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鈺
(安徽新華學院 外國語學院,安徽 合肥 230088)
英語專業(yè)四級考試(以下簡稱TEM 4,Test for English Majors-4),是自1991年起由教育部統(tǒng)一組織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本科學生基礎階段的英語水平考試.正如Lyle F.Bachman在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1990)中所提出的,語言測試的反撥作用在于不僅可以對學習者的語言能力進行客觀、準確的評價,體現(xiàn)他們對教學內容的把握,同時,也可以檢測出教學效果,反映教學中的長處與短處,以便教師對以后的教學作出改進[1].因此,作為一種標準化和權威性考試,TEM 4結果不僅能反映出學生運用各項基本技能的能力以及學生對語法結構和詞語用法的掌握程度[2],同時,也對學校英語專業(yè)的教學起到反撥的作用.鑒于此,本研究以安徽省某民辦三本院校英語專業(yè)為樣本,對比分析樣本院校TEM 4成績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異,從而對三本院校的英語專業(yè)提出相關教學建議.
本研究旨在通過對比分析樣本院校英語專業(yè)TEM 4中各單項技能得分和總分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異,了解學生在學習中哪項技能較弱,教學中可能存在的問題等.
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來源于全國高等學校外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發(fā)來的該樣本院校近三年(2013、2012、2011)TEM 4成績報告表.這三年TEM 4試卷主要由如下六部分組成:聽寫(15%)、聽力理解(15%)、完形填空(10%)、語法詞匯(15%)、閱讀理解(20%)和寫作(25%).
縱向對比表1、表2、表3,不難發(fā)現(xiàn),該樣本院校近三年TEM 4總成績呈上升趨勢,但通過率均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就其單項技能,完形填空與語法詞匯得分三年均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而聽寫、聽力理解、閱讀和寫作則是該樣本院校學生比較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尤其聽寫和寫作,相對與全國平均水平差距較大.橫向比較發(fā)現(xiàn),無論是樣本院校還是全國其他高校,這三年TEM 4得分最低的項目就是聽寫.樣本院校近三年該項的得分率分別為34.60%,27.87%,42.27%,雖然全國平均水平高于該校,但三年的得分率分別為35.00%,35.53%,48.07%,同樣低于50%.從寫作項來看,樣本院校三年的得分率雖然均在60%以上,但相較全國水平,差距較大,得分率之差分別為1.48%,1.88%和3.60%,均大于1%.由此不難得出,聽寫與寫作是該樣本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比較欠缺的能力,也是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需要著重培養(yǎng)的技能.
表1 樣本院校2013年TEM 4各項成績與全國水平對比
表2 樣本院校2012年TEM 4各項成績與全國水平對比
表3 樣本院校2011年TEM 4各項成績與全國水平對比
針對以上對比分析的結果,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三本院校英語專業(yè)生源質量普遍不高,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基礎較薄弱,尤其是聽力與口語發(fā)音方面.而TEM 4聽寫是一項綜合技能的考察,涵蓋了對言語的聽辨、理解、記憶等活動,對學生聽力理解與語言序列短期記憶能力的要求相對較高[4].在聽寫中,學生如果在第一遍播放錄音時沒有聽懂材料的大意,勢必會影響第二遍與第三遍的文本記錄.而第一遍的聽力理解又需要學生可以迅速地感知聲音,并在腦海中識別與對應詞匯.因此,學生如果聽力不過關,難以理解聽力原文大意,又或是發(fā)音不標準,在聽到錄音后很難將聲音與已有詞匯相對應,即使是熟悉的詞也會感到陌生,都會導致聽寫得分率低.
(二)三本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缺乏自信,學習能動性不強.聽力和口語普遍是中國學生外語學習的弱項,學生學習上缺乏主動性,越聽不懂就越害怕去聽,越說不標準也就越不愿意去說,除了每周的聽力課與口語課,學生愿意花在聽力和口語方面的時間少之又少.雖然TEM 4考試中不包括口語這一項,但口語與聽力能力是相輔相成的.學生如果發(fā)音不標準,口語不過關,勢必會在理解聽力原文時遇到障礙.甚至有些學生在做聽力之前就已經(jīng)斷定自己聽不懂,產生了畏懼心理,這樣自然會影響聽力水平的發(fā)揮,妨礙聽力等技能的提高.
(三)三本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相關技能訓練有所欠缺.例如,TEM 4寫作考察的是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要寫出一篇好的英語作文,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詞匯量,扎實的語法功底,清晰的邏輯,甚至需要注意到文章的標點符號.而就筆者了解到,針對這項綜合技能的訓練課程,在樣本院校英語專業(yè)只開設了一個學年,這樣學生可以得到的針對性訓練是相當有限的.
針對三本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缺乏自信的情況,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和鼓勵,多跟學生交流,教學內容的設計也應該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感覺到自己的進步,從而慢慢地樹立自信.
而為了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授課教師需要轉變教學模式,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yōu)椤耙詫W生為中心”.換言之,教師不再一味地灌輸知識,而是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提供更多運用語言的機會.譬如,專業(yè)課的授課教師可以根據(jù)每單元的內容,首先介紹話題,布置任務,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其次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自主學習,并將學習結果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呈現(xiàn),教師再予以糾正問題和歸納總結.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知識,并得以運用到真實性的任務中,發(fā)揮了主觀能動性,也提高了學習興趣[3].
根據(jù)三本院校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目標,英語專業(yè)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這當然需要專業(yè)課教師的互相配合,通力合作.譬如,聽力課的授課教師不能只做“播音員”,還要引導學生一步步掌握聽力技巧和策略[5].口語課的教師需要盡可能提供學生開口說的機會,鼓勵他們勇于表達自己.而語音課的老師則需要糾正學生錯誤的發(fā)音,引導學生熟悉并模仿英美國家不同的發(fā)音方式與語音語調.只有發(fā)音標準了,學生的聽力水平才會相應地提高.
同時,筆者認為,對于基礎階段的學生,僅僅通過每周一次的聽力課、口語課或語音課,“聽”“說”能力的提高還是相當有限的.學生需要平時主動地接受有聲材料的輸入和輸出.譬如,聽力課的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課下結成興趣小組或開設“第二課堂”,利用早自習或晚自習的時間“磨耳朵”,并相互交流,從而加強語言的輸入過程.其他專業(yè)課的授課教師也應該多用英語進行教學,如用英文解釋單詞或句意,多鼓勵學生用英語交流,強化語言的輸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適應思維方式的轉變,提高“聽”“說”的水平.
針對三本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寫作較薄弱的情況,筆者認為應該加強針對性的訓練.寫作課程可以仿一本院校開設兩個學年,授課教師除正常的教學活動外,可以鼓勵學生寫英文讀書筆記或日記等,并在大二下學期講解TEM 4寫作技巧和策略.而其他專業(yè)課的教師,也可以從各個方面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如基礎英語課,授課教師不僅可以通過sentence-making, paraphrase這樣的形式讓學生運用語言,將閱讀詞匯積極轉換為寫作詞匯,也可以定期要求學生圍繞某一話題進行寫作,并予以指導;閱讀課上詞匯與信息的輸入也與學生的寫作水平密切相關.
同時,筆者了解到,2013年樣本院校英語專業(yè)新增設了素質實訓課,為大二的學生進行有關TEM 4的輔導,從成績報告單中不難看出,學生的總得分與通過率相對前兩年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因此筆者相信,加強相關技能的訓練,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有著積極的意義.
作為一種標準化和權威性的考試,TEM 4是高校英語專業(yè)衡量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的一種有效手段.本研究通過對比分析某三本院校英語專業(yè)TEM 4成績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異,探討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關針對性的建議,希望能對三本院校英語專業(yè)教學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當然,本論文中部分觀點是基于筆者的實際教學經(jīng)驗,仍不夠成熟,望在以后的教研過程中進一步完善.
〔1〕Bachman,Lyle 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54.
〔2〕高校英語專業(yè)四級考試大綱修訂小組.高校英語專業(yè)四級考試大綱[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1.
〔3〕王紅玲,魏小陸.三本院校英語專業(yè)基礎階段綜合英語教學模式探索[J].赤峰學院學報,2010(11):211-212.
〔4〕謝文瑜.關于三本院校英語專業(yè)TEM 4聽寫教學的反思[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2(1):111-112.
〔5〕謝育杰.三本院校英語專業(yè)聽力教學方法淺論[J].科教文匯,2013(7):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