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輝 馬丹 李巖
糖尿病腎病(DN)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發(fā)癥之一。在世界范圍內(nèi)已成為終末期腎臟病首位病因。近年來我國DN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危害極大,如何有效防治已成為全球共同關(guān)注的熱點和難點。羥苯磺酸鈣,是一種微血管保護劑,是目前公認較理想的用于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藥物。盤錦市中心醫(yī)院腎內(nèi)科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chǔ)上加服羥苯磺酸鈣治療早期DN患者52例,療效顯著,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糖尿病腎病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Mogensen早期DN(UAER 20~200 μg/min)的診斷標準。除外標準:①重度高血壓及心力衰竭;②合并感染;③入選時已使用羥苯磺酸鈣;④其它原因的腎臟疾病。
1.2方法 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52例患者隨機分為羥苯磺酸鈣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6例。治療組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 年齡23~67歲,病程4~16.5年。對照組中男14例,女12例,年齡25~66歲,病程3.5~17年。兩組均給予控制血糖(使HbA1c<7%)、血壓、降脂、限制蛋白飲食0.8 g/(kg·d)等一般治療。治療組在一般治療的同時口服羥苯磺酸鈣分散片,500 mg,t.i.d.。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12周檢測Scr、BUN、UAER及TP/24 h,并觀察藥物副反應(yīng)。所有患者均未采用ACEI/ARB類藥物,無退出病例。
兩組治療前后Scr、BUN及TP/24 h、UAER見表1。治療組Scr、BUN、TP/24 h、UAER水平與治療前及對照組同期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Scr、BUN、TP/24 h、UAER水平與治療前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所有患者除1例有輕度胃腸不適外未發(fā)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yīng)。
表1 兩組治療前后Scr、BUN、TP/24 h、UAER比較
注:組內(nèi)治療前后比較,aP<0.05;治療組治療后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DN是糖尿病主要微血管并發(fā)癥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殘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腎病與腎小球微血管病變密切相關(guān),血漿蛋白在毛細血管壁沉積,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及管腔閉塞、多元醇途徑激活、足細胞損傷等均可引發(fā)微血管病變而出現(xiàn)蛋白尿,一旦出現(xiàn)持續(xù)性蛋白尿最終可導致腎功能衰竭引發(fā)腎臟不可逆損傷,故早期糖尿病腎病是治療的的關(guān)鍵時期[1]。
本臨床觀察的羥苯磺酸鈣是一種微血管保護劑,它通過抑制血管活性物質(zhì)(前列腺素等)改善腎臟血流,從而提高GFR,改善腎功能;通過抑制蛋白激酶C,減慢腎小球硬化及腎間質(zhì)纖維化的進程,從而延緩腎臟纖維化進展[2];羥苯磺酸鈣可降低血小板高聚集性,減輕毛細血管內(nèi)皮的損害,抑制血管活性物質(zhì),抗氧化應(yīng)激,保護血管內(nèi)皮;并通過降低毛細血管高通透性,減少膠原蛋白在血管內(nèi)皮的沉積,阻止基底膜增厚,降低膽固醇水平,降低血液高粘滯性,從而改善微循環(huán),減輕DN患者尿蛋白的排泄。有報道該藥除有胃腸不適、乏力、頭暈、皮膚過敏等輕度不良反應(yīng)外,尚有藥物熱和粒細胞缺乏癥的報道。本觀察中除1例有胃腸不適外,無嚴重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羥苯磺酸鈣能顯著降低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的TP/24 h、UAER、BUN、Scr,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
[1] 鄭法雷,章友康,陳香美,等.腎臟病臨床與進展.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6.
[2] 陳星華,黃金平,丁國華,等. 羥苯磺酸鈣對大鼠早期糖尿病腎病的保護作用.武漢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6,27(5):64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