卉學》的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
考慮到園林專業(yè)以后的長遠發(fā)展,安慶師范學院將北京林業(yè)大學劉燕教授主編的《園林花卉學》(第二版)作為主要教材,同時將華中農業(yè)大學包滿珠教授主編的《花卉學》,宛成剛、趙九洲主編的《花卉學》等選作參考教材。鑒于《花卉學》課程知識點繁而雜的特點,教師首先應理清該課程的主題思路,且要考慮《花卉學》與相關課程之間的銜接,統籌知識點的取舍,明確相互間的交集,注意突出課程的重點、難點,特別要避免與其他課程內容的重復,以避免造成教師工作和學生課時的浪費,充分提高教學效率。為了主動適應園林專業(yè)在現今經濟社會多元化的發(fā)展需要,在《花卉學》理論課教學方面,博采眾長,對劉燕教授主編的《園林花卉學》部分章節(jié)進行適度的調整,刪除了“第十一章巖生花卉”,增加了“木本花卉”章節(jié),同時還增加了花卉應用章節(jié),如模紋花壇、立體花壇、花境、垂直綠化等知識內容,讓學生對花卉應用方面有更直觀的了解,也使其內容更加符合園林應用上的需求。另外,因該專業(yè)對應的行業(yè)在當今形勢下發(fā)展日新月異,因此,課件需不斷更新,及時將最新、最前沿的資訊帶給學生,開拓他們的視野,跟上時代的潮流。如在緒論章節(jié)帶學生認識當今最流行的一些時令花卉,如鐵線蓮、球蘭、花貝母等。
在《花卉學》教學中,需注重應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法,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應以多媒體教學為主,輔以傳統的板書,再配合肢體語言表達所要進述的內容。多媒體教學有其獨一無二的優(yōu)勢,教學形式直觀、信息量大、感性效果強、專業(yè)表現力強,特別對于《花卉學》中許多無法觀察到的花卉植物,能夠生動、直觀地展現其觀賞特性,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教學效果。同時,注重利用課堂提問、討論等教學手段來調動課堂氛圍。大學課堂不應是“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不應是老師的獨角戲,而應是生動、活潑的互動場面,學生安靜時,所有的眼睛都盯著老師,隨著老師上課的節(jié)奏時而沉思,時而展顏,時而踴躍發(fā)言。在課堂上提出一些有趣問題,讓學生有思考的機會;并且,每次提出較難的問題時,組織學生互相討論,只有交流才能產生出思想的火花。另外,在教學中還可采取分組討論的形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充分利用課外時間,查閱一些最新的資料,并綜合分析討論后制作成PPT,在課堂上隨機地請小組內的一位同學上講臺演講,這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而且還能鍛煉他們展現自我的能力。
《花卉學》是一門集文學、藝術、科學等于一體的綜合性學科,但目前,大多數院?!痘ɑ軐W》的教學重點還停留在科學這一層面,并不太重視引導學生重視花文化。眾所周知,在中國園林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當屬計成,其所著《園冶》奠定了他在中國園林史上劃時代的地位。而計成在少年時即擁有詩詞繪畫的素養(yǎng),并以繪畫聞名,青年時喜好游歷風景名勝,中年時才真正走上造園之路??梢?,園林本科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其目標、標準應更高一籌,要想成為園林大師級人物,必須擁有深厚的綜合素養(yǎng)。因此,從緒論開始就應特別引導學生注重花文化。所謂花文化,是指在人類馴化、培育、利用花卉的漫長歷史發(fā)展過程中,花卉與其他文化門類互相影響、互相補充、互相融合,從而出現了以花卉為載體,寄托人們思想感情的詩詞、繪畫、戲劇、音樂、雕塑等文化現象[2]。花文化的教育有利于學生了解歷史,傳承文化,提高文學修養(yǎng),提升人文素質,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靈,激發(fā)興趣,增加情趣,提高教學質量。如在講授蘭花時,首先介紹“四君子”梅、蘭、竹、菊。蘭花氣質高潔,清逸脫俗,不僅是歷代文人墨客詩賦歌詠的主題,也是繪畫大師揮毫潑墨的對象。元人余同麓《詠蘭》: “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開。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彪娨晞 犊鬃印分兄黝}曲《幽蘭操》即為韓愈所作:“蘭之猗猗,揚揚其香。眾香拱之,幽幽其芳。不采而佩,于蘭何傷??!彼未w孟堅的《墨蘭圖》首創(chuàng)墨蘭(用墨寫蘭),筆調勁利而舒卷,清爽而秀雅。清代石濤《蘭花圖》中蘭葉瘦勁,濃墨托出,交迭穿插,蘭花散發(fā)出幽香。
《花卉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實驗課教材及內容安排方面,特別考慮到實驗課程開展的可行性,結合安慶地區(qū)的地理氣候特點,參閱北京林業(yè)大學、東北林業(yè)大學、華中農業(yè)大學等各高校園林專業(yè)《花卉學》實驗課的設計,自編講義和實驗指導書,并反復論證修訂,遵循壓縮驗證性實驗、強化綜合性實驗、增加設計性實驗的原則,確定出既有利于學生操作,又有利于提高學生園林專業(yè)技能的內容,使開設的實驗內容更加系統,更加貼近生產實際。充分利用院校的教學基地,指導學生分組完成花卉播種、定植、移苗、扦插、壓條等實驗課程內容;帶領學生去市民廣場、菱湖公園、蓮湖公園、花卉市場等地參觀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水生花卉、室內花卉等;積極與當地相關企業(yè)合作,增加教學基地,如康泰麗平花卉公司、龍鱗生態(tài)農莊、碧桂園一號公館等,不僅能開拓學生的眼界,而且還可提前對園林設計有一定的認識。同時,引導學生深層次地參與科研活動,鼓勵學生積極申報大學生科研立項,參與“挑戰(zhàn)杯”大賽以及老師的科研課題等。通過增加學生參與科研實踐鍛煉的機會,不僅解決了研究性實驗缺乏的問題,而且增強了學生的科研探索能力、協作溝通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花卉學》的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程,需要與時俱進才能培養(yǎng)出適應社會需求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園林人才,因此,還需投入大量的精力持續(xù)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劉燕.園林花卉學(第二版)[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9.
[2]周武忠.論中國花卉文化[J].中國園林,2004,20(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