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岳陽地名源流考*

      2014-03-31 11:48:33彭雪開
      關(guān)鍵詞:岳州巴陵岳陽

      彭雪開

      (湖南工業(yè)大學(xué) 湘東歷史文化研究所,湖南 株洲 412008)

      唐代杜佑《通典·州郡十三》:“岳州,今理巴陵縣。古蒼梧之野……亦古三苗之地;亦古麇子國?!北彼畏吨旅鳌对狸栵L(fēng)土記》:“岳州南鄰蒼梧之野,古三苗國,又為麇子國?!泵鞔胫巍对乐莞尽?“春秋為麇子國,戰(zhàn)國楚羅子國?!鼻骞饩w《巴陵縣志》:“春秋時(shí)屬楚,亦為麇、羅二國地?!?/p>

      “蒼梧之野”,源出《史記·五帝本紀(jì)》:“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為零陵。”[1]“蒼梧,”源于《山海經(jīng)·海內(nèi)經(jīng)》。蒼梧,應(yīng)是南方最早的地域地名,謂岳陽“古蒼梧之野”,至少有其文字依據(jù)。

      岳陽,上古為三苗國地。宋元之交《文獻(xiàn)通考》:“三苗之國,左洞庭,右彭蠡。”杜佑《通典》:“今岳州、潭州(長沙)、衡州,皆古三苗國?!薄秶Z·楚語》《逸周書·嘗麥篇》《呂氏春秋、蕩兵》《戰(zhàn)國策·秦》等典籍中,皆有九黎部落聯(lián)盟崛起,蚩尤率九黎部落與炎黃帝部落聯(lián)盟,長期爭戰(zhàn)的記載。《太平御覽·卷一五》:“黃帝與蚩尤九戰(zhàn)九不勝。”后炎黃部落聯(lián)合起來,最終在涿鹿(今河北涿鹿)將蚩尤擒殺。[2]九黎部落戰(zhàn)敗后,退居南方,到堯、舜、禹時(shí),又形成強(qiáng)大的三苗部落聯(lián)盟,史稱“三苗國”,其首領(lǐng)為驩兜?!稇?zhàn)國策·魏策一》:“三苗之后,左洞庭,右彭蠡?!薄渡袝虻洹贰秶Z·楚語下》《墨子》《荀子》《呂氏春秋·召類》等典籍中,多有三苗部落處南蠻不賓服的記載。[1]22

      據(jù)地下出土文物考正:戰(zhàn)國古代三大部落集團(tuán)之一三苗氏一支,確在南方活動(dòng),其活動(dòng)范圍正是南方幾何印紋陶的主要分布區(qū)。[3]湖南澧縣新石器時(shí)代中晚期屈家?guī)X文化(距今5500-5000 年),有較大城址,有特大型墓葬,有大居室、大廚房,有中心聚落區(qū),并在澧縣平原上分布著57 個(gè)屈家?guī)X文化時(shí)期聚落遺址。這表明當(dāng)時(shí)城頭山,已是控制這些聚落的早期邦國文明的政治、經(jīng)濟(jì)中心。[4]而且很有可能是三苗國的政治聚落中心。以上典籍記載及地下文物遺址,皆確證古三苗國確實(shí)存在。岳陽古屬三苗國無疑。

      岳陽,春秋時(shí)與古麇子國有歷史淵源。張培玉《鄖陽古國》考正:麇子國源于微,在今山東西部梁山境北,先后五遷。四遷其錫穴一支過長江至洞庭湖(岳陽)一帶,國號仍稱麇,也稱微?!蹲髠鳌の墓辍酚?楚子、陳侯、鄭伯、蔡侯,次遞于厥貉,將伐宋,麇子逃歸。十一年“楚子伐麇,成大心敗麇師于防諸(今湖北房縣),潘崇復(fù)伐麇,至于錫穴?!保?]約在魯文公十二年(前615)左右,楚滅麇子國,遷其遺民于沅湘微水流域(今岳陽縣新墻河鎮(zhèn)),允其復(fù)國,為楚附庸國,筑麇城族居。石泉先生《古代荊楚地理新探》認(rèn)為:麇子遷今岳陽一帶之前,由楚遷湖北襄陽市東北(亦說在京山),再遷麇子沅湘流域巴丘一帶。

      公元前506 年,吳、楚大戰(zhàn)于麇地(今岳陽一帶),楚敗,暴骨原野,無人收尸。第二年,據(jù)《左傳·定公五年》記:楚在麇地施以火攻,大敗吳軍。楚昭王派王孫于麇地筑城,始為巴丘筑城之始。《春秋地理考》認(rèn)為:巴陵麇城“當(dāng)是楚滅麇后,遷麇人于此。”

      《岳陽風(fēng)土記》:“麇有東西二城。春秋,楚昭王城麇,即此?!薄睹饕唤y(tǒng)志》云:“麇城在(巴陵)縣東南三十里?!苯窨荚狸柨h發(fā)現(xiàn)大馬城遺址。勝斌《楚文化的南漸,羅國、麇國城遺址》書中初步判定:“大馬城址,平面呈方形,城垣輪廓保存較完整。”“此城址的年代始自春秋是有可能的?!边@座古城遺址與古籍中所述地望是相同的,只是相距稍遠(yuǎn)一點(diǎn)。[6]這是其時(shí)未有精確里數(shù)所致,說明此麇城,當(dāng)是楚國軍事駐防之城,并非麇子國城。因此次麇子國助吳攻楚,吳人入郢,使楚大敗,故楚國為防止麇子國興起,故滅巴丘麇子附庸國,墜其城建新城,仍以麇城稱之。自此后麇人一部分逃至今四川、云南,一部分南逃遠(yuǎn)至今越南北圻一帶,一部分融入當(dāng)?shù)毓旁阶?,一部分臣服楚國為楚之臣民?/p>

      巴丘得名,與馬援征討“武陵蠻”密切相關(guān),自古為戰(zhàn)場要沖?!逗鬂h書·光武帝紀(jì)》:建武二十四年(48)秋“武陵蠻寇臨沅……伏波將軍馬援率四將軍討之?!贝文辏娭料码h縣巴丘山(今岳陽市),或曰有巴丘湖?!稜栄拧な挕?“楚有云夢”,郭璞曰“巴丘湖是也。”建巴丘邸閣,作為屯兵儲糧之驛站。至東漢建安十三年(208),《三國志·卷一》記:曹操“自江陵征討劉備,至巴丘,遣張憙救合肥?!保?]至此,“巴丘”之名記于國史典籍。其時(shí)巴丘已由自然地名,成為重要地域地名。建安十五年(210)“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于巴丘病卒。時(shí)年三十六。”[7]935建安十九年五月“權(quán)大怒,乃遣呂蒙督鮮于丹、徐忠、孫規(guī)等兵二萬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使魯肅以萬人屯巴丘以御關(guān)羽?!保?]828由此可知,三國時(shí)巴丘,已是三國吳孫權(quán)時(shí)軍事重鎮(zhèn)。有關(guān)史料記:魯肅為檢閱操練水軍,在巴丘筑巴丘城,并在其西門城頭上,修建一座“閱軍樓”。世傳此樓即為岳陽樓前身?!对狸栵L(fēng)土記》:“瀕江水退,漁人于沙磧得箭鏃甚多,形制不一,皆銅為之……足以證前代戰(zhàn)爭之沖也?!卑颓鹱怨艦閼?zhàn)略要沖得到證實(shí)。

      巴丘何以得名?相傳春秋時(shí),一巴國將領(lǐng)率千人,于此與楚國軍隊(duì)大戰(zhàn)七天七夜,最后全軍覆沒。當(dāng)?shù)厝藢⑵涫窃嵊诟咔鹬希试话颓?。這于史無據(jù),當(dāng)為傳聞。據(jù)《華陽國志·巴志》:“《春秋》魯桓公九年(前703),巴子使韓服告楚,請與鄧為好?!背映善涫拢蟆班嚹媳?,攻而奪其幣。巴子怒,伐鄧,敗之。其后巴師、楚師伐申,楚子驚巴師?!薄棒斍f公十八年(前676),巴伐楚,克之?!保?]這一仗使那處之尹閻敖敗而逃之,為楚文王所殺,其族因而叛亂,巴人乘機(jī)攻楚。第二年,楚文王率軍反擊,敗于津(一說今湖北枝江西,一說今沙市)。公元前477 年,《左傳·衰公十八年》:“巴人伐楚,圍鄾……三月,楚公孫寧、吳由于、薳固,敗巴師于鄾(今湖北襄樊市東北)。”因公孫寧作戰(zhàn)有功,封子國公于析(今河南淅川縣西北),開楚國封君之先例?!笆呛?,楚主夏盟,秦擅西土,巴國分遠(yuǎn),故于盟會希?!保?]11從以上記載看,春秋時(shí)期,楚、巴時(shí)而和好,時(shí)而爭戰(zhàn),終以巴師敗北,而爭奪的地域,在今湖北襄樊市西、東北(鄧、鄾),或在今湖北荊門市東北(那處)。這樣看來,春秋時(shí)楚、巴爭戰(zhàn)于巴丘,史無載,多屬傳聞。巴國為何與楚國爭奪以上要地,因其時(shí)巴國內(nèi)有魚、鹽、銅、鐵等之利,是圖打通北上通道,與中原諸侯國往來貿(mào)易。巴國敗后由江州遷都墊江,而至閬中(今四川閬中市)。[9]

      巴丘,作為自然地名,其得名很可能與東夷人活動(dòng)此地有關(guān)?!墩f文·巴部》曰:“巴,蟲也,或曰食象蛇?!彼未_愿《爾雅翼·釋魚》:“巴,食象之蛇?!薄渡胶=?jīng)·海內(nèi)南經(jīng)》:“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左思《吳都賦》:“屠巴蛇,出象骼?!崩钪芎沧?“巴蛇,大蛇也。能食象,故殺之出其骨也?!惫沤裎闹杏惺畮追N釋義,其本義指大蛇。能食象之蛇,當(dāng)為大水蟒。這與《江源記》中“羿屠巴蛇于洞庭,其骨若陵,曰巴陵”的記載,有暗合之處。其一,巴蛇,即大蛇,實(shí)指大水蟒;其二,巴蛇產(chǎn)于洞庭湖一帶;其三屠巴蛇后“其骨若陵?!逼渌?,后羿屠巴蛇。

      羿稱后羿,又稱夷羿。古代傳說中為夏代東夷族首領(lǐng),原為有窮氏部落首領(lǐng),名羿,善射箭?!秱喂盼纳袝の遄又琛氛J(rèn)為:羿為有窮國國君。相傳在太康時(shí),夏朝內(nèi)亂,羿乘機(jī)伐夏,逐走太康,自立為君。不久,因喜游狩獵,不理政事,被家眾(亦說寒浞)殺死。[10]東夷族一支,是否在今岳陽一帶活動(dòng),史無載,但也有可能。20 世紀(jì)90 年代前,岳陽境內(nèi)地下文物考古,發(fā)現(xiàn)有大溪文化時(shí)期(距今7000~5500 年)榮家灣鎮(zhèn)馮家潭遺址;有屈家?guī)X文化時(shí)期(5500~4600)麻塘鎮(zhèn)王家墩遺址。屈家?guī)X文化與中原龍山文化,有一定相互影響的關(guān)系。[11]再說歷史傳說,亦有歷史的影子,有的甚至就是歷史。后羿滅夏太康后,自立為君,喜游狩獵。其時(shí)今岳陽一帶,多湖澤山岳,有巴蛇吞象,后羿游獵至此,“屠巴蛇于洞庭,其骨若陵”,不是沒有可能。東夷族一支,遷徙此地后,與荊楚南蠻及古越人,共居一地,依東夷人傳說,取名巴丘。約在公元前615年左右,麇子國遺民被楚國遷于沅湘巴丘一帶后,因麇國遺民受楚文化影響,便依楚音,用楚文字書寫成“巴丘”。

      但其時(shí)“巴丘”,當(dāng)為麇子國轄地。楚國勢力,在公元前688 年遷羅子遺民于沅湘汩羅之后,才逐步深入湖南境內(nèi)。其時(shí),楚在今湖南還未置郡、縣。今湖南境域名義上屬荊楚之南境,除長沙(古青陽)等少數(shù)重邑歸屬楚國外,其余皆為古越人勢力范圍,因而史籍不載。西周初,僅記“長沙”,至春秋末,僅記“羅(羅子國)一些諸侯國名而已?!保?2]

      巴陵得名,與巴丘有文化依源?!稌x書·卷十五》:晉武帝平吳(280 年),立東晉國,荊州“長沙郡,漢置,統(tǒng)縣十,戶三萬三千。臨湘、攸、下雋、醴陵、劉陽、建寧、吳昌、羅、蒲沂、巴陵?!保?3]顯然,巴陵,作為政區(qū)地名,源于巴陵縣之設(shè),是以下雋縣部分地域及巴丘城邑上置縣。為何不以古巴丘為縣名?因“丘”與“陵”古文相通。《說文》:“丘,土之高也,非人所為也”;《書·禹貢》:“桑土既蠶,是降丘宅土”;孔傳:“地高曰丘?!倍傲辍?,《說文》:“陵,大阜也”;《爾雅·釋地》:“大阜曰陵”;又“陵”為“丘”之雅字,故置縣時(shí),由“巴丘”改稱“巴陵”??h治駐巴丘城(巴邱),屬長沙郡,轄境相當(dāng)于今岳陽市區(qū)及岳陽、臨湘縣境。

      巴陵,亦名岳陽。我國大陸南北皆有“岳陽”之名,岳陽,并非一地專名?!渡袝び碡暋?“即修太原,至于岳陽。”其時(shí)岳陽,當(dāng)指大岳山(今山西省霍山)以南,黃河以北之地域。因地處霍山之南,黃河之北,故名。可見古人早有“山南水北”為陽的概念。

      今湖南岳陽之名,最早源于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其時(shí)詩人顏延之作《始安郡還都與張湘州登巴陵城樓作》,詩中有“清氛霽岳陽,曾暉薄瀾澳”之句。這說明其時(shí)巴陵與岳陽齊名?!读簳ぞ砣酚?南朝梁中大通三年(531),立昭明太子“曲阿公詧為岳陽郡王。”[14]因有郡之置并封有岳陽郡王,郡治駐今汩羅市長樂鎮(zhèn)長東街,轄岳陽、玉山、湘陰、湘濱、吳昌、羅六縣。[15]232自此后,作為行政區(qū)劃地名之岳陽,載于國籍,名聲漸隆。

      岳陽何以為名?岳,《說文》:“嶽,東岱南靃、西華、北恒、中泰室,王者之所以巡狩所至。從山、獄聲。岳,古文象高形?!倍斡癫米?“今字作岳,古文之變?!薄队衿ど讲俊?“岳,同嶽?!薄对娊?jīng)·大雅·崧高》:“崧高維岳,駿極于天。”古今文中有數(shù)種釋義,其本義指高峻之山或最高的山峰。陽,《說文》:“陽,高明也?!薄吨芏Y·秋官·柞氏》:“夏日至,令刊陽木而火之?!辟Z公彥疏引《爾雅》:“山南曰陽?!薄队衿じ凡俊?“陽,山南水北也?!薄对娊?jīng)·大雅·大明》:“在洽之陽,在渭之涘。”孔穎達(dá)疏:“水北曰陽?!惫沤裎闹杏?0 余種釋義,其本義均指“向日為陽”,亦稱“山南水北為陽”。凡在大山之南水之北者,皆可名岳陽。[9]1835

      岳陽,作為自然地名得名尚早。相傳,古岳州城南約一公里處,有一小山名天岳山(今遺址仍在,有一段小街仍名天岳山),天岳山南麓有一小樓閱,因處天岳山之南麓,故名岳陽。唐開元四年(716)中書張說謫守岳州時(shí),常與詩友于此登南樓賦詩,因故名岳陽樓。不久,因岳陽樓年久失修,在一次大雨中塌毀,有人主張重修,張說認(rèn)為原址離城較遠(yuǎn),地勢低洼,景色不壯觀,便在郡城西門上早已倒塌的“巴陵城樓”原地上,修一座大樓閣,樓成后稱此為“岳陽樓”。后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先后登樓賦詩。從此岳陽樓名聲大振。至《岳陽樓記》后,便名傳天下,至今不衰。[16]

      岳陽作為縣域地名,始于南朝梁中大通三年(531)?!读簳ぞ砣?中大通三年(531),立昭明太子“曲阿公詧為岳陽郡王。”這一年,置岳陽、玉山、湘濱三縣,隸屬岳陽郡,屬羅州?!傲_州,南朝梁置。與岳陽郡同治于今汩羅市長樂街”。岳陽郡治駐長樂街,州治駐夾城。岳陽置縣后,或?qū)倭_州,或?qū)侔椭?、岳州,終屬岳州。[15]232“元屬岳州路,明清屬岳州府”。自南宋以來,歷代郡、州、路、府,多與縣同城而治。1913 年巴陵縣又復(fù)名岳陽縣。以后區(qū)劃累更。1981 年撤縣入市,1983 年復(fù)為岳陽縣,縣治由岳陽市區(qū)遷榮家灣鎮(zhèn)。1986 年迄今屬岳陽市。[17]

      隋開皇九年(589),岳陽由巴州改稱岳州后,南宋王象之《輿地紀(jì)勝》:“幕阜亦謂天岳,州居其陽,故謂之岳陽?!鼻骞饩w《湖南通志》謂岳陽州治“長樂適當(dāng)天岳東南,岳陽之名實(shí)昉于此。”以上之說,難以確信。其一,岳州得名,實(shí)源于岳陽。岳陽之名,見著文字當(dāng)在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岳州置于隋開皇九年(589),兩者相差164 年,何謂“州居其陽”之說?其二,南朝宋元嘉二年,岳陽是因一樓閣位居巴陵城南天岳山之南麓,故名,并非今平江縣與湖北通城縣交界處之天岳山。此處天岳山,亦名幕阜山,古為恒山,又名天柱山、幕浮山、昌山。三國時(shí)吳太史慈為建昌都尉時(shí),為拒劉表從子札營幕于山頂,故名幕阜山。改幕阜山為天岳山,約在宋代。清咸豐年間,筑隘口由巨石壘成,高8 米多,寬7 米多,長24 米,取名天岳關(guān)。今仍存東西兩面青石摩刻“天岳關(guān)”三大字。[15]269

      綜上所述,岳陽古名巴丘,又稱巴陵,其各自得名,皆有歷史文化淵源。楚、秦漢之后,因時(shí)因地置州、郡、縣,皆以巴陵或岳陽為名。今岳陽市區(qū),是一座有2500 多年的歷史文化名城,古跡眾多,名人薈萃,“樓觀岳陽盡,川迴洞庭開,”湖光山色,名甲天下,實(shí)為湘北重鎮(zhèn)。

      [1]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99:33.

      [2]王光鎬.楚文化源流新證[M].武漢: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1988.

      [3]彭適凡.中國南方考古百越民族研究[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2009:7.

      [4]袁建平.試論中國早期文明的產(chǎn)生——以湖南城頭山地區(qū)古代文明進(jìn)程為例[J]中原文物,2010(5):24-29.

      [5]魏 昌.楚國史[M].武漢:武漢出版社,1996:83-84.

      [6]黃軍認(rèn),陳湘源.巴陵古稱麇子國還是麋子國地的考辨[J]岳陽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bào),2009(1):63-67.

      [7]陳 壽.三國志[M].北京:中華書局,1999:22.

      [8]常 璩.華陽國志校補(bǔ)圖注[M].任乃強(qiáng),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1.

      [9]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2514.

      [10]辭海[M].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5:268.

      [11]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學(xué)[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4:405-406.

      [12]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原始、夏、商、西周、春秋、戰(zhàn)國時(shí)期[M].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96:20-21.

      [13]房玄齡,等.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1999:294.

      [14]姚思廉.梁書[M].北京:中華書局,1999:50.

      [15]湖南古今地名辭典編纂委員會.湖南古今地名詞典.岳陽[M].長沙:湖南出版社,1993.

      [16]巴陵勝狀[M].長沙: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1985:11.

      [17]湖南地名志編纂委員會.湖南地名志[M].長沙:湖南地圖出版社,2009:799.

      猜你喜歡
      岳州巴陵岳陽
      巴陵石化硫酸銨穩(wěn)產(chǎn)穩(wěn)銷 確保春耕化肥供應(yīng)
      晚清湖南被迫開埠的屈辱
      書屋(2022年7期)2022-07-20 09:16:28
      岳州扇技藝在標(biāo)志設(shè)計(jì)教學(xué)中的運(yùn)用與創(chuàng)新
      長江叢刊(2019年29期)2019-11-14 22:33:22
      湖南巴陵?duì)t窯節(jié)能股份有限公司
      資源再生(2019年3期)2019-04-29 03:44:32
      湖南巴陵?duì)t窯節(jié)能股份有限公司
      資源再生(2019年1期)2019-03-04 01:57:04
      岳州扇制作技藝探析
      戲劇之家(2018年36期)2018-03-30 03:27:18
      岳陽王家河巴陵東路橋設(shè)計(jì)
      上海公路(2018年4期)2018-03-21 05:57:30
      岳陽張氏正骨氣血理論之以氣為先
      岳陽首座全智能變電站明年投運(yùn)
      唐張說及其文人創(chuàng)作群岳州詩歌系年*
      五河县| 通河县| 宜章县| 台南县| 津南区| 冷水江市| 莲花县| 辰溪县| 布尔津县| 台东市| 西华县| 吴旗县| 通化县| 通化市| 玉门市| 长兴县| 容城县| 宝兴县| 巴里| 牙克石市| 会东县| 屏东县| 海伦市| 长岭县| 宜宾市| 射阳县| 新乐市| 海南省| 堆龙德庆县| 济宁市| 罗江县| 故城县| 正宁县| 彭山县| 剑川县| 克拉玛依市| 永和县| 沧源| 静乐县| 原阳县| 丹江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