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彩霞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 外語系,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0)
校園流行語是在一段時間里流行于校園的一種話語形式,包括高頻詞匯、短語、句子及特定句型。作為一種標準化的語言現(xiàn)象,近年來,流行語越來越成為大學生用來表達自我的獨特方式。校園流行語是校園生活的即時反映,也是校園文化的外在表現(xiàn),對校園流行語的研究有助于我們了解大學生的校園生活狀況、價值觀念及個性心理,從而關(guān)注他們的生存狀態(tài)和心理困惑。另一方面,以模因論的視角研究校園流行語可以揭示文化進化、語言演變的過程,了解語言發(fā)展方向和社會前進的趨勢。
語言本身就是模因,模因主要寓于語言之中。任何字、詞、語句、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過模仿得到復制和傳播,都可以成為模因。語言模因揭示了語言傳播和語言復制的規(guī)律。語言模因在復制、傳播的過程中往往與不同的語境相結(jié)合,出現(xiàn)新的集合,組成新的模因復合體。從模因論的視角觀察,語言模因的復制和傳播有“內(nèi)容相同形式各異”的基因型和“形式相同內(nèi)容各異”的表現(xiàn)型兩種方式。
基因型模因是指表達同一信息的模因在復制和傳播過程的表現(xiàn)形式可能一樣,也可能不一樣,但內(nèi)容卻始終同一?;蛐湍R驈椭坪蛡鞑ブ饕袃煞N方式:(1)相同的方式直接傳播。當遇到與原語相似的語境,模因就往往以直接的方式來自我復制和傳播。例如,當學生勸說別人無果時,直接引用“對牛彈琴”來表達自己的不快心情。(2)相同的信息以異型傳播。這類信息在復制過程中盡管出現(xiàn)了信息變異,與原始形式及其表面意義大相徑庭,但這些變化并不影響原始信息,復制出來的仍是復制前的內(nèi)容。例如,當前的流行語以同音、諧音者居多。“稀飯”字取“喜歡”的諧音,兩字本毫無干系,卻因發(fā)音的相近而互通,頓時讓“稀飯”的使用率劇增?!跋★垺北臼侨藗?nèi)粘J持嗟囊环N通俗稱謂,并無他意,而人們卻以其豐富的想象與創(chuàng)新賦予了它新的涵義,語言更顯活潑。
表現(xiàn)型模因是指模因采用同一的表現(xiàn)形式,但分別按需要表達不同的內(nèi)容。例如流行歌曲保留原有曲調(diào),填上不同內(nèi)容的歌詞反復傳唱。模因表現(xiàn)型復制和傳播主要有三種方式:(1)同音異義橫向嫁接。語言模因在保留原來結(jié)構(gòu)的情況下,以同音異義的方式橫向嫁接。例如,在漢語中“可愛”指人天真無邪,令人喜歡的意思。但在校園流行語中卻是可憐沒人愛的意思;(2)同形聯(lián)想嫁接。語言形式?jīng)]有變化,但嫁接于不同場合導致產(chǎn)生不同的意義聯(lián)想;例如,“特困生”在漢語中指生活特別困難的學生,但在校園流行語中指上課老打瞌睡愛睡覺的學生;(3)同構(gòu)異義橫向嫁接。指語言模因的結(jié)構(gòu)和形式都不變,但內(nèi)容變了,為另外的詞語所取代。同構(gòu)異義橫向嫁接模因不限于單個詞語,有時是語句,甚至是整段篇章。例如,宋代詞人李清照的詞“沉醉不知歸路,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學生們模仿其結(jié)構(gòu)創(chuàng)造出來了“酒醉不知歸路,誤入校園深處。嘔吐,嘔吐,驚起鴛鴦無數(shù)。”用來描寫真實的大學生活。
從模因的視角來看,語言就是模因。作為載體,模因在語言的幫助下復制和傳播。語言是動態(tài)的,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變化。校園流行語被模仿后,在復制和傳播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多種形式的變異。本文將從模因論的視角,從語音變異、詞匯變異、詞義變異和語法變異四個方面詳細分析校園流行語變異。
1.語音變異。
大學生年輕有活力,對待新鮮事物充滿好奇,當他們在表達自己的心里情緒時又喜歡用更加簡潔的詞匯。大學校園流行語在語音方面的變異手段主要有:聲音復制、同音異義。
(1)聲音復制。
大學生通過有意創(chuàng)造一些有著同一音節(jié)的詞匯,達到便捷交際的目的。例如,漢字“東東”指的是“東西”,“飯飯”指的是“吃飯”,“變變”指的是“變態(tài)”,“漂漂”指的是“漂亮”,“豬豬”指的是“笨蛋”。 這些語言變體的使用能給對方留下天真、幽默的印象。
(2)同音異義法。
同音異義是指不改變原來語言的結(jié)構(gòu),只是根據(jù)需要將其總的詞匯換成有相同發(fā)音而意義不同的詞匯。這種變異不但節(jié)省了時間,而且使得表達生動了不少。校園流行語的變異主要通過以下三種手段實現(xiàn):①漢字的同音異義。例如:大學生在上網(wǎng)聊天的過程中,他們可能會用“醬紫”代表“這樣子”。其實,這種用法是模仿福建方言“這樣子”的發(fā)音?!氨怼敝傅氖恰安灰?,是模仿上海方言對“不要”的發(fā)音。“偶很稀飯你啊”是“我很喜歡你呀”的意思,是模仿山西的方言。2011年流行詞“神馬”也是漢語“什么”的同音異義詞匯的變體。這種變異在大學生中很流行,在校園學習和生活中他們經(jīng)常用到這些變異詞匯;②數(shù)字的同音異義。如:“5201314”是“我愛你一生一世”的意思,“748”是“去死吧”,“555”是“嗚嗚嗚”,“886”是“拜拜了”;③漢字和數(shù)字混用。例如;“謝謝”被寫成“3Q”,“F2F”意思是“面對面”,“很Q”意思是“很可愛”,“IC”是“我明白”的意思。
2.詞匯變異。
詞匯變異是指根據(jù)表達的需要,把常規(guī)詞匯的某個詞或詞素更換或改變,造出新詞匯的語言現(xiàn)象。大學校園流行語在詞匯方面的變異手段主要有下面幾個。
(1)外來語借用。
隨著世界的發(fā)展,中國加快了追趕世界潮流的步伐。作為接受過良好教育的一代,大學生將探索前沿信息作為自己的歷史責任。在這一過程中,許多外語詞匯被引進中國。在很多時候,由于文化的差異,這些外來詞匯很難用一個相對應(yīng)的漢語詞匯來翻譯它。在這種情況下,直接借用這些外語的概念和表達方式,既是一種東西兼容的表達方式,也是學生追求時髦,突顯個性的一種途徑。比如:“歐巴桑”指的是“年長的女人”,“卡哇伊”是“很可愛”的意思,“榻榻米”指的是“一種草墊”?!耙撩脙骸敝傅氖恰癊-mail”, “vitamin(維他命)”,“dink(丁克家庭)”,“hacker(黑客)”,“酷(cool)”,“fance(粉絲),“突っ込み”(吐槽)等等。這種流行語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容易被大學生記住。
(2)首字母縮寫和詞語簡化。
首字母縮略詞是指通過組合每個詞的首位字母構(gòu)成的新詞。在大學生的交際中,首字母縮略詞主要使用在發(fā)短信和上網(wǎng)聊天的時候,這樣他們就可以節(jié)省更多的時間發(fā)出更多的短信,從而提高交際的有效性。例如:“Support”縮寫成“SP”,“do it yourself”縮寫成“DIY”,“in my opinion”縮寫成“IMO”, “悲慘的催人淚下“縮寫成”悲催“等。顯然,這些縮略詞使得大學生在交際時語言更加簡單有趣。反映了大學生追新求異,突顯個性的語言表達需要。同時也是校園語言趨于經(jīng)濟簡約、委婉含蓄、語言隱諱的具體表現(xiàn)。
(3)創(chuàng)造新詞匯。
在校園日常生活中,大學生創(chuàng)造了許多新詞來表達描繪自己的生活和學生。例如,“屌絲”指的是“出身卑微、相貌平凡的男性”;“拍磚”是“表達對某人某事有不同看法”的意思;“見光死”意思是“一些通過網(wǎng)上認識的人,本來印象不錯,但見面后覺得印象下降,不如所預料”;“雷人”指“讓人很吃驚”;“百一下”指“通過因特網(wǎng)搜索信息”;“網(wǎng)蟲”指的是“沉溺于網(wǎng)絡(luò)的學生”;“女漢子”指的是“純爺們性格的女性”等等。
(4)漢英詞匯合并。
在交際的過程中,大學生們會把漢語和英語合并來用。這些合并也是語言變異的一種形式,使得語言更加靈活機動,形式多樣,語義豐富,深受學生的喜愛。比如:“I服了You”(我佩服你了);“who 怕who”(誰怕誰);“有空Q我”(有空用QQ聯(lián)系我);“很Q”(很可愛);“小case”(小事一樁);“hold 住”(掌控、把握、維持);“你out 了”(你跟不上潮流了)等。
3.語義變異。
由于大學生追求獨特性和幽默性,他們往往不喜歡被常規(guī)語言形式束縛,所以他們需要尋求一種新的形式能巧妙地表達他們的想法和觀點。大學校園流行語在語義方面的變異手段主要有下面幾個。
(1)舊詞新義。
舊詞新義是指在新的語境下,詞匯的形式?jīng)]有變化,但賦予了新的含義。雖然這些表達獲得了新的含義,但他們的語音形式和書寫形式?jīng)]有變化,并且與原詞的意義和用法并存。例如:“奇葩”指珍奇而美麗的花朵,然而在校園流行語中它指的是“十分離奇古怪,世上少有的人或事物”;賣萌的“賣”不是出賣,而是顯擺、展露的意思?!百u萌”的意思是“裝可愛、扮嫩、撒嬌”,具有調(diào)侃的色彩;“和諧”指的是“和睦協(xié)調(diào)”,在校園語中卻指的是“某些非法文字或圖片被刪除或被其他符號給掩蓋了”;“土豪”指的是“花錢大手大腳的學生”。對于普通人來說,這些新詞在詞義上的變化顯得既荒謬又可笑。但是,大學生們認為這些新詞彰顯了他們獨特的個性。
(2)誤釋。
誤釋是校園流行語的另一種詞義變異形式。大學生們經(jīng)常誤釋一些常規(guī)詞匯或常規(guī)表達。例如:“天使”解釋為“天上掉下來的一坨屎”;“賢惠”被大學生解釋為“閑閑的什么都不會”;“蛋白質(zhì)”被解釋為“笨蛋,白癡加神經(jīng)質(zhì)”;“偶像”解釋為“嘔吐的對象”。
4.語法變異。
語法變異現(xiàn)象在校園流行語里非常普遍,在上網(wǎng)聊天或現(xiàn)實生活的交際過程中,語法變異是大學生有效表達自己的最主要的方式。盡管這種通過語法變異而產(chǎn)生的新的表達不能用傳統(tǒng)規(guī)則來分析,但它確實是一種簡潔有效的表達方式被廣大大學生所接受。大學校園流行語在語法層面的變異手段主要有違背語法規(guī)則和仿句兩種方式。
(1)違背語法規(guī)則。
結(jié)構(gòu)主義認為句法是語法的中心,意思是說句子主要由句法組件構(gòu)成。一個可理解的句子必須遵循句法和語法規(guī)范。然而,大學生為了交際的快速和便捷,大量的英語和漢語校園流行語違背了標準的語法規(guī)則。例如,一些句子中出現(xiàn)省略動詞、主謂不一致或替代現(xiàn)象。例如,“有事電我”,標準的句子應(yīng)該是“有事的話給我打電話”;“百度一下”,完整的句子是“用百度這個搜索引擎搜索一下,你就會知道”。
(2)仿句。
大學生對一些流行語、詩歌或電影電視的對白進行模仿、改編。例如,“農(nóng)夫,山泉,有點田?!蹦7碌氖菑V告語“農(nóng)夫山泉,有點甜?!薄按夯ㄇ镌潞螘r了,往事知多少。教室昨夜又用功,考試不堪回首課堂中。”模仿的是南唐著名詞人李煜的詞,原句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边@些詼諧的改編詩文不但減輕了大學生的學習壓力,而且也是大學生在校園的真實生活的體現(xiàn)。大學生也從互聯(lián)網(wǎng)中模仿一些句子。例如,2009年,基于網(wǎng)絡(luò)流行語“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的句子層出不窮,“哥偷的不是菜,是寂寞!”“哥呼吸的不是空氣,是寂寞?!薄案缟系牟皇钦n,是寂寞!”“XX的不是XX,是寂寞!”還有2012年的“元芳體”和2013年的“甄嬛體”這些句子模因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被不斷地復制和傳播。
綜上所述,由于大學生有追求并創(chuàng)造新事物的心理需求,這些變異很容易被模仿,這就進入了模因生命周期的第一個階段——模仿,一旦新的表達出現(xiàn)給其他人留下印象,它就會逐漸被接受,被越來越多的人在日常交際中使用和記憶。這樣,校園流行語模因就得到了迅速的傳播,這就進入了后面的兩個階段——表達、傳播,模因的一個生命周期也就到此完成。經(jīng)過不間斷的復制和傳播,校園流行語新的變體成為大學生生活中的語言模因而被更多的人接受和傳播。
處于中國社會大變革中的大學生,更喜歡凸顯自己獨特的個性。流行語不但反映了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也體現(xiàn)了大學生的價值觀、信仰和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大學生,借助流行語來表達自己的獨特的心理和語言,體現(xiàn)其整體的文化風尚和審美趣味,同時也折射出了大學生對語言規(guī)范的破壞等負面影響。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對大學流行語加以正確地引導和利用,促進大學生健康、全面地發(fā)展。
[1]何自然, 謝朝群, 陳新仁.語用三論:關(guān)聯(lián)論·順應(yīng)論·模因論[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胡青青.校園流行語的語言變異現(xiàn)象[J]. 湖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 154-156.
[3]孫慧明,李成華. 校園流行語[J]. 河北理工大學學報,2007(5):115-118.
[4]楊小華.大學校園流行語中的模因現(xiàn)象探析[J].社科縱橫, 2009(8):157-158.
[5]張巧.模因論視角下的校園流行語變異[D].成都理工大學,2013:30-38.
[6] Blackmore, S. J. The Meme Machine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7]Richard Dawkins. The Selfish Gene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