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語文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素質(zhì)培養(yǎng)的雙重屬性,如何在學校、學生都較重視職業(yè)技能培養(yǎng),對語文課重視程度不夠,語文課時縮減的現(xiàn)狀中全面進行語文知識和人文素質(zhì)教育活動,圓滿完成語文課所承擔的教書育人任務(wù),成為許多高職院校語文教師共同面臨的課題。語文比較教學法是在語文教學中,把不同的知識點放到一起作比較,多角度、多側(cè)面、多層次去探求課文中的異同關(guān)系,并揭示其所蘊涵內(nèi)容的深刻意義的一種教學方法。其作用在于通過比較,求同辨異、突出重點、比中求活。這種方法可用于各種文體的教學中,如:議論文、文言文、小說、戲劇、詩詞、散文等的教學中都可以運用比較教學法。在不同的文體教學中又可以使用不同的比較方法。本文從比較教學法的含義入手,對其作用以及在部分文體中的具體運用加以舉例說明,也對比較教學法在使用時應(yīng)該注意的諸多問題等方面作了詳細的闡述。
關(guān)鍵詞:高職語文;教學;比較教學法
1 比較教學法的含義
比較就是運用對照的手段確定事物異同關(guān)系的思維過程的方法。比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中,教師有意將不同的知識點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通過縱橫、正反等對比找出比較對象相似或不同之處,便于學生在比較中學習掌握的教學方法。它是辨別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事物異同的思維過程,把兩種或兩種以上互為聯(lián)系而又有差異的知識分別進行分析、區(qū)別、鑒賞,辨析異同、把握特征、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方法,借以弄清事物的獨特性。如果把這一比較教學法運用到語文教學上,我們就叫它為“語文比較教學法”。
2 比較教學法的作用
在語文教學中采用多種形式的比較法,不僅可以將新舊知識,事物關(guān)系溝通組織起來,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還能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氣氛和秩序,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
2.1 通過比較,求同辨異
“求同辨異”是比較教學法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也是比較法最主要的功能。黑格爾在《小邏輯》中說:“假如一個人能見出顯而易見之異……我們不會說這個人有了不起的聰明……我們所要求的是要看出異中之同或同中之異?!盵4]所謂“求同法”就是帶著一定目的和問題去探求不同事物中相同的部分;相反,所謂“求異法”,就是從諸事物、諸要素間探索其不同的部分,求得事物特殊的一點。對于教育來說,能在極不相似的對象中尋“同”,或在極相似的對象中辨“異”,有重要的意義。
2.2 通過比較,突出重點
閱讀方法最要緊的是要“多比較,多歸納,多體會”。聞一多先生說:“一切價值都在比較上看出來。”通過比較,篩選出有價值的東西和重點、難點,在閱讀教學中尤為重要。比較法運用表格、圖示、提綱,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又能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有利于知識的傳授和作品的鑒賞,給學生帶來審美享受。
2.3 通過比較,比中求活
呂叔湘先生在談到語文課堂教學時說:“關(guān)鍵在于一個‘活字……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把課教活了?!盵5]把課堂教學教“活”有許多方法,其中“比較”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在課堂上,教師比得“精”,學生練得“多”,比中求活,比中求同,比中求異,比中增長才干,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學會欣賞,學會研究,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通過自己努力去理解的東西,才能成為自己的東西,才是真正掌握的東西?!崩?,高職語文教材中,對中國古典詩歌各個流派均有涉及,但又未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妨對詩人進行流派風格比較,通過比較,讓學生掌握不同詩歌流派特點,激活思維,從而從整體上對中國古典詩歌形成認識,較好掌握不同詩人藝術(shù)創(chuàng)作特點,提高學生文學賞析能力。
3 比較教學法在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在教學中,比較教學法的方法很多,如:分解比較法、假設(shè)比較法、聯(lián)想比較法、單項比較法、綜合比較法、多元比較法、定性定量比較法等。但對于不同的文章,我們應(yīng)采用不同的恰當?shù)姆椒ā?/p>
3.1 實用文體教學中比較教學法的運用
實用性文體是高職語文教學中學生普遍認為枯燥難學的內(nèi)容,他們往往被不同的文體寫作格式、要求弄得暈頭轉(zhuǎn)向,從而對這部分內(nèi)容厭學應(yīng)付。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除了強調(diào)實用性文體對今后順利開展工作的重要性外,最好采用比較方法,對多種文體進行比較教學,減輕學生負擔,幫助學生形成鮮明記憶。如對于行文格式,完全可以簡介相同,比較異處,以不同帶相同,突出格式個別性,強化學生記憶。
對于同類文體特點,以比較的方法串講,如請示與報告的寫作,完全可以用比較的方法簡化為下列內(nèi)容:格式相同;不同是請示為事前行文,需要等待批復,報告為事后行文,不需批復。
3.2 在詩詞教學中比較教學法的運用
文學是語言藝術(shù),文學作品以詩歌的語言最為精練,感情最為豐富。詩歌這種文學樣式,偏重于抒情言志,抒情詩自不待言,即便是敘事詩或闡明哲理的詩,也必須飽含詩情,才能真切感人。情緒和感情是詩的基礎(chǔ),詩歌與其它文體相比,能較為充分地顯示作者的品格和情懷。優(yōu)秀的詩篇能豐富和美化精神生活,并啟示真理。但它不直接告訴讀者應(yīng)當如何如何,而是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凈化人們的靈魂。
詩歌教學對學生是個難點,對老師來說也是個難點。對情感以及其意境都是難點,我們運用比較法可以較輕松地見出異同。例如在講李白的詩歌、毛澤東的詩詞時,雖然詩人所處時代不同、詩歌體裁不同,但如果我們從他們詩歌藝術(shù)特點中均具有豪邁奔放這一點出發(fā),進行比較,就會發(fā)現(xiàn)李白、毛澤東的詩歌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的共同點,與此同時指導學生分析“天生我才必有用”、“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所表達思想境界的高低,讓學生認識到只有拋棄個人私利,投入到為人民幸福、社會發(fā)展的事業(yè)中,才能實現(xiàn)人生的最大價值。通過比較教學,學生對兩首詩歌都有了一個全面的掌握,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習詩歌的興趣,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3.3 在散文教學中比較教學法的運用
對于我們來說散文教學是所有文體中最難教學的。因此,我們在教學時,更應(yīng)該使用比較教學法,才能夠讓學生們更能理解散文所表達的主題思想以及藝術(shù)特色。對散文教學,我們得注意三個方面——體情、悟理、品趣。對老師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應(yīng)該使用怎樣的教學方法呢?那不防試試比較教學。
例如在《荷塘月色》、《荷塘清韻》講解時,不妨直接運用比較方法,兩篇課文同時進行,在時代背景、作者人生經(jīng)歷、寫作方式、藝術(shù)特點等方面以比較方式進行分析,從而使學生對作家、作品在比較中形成鮮明印象,同時提高對于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
4 使用比較教學法時應(yīng)注意的問題
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針對不同的課文,應(yīng)當靈活采用不同的比較方法和比較不同的內(nèi)容,不可漫無邊際,做風馬牛不相及的比較。因此,在運用比較時,應(yīng)注意:
1. 要善于發(fā)現(xiàn)被比較對象之間的聯(lián)系,選擇比較對象并確定比較點。
2. 在精讀的基礎(chǔ)上進行比較和分析,比較點放在“異中求同”和“同中求異”上。
3. 在進行聽、說、寫的比較教學時,重點應(yīng)放在過程的比較上,分析“為什么”,并在今后的訓練中吸收好的經(jīng)驗。
4. 在比較教學中切忌蜻蜓點水,浮光掠影,歸納出幾點同異便淺嘗輒止,結(jié)果知識體系僅建立在表層,遺忘迅速。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對“同”和“異”問個為什么,正所謂“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這樣才能讓學生理解得更深刻。
比較教學法一個顯而易見的優(yōu)點是在教學中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兩篇或多篇課文放到一起作比較,既能比較出多篇課文相同或不同的寫作方法、表達方式、主題思想等知識點,又能夠?qū)λ麄冞M行總結(jié);內(nèi)容既豐富,又清晰、系統(tǒng),容易記憶。另外,還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使他們學會把兩篇或多篇文體或體裁相似的課文進行比較學習,在嚴謹?shù)谋容^中掌握知識。
作者簡介
孫華(1970—),女,吉林省扶余縣人,中文高級講師、經(jīng)濟師、注冊資產(chǎn)評估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 大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