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重大資產重組、審計師行業(yè)專長與審計師變更

      2014-03-26 11:50:52常京萍侯曉紅
      審計與經濟研究 2014年4期
      關鍵詞:專長資產重組審計師

      常京萍,侯曉紅

      (1. 中國礦業(yè)大學 管理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2. 太原理工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4)

      一、 引言

      國際資本市場經歷的數(shù)次并購重組浪潮表明,并購重組已成為企業(yè)實現(xiàn)國際化擴張、降低交易費用和迅速進入新領域的重要資本運作方式。在我國具有新興轉軌特征的資本市場中,重大資產重組活動也呈現(xiàn)出爆發(fā)式增長趨勢:2007—2012年,我國深、滬兩市共計300余家上市公司獲得批準進行重大資產重組,由此也引發(fā)了頻繁的審計師變更,其中2011年共計16家公司明確表示因重大資產重組而變更審計師,占全部變更公司的9.14%,在17種引起審計師變更的原因中,重大資產重組引起審計師變更這一原因排名第五[注]根據(jù)中注協(xié)網(wǎng)站公布的2011年報審計快報披露的審計師變更原因統(tǒng)計得到。。由此可見,重大資產重組已成為審計師變更的重要原因。然而,以往的審計師變更研究通常忽略了客戶企業(yè)邊界變化對審計供求平衡關系的影響,我國重大資產重組的資源配置方式為本文考察企業(yè)邊界變化對審計師變更決策的影響提供了契機。本文擬從影響審計關系的客戶、審計師和客戶內部環(huán)境視角,探討重大資產重組、審計師行業(yè)專長和產權性質的共同作用對審計師變更行為的影響。

      重大資產重組是指上市公司及其控股或者控制的公司在日常經營活動之外購買、出售資產或者通過其他方式進行資產交易達到規(guī)定的比例,導致上市公司的主營業(yè)務、資產、收入發(fā)生重大變化的資產交易行為。因此,重大資產重組行為會打破審計供求均衡關系。本文研究發(fā)現(xiàn):從需求方看,重大資產重組引發(fā)企業(yè)邊界變化,導致審計成本形式的交易費用變化,提高了審計師變更概率;從供給方看,具有行業(yè)專長的審計師更能應對審計需求變化,使得重大資產重組公司審計師變更的概率降低,但是該抑制作用僅在國有企業(yè)中顯著。

      本文貢獻在于:(1)從新的視角考察了審計需求方變化對審計關系的影響,Anderson等和Firth研究了并購對審計師變更的影響[1-2],由于重大資產重組與并購涵蓋的范疇不同,且我國重大資產重組有別于西方的市場化并購,因此,有必要在新興轉軌經濟背景下進行研究;(2)將審計服務的供求雙方和客戶內部環(huán)境同時納入審計關系分析框架,有助于理解審計師變更的內在作用機理;(3)引入審計成本模型分析了重大資產重組行為引發(fā)的審計師變更決策,對審計成本概念加以運用,豐富了審計成本分析文獻[3]。

      二、 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一) 文獻回顧

      審計是通過獨立的第三方來監(jiān)督代理人以降低代理成本的工具,審計質量直接關系到財務報告質量。作為資本市場研究的重要領域,國內外審計師變更研究主要集中于變更的影響因素、經濟后果、信息披露及變更特征方面。已有關于影響因素研究的文獻表明,審計師與客戶契約關系的解除主要受審計需求方、供給方和供求環(huán)境影響。本文將從審計關系平衡與失衡狀態(tài)視角梳理審計需求方引發(fā)審計師變更的文獻。在審計關系平衡狀態(tài)下,客戶主要關注審計對外鑒證和對內治理職能作用的發(fā)揮。鑒證職能是通過審計師對鑒證對象信息(如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報告等)提出鑒證意見,以增強除責任方之外的預期使用者對鑒證對象信息的信任程度。在鑒證職能發(fā)揮過程中,鑒證對象信息和鑒證意見通常是引發(fā)審計師變更的重要原因。當管理層與審計師就會計政策選擇存在意見分歧時,傾向于采用穩(wěn)健會計政策的審計師被解聘的可能性更高[4-5]。變更前最近會計年度的非標準審計意見與審計師變更密切相關[6]。Ettredge等發(fā)現(xiàn)收到與財務報告相關的內部控制不利意見的公司更可能辭退審計師[7]。鑒證后的財務報告發(fā)生財務重述表明鑒證質量不高,客戶迫于資本市場的壓力,為了提高審計質量和恢復聲譽損失,通常選擇辭退審計師[8-9]。外部審計師對管理層組織經濟活動的監(jiān)督,能夠降低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和代理成本。當審計師不能有效發(fā)揮治理職能時,變更審計師的可能性加大。Johnson等研究表明,客戶發(fā)起的審計師變更通常是為了降低代理成本,代理成本越高,高質量審計需求越強[10]。Blouin等發(fā)現(xiàn)代理成本高的公司懷疑原審計師團隊不能有效履行治理職能,因而在安達信解散后選擇了新的審計師團隊[3]。由客戶變化引發(fā)的審計師變更屬于審計關系失衡視角的研究范疇。已有文獻中客戶情況的變化主要表現(xiàn)為治理結構、財務狀況、風險、審計費用承受意愿和經營活動的變化。一些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客戶的控股股東、管理團隊、最高管理者、執(zhí)行董事和董事會發(fā)生變化是審計師變更的重要因素。另外,財務狀況變化對審計師變更具有顯著影響。Krishnan發(fā)現(xiàn)客戶法律風險的提高是審計師辭聘因素之一[11]。Ettredge等發(fā)現(xiàn)不愿承受前任審計師過高的收費是審計師變更原因之一[12]。Johnson和Lys發(fā)現(xiàn)客戶的投資和運營等狀況變化對審計師變更具有重要影響[10]。

      重大資產重組屬于客戶經營活動的重要變化,其引發(fā)的審計師變更也引起了研究者關注。國外相關研究以同屬于重大資產重組范疇的并購居多,研究內容集中于并購的動因和經濟后果兩方面。在與本文研究角度相關的并購經濟后果研究中,以績效方面研究為主,此外還有并購對市場反應、高管薪酬、研發(fā)過程、商譽核銷、財務錯報和公司治理的影響研究[13-16]。并購對審計師變更的影響研究為數(shù)不多。引起審計師變更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企業(yè)合并。Anderson等研究發(fā)現(xiàn)并購方與被并購方資產結構相似度越高,并購方審計師規(guī)模越大,并購后選擇并購方審計師的概率越高[1]。Firth發(fā)現(xiàn)并購類型與行業(yè)對審計師變更有顯著影響[2]。此后審計師變更研究中,并購作為影響因素被引入模型,結論顯著性不穩(wěn)定。Landsman等發(fā)現(xiàn)并購與審計師變更顯著正相關[17]。Mande和Son發(fā)現(xiàn)并購與審計師變更正相關但不顯著[9]。國內的相關研究以并購、并購重組居多,研究領域包括動因和經濟后果兩方面。并購重組的經濟后果研究集中于對績效的影響方面,鮮有其他研究[18]。國內尚未發(fā)現(xiàn)并購、并購重組和重大資產重組對審計師變更影響的研究。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雖然國外研究并購對審計師變更影響的結論基本一致,但是國外并購涵蓋的范疇不同于國內的重大資產重組,對審計師變更影響的結論是否一致有待驗證?,F(xiàn)有相關研究局限于審計需求方,分析不夠全面。本文從重大資產重組引發(fā)的審計需求方變化、審計供給方行業(yè)專長應對以及客戶內部微觀環(huán)境的產權性質因素影響的動態(tài)視角研究審計師變更行為,構建影響審計關系的三方因素決策框架,以期更好地解釋重大資產重組公司審計師變更行為的差異現(xiàn)象。

      (二) 研究假設

      企業(yè)將市場交易內部化的目的是節(jié)約交易成本。重大資產重組是企業(yè)調整邊界以達到交易成本最優(yōu)的行為,其中包含對審計成本的考慮。審計師與客戶之間的匹配選擇并非隨機。從需求方看,客戶會選擇最能滿足其需要的審計師以進一步降低成本[10]。從供給方看,審計師有策略地選擇客戶以降低審計風險[19]。因此當客戶發(fā)生重大資產重組時,重新劃定了企業(yè)邊界,原有的匹配關系平衡被打破,有必要分析審計成本以進行審計師變更決策[20]。

      以往研究認為,審計成本可以分為首次審計時審計師與客戶公司的啟動成本即固定審計成本和隨業(yè)務量變動的變動審計成本兩部分[3]??蛻舻膯映杀景ǎ簽樾聦徲嫀熤v解的成本;尋找新審計師的成本;審計失敗上升的風險[3,21]。審計師的啟動成本包括:審計師簽約成本、對客戶業(yè)務熟悉和基礎數(shù)據(jù)驗證成本。重大資產重組公司審計師變更的決策者為客戶,因此審計成本決策中的固定審計成本僅指客戶的啟動成本,變動審計成本為客戶承擔的成本??蛻糍Y產規(guī)模越大,其內部控制與財務報告系統(tǒng)越復雜,初次審計時其固定審計成本會高于資產規(guī)模小的客戶。美國GAO報告估計,審計師強制輪換至少導致審計成本上升額為審計費用的17%,其中支持成本為11%,選擇成本為6%[22]。因此固定審計成本是變更審計師時雙方考慮的重要因素。

      原審計師繼續(xù)維持契約時,固定審計成本不再發(fā)生,僅發(fā)生變動審計成本,因此比新審計師具有成本優(yōu)勢。本文以重大資產重組后資產變化結果為審計量,通過建立審計成本模型考察其引發(fā)的審計師變更行為,按照資產剝離、置換和收購的資產流動方式進行分析,并假設審計師具有相同的審計效率,即單位資產的變動審計成本相同,同時審計師規(guī)模能滿足客戶業(yè)務規(guī)模擴張需要。因模型中僅考慮審計需求方因素,故稱為單因素模型。以下分析中,原審計師為重組公司審計師,新審計師為置入資產審計師,當無置入資產時新審計師為其他審計師。單因素模型中用到的審計成本變量如下:設AF是原有資產的固定審計成本,AV是原有資產的變動審計成本,A(in)F是增加資產的固定審計成本,A(in)V是增加資產的變動審計成本,A(out)F是減少資產的固定審計成本,A(out)V是減少資產的變動審計成本,Cold是原審計師審計成本,Cnew是新審計師審計成本,ΔC是新審計師審計成本減去原審計師審計成本。當ΔC>0時,表示新審計師審計成本高,維持審計關系最優(yōu);當ΔC<0時,表示新審計師審計成本低,變更審計師最優(yōu)。三種資產流動方式的審計成本單因素模型見表1。

      表1 三種資產流動方式的審計成本單因素模型

      從資產剝離角度分析,Cold=AV-A(out)V,Cnew=AF+AV-A(out)F-A(out)V,ΔC=AF-A(out)F。ΔC中AF-A(out)F表示剩余資產的固定審計成本,因原有資產規(guī)模大于剝離的資產規(guī)模,則AF>A(out)F,故ΔC>0,說明原審計師具有成本優(yōu)勢,維持審計關系最優(yōu)。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就是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剔除,在實訓室中進行理論教學,建立起實踐空間的一體化教室,讓學生能夠在一體化的教室環(huán)境中實現(xiàn)進階,通過實訓拓展學生的職業(yè)技能,拉近學生與工作的情景感受。如圖1所示。

      從資產置換角度分析,Cold=AV-A(out)V+A(in)F+A(in)V,Cnew=AF-A(out)F+AV-A(out)V+A(in)V,ΔC=AF-A(out)F-A(in)F。ΔC中AF-A(out)F是資產剝離后剩余資產的固定審計成本,當僅剝離部分資產時,AF-A(out)F>0;當原有資產全部剝離時,AF-A(out)F=0。因此當剝離后的剩余資產規(guī)模大于收購的資產規(guī)模時,則AF-A(out)F>A(in)F,故ΔC>0,維持審計關系最優(yōu);反之則AF-A(out)F

      從資產收購角度分析,Cold=AV+A(in)F+A(in)V,Cnew=AF+AV+A(in)V,ΔC=AF-A(in)F。當原有資產規(guī)模大于增加資產規(guī)模時,則AF>A(in)F,故ΔC>0,維持審計關系最優(yōu)。

      我國作為新興轉軌經濟國家,重大資產重組表現(xiàn)出的特征不同于西方,出現(xiàn)了保殼保配型、借殼型、整體上市型和產業(yè)整合型等多種重組形式。我國資本市場退市制度和再融資規(guī)定引發(fā)了大量保殼保配型重組。該類重組通常很少進行純粹的資產剝離,多為資產置換或收購。保殼重組活動中有不少陷入困境的公司實施了“脫胎換骨”式重組。用表1的資產置換模型分析,即原有資產全部被置換出,置入新的優(yōu)質資產,ΔC=AF-A(out)F-A(in)F。由于原有資產已全部被置換出,導致AF-A(out)F=0,故ΔC=-A(in)F<0,即變更審計師最優(yōu)。我國“額度制”、“通道制”的股票發(fā)行體制限制了民營企業(yè)IPO融資渠道,在國有產權改革和“國退民進”政策推動下,民營企業(yè)“借殼上市”盛行。用表1的資產置換模型分析,原有資產全部被置換出,置入新資產,ΔC=AF-A(out)F-A(in)F。由于原有資產已全部被置換出,導致AF-A(out)F=0,故ΔC=-A(in)F<0,即變更審計師最優(yōu)。依據(jù)《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國資委關于推進國有資本調整和國有企業(yè)重組的指導意見》(國辦發(fā)[2006]97號)的精神,我國開始進一步推進國有資本向關系到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yè)和關鍵領域集中,由此引發(fā)行業(yè)整合型重組不斷涌現(xiàn)。該類重組的資產流動方式多為資產收購,且通常增加的資產規(guī)模小于原有資產規(guī)模。用表1的資產收購模型分析,ΔC=AF-A(in)F>0,即維持審計關系最優(yōu),但是該類重組比例較小且影響有限。近幾年,監(jiān)管部門重點推進實施以“減少同業(yè)競爭、規(guī)范關聯(lián)交易”為目的的整體上市,借助證監(jiān)會2006年推出的“非公開發(fā)行股票”創(chuàng)新再融資方式,2004年后整體上市型重組數(shù)量逐漸攀升。該類重組的資產流動方式主要是資產收購。最初以剝離非核心資產方式上市的公司,其上市部分的資產占整體資產的比例相對較小,即原有資產規(guī)模小于增加的資產規(guī)模。用表1的資產收購模型分析,ΔC=AF-A(in)F<0,若不考慮上市公司與未上市部分資產審計師一致的可能性,則變更審計師最優(yōu)。綜上所述,四類重組方式中絕大部分方式的最優(yōu)決策是變更審計師,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1。

      假設1:當上市公司發(fā)生重大資產重組行為時,審計師變更的可能性更高。

      在不加大審計風險的前提下,審計師成功地維持審計契約是其生存的關鍵。DeAngelo認為只要審計契約不解除,審計師就可以獲得未來的集合準租金[23]。GAO的研究報告顯示,為了獲得現(xiàn)有客戶未來的集合準租金,審計師采取了強化行業(yè)專長的發(fā)展戰(zhàn)略[24]。行業(yè)專長從提高行業(yè)進入壁壘和工作效率兩方面提升了審計師維持現(xiàn)有客戶的能力。在行業(yè)專長形成過程中,審計師在業(yè)務人員培訓、技術方法和內部管理控制方面持續(xù)進行資產專用性投資,形成同行進入的壁壘[25]。Mayhew和Wilkins證實,當審計師在同一行業(yè)中承接了大量具有相似特征或服務需求的客戶時,行業(yè)專長可以實現(xiàn)規(guī)模經濟效應,進而降低單位資產的審計成本[26]。因此行業(yè)專長審計師的審計效率高于其他審計師。

      Landsman等認為審計關系的維持取決于審計供求雙方[17]。前述單因素模型分析僅考慮了審計需求方,若放松審計效率相同的假設約束,加入審計師工作效率因素,即可建立審計成本雙因素模型(見表2),表中變量名上標D表示雙因素模型成本。因行業(yè)專長不影響固定審計成本,故下文仍沿用單因素模型變量名。審計師工作效率受行業(yè)專長影響,因此本文按原審計師(上標為O)、新審計師(上標為N)區(qū)分變動審計成本。當ΔCD>0時,表示新審計師審計成本高,維持審計關系最優(yōu);當ΔCD<0時,表示新審計師審計成本低,變更審計師最優(yōu)。

      表2 三種資產流動方式的審計成本雙因素模型

      假設2:當原審計師具有行業(yè)專長時,發(fā)生重大資產重組的上市公司變更審計師的可能性較低。

      客戶的產權性質也影響審計關系。由固定審計成本承擔者在客戶組織內部的細分情況可知,該成本基本由管理層承擔,所有者幾乎不承擔。原因是管理層會因審計師變更而增加多項不計報酬的工作,例如了解和選擇新審計師,為新審計師講解公司的業(yè)務流程與財務報告系統(tǒng),并且還要承擔審計失敗風險。從代理關系上看,國有企業(yè)的所有者處于缺位狀態(tài),作為“代理股東”的政府或政府的下屬機構與企業(yè)管理層之間存在較長的控制鏈條,加之“代理股東”缺乏監(jiān)督動力,導致管理層擁有實際控制權,成為審計師選聘的決策者[27]。而非國有企業(yè)的所有者明確,這決定了決策權更集中于所有者。由于國有企業(yè)與非國有企業(yè)的審計師變更決策者不同,對固定審計成本的考慮也存在差別,導致行業(yè)專長的抑制效果不同。表3分析了不同產權性質的客戶采用雙因素模型決策時的ΔCD,其中ΔCD(SOEs)和ΔCD(NSOEs)分別為國有企業(yè)和非國有企業(yè)的新審計師減原審計師審計成本的差額,ΔCD(SOEs-NSOEs)為ΔCD(SOEs)-ΔCD(NSOEs)。

      表3 國有與非國有企業(yè)的審計成本雙因素模型與比較

      對國有企業(yè)而言,管理層擁有審計師變更決策權,決策時會考慮由其承擔的固定審計成本(見表3中ΔCD(SOEs))。非國有企業(yè)的決策權更集中于所有者,而所有者幾乎并不承擔固定審計成本,因此在雙因素模型中,該成本為零,僅剩余變動審計成本(見表3中ΔCD(NSOEs))。在重大資產重組和審計師行業(yè)專長相同的條件下,國有企業(yè)新審計師成本差額總是比非國有企業(yè)高,其差額正是國有企業(yè)管理層承擔的固定審計成本(見表3中ΔCD(SOEs-NSOEs))。因此相同條件下,國有企業(yè)決策者認為新審計師的成本總是比較高,與非國有企業(yè)相比更傾向于維持審計關系。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3。

      假設3:審計師行業(yè)專長的抑制作用在國有產權性質的上市公司中更為顯著。

      三、 研究設計

      (一) 樣本選擇和數(shù)據(jù)來源

      2007年,我國上市公司開始實施新企業(yè)會計準則和審計準則,因此本文選擇2007—2012年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剔除金融業(yè)和財務數(shù)據(jù)缺失的樣本,最終得到9185個觀測值。上市公司審計師數(shù)據(jù)和財務數(shù)據(jù)來自CSMAR數(shù)據(jù)庫,審計師變更數(shù)據(jù)來自手工查詢結果,重大資產重組公司數(shù)據(jù)來自證監(jiān)會網(wǎng)站并購重組公告手工查詢結果。

      (二) 重要變量定義

      1. 審計師變更(Switch)。會計師事務所合并、分立、更名引起的審計師變更不屬于實質性變更。本文以年報審計師信息為基礎,比較前后兩年審計師變化,依據(jù)查找的會計師事務所合并、分立、更名信息,剔除非實質性變更,之后查閱年報披露的審計師變更信息并加以校驗,最終確認變更公司。

      2. 重大資產重組(MAR)。本文根據(jù)并購重組委員會公告批準的重大資產重組信息確認重組公司。由于重大資產重組從籌備到實施時間較長,本文以年報中獲得的具體重組時間為依據(jù),參照已有研究確認年報當年的近兩年內發(fā)生該行為即為發(fā)生重大資產重組行為[17]。

      3. 審計師行業(yè)專長(Expert)。本文以審計師擁有的某行業(yè)客戶規(guī)模占所屬行業(yè)總規(guī)模比率為衡量標準??蛻粢?guī)模的衡量標準主要有總資產、營業(yè)收入和審計費用三種。實踐中,審計收費多參照客戶的總資產并考慮其他因素收取,本文采用總資產計量。按照證監(jiān)會2001年公布的行業(yè)分類標準,剔除金融業(yè),制造業(yè)分類到二級,其他行業(yè)按照一級分類計算。各變量定義見下頁表4。

      (三) 基本模型

      本文關注重大資產重組、審計師行業(yè)專長和產權性質對審計師變更的影響,Logistic模型如下:

      Switcht=α0+α1MARt+α2Expertt-1+α3MARt×Expertt-1+Controlst-1+ε

      (1)

      本文借鑒以往研究,采用滯后一期的影響因素構建審計師變更模型,以便消除自變量與審計師變更可能存在的內生關系[9]。由于重大資產重組變量(MAR)采用近兩年是否存在該行為來計量,因此本文采取當期計入方式??刂谱兞堪ㄒ韵滤念悾?1)審計師與客戶關系變量,即審計意見類型(Opin)和操縱性應計項目(DA)。收到非標準審計意見的公司發(fā)生審計師變更的可能性越大[11,19]。當客戶采用使收入激增的會計政策時,便產生了正向操縱性應計,審計師與客戶因此產生分歧,變更審計師的可能性加大。而審計師過度保守則會導致大額的負向操縱性應計,客戶就有動機辭退現(xiàn)任審計師以尋求更理性的審計師[4]。因此操縱性應計項目絕對值(DA)越大,審計師變更的可能性越大。(2)審計風險變量,即總資產增長率(Growth)和存貨與應收賬款(InvRec)。已有文獻認為,成長性高的客戶因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而導致審計風險增加,總資產中存貨與應收賬款的比例上升會引發(fā)審計風險上升。(3)客戶財務風險變量,即總資產收益率(ROA)、ST、資產負債率(Lev)和每股經營活動現(xiàn)金流(CFOPS)。已有研究表明,總資產收益率較低、虧損較大的客戶財務風險更大,變更審計師的可能性增加[9,17,19]。資產負債率越高,現(xiàn)金流越少,表明其可能遇到財務困難進而變更審計師。(4)其他變量,包括公司規(guī)模(Size)、年度(Year)和行業(yè)(Industry)。客戶規(guī)模越大,審計師變更成本越高,審計師變更的可能性越低[23]。此外本文控制了年度和行業(yè)因素。

      四、 實證結果及分析

      (一) 變量描述性統(tǒng)計與均值比較

      下頁表5列示了各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和按照審計師變更與否分組的均值比較。從描述性統(tǒng)計可以看出,9185家公司中有752家公司變更了審計師,變更比率為8.92%;重大資產重組(MAR)的均值為0.069,由于發(fā)生重組時計為兩次,即3.45%的公司發(fā)生了重組;審計師行業(yè)專長(Expert)的均值為0.047,即所有審計師在某行業(yè)按照客戶資產規(guī)模計算的平均市場份額為4.7%。由均值比較結果可知,審計師變更組與未變更組在審計意見類型、存貨與應收賬款、總資產收益率、是否ST、資產負債率、每股經營活動現(xiàn)金流以及公司規(guī)模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而且方向與已有研究一致。本文著重考察的重大資產重組(MAR)、審計師行業(yè)專長(Expert)在兩組間存在顯著差異,即審計師變更組的重大資產重組概率顯著高于非審計師變更組,審計師行業(yè)專長則相反。描述性統(tǒng)計的單變量分析初步驗證了假設1和假設2,下面本文將采取Logistic回歸作進一步分析。

      表4 變量定義

      表5 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及均值比較

      注:變量定義見表4。*、**、***分別表示0.10、0.05和0.01的統(tǒng)計顯著水平。

      (二) 多元回歸分析

      由對Logistic回歸的殘差進行Kolmogorov-Smirnov正態(tài)分布檢驗可知,殘差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滿足采用Logistic回歸的殘差假設。從下頁表6(1)欄中可知,重大資產重組(MAR)與審計師變更(Switch)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說明重大資產重組提高了審計師變更的可能性,驗證了假設1。關于控制變量的回歸結果,本文發(fā)現(xiàn)上期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操縱性應計項目的絕對值越大、總資產報酬率越低、被ST或資產負債率越高的公司,變更審計師的可能性越大且顯著相關,與已有研究一致。除總資產增長率外,其他變量的符號與已有研究一致。為了進一步驗證原審計師行業(yè)專長對重大資產重組公司審計師變更行為的抑制作用,本文選取審計師最基本的特征——審計師規(guī)模進行分組回歸,以初步判斷審計師因素對重組公司變更行為是否具有影響。本文按照中注協(xié)公布的排名,將審計師分為國際四大、國內十大和國內中小所三類。下頁表6(2)欄、(3)欄和(4)欄反映了不同規(guī)模審計師的客戶進行重大資產重組與審計師變更的關系。表6(2)欄和(3)欄顯示,國際四大和國內十大所的客戶中,重大資產重組與審計師變更不相關。表6(4)欄顯示,國內中小所的客戶中,重大資產重組與審計師變更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貧w結果表明,不同審計師對重大資產重組引發(fā)審計關系變化的抑制作用存在差異,國內中小所抑制審計師變更的能力較弱且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通常而言,審計師規(guī)模不同,行業(yè)專長也會存在差異,是否是該因素起到抑制作用,后文將進一步加以驗證。

      表6 假設1的回歸結果

      注:括號內為Sig值,*、**、***分別表示在0.10、0.05和0.01的統(tǒng)計水平上顯著。

      表7的(1)欄是審計師行業(yè)專長(Expert)對審計師變更的影響結果。由此可知,審計師行業(yè)專長與審計師變更在1%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說明審計師行業(yè)專長降低了審計師變更的可能性。表7的(2)欄是審計師行業(yè)專長對重大資產重組與審計師變更關系的影響結果。MAR×Expert項與審計師變更在10%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與重大資產重組的符號相反,表明審計師行業(yè)專長能夠抑制重大資產重組公司的審計師變更,驗證了假設2。表7的(3)欄和(4)欄是不同產權性質下審計師行業(yè)專長對重大資產重組與審計師變更關系的影響結果。

      表7 假設2和假設3的回歸結果

      注:括號內為Sig值,*、**、***分別表示在0.10、0.05和0.01的水平上統(tǒng)計顯著。

      表7的(3)欄顯示,國有產權公司中,MAR×Expert項與審計師變更在5%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表明審計師行業(yè)專長抑制了重大資產重組公司的審計師變更。而表7的(4)欄顯示,非國有產權公司中,MAR×Expert項與審計師變更的負相關關系不顯著。這表明審計師行業(yè)專長的抑制作用發(fā)揮主要在國有產權性質的公司中表現(xiàn)突出,驗證了假設3。

      (三) 穩(wěn)健性分析

      本文進行了以下穩(wěn)健性檢驗,結論沒有改變,由于篇幅所限檢驗結果不在文中列示:(1)改變審計師行業(yè)專長的計量。參照已有研究將審計師行業(yè)專長計量改為啞變量,即當審計師審計該行業(yè)總資產累計超過10%或是第一時取1,否則取0。(2)改變回歸方法。參照已有文獻采用Probit和生存函數(shù)COX回歸。

      五、 研究結論與啟示

      本文以2007—2012年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按照三種資產流動方式建立審計成本模型,分析了重大資產重組引發(fā)的審計師變更行為,實證分析了重大資產重組、審計師行業(yè)專長和產權性質的共同作用對審計師變更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當審計需求方因重大資產重組而引起企業(yè)邊界變化時,新審計師的審計成本優(yōu)勢導致審計師變更的可能性較高;而審計供給方的審計師行業(yè)專長能夠抑制重大資產重組公司的審計師變更;并且審計師行業(yè)專長的抑制作用在國有產權性質的公司中更為顯著。

      本文的政策啟示如下:(1)有關部門應科學監(jiān)控重大資產重組公司的審計關系。監(jiān)管部門可用審計成本模型將重大資產重組公司的審計關系分為合理型與不合理型兩類。其中不合理型審計關系包括不合理變更和不合理維持關系。監(jiān)管部門應重點監(jiān)控不合理型審計關系,以增強監(jiān)管效率。(2)有關部門應加強審計師行業(yè)專長建設引導。行業(yè)協(xié)會可在百強事務所排名中增加行業(yè)專長信息,對其變化做出縱向與橫向分析,以便審計需求方比較選擇,進而強化事務所的行業(yè)專長建設意識。(3)有關部門應完善國有企業(yè)審計師聘任制度。一是強化審計師對國有出資人的負責制,可由出資人公開聘任公告和程序,建立客觀的審計師評價指標體系,由出資人轉移支付審計費用等;二是充分考慮管理層的固定審計成本負擔,可確定合理的審計師變更年限,及早確定變更計劃以降低與新審計師的工作銜接壓力。

      參考文獻:

      [1]Anderson D, Stokes D, Zimmer I. Corporate takeovers and auditor switching[J].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1993,12(1):65-73.

      [2]Firth M. Company takeovers and the auditor choice decision[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uditing & Taxation,1999,8(2):197-214.

      [3]Blouin J, Grein B M, Rountree B R. An analysis of forced auditor change: the case of former Arthur Andersen clients[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7,82(3):621-650.

      [4]DeFond M L, Subramanyam K R. Auditor changes and discretionary accrual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8,25(1):35-67.

      [5]Antle R, Nalebuff B. Conservatism and auditor-client negotiation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1,29(5):31-54.

      [6]Lennox C. Do companies successfully engage in opinion-shopping? Evidence from the UK[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0,29(3):321-337.

      [7]Ettredge M, Heintz J, Li C, et al. Auditor realignments accompanying implementation of SOX 404 ICFR reporting requirements[J]. Accounting Horizons,2011,25(1):17-39.

      [8]Huang Y, Scholz S. Evidence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financial restatements and auditor resignations[J]. Accounting Horizons,2012,26(3):439-464.

      [9]Mande V, Son M. Do financial restatements lead to auditor changes?[J].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13,32(2):119-145.

      [10]Johnson W B, Lys T. The market for audit services: evidence from voluntary auditor change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0,12(1-3):281-308.

      [11]Krishnan J. Litigation risk and auditor resignations[J]. The Accounting Review,1997,72(4):539-560.

      [12]Ettredge M L, Li C, Scholz S. Audit fees and auditor dismissals in the Sarbanes-Oxley era[J]. Accounting Horizons,2007,21(4):371-386.

      [13]Grinstein Y, Hribar P. CEO compensation and incentives: evidence from M&A bonuse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4,73(1):119-143.

      [14]Gu F, Lev B. Overpriced shares, ill-advised acquisitions, and goodwill impairment[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11,86(6):1995-2022.

      [15]Bens D A, Goodman T H, Neamtiu M. Does investment-related pressure lead to misreporting? An analysis of reporting following M&A transactions[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12,87(3):839-865.

      [16]Duchin R, Breno S. Riding the merger wave: uncertainty, reduced monitoring, and bad acquisition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3,107(1):69-88.

      [17]Landsman W R, Nelson K K, Rountree B R. Auditor switches in the pre-and post-Enron eras: risk or realignment?[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9,84(2):531-558.

      [18]李燕萍,孫紅,張銀.高管報酬激勵、戰(zhàn)略并購重組與公司績效——來自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實證[J].管理世界,2008(12):177-179.

      [19]Johnstone K M, Bedard J C. Audit firm portfolio management decision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4,42(4):659-690.

      [20]Rhodes-Kropf M, Robinson D T. The market for mergers and the boundaries of the firm[J]. 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8,63(3):1169-1211.

      [21]Myers J N, Myers L A, Omer T C. Exploring the term of the auditor-client relationship and the quality of earnings: a case for mandatory auditor rotation?[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3,78(3):779-799.

      [22]U.S.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 (GAO). Public accounting firms required study on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mandatory audit firm rotation[R]. 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03.

      [23]DeAngelo L E. Auditor size and audit quality[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1,3(3):183-199.

      [24]U.S.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 (GAO). Public accounting firms: mandated study on consolidation and competition[R]. 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03.

      [25]Cahan S F, Godfrey J M, Hamilton J, et al. Auditor specialization, auditor dominance, and audit fees: the role of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83(6):1393-1423.

      [26]Mayhew B W, Wilkins M S. Audit firm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s a differentiation strategy: evidence from fees charged to firms going public[J].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03,22(2):33-52.

      [27]李壽喜.產權、代理成本和代理效率[J].經濟研究,2007(1):102-113.

      猜你喜歡
      專長資產重組審計師
      審計師駐村“治未病”桐廬“紀審聯(lián)動”延伸至村 打通“最后一米”
      杭州(2023年1期)2023-03-15 03:25:36
      資產重組中的盈利預測分析
      財務重述、董事長更換與審計師變更
      審計師輪換類別與審計結果
      ——基于“關系”的視角
      眼鏡店的當務之急:宣傳引導 彰顯專長
      嗜好與專長,哪個重要
      審計師聲譽與企業(yè)融資約束
      智富時代(2018年7期)2018-09-03 03:47:26
      教師教學專長研究:概念、方法及啟示
      資產重組,農藥企業(yè)為何如熱此“熱衷”
      營銷界(2015年23期)2015-02-28 22:06:07
      百視通東方明珠合并上海文廣重大資產重組
      聲屏世界(2014年10期)2014-02-28 15:18:44
      包头市| 奇台县| 淄博市| 韩城市| 苏尼特右旗| 永和县| 宜川县| 德清县| 洞头县| 泰来县| 巨鹿县| 横山县| 响水县| 勃利县| 红安县| 甘德县| 会宁县| 崇明县| 忻城县| 额敏县| 临沭县| 北宁市| 六安市| 黔江区| 云梦县| 新源县| 武威市| 屯昌县| 清流县| 广州市| 铁岭县| 沙雅县| 宽甸| 古田县| 桃江县| 出国| 宁安市| 石渠县| 乡城县| 东宁县| 黎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