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婷婷
(安徽財經大學 會計學院,安徽 蚌埠 233030)
近幾年,由于政府審計質量受到各界的關注,國家應民之期盼,努力做到審計過程與審計結果透明化.審計署網站陸續(xù)發(fā)布審計結果公告,披露審計發(fā)現問題的處理與整改情況,關于政府審計質量的研究成為熱點.就界定政府審計質量,理論界尚未達成統(tǒng)一.Raman和Wilson(1994)[1]從三個角度界定政府審計質量:視角一,即審計人員的專業(yè)能力,要求熟練運用政府審計準則以及相關法規(guī);視角二,即審計人員的組織控制能力,依法的前提下盡可能將審計風險控制在恰當低的水平;視角三,即審計人員報告已經發(fā)現的重大差錯、內部控制缺陷以及其他違規(guī)行為.美國政府責任辦公室(2007)[2](即原有的美國審計總署)將政府審計質量定義為審計師按照既定標準依法實施審計,以合理的方式保證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表不存在由于錯誤或舞弊導致的重大風險,并已按照公認會計準則進行披露.我國審計署2010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審計基本準則》在第1章第2條中指出:本準則是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履行法定審計職責的行為規(guī)范,是執(zhí)行審計業(yè)務的職業(yè)標準,是評價審計質量的基本尺度.
實務界對政府審計質量的界定偏向過程審計質量.Colbert和O'Keefe(1995)[3]設定了政府審計質量的度量指標:基于美國俄勒岡州會計理事會1978~1987年對俄勒岡會計事務所的審計質量評價結果,經過研究獲得重要結論,懲罰機制與政府審計質量呈現正相關關系.宋常(2006)[4]以1983-2002年來31個省級審計部門查出的違紀金額數作為樣本,得出審計部門查出的違紀金額可作為考評其工作成果的重要依據,強調違紀金額的后續(xù)審計整改情況應更予關注.聶萍(2012)[5]從審計結果的執(zhí)行效果角度出發(fā),在全國范圍內選取審計署下屬的18個特派辦2002—2008年審計署駐地方特派辦審計(調查)情況統(tǒng)計表,這里采用的是面板數據,作為政府審計質量的度量指標,研究發(fā)現審計結果的執(zhí)行情況是影響政府審計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即政府審計是否可以真正實現它的社會效應還依賴于審計結果的執(zhí)行情況.
劉家義審計長在紀念新中國審計機關成立30周年講話中關于發(fā)揮審計監(jiān)督作用,強調“體檢診斷”是審計的第一步,本質是“治愈”.毋庸置疑,審計只查不糾,是審計的失職.審計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后,只有將發(fā)現的問題整改糾正到位,審計的職能作用才能最終得到詮釋,審計在國家治理中的“免疫系統(tǒng)”功能才能得以真正體現.審計局付后裕強調審計整改比審計發(fā)現問題更重要,審計整改公告比審計結果公告更重要.李克強總理在2013年度通聯宣傳工作會議講話中指出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加強審計能力建設.審計能力建設離不開審計結果整改效率的提升,只有整改效率實現突破才是審計真正的進步[6].
自2006年3月審計署對審計整改情況進行首次專項公布,審計整改情況公布力度不斷加大,范圍不斷拓寬,真正將每項審計從概況到結論再到整改情況和盤托出.審計署網站關于審計結果公告進行詳細發(fā)布,內容涉及地方債務、三峽工程、高速公路建設、節(jié)能減排、以及銀行資產負債和央企財務收支等方面.公告披露了審計發(fā)現問題的處理和整改情況,以及審計意見.2013年6月27日,審計署公布了《關于2012年度中央預算執(zhí)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劉家義審計長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做審計工作報告,要求國務院責成有關部門對審計反映的問題認真整改、嚴格問責.2014年第一號公告《關于2012年度中央預算執(zhí)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發(fā)布[7].據統(tǒng)計,截至2013年10月底,各被審計單位通過上繳國庫、歸還原資金渠道、補征稅款、收回貸(借)款、調整賬目等方式整改問題金額3578.52億元,通過補辦手續(xù)、清退土地等方式整改違規(guī)征地用地51.97萬畝,挽回和避免損失389.64億元.根據審計建議,制定完善規(guī)章制度1998項.審計發(fā)現的175起案件線索及其他問題移交有關部門查處后,已有1204人被依法依紀處理.政府審計結果整改效率的力度讓廣大群眾備受鼓舞,也大大提升了政府審計質量.
審計工作的最終目的是正本清源.毋庸置疑,審計年年審,問題照樣年年出,被審計單位對審計整改置若罔聞,問題“濤聲依舊”,審計“整改”難、“屢審屢犯”是近年來政府審計遇到的最大的難題.這一系列現象的出現,嚴重阻礙了政府審計“免疫系統(tǒng)”功能的發(fā)揮,影響了國家財經法律法規(guī)的嚴肅性與規(guī)范性,從而影響了我國政府審計質量的提高.
從我國總體情況來看,我國政府審計還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發(fā)展尚待成熟.客觀上講,機制制度障礙是硬傷.各級地方審計機關在審計整改以及審計整改情況公告方面,水平不齊,越到基層,越是踐行效率低.繼中國鐵建8.37億元招待費被披露,又一審計報告揭露科研腐敗“黑洞”—擠占挪用成為多數科研單位經費支出主要手段.在近3年審計機關對各部委、各省份預算執(zhí)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發(fā)布的數百份年度審計報告中發(fā)現,涉及“問題科研經費”的至少有39份.山東省2013年發(fā)布的審計報告顯示,該省教育廳所屬13所大學編報科研經費項目支出預算9.43億元,未細化到具體項目,全部填列為其他商品和服務類支出.
審計結果整改效率對政府審計質量的影響不容忽視.為進一步提高政府審計質量,建議在以下四個方面予以重視:
劉家義審計長在紀念新中國審計機關成立三十周年上重點強調加強對中央重大經濟政策措施執(zhí)行情況的跟蹤審計,促進政令暢通[6].政府審計作為國家經濟社會的“免疫系統(tǒng)”,審計機關應前移審計監(jiān)督關口,規(guī)范審計監(jiān)督行為,實行全過程跟蹤審計.不僅要監(jiān)督和切實落實審計后的決定和案件的調查,督促被審計單位及時糾正并對其整改過程進行嚴格監(jiān)控,確保審計決策和建議整改事項落實到位,提升審計結果的整改質量.同時完善信息反饋制度,針對審計結果整改情況可以進行隨機性的考核,建立健全考核機制[8],包括建立審計回訪小組,進行審計巡查與現場巡查,加大復審復查力度.
審計結果公開制度可以將審計監(jiān)督與社會輿論監(jiān)督有效地結合起來,減小政府與公眾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從而填充審計結果全程跟蹤的缺陷:將審計調查出的主要問題以審計結果公告的形式向社會公布,利用大眾媒體的力量,通過輿論宣傳,吸引全社會的廣泛關注,促使全民參與到審計整改監(jiān)督上來.
張增蓮,高綺鶴(2013)[9]根據各審計廳官方網站發(fā)布的審計公告的內容和數量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得到我國各地區(qū)審計公告的整體情況,并根據建立的質量評分體系對每一份審計公告做出評分,發(fā)現我國政府審計公告的質量普遍不高.因此,審計機關要不斷提高審計工作報告的質量與水平,加大審計工作內容與工作結果的公開力度,發(fā)揮審計對經濟“體檢診斷”功能,使審計工作報告能夠讓老百姓看的更明白、更清楚.加強各界監(jiān)管資源的結合,輿論力量與有關部門形成監(jiān)管合力合作機制,以最大化發(fā)揮“1+1大于2”的效能效用.
監(jiān)督論觀點認為,國家審計通過監(jiān)督財政財務收支行為,發(fā)揮查錯糾弊,評價責任,維護財經法紀,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等作用.要加大審計整改監(jiān)督力度,及時反映政策執(zhí)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簽字背書的涵義是監(jiān)管責任人在核查報告上簽名后上報,以利監(jiān)督和責任的擔當.創(chuàng)新審計監(jiān)督方式與手段,簽字背書應成監(jiān)管利器,提高國家審計的治理績效.政府審計監(jiān)管負責人在核查報告上簽名后上報,強化政府審計結果整改的決心,提升政府審計質量.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蔡定劍(2010)[10]認為,“問責不夠,是造成屢審屢犯的重要原因”.審計查而不究或究而不嚴,皆毫無意義.從保護國家經濟社會健康運行的“免疫系統(tǒng)”功能角度出發(fā),我國審計機關尚只實現了抵御功能,預防功能和揭露功能未得到充分發(fā)揮.
相對于法律問責而言,審計問責制度作為一種行政問責,存在著明顯的缺陷,因此,要加大審計處理處罰力度,推動審計問責制走向立法,保證國家審計健康有序發(fā)展.審計問責制走向立法作為審計的堅強后盾,也許是解決“屢改屢犯”問題的關鍵.
〔1〕Raman K K,Wilson E R.Governmental audit procurement practices and seasoned bond prices[J].Accounting Review,1994:517-538.
〔2〕GAO-07-731G.Government Auditing Standards:July 2007 Revision.
〔3〕O'Keefe,Terrence B.,Raymond D.King,Kenneth M.Gaver.Audit Fees,Industry Specialization,and Compliance with GAAS Reporting Standards.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Theory,1994,13(2):41-55.
〔4〕宋常,胡家俊,陳宋生.政府審計二十年來實踐成果之經驗研究[J].審計研究,2006(3):33-37.
〔5〕聶萍,徐欽英.我國政府審計質量的實證研究——源于審計署特派辦審計結果執(zhí)行情況的經驗數據[J].財務與會計,2012(1):59-63.
〔6〕劉家義.發(fā)揮審計監(jiān)督作用服務改革發(fā)展大局——紀念新中國審計機關成立三十周年[J].中國審計,2013:4-6.
〔7〕審計署網站.關于2012年度中央預算執(zhí)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2014(1).
〔8〕王會金,戚振東.社會嵌入視角下的國家審計治理作用機制研究[J].會計研究,2013(9).
〔9〕張曾蓮,高綺鶴.政府審計公告質量、影響因素與經濟后果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3(12).
〔10〕蔡定劍.問責不夠屢審屢犯,省級財政透明度為何鮮有提高[N].中國青年報,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