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夏蘭
[摘要]文章闡述了黨的群眾路線內容,對于黨的群眾路線的形成的發(fā)展進行了研究,最后就如何堅持黨的群眾路線,鞏固和發(fā)展良好的黨群關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群眾路線;新時期;黨群關系
一、黨的群眾路線的內容
群眾路線,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是黨的群眾觀點,它是黨的群眾路線的核心內容,體現(xiàn)的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群眾問題的世界觀,“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黨的群眾觀點的具體化,即如何把黨的群眾觀點落到實處,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群眾問題的方法論。黨的群眾路線是我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的原理系統(tǒng)地運用在黨的全部活動中,形成黨在一切工作中的群眾路線,這是我們黨長時期在敵我力量懸殊的艱難環(huán)境里,進行革命活動得到的無比寶貴的歷史經驗和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進行中國革命和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中得出的寶貴經驗,是我們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奪取革命勝利,推動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不斷向前發(fā)展的重要法寶。
二、群眾路線的形成與發(fā)展
19世紀 20 年代,中國共產黨立黨之初就提到了“群眾路線”這個概念,30 年代,毛澤東更多地注意到關心群眾利益對革命的重要意義,強調一切工作應盡量采取發(fā)動群眾的工作方式。黨的七大通過的新黨章,第一次明確規(guī)定了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和基本要求。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第一次將黨的群眾路線表述為“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备母镩_放以后,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在繼承毛澤東思想的群眾路線思想的基礎上,更加豐富和發(fā)展黨的群眾路線思想。
三、堅持黨的群眾路線,鞏固和發(fā)展良好的黨群關系
1.堅持執(zhí)政為民是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搞好黨群關系的根本。
當前,黨員隊伍包括干部隊伍中出現(xiàn)了一系列問題,譬如一些人入黨前表現(xiàn)良好,入黨后放松自我要求,甚至違法亂紀墮落腐敗,一些沒有實際能力而只會夸夸其談的人,進入了黨的隊伍包括干部隊伍等現(xiàn)象,盡管這些現(xiàn)象并非主流,但還是給黨的隊伍的純潔性帶來了更大的威脅,決不能掉以輕心。加強群眾路線教育,搞好黨群關系應該從新時期黨面臨的新情況出發(fā),進行黨的根本宗旨的教育,使全黨更好地樹立“執(zhí)政為民”意識,教育黨員干部能夠運用手中掌握的權力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抵制權力和利益的對廣大黨員干部的誘惑。
2.求真務實是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搞好黨群關系的保證。
求真務實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一以貫之的科學精神,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也是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共產黨人應該具備的政治品格。求真務實是群眾路線的本質特征,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改進作風的重要任務。切實加強思想教育,不斷提高黨員干部求真務實的自覺性,切實抓好工作落實,把求真務實體現(xiàn)到各項工作中去,切實建立健全制度,為堅持求真務實提供體制保證。以轉變作風為前提做好群眾工作,以信任為紐帶做好群眾工作,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基礎做好群眾工作,以制度為保障做好群眾工作。
3.清正廉潔是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搞好黨群關系的關鍵。
黨員干部的素質、能力和作風在貫徹群眾路線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權才能贏得民心,保證黨員干部的清正廉潔是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搞好黨群關系的關鍵。對于黨員干部的教育,不僅要注重論教育,還要注重把干部的理論素養(yǎng)轉化為黨性、轉化為德性,從實際出發(fā),把共產黨人的道德觀包括廉政意識教育納入群眾路線教育,加強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教育,使黨的干部隊伍健康成長,使黨永葆生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