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彩虹,吳克明
(1.湖南科技大學教育學院,2.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湘潭 411201)
高效課堂促進了課堂教學的變革,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效率。高中政治高效課堂,在構建中遇到如學案華而不實、導學作用缺失,導入形同虛設、學生缺乏興趣,展示雜亂無章、課堂秩序混亂,評價機制單一、忽視學生全面發(fā)展等四方面問題?;诖?,我們試從精編學案——引導每一個學生,巧設教學導入——喚醒每一個學生,完善課堂展示——發(fā)展每一個學生,妙用課堂評價——關注每一個學生等方面,對探討高中政治高效課堂構建路徑。
一是吃透教材,開發(fā)教材。教材是學案設計的藍本,學案編制要深入研究教材。教師應深入研究教材和課程標準,歸納總結教學目標,找準重難點。對教材進行研究和開發(fā),使抽象概念具體化、哲學道理形象化、理論知識趣味化,從而有利于學生更有效地掌握學習內容。二是用好學案,兼顧教材。學案是根據教材內容編寫的,學案的使用不能脫離教材。學生應對照學案上提供的學習目標,帶著問題對教材進行預習,對教材的重難點進行歸納總結,在預習的基礎上完成學案;教師應靈活處理教材和學案的關系,對政治教材中的“專家點評”“相關鏈接”“探究與共享”等內容進行認真解讀,做到利用學案輔助學習,最終回歸教材。
一是緊扣目標,設置情境。學案的編寫應以學習目標為中心設計問題,保證問題設計具有針對性,通過問題的解決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同時應注重問題探究,通過設置具體情境,讓學生的情感在情境中獲得提升。情境設置應堅持生活性、趣味性、知識性和探究性的有機統(tǒng)一。如設置“談中秋、品中秋、話中秋”探究活動,讓學生從中秋佳節(jié)中掌握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特點及正確態(tài)度。二是逐級生成,難易適中。學案編寫時應充分考慮學情的差異,設計的問題應由簡到繁,由易到難。通過問題的分層設置,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運用學案預習時都能有事可做,帶著問題進課堂,從而提高預習的效率,保證課堂學習的質量。
首先,有批有改,確保質量。學案應做到有發(fā)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評必糾[1]。高中政治學案在使用過程中堅持“雙批雙改”,第一次批閱了解學情,掌握學生課前有疑問的知識點,確定重點展示的內容;展示過后,將導學案收集進行第二次批閱,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識,并對解題技巧和規(guī)律進行及時補充。其次,科學指導,因材施教。教師應讓學生了解學案各要素的作用,如《文化生活》“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學案中,“學習重難點”在于明確思想道德建設的地位、社會主義榮辱觀與公民基本道德規(guī)范的關系,確保預習有的放矢。同時,教師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針對性輔導,幫助每位學生依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完成學案中相應的知識,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導學案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增強學習信心。
一是緊扣教學目標。導入為教學目標服務。因此,導入的材料選擇、問題設計要緊扣教學目標,從而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如《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時,運用獵狗捕捉兔子的寓言故事導入,既符合學生的特點,也緊扣“效率與公平的關系”這一教學重點,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二是激發(fā)學習興趣。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需要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活躍他們的思維,化解學習內容的難度。在《民主決策:作出最佳選擇》中,教師要求學生展示課后搜集的由于決策失誤給國家和人民造成惡劣影響的案件,如“史上最短命的小學”、“干涸小河上的三座壯觀的橋”等,通過課外資料搜集,讓學生關注科學決策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參與。
一是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導入。高中政治高效課堂的目標之一是使政治課變?yōu)閷W生看得見、摸得著、用得到的學科。因此教學應從實際出發(fā),運用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導入的方法,通過真實的生活情境,引入課文教學內容。如《中國共產黨: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一課中,運用汶川大地震中涌現出的優(yōu)秀共產黨員的事跡導入,使黨、“三個代表”等枯燥知識鮮活起來,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優(yōu)秀共產黨員、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的熱情。二是運用熱點時政導入。高中政治課是一門具有時代性的課程,政治教師授課時應堅持與時俱進,運用時事政治說明教材理論,從而使書本知識更富生機和活力。教師通過熱點時政材料導入,將時政與授課內容相結合,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進入下學習中。如《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一課講授時,運用“人民日報:中國釣魚島豈容他人肆意‘買賣’”一文,闡釋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內容,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捍衛(wèi)國家領土完整。三是策劃課堂活動導入。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比绫硌荨⒏璩?、游戲、辯論等讓學生在課堂中親身體驗,感悟知識,提升能力。如《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一課中,通過思維大碰撞“傳統(tǒng)文化是財富還是包袱”的辯論導入新課,活躍學生思維,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一是視頻資料導入法。針對政治理論的抽象性,在教學中運用一些視頻素材,使原本生硬呆板的政治知識變得直觀生動起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可采用的視頻資料有歷史紀錄片、影視綜藝類作品、專家發(fā)言類材料、新聞報道等。二是FLASH素材導入法。運用歷史典故、名人軼事、成語寓言等方面的FLASH素材導入新課,能起到開闊視野、拓展知識的作用,從而使教師講課更生動、形象,學生學習更輕松增趣、易于接受與記憶。如在講授《哲學生活》一書時,播放拔苗助長、守株待兔、刻舟求劍、塞翁失馬等FLASH素材,使學生如有春風化雨、點滴入土之感,課堂教學效果也事半功倍。三是圖片導入法。如通過圖片展示“和平與戰(zhàn)爭、貧窮與富裕、悲傷與快樂、胖與瘦”等導入《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源泉與動力》一課,形象地說明矛盾即對立統(tǒng)一這一哲理。四是歌曲導入法。如用“走進新時代”導入《新時代的勞動者》,用“春天的故事”導入《市場配置資源》等。
一是問題性原則。問題性原則是指展示的內容是共性的、易錯的問題,重點展示探究性問題、難疑錯問題。二是互動性原則?;有栽瓌t是指展示方式要體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往。高中政治課堂的展示應注重通過對話討論交流,疑難問題探究等方式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真正實現教學相長。三是生成性原則。生成性原則是指從展示的價值體現上來講,包括學習的方法總結、規(guī)律探尋、學習的新發(fā)現、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2]。
一是做好調查,精選內容。課堂展示內容貴在“精”,要求教師選擇展示內容時要充分研究學情和教材。通過批閱導學案,歸納出學生自學中的疑難點,通過課堂觀察、訪問小組,科學設置展示的問題。二是關注細節(jié),規(guī)范展示。政治教師在課堂展示中,應用望、聞、問、切的方法來了解學情。即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聆聽學生質疑探究,詢后問學生是否存在疑惑,檢查導學案,發(fā)現學生存在的疑難點。通過關注細節(jié),適時調整展示方法,確保展示高效。三是循循善誘,適時點撥。高中政治高效課堂如何做到活而有度,亂而有序?當學生的展示遠離教學目標,學生的爭辯偏離課堂主題時,教師要及時巧妙的引導和點撥。
一是充分準備,高效展示。展示應做到“有備而來”,課前學生應充分預習教材,搜集相關資料完成導學案,負責展示的同學應熟悉展示內容,確保展示內容有條理、有邏輯,確保展示的高效性。二是人人參與,各司其職。合理分工,讓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學生根據自身特點,人人參與,各展所長,各有所獲。三是形式多樣,激發(fā)興趣。俗話說:“條條大道通羅馬”。在選擇展示方式時,學生應跳出常規(guī)的“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模式的限制,巧妙尋求多種方式進行展示。
一是“以學論教”?!耙詫W論教”即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一切活動都要以是否滿足學生的需求,是否有利于學生成長,促進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為目標,強調以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呈現出的狀態(tài)及實際需要為參照來評價課堂教學的質量[3]。二是關注每一個學生?!敖處煵粌H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關注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品素養(yǎng),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塑造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一是評價主體多元。變教師單一的評價主體為教師、學生、家長、管理者等多元評價主體。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有利于參與評價的學生、家長、管理者增強對政治課的認識和重視,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提高課堂的參與度,發(fā)揮評價的積極導向、反饋調節(jié)等功能[4]。二是評價內容多元。高中政治高效課堂構建中,應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狀態(tài)、學習情感、課堂幸福指數、學習收獲、成長軌跡作為評價的內容[2],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整體表現。三是評價方法多元。變單一的教師評價為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小組互評相結合的多元評價;變傳統(tǒng)的紙筆測驗為觀察訪談、創(chuàng)意獎勵卡、學生成長記錄袋法等方法,根據學生特點進行針對性評價。
一是明晰處理結果的目的。應明晰課堂評價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學習,通過評價結果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使所有學生都能學會學習,所有學生的學習都成為一次“幸福之旅”。二是確定可行的評價標準。應明確課堂評價的標準,課堂評價結果處理以思想政治課程標準細化成的學習目標要求作為依據,可以將學生的表現與標準進行對照,分析學生達成標準的程度與標準的差距,就可以形成一套比較規(guī)范的分析學生學業(yè)成就水平的操作指標體系[5]。三是實施有效的反饋與交流。評價的核心在于反饋。反饋能夠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優(yōu)勢和問題所在,從而實現自我反饋,最終成為一個自我引導、自我監(jiān)控的學習者[5]。對評價結果的分析,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引導。應及時和學生交流,深入了解情況,找出問題所在,以期學生取得更大的學業(yè)進步。
[1]李炳亭,褚清源.問道課堂:高效課堂理念與方法的26個追問[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11.
[2]李炳亭.高效課堂理論與實踐:我們的教育學[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12.
[3]彭樹成,秦自云,李風華.高效課堂實踐導航[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
[4]賈寶芳.學生學習評價主體多元化初探[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1):64-65.
[5]劉 輝.促進學習的課堂評價結果處理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責任校對 龍四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