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玲
(昌吉學院美術系 新疆 昌吉 831100)
自20世紀以來,隨著科學技術和工業(yè)文明的迅猛發(fā)展,社會各行各業(yè)對人力資源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素質教育應運而生,而且被看做我國教學改革的目標與核心,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重大舉措。1996年6月,國務院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美育能夠陶冶情操、提高素質、有助于開發(fā)智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美術等藝術的課堂教學和課外文化藝術活動能夠增強學生的美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是實施中小學美育的主要途徑,亟需加強。2010年7月,教育部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再次強調了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融合以及基礎美術教育在實施美育目標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從1867年,左宗棠設馬尾繪事院到《欽定學堂章程》和《奏定學堂章程》,美術教育以制圖課或圖畫課的法定身份逐步進入學校教育序列。至今,伴隨基礎教育進行了多次課程改革,旨在提高美術教育質量,充分發(fā)揮美術教育的育人功能。然而,基礎美術教育的實際情況卻令人擔憂。
“藝考熱”與基礎美術教育實際情況不符。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整個社會對藝術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高校不斷擴招,“藝考熱”升溫。據研究表明:“從2002年至2013年間,全國設置藝術類專業(yè)高校從597所增加至1679所,藝術類考生人數從3.2萬增加至近100萬,十年間,藝術類高校增加1082所,藝術類考生增加近97萬人,增長 30 多倍?!盵1]然而,“藝考熱”中的美術熱,更多的是社會對藝術人才的需求、高校藝術類專業(yè)擴招、家長出于培養(yǎng)孩子特長目的而催生的各種美術輔導班、補習班,包括高中校內美術強化訓練班的杰作。高中美術教育得不到校領導和教育工作者足夠重視的現象長期存在。[2]多數城鎮(zhèn)高中,美術課都有著“懶散、無序”的傳統狀態(tài)。[3]在大部分民眾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一再助長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矛盾環(huán)境中,這種現象在全國各地都很普遍。高中美術教育是面對所有高中生開設的藝術類必修課程之一,高中校內美術強化班面對的是準備參加藝考的高中生,只是高中生人數的很少一部分。這種狀態(tài)是美術教育課外化(補習班、輔導班、強化訓練班等)和成人化(高等美術教育、美術學院等)的一種延續(xù),不僅將素質教育搞成了應試教育,而且也挑戰(zhàn)了美術教育的行業(yè)素質。
幼兒園、小學和初級中學的美術課程與課程大綱、教學計劃要求之間存在的錯位現象比較嚴重。據調查,全國各省市,由于各種原因,基礎美術教育和起步之初相比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沒能保質保量地實施美術教育工作。在上級教育部門課程計劃的要求下,相當數量的幼兒園至高中的美術課,呈現在教學大綱、教學計劃、課表等紙質文本上,實際上根本沒有給學生開設或開足美術課。幼兒園和中小學要么美術師資匱乏,要么教學水平有限,要么認為美術課程是一種副課而被擱置,很難保證基本的教學時數和教學質量。語文、數學、英語等占用美術課時的現象頻頻發(fā)生,農村幼兒園和學校的情況更為嚴重。[4]“通過調查,發(fā)現我國的小學美術老師的職稱和學歷普遍偏低,特別是在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qū),能夠勝任專職美術老師的人選并不多,大部分是由其他課的老師兼任。[5]”尹少淳說:“自2000年美術新課程改革啟動至今,我國農村的美術教育依舊還處于尚未開發(fā)的“處女地”。比如,缺少大量的專職美術教師;在職教師美術專業(yè)知識薄弱等情況[6]。”
美術教師培養(yǎng)質量令人擔憂,師資流失比例大,去農村學校就業(yè)的通道不暢。近年來,相當一部分美術高考生在高考前通過高考美術補習班的強化培訓,考入高等美術院校。這部分學生參加美術高考只是為了能考上大學,拿到大學文憑,把美術高考當做進入大學的跳板,導致一部分畢業(yè)生專業(yè)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不高,很難保證美術教學質量。還有大約三之一的畢業(yè)生選擇其他與美術教育無關的崗位就業(yè)。如“內江師范2010屆美術畢業(yè)生295名,有84人從事美術專業(yè)以外的工作。占畢業(yè)生總數的28.47%?!盵7]相當一部分美術專業(yè)畢業(yè)生優(yōu)先選擇大中城市就業(yè),還有一小部分因條件所限,愿意去小城市或農村工作,但就業(yè)渠道不暢通。
政策雖大力推進,但美術師資仍存在被挪用現象。為了加大對農村基礎教育機構的支持力度,2007年,教育部首先在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六所大學實施美術教育免費師范生政策,2013年新增了江西師范大學。在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師范生免費教育示范引領作用的帶動下,北京、新疆、西藏等地師范專業(yè)學生全部實行免費教育或頂崗支教實習活動,上海等地在部分師范院校開展美術專業(yè)師范生免費教育試點,江西、湖南等地開展免費定向培養(yǎng)農村美術教師工作,廣東、甘肅、新疆等地實行高校美術畢業(yè)生到農村從教上崗退學費政策,海南、廣西與天津職業(yè)技術師范大學合作免費培養(yǎng)中等職業(yè)學校美術教師。但是,即便美術專業(yè)學生去頂崗支教,畢業(yè)生愿意去當臨時工或農村特崗教師,即便學校缺美術教師,也不能確保能夠擔任美術課教學任務,會被委派語文、數學或其他課程的教學工作。
教育部在2014年1月發(fā)布的《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fā)展的若干意見》指出:藝術教育依然是學校教育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藝術課程開課率不足、藝術活動參與面小、藝術師資短缺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善,農村學校缺乏基本的藝術教育,藝術教育的評價制度尚未建立,這些問題制約了藝術教育育人功能的充分發(fā)揮。根據《意見》,教育部將從2015年起對中小學和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進行藝術素質測評,并將測評結果記入學生成長檔案,作為綜合評價學生發(fā)展狀況的內容之一,以及學生中考和高考錄取的參考依據。但是,“測評”和“參考依據”很可能因開課率不足、師資短缺、無法評價等原因而擱淺。
造成基礎美術教育發(fā)展不完善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我國經濟與文化的發(fā)展還不平衡。改革開放后,為了改變我國貧窮、落后的面貌,必須首先發(fā)展經濟。經濟發(fā)展到一定的水平,國家才有能力更好的發(fā)展文化教育事業(yè)。其次,社會進入工業(yè)時代以后,我國教育界基本形成了重理輕文的觀念。這種觀念不僅影響了高等教育,也一直影響著基礎教育。加上美術教育起步之初,師資匱乏,發(fā)展緩慢,所以逐漸被忽視。第三,中國目前存在教育資源不均衡、城鄉(xiāng)教育資源差別較大的問題?;A美術教育資源存在同樣的問題。加上農村經濟條件有限,生活環(huán)境差,美術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生大多不愿去農村工作。愿意去的,當地教育部門無法在2-5年或更長時間內解決崗位編制問題,只能按照臨時工對待,拿不到正常工資,生活無法保障。實際上阻斷了美術畢業(yè)生農村就業(yè)的渠道,造成農村出現美術教師相對匱乏的現象。第四,美術教育成效考核標準不統一,面臨困難。第五,一些家長在學校美術教育不能滿足教育要求的情況下,慣常采取送孩子去美術輔導班和培訓班學習的方法。家長更多地把美術教育作為培養(yǎng)孩子特長的途徑之一。這是輔導班和培訓班在社會上比較興盛的原因。第六,社會、家長、學校對學生的水平、能力要求中,更多的注重與升學、就業(yè)有關的文化課考試分數,很少重視無關升學、就業(yè)的美術教育在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和綜合人文素質方面的作用。在考試分數已經成為家長永恒追求和學校辦學根本宗旨的前提下,加上資金緊缺,部分城市學校和相當數量的農村學校,無力落實基本的美術課程。
藝術教育是綜合社會、學校和家庭三股力量才能完成的事業(yè)。社會氛圍、家長的教育理念、學校的辦學宗旨都影響著藝術教育。學校是特殊的服務性質的事業(yè)單位,服務于社會人才需求,服務于家庭的教育要求。如果社會依然存在忽視藝術教育的濃郁氛圍,大部分家長依然以追求文化課考試分數為最高目標,看不到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不能深入理解素質的含義,那么,基礎美術教育永遠走不出當下的困境。
針對上述問題,首先基礎美術教育者需加強自身建設。基礎美術教育只有不斷加強自身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現有師資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升美術師資綜合素質,才有可能助力整個基礎教育階段的素質教育,把通過美術鑒賞和實踐活動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美育目標完成。其次,理清基礎美術教育在整個美術教育體系中的重大意義,改善美術教育課外化和成人化局面。幼兒園至高中的基礎教育面對的是全社會最具學習能力、最具創(chuàng)造力、最具革新精神、最廣大的受教育群體:3-18歲的兒童和青少年。根據加德納“U型曲線”理論,基礎美術教育最有可能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U”,而不是“L”或“J”,即基礎美術教育階段最能激發(fā)并保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滿足學生對技能、創(chuàng)造力、個性和想象力的訴求,感受和經歷完整的基礎美術教育過程,并奠定人生藝術化的基礎。所以,基礎美術教育意義重大。杜絕語文等其他課程占用美術課時的現象,把美術課堂教學落到實處,徹底解決大綱與課程錯位、美術師資被挪用、藝術活動參與面小等問題。讓美術教育從基礎教育抓起,改善美術教育課外化和成人化局面,讓美術課外活動、美術輔導班成為美術課堂的延展和有益的補充方式。第三,教育行政部門需盡快完善對基礎美術教育課程的落實情況的考核、監(jiān)督、評價、激勵機制??己?、監(jiān)督、評價、激勵機制不完善的基礎美術教育,猶如缺乏約束和前進方式與方向的駿馬,只能日益懶散,失去美育目標,距離素質教育越來越遠。第四,國家教育行政部門還需逐步增加免費美術師范生的招收人數和美術特崗教師人數,平衡美術教育資源,確保基礎美術教育機構,尤其是農村學校擁有充足的師資。并調整招收免費師范生生源的標準,加大對現有美術師資的培訓力度,創(chuàng)造進修的機會,確保師資質量。最后,尋求并創(chuàng)造一切可以轉變國民藝術教育觀念的機遇,增強社會和家庭對基礎美術教育價值的認同。
總之,基礎教育中的美術教育從無到有,再到國家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這本身就是追求素質教育的結果。素質教育不僅是衡量學生綜合人文素質的教育指標,也是考核美術教師素質、評價學校管理水平以及整個教育行業(yè)素質理念的標尺;對人力資源的綜合人文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要求,不僅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也是公民人格意識自我覺醒的標志。在知識和信息爆炸、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學習型社會中,用不了多久,大眾基本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生活常識將處于差別較微弱的狀態(tài),而美感經驗、對美的興趣,鑒賞藝術作品的能力與品位,將成為一個人的綜合人文素質高低、人格是否完善的標簽。
[1]趙雪薇.《2013藝術教育行業(yè)分析報告》綜述[EB/OL].edu.china.com.cn2013-05/28/content_28954071.htm
[2]陳錫群.淺析高中美術教育現狀[J].美術教育研究.2012,(5):88.
[3]李小雨.鐘祥市城鎮(zhèn)高中美術教育現狀調查與思考[D].華中師范大學,2012.
[4]河南省農村幼兒園美術教育現狀調查及分析[EB/OL].wenku.baidu.com/view/47264b0a90c69ec3d5bb75ae.html.2013-5.
[5]林子毅.小學美術教育教學現狀的調查與思考[J].內蒙古教育,2013,(14):23.
[6]李力加,尹少淳.美術教育要改革,就必須松褲帶子[N].美術報,2011-12-10.
[7]陳慧,唐再鋒.地方高校美術類畢業(yè)生就業(yè)情況的分析與思考—以內江師范學院張大千美術學院2010屆畢業(yè)生為例[J].安徽文學,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