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川丁鎮(zhèn)
摘要:本研究旨在關注武警基層戰(zhàn)士應對方式和心理健康的現(xiàn)狀及其在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性,主要探討武警基層戰(zhàn)士應對方式和心理健康這兩者的關系。
本研究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和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CSQ),對某2個武警總隊357名基層武警戰(zhàn)士進行了問卷調查,所得數據運用 SPSS和Amos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在這個過程中做了t 檢驗、方差分析、相關分析、回歸分析和路徑分析等,以期將此結論應用于部隊的管理。
關鍵詞:武警基層戰(zhàn)士;應對方式;心理健康
一、 問題的提出
美國著名軍事心理學家Driskell和Olmsted(1989)曾說過:“可能沒有任何組織或者機構像軍隊那樣與心理學的成熟和發(fā)展有著如此緊密的聯(lián)系。Edgar M Johnson(1991)曾講過這樣一句話:“軍事心理學只有把焦點集中于軍事應用上,它真正是獨一無二的科學?!?/p>
眾所周知,武警部隊的主要職責是對內,和平時期武警部隊主要有兩個任務:“執(zhí)勤”和“處突”。因而,武警官兵面臨著頻繁的應激和嚴峻的考驗,故武警部隊是養(yǎng)兵千日用兵千日。要完成好保衛(wèi)祖國、保衛(wèi)人民的神圣使命,武警部隊的每個官兵就必須要適應部隊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這就要求武警戰(zhàn)士不僅要有堅定的政治方向,強健的體魄和過硬的軍事技能,而且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本文力圖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武警基層戰(zhàn)士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系做進一步探討,重點研究影響戰(zhàn)士心理健康的因素,以及應對方式是通過怎樣的方式對心理健康產生影響的。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是選取我國武警部隊某2個武警總隊的戰(zhàn)士,選取規(guī)則按隨機選取選擇,共發(fā)放問卷400份,回收400份,有效問卷357份,調查的樣本均為男性,年齡在18—30歲之間,其中士官103人上等兵125人,列兵129人。
(二)研究工具
癥狀自評量表(SCL—90),是由 90 個項目組成,通常是用來評定一周以來被試的各種心理癥狀及其嚴重程度,每個項目按照“沒有、很輕、中等、偏重、嚴重”五等級,以 1—5 分評分。得分越高癥狀越明顯,心理健康的水平越低。該表的同質性信度在 0.68~0.88 之間,分半信度在 0.70~0.85 之間,內容效度與結構效度也達到了可接受的水平。
簡易應對方式問卷,本文采用解亞寧等編制的簡易應對—方式問卷。該問卷由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兩部分組成,包括20個項目,其形式為四點李克特量表,主要詢問當個體在生活中經受挫折打擊,或遇到困難時可能采取的態(tài)度和做法。本研究中兩子量表的a系數:積極應對0.78,消極應對0.72。該問卷有良好的信效度,其結構效度也得到較好的數據支持,適用于研究。
應用統(tǒng)計軟件 SPSS和Amos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在這個過程中應用了t 檢驗、方差分析、相關分析、回歸分析等統(tǒng)計方法。
三、結果
(一)武警基層戰(zhàn)士應對方式和心理健康的相關分析
由表3-1可知,積極應對方式與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恐怖這幾個維度得分存在顯著負相關,也就是說采用積極應對方式傾向性更強的戰(zhàn)士在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恐怖這幾個維度的得分上越低;消極應對與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癥狀、總分得分上均存在極顯著正相關,越傾向采用消極應對方式的戰(zhàn)士在SCL-90各維度得分上越高,也就是說采用消極應對方式的戰(zhàn)士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二)武警基層戰(zhàn)士應對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回歸分析
通過相關分析能夠了解到各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如何,也就是變量之間的聯(lián)系到底有多緊密,但是變量之間相關的方向如何,換句話說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是怎樣的,這就需要借助回歸分析來進一步解決。根據前文闡述可知,本文所研究的大部分變量及其各個維度之間均存在顯著性的相關,因此接下來將通過回歸分析對其因果關系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應對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回歸分析
由表3-2可知,進入SCL-90總分回歸方程的變量有消極應對和積極應對,該回歸方程的F檢驗值達到了顯著水平,表明回歸效應是顯著的,并且這2個自變量可以用來解釋SCL-90總分的變異。他們的總體決定系數(校正后)為0.184,說明SCL-90總分變異的18.4%可以用這2個變量加以解釋。消極應對與SCL-90總分呈正向關系,積極應對與SCL-90呈負向關系。
四、討論
(一)武警基層戰(zhàn)士應對方式現(xiàn)狀分析
武警基層戰(zhàn)士的積極應對得分的總體水平是中等偏上的,消極應對等分中等偏下。在針對警基層戰(zhàn)士的應對方式各個人口學變量上進行差異性檢驗時發(fā)現(xiàn),武警基層戰(zhàn)士的積極應對在是否獨生子女、文化程度和服務部隊駐地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而在武警戰(zhàn)士級別和軍齡年限上存在顯著性差異;武警基層戰(zhàn)士的消極應對方式在是否是獨生子女、級別和服役部隊駐地上存在顯著性差異。進行多重比較發(fā)現(xiàn)士官的積極應對得分極顯著高于列兵,顯著高于上等兵,由于士官是通過從優(yōu)秀的上等兵中選拔而來,他們往往擔任班長、副班長或者其他重要職務,他們的綜合素質往往高于一般普通戰(zhàn)士,所以在應對方式的選擇上,士官更傾向于選擇積極應對方式;從當兵年限來看,6—8年的戰(zhàn)士積極應對得分是最高的,這與他們自身的素質有關,也與他們的職務有關;從服役部隊地點來看,在城市服役的戰(zhàn)士消極應對得分顯著低于在農村和城郊服役的戰(zhàn)士。
(二)武警基層戰(zhàn)士的心理健康現(xiàn)狀分析
武警基層戰(zhàn)士的SCL-90各維度中,強迫癥狀、焦慮、恐怖均數高于中國軍人的常模,軀體化均數與中國軍人常模相同,人際關系敏感、抑郁、敵對、偏執(zhí)、精神病性癥狀、總分的平均數低于中國軍人的常模,并且在人際關系敏感、抑郁、偏執(zhí)均數3個維度達到了顯著差異,這表明武警基層戰(zhàn)士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中國軍人的平均水平;再把武警基層戰(zhàn)士的SCL-90各維度與中國常模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武警基層戰(zhàn)士的SCL-90各因子及總分均數的數值要高于中國地方常模,尤其在軀體化、強迫癥狀、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癥狀、總分均數上與中國地方常模有極顯著差異,在焦慮、敵對兩個因子上與中國地方常模有顯著差異,說明武警戰(zhàn)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中國地方水平,這可能是因為戰(zhàn)士的工作環(huán)境、訓練環(huán)境、生活的過程比較單調,而且他們的任務使他們有了一定的心理壓力,長期處于這種壓力下對心理健康是有負面影響的。這也與以往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即在特殊環(huán)境條件下的軍人的心理健康狀況低于中國地方常模。
(三)武警基層戰(zhàn)士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本文通過相關分析和逐步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兩種應對方式對心理健康水平都有顯著預測作用,在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兩種方式中,消極應對對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更加突出。積極應對方式表現(xiàn)為個體針對生活事件時采取積極的行為去緩解應激壓力,如與人交談傾訴內心的煩惱、參加文體活動等應對措施,而消極應對方式則表現(xiàn)為個體遇到應激事件時更多的是逃避,如采取盡量克制自己的憤怒、悲傷、悔恨和失望,通過服藥、喝酒、吸煙和吃東西來解除煩惱等方式進行應對。積極的應對方式有益于心理健康,消極應對方式不利于心理健康。由前面的討論可知,由于武警基層戰(zhàn)士在應對方式的選擇上更傾向于積極應對方式而非消極應對方式,所以武警基層戰(zhàn)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優(yōu)于中國軍人常模。
五、結論
(一)武警基層戰(zhàn)士的心理健康總體水平優(yōu)于中國軍人常模,低于地方常模。在應對方式的選擇上更傾向于積極應對方式。
(二)心理健康水平與積極應對方式呈正相關,與消極應對方式呈顯著負相關,積極應對方式有益于心理健康,消極應對方式不利于心理健康。(作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參考文獻:
[1]Burgess,AP;Carretero,M; Elkington, A; Pasqual-Marsettin, E;Lobaccaro,C;Catalan, J. The role of personality,coping style and socialsupport in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HIVinfection[J]. Quality of liferesearch.2000,9(4):423—437.
[2]Carver CS,Scheier Mf.Perspectives on Personality.Allyn and Bacon,Mass,1996,70_76
[3]Folkman.S, Moskowitz,J.T. Positive Affect and the other side of coping[J].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0,55(6):647—655.
[4]Gunderson E, Hournai LL.The epidemiology of mental disorders in the US Navy: the neuroses.Milltary Medicine, 2001, 166 (7): 612-620.
[5]丁兆菁. 武警官兵心理健康狀況及其與自我效能感、自尊關系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6.
[6]楊國愉,馮正直. 不同心理素質訓練方式對軍人心理健康與個性的影響[J]. 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 2005,12,23(6):413—416.
[7]楊國愉,馮正直. 心理素質訓練對軍人個性的影響[J]. 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 2006,27(4):311—315.
[8]馮正直,汪濤,楊國愉. 心理素質訓練對軍人應對方式的影響[J]. 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 2006,27(4): 301—304.
[9]趙英武.警察心理壓力_人格特征與應對方式及其關系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
[10]孫雄輝、范曉玲.大學生生活事件、人格特征和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