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國
谷子起源于我國,已有8700多年栽培歷史,生態(tài)適應性廣,抗旱,耐瘠薄,是環(huán)境友好型作物。其營養(yǎng)豐富,具有滋補保健功能。隨著新品種的不斷培育和現(xiàn)代栽培技術的不斷深入研究,特別是一代雜種的育成和應用,產量將進一步提升。谷子還是糧草兼用作物,谷草的養(yǎng)分接近豆科牧草,但產量卻明顯高于苜蓿。
常規(guī)谷子栽培主要在間苗、除草和脫粒這三個環(huán)節(jié)需要投入大量繁重的體力勞動,是制約谷子產業(yè)發(fā)展的主要問題。本技術以化控間苗、化學除草和機械脫粒為核心內容,基本實現(xiàn)了谷子的輕簡栽培。
谷子化控間苗的原理:針對谷子籽粒小,單粒頂土能力差,需要適當加大播種量,靠群體萌芽合力頂土才能確保出全苗的特點,山西省農科院谷子研究所研制出一種名為MND的化學藥劑,利用MND藥劑處理的谷種和正常谷種按一定比例混勻種植,出苗后,用MND藥劑處理的谷苗在2葉時自然死亡,只剩下正常谷苗。這既確保了全苗,又實現(xiàn)了免間或少間苗的目的。
任何谷子品種都可以應用MND化控間苗技術。MND制劑殘效期只有30~50天,對環(huán)境和谷子安全、沒有污染?,F(xiàn)將春谷栽培技術介紹如下,以供參考。
一、選地、選茬口
種植谷子應選地勢高燥、通風、排水良好的地塊,谷子對土壤要求不嚴,幾乎在所有的土壤上都能生長,但以土層深厚肥沃的壤土產量高、品質好。
谷子忌重迎茬,對茬口也比較敏感。因此輪作倒茬至關重要,需隔兩年以上才能再次種植,重茬谷子不但谷莠子嚴重,而且土傳的白發(fā)病、黑穗病也重。適宜前作依次為:豆茬、馬鈴薯、甘薯、麥類、玉米和高粱。
二、品種選擇
目前,優(yōu)質高產的谷子品種主要有:長農35、長農0302、晉谷21、晉谷35、晉谷40、晉谷45、朝分13、冀谷19、張雜谷5號、張雜谷10號、龍谷25和龍谷31等。
谷種最好每年異地更換1次,異地換種是克服谷子種性退化、復壯增產的重要措施。
三、精細整地
秋季前作收獲后及早滅茬耕地,耕深以20~25厘米為宜,秋冬或來年早春頂凌(凍融交替時)進行壓耙,使土壤上虛下實、平整細綿,達到待播狀態(tài)。
底肥以農家肥為主,少施化肥。農家肥以羊糞、雞糞最好,豬糞次之,每公頃施用量宜在15噸以上。
四、精選種子
1. 普通農戶
第一步,用簸箕等風選;第二步,鹽水選種,按水∶食鹽=10∶1的重量比配制,倒入適量谷種攪拌,用笊籬將漂在上面的瘦癟粒漂凈,最后把沉底的飽滿籽粒曬干待處理。
2. 大型基地
一般使用谷種清選機清選,播種前選晴天攤曬2~3天后待處理。
五、種子處理
1. MND藥劑處理谷種
根據(jù)當?shù)氐纳a要求,用MND藥劑配制出合適配比的化控間苗谷種。
2. 藥劑拌種
①白發(fā)病。
用35%甲霜靈拌種劑按種子重量的0.2%拌種。
②黑穗病。
用40%?!ぐ杩蓾裥苑蹌┌捶N子重量的0.2%~0.3%拌種。
③其他。
白發(fā)病和黑穗病混發(fā)地區(qū),可將35%甲霜靈和40%福·拌按1∶2或2∶1比例混配,并按種子重量的0.3%拌種。
有條件的可使用種衣劑包衣。
六、播種技術
1. 播種期的確定
當播種層的地溫穩(wěn)定在10℃以上時開始播種,適期播種或比正常播期晚3~5天。
2. 足墑下種
這對保全苗、齊苗、壯苗至關重要。
3. 密度的確定
確定密度的原則為:土壤肥力低,水肥不足的條件下宜稀,反之宜密;晚熟、高稈、大穗品種宜稀,反之宜密;穗子“壓圈”(即下垂)的品種,葉片披垂、株型松散的品種宜稀,反之宜密。
4. 播種深度
以鎮(zhèn)壓后3~5厘米為宜。
5. 播后鎮(zhèn)壓
最好用馬氏鎮(zhèn)壓輪鎮(zhèn)壓1次,或用其他鎮(zhèn)壓器具鎮(zhèn)壓1~2次。
6. 化肥施用量
據(jù)測定,每生產100千克籽粒,需從土壤中吸收氮2~4.75千克、磷0.5~2.8千克、鉀2~5.7千克,三要素比例大體為1.67∶1∶1.33,可按此進行測土配方施肥。建議施肥量如下:
①底肥。
常規(guī)種每公頃用三元復合肥(15-15-15)250千克,雜交種應適當加量。
②種肥。
每公頃用磷酸二銨35千克。
七、化學除草
每公頃用44%單嘧·撲滅可濕性粉劑2.1千克,對水750千克,于播種后出苗前噴施。
八、田間管理
1. 苗期(出苗至開始拔節(jié))
苗期的生長中心是根系的建成。田間管理的主攻方向是控制地上部生長,促進根系發(fā)育。
①間苗。
如果局部密度稍高,需在4~5葉期進行間苗。
②第一次中耕。
在間苗前后用犁或深松鏟進行
蹚或深松。
③蹲苗。
蹲苗的前提是土壤肥力高、水肥充足、幼苗生長旺盛,否則不需蹲苗。具體方法如下:
a.壓青。在3葉1心期用磙子壓青苗1~2次,掌握好磙子的輕重,以部分葉片受傷、3~4天后可恢復生長為度,壓青要在晴天下午進行。壓青可緊密根際土壤,防止幼根透風吊懸,被風抽死;控制地上部分生長,迫使莖基變粗,促進根系加速發(fā)育,防止后期倒伏。
b.控水。從出苗開始,一直控到以中午葉片打卷,而下午4時左右仍能恢復正常挺立為止。如果下午4時以后葉片不能恢復正常挺立,則應及時澆水??厮纱龠M根系深扎,促使基部節(jié)間短縮、粗壯。
c.噴施磷酸二氫鉀。在拔節(jié)期噴施。
④水分管理。
谷子在苗期耐旱性很強,能忍耐暫時的嚴重干旱。除非特別干旱,一般不需要澆水。
⑤病蟲害防治。
病害:主要是白發(fā)病,隨時拔除灰背病株,帶到田外深埋或燒毀。
蟲害:主要有粟芒蠅、粟灰螟、粟莖跳甲、粟鱗斑葉甲等,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施,粟鱗斑葉甲較重的應在苗后及早防治。
農藥應在下午4時以后或陰天噴施。
2. 穗期(開始拔節(jié)至抽穗開花)
此期是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階段:從營養(yǎng)生長方面看,是谷子一生中根、莖、葉生長最旺盛的時期,是第二個根系生長高峰期;從生殖生長方面看,是穗大小、花數(shù)決定期。穗期是田間管理最關鍵期,主攻方向是以促為主,促壯根、壯稈、攻大穗。
①清壟。
第二次中耕前把苗帶的雜草、病蟲株、弱株做最后的徹底清除,使苗腳清爽。
②追肥。
追肥時期:如果只追一次肥,追肥時期應晚于拔節(jié)肥,早于孕穗肥,最佳時間是在抽穗前15~20天追施;最好分兩次追肥,第一次在拔節(jié)始期追坐胎肥,第二次在孕穗期追攻粒肥,但第二次追肥最晚必須在抽穗前10天施下,避免貪青晚熟。
追肥量:一次性追肥的,每公頃追施尿素150千克。分次追肥的,如果是旱薄地,無霜期較短地區(qū)或早熟品種,第一次在拔節(jié)始期每公頃追施尿素150千克,第二次在孕穗期每公頃追施尿素50千克;如果是肥地或豆茬地,第一次在拔節(jié)始期每公頃追施尿素75千克,第二次在孕穗期每公頃追施尿素125千克。追肥后澆小水。
③中耕。
第二次中耕:在拔節(jié)始期和追肥同時進行,要深蹚,蹚成開口壟(即在蹚地時,壅到壟面上苗帶兩側的土不碰在一起,留有距離,把苗帶留出來。第二次中耕時谷苗還不是很大,這樣不至于使壅到壟面的土壓苗)。深蹚可拉斷部分老根,起到控制地上莖基部節(jié)間的長度,促進新根生長,增強后期抗旱、抗倒伏的作用。
第三次中耕:在孕穗期結合追肥進行,要淺蹚高培土,以防傷根過多,要把土壅到苗帶的莖基部。高培土可促進根系下扎和刺激基部莖節(jié)生發(fā)氣生根,增強土壤和根系對植株的支撐力,防止后期倒伏。
④水分管理。
從拔節(jié)到抽穗是谷子一生耗水量最大的時期,也是谷子的第一需水臨界期(即缺水敏感期),谷子拔節(jié)以后耐旱性逐漸減弱,需水量逐漸增多,至抽穗開花期達到需水的頂峰(尤其是抽穗前的8~10天對缺水最敏感),從拔節(jié)開始,土壤水分宜在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80%,孕穗期至灌漿初期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間最大持水量的85%~90%,嚴防“胎里旱”和“卡脖旱”。
拔節(jié)期澆水要掌握“春谷宜遲,早播宜遲,晚播宜早”的原則。
⑤病蟲害防治。
谷瘟?。撼樗肭坝?0%敵瘟磷乳油500~800倍液或6%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施。
白發(fā)?。杭霸绨纬冶郴虬准獠≈?,帶到田外深埋或燒毀。
粟芒蠅: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噴施。
玉米螟:可用性誘劑、黑光燈、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或用赤眼蜂進行生物防治,化學防治應在成蟲產卵至初齡幼蟲蛀莖前用2.5%溴氰菊酯乳油和40%樂果乳油的混合劑1000倍液噴施。
蚜蟲、紅蜘蛛: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施。
每次打藥,在配藥前水里先加入3500倍液的水質優(yōu)化劑——柔水通,效果更佳。
3. 花粒期(抽穗開花至成熟)
此期是決定粒數(shù)和粒重的關鍵期。田間管理的主攻方向是防旱排澇,盡量延長根系活力,盡量保持青枝綠葉(特別是頂部功能葉),最終創(chuàng)建出綠葉金黃穗、谷穗碩大壓圈、籽粒滾圓飽滿的豐產長相。
灌漿后10~12天內是決定產量的關鍵時期,加強水肥管理十分重要。
①水分管理。
谷子灌漿后抗逆能力顯著減弱,既不抗旱又不耐澇,灌漿期是谷子的第二需水臨界期,但需水量逐漸減少,到乳熟期以后,土壤水分宜減到并保持在田間最大持水量的50%~60%,所以灌漿水要輕澆勤澆,水量要小,次數(shù)要多,可隔溝澆。澆水要早晚進行,切忌高溫時段澆水,以防騰傷,風天不澆,以防倒伏。防澇害是谷田后期管理的又一重要內容。
②根外追肥。
齊穗前1周噴施0.2%硼酸液,隔7天再噴1次;抽穗后、開花后、灌漿期分別噴施1次0.5%磷酸二氫鉀液。每次每公頃用量都是750升。
③病蟲害防治。
谷瘟?。褐饕撬胛?,用40%敵瘟磷乳油500~800倍液或6%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向穗部噴施。
白發(fā)病、黑穗?。杭霸绨纬≈?,帶到田外深埋或燒毀。
雙斑長跗螢葉甲:在成蟲盛發(fā)期用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噴施。
④鳥害。
主要是麻雀,一般采取驅避措施。
九、收獲
1. 收獲時期的確定
一般在蠟熟末期或完熟初期收獲。此時植株下部葉片已經(jīng)變黃,僅上部葉片稍帶綠色或呈黃綠色,莖稈逐漸變黃但韌性較好,籽粒顏色為本品種固有顏色,95%谷粒斷青變?yōu)閳杂矤?,穎及稃全部變黃。但在某些地區(qū),或由于氣候條件和栽培管理較好,或因品種特性決定,谷穗成熟后,植株仍保持綠色,在這種情況下也應及時收獲。
2. 收獲方法
①普通農戶。
一般是先人工割倒,然后將收割下的每2~3平方米谷子碼成一堆,讓其在田間自然干燥。其間需多次翻動,以加速干燥,防止發(fā)霉。干燥后捆成捆兒,在地頭或運進場院進行機械脫粒,機械脫粒有帶稈脫粒和切穗脫粒兩種辦法。
②大型基地。
可采用聯(lián)合收割機進行收獲。
(作者聯(lián)系地址:吉林省松原市寧江區(qū)江南百西小區(qū)3-7棟樓1單元602室 郵編:13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