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華玲
(浙江育英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杭州310018)
2012年黨的十八召開發(fā)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時代最強音,這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發(fā)展歷程和偉大成就的高度肯定。這些中國自信的后面是對當前社會上存在缺乏信仰、缺少追求、缺少目標的危機應對。而隨后提出的“中國夢”即印證了我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也是為繼續(xù)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從而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斗發(fā)出的集結號。大學生是當前“中國夢”非常重要的踐行者,引領著國家民族的未來發(fā)展,讓每個大學生堅定新時代的社會理念、精神理念、價值理念是國家與社會的責任。
目前中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很多問題,普遍跟大學生存在距離感。同時大學生18~24歲之間的年齡段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期,當下社會風氣的影響,移動互聯(lián)時代的到來都深刻影響著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認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思考什么樣的理論才能讓大學生容易接受,愿意接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接受的理論是很難影響到他們的。1843年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曾經指出:“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崩碚撜莆杖罕姡瑢嶋H上就是理論能說服群眾,群眾愿意追隨理論。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占有大學生,中國夢提供了一種新形式:普通群眾乃至大學生都能接受的宣傳和教育方式,更直白的語言,更智慧的傳遞方式,開啟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的一扇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一直以來是國家非常重視的工作,不論??七€是本科院校都配備專門教師從事理論教學和學生思政工作,但大學生似乎不領情,不管是理論教學還是學生思政工作都頻頻出現(xiàn)教與學、師與生之間的裂痕。前些年的馬加爵事件,高校校園情殺,考試舞弊頻出,去年的復旦大學醫(yī)學院的一名碩士生被室友用飲水機投毒事件等已經折射出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短板。根本問題出在我們的教學內容不是學生需要的,我們教學或學生思政工作中沒有把學生對民族和國家的奉獻精神與追求個人價值統(tǒng)一起來。而“中國夢”的提出使二者達到了一種融合,它使得國家夢、民族夢、個人夢彼此成全。
“中國夢”一提出即傳遍大江南北,擯棄“假、大、空”,普通人愛聽愛講,充滿了親和力。這種通俗的大眾化的理論教育方式,給我們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法改革巨大啟示:要傳播理論,大眾接受理論,我們必須讓深奧的理論接地氣,表述方式要改革,傳播要符合人們認知規(guī)律和接受的方式。同時,“中國夢”的傳遞官方利用了移動互聯(lián)時代的優(yōu)勢,通過微博、微信、網絡傳遞,群眾廣泛參與暢談,無形中形成了理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普及。這種教育方式值得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學習。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同志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標志著自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1956年11月12日,毛澤東在《紀念孫中山先生》一文中說:“事物總是發(fā)展的。1911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過45年,中國的面目完全變了。再過45年,就是2001年,也就是進到21世紀的時候,中國的面目更要大變。中國將變?yōu)橐粋€強大的社會主義工業(yè)國。中國應當這樣。”第一次正式蘊含了“中國夢”表述 。
在進入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之后,2012年11月29日,新當選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和其他新當選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第一次明確闡述了“中國夢”的概念。習總書記指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013年3月17日,新任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向全國人大代表發(fā)表就任宣言時,再次提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xiàn),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
這中間滲透了對中國夢的深刻解讀,它包含了明確的指向性、內容的豐富性、發(fā)展的開放性和目標的激勵性,與高校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相互滲透,做了接地氣的解讀。第一,明確的指向性,主要談到中國夢是到21世紀中葉實現(xiàn)中國民族的偉大復興,這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中鄧小平同志提到的三步走戰(zhàn)略和江澤民同志提到的三步走的第三步分三階段的理論是不謀而合,很好的對接了我們在21世紀中葉實現(xiàn)發(fā)展戰(zhàn)略的明確目標。第二,內容的豐富性,主要談到中國夢的本質是以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而這包含了兩層:宏觀上把握,中國夢是國家和民族的夢,微觀上把握,其實就是每個中華兒女的夢,讓每個人都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就是兼顧了整體和個人的夢,兼顧了國家和人民的夢,統(tǒng)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第三,發(fā)展的開放性,主要談到中國夢不僅是復興之夢,強國富民之夢,還是和平發(fā)展之夢。我們的中國夢特色的地方就是不搞霸權主義,不搞狹隘民族主義,與世界人民共享人類發(fā)展文明成果,這是我們國家、民族和人民的胸襟。中國夢的實現(xiàn)必將為其他國家作表率,為世界各國尤其是發(fā)展中國家和平崛起提供一種新模式。第四,目標的激勵性,主要指這是給我們每個中國人定的目標。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生生不息、中華兒女歷經磨難自強不息的品格,在這一目標的激勵下,立刻迸發(fā)出前所未有的熱情,全國人民各行各業(yè)不管是通過傳統(tǒng)媒體還是新興媒體紛紛表達著自己對于中國夢與自己和國家的認可,發(fā)出了當今中國最強的最統(tǒng)一的聲音。這四方面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闡述得更生動和形象,因此,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仔細思考具體的引導和對接,從而激勵更多高素質的大學生去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整個教材體系中《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在第一章、第二章中滲透“中國夢”的內容,《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第一章、第五章、第十一章中加入“中國夢”的解讀。通過理論上的解讀和對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偉大實踐中取得成果的講述,形成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也就是“中國精神”,積極對大學生進行“中國精神”教育,我們浙江省專門編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浙江的實踐》一書,將浙江改革開放光輝歷程和成就作為生動素材,切實提高愛國主義教育的現(xiàn)實意義。只有正確認識“中國夢”的內涵才能讓大學生內化為內心的信念,把單傳的知識教育轉化為信仰教育,由被動轉為主動,加速思想政治教育入心,贏得主動權。
中國歷史上有無數仁人志士為了國家富強、民族復興而拋頭顱、灑熱血,讓學生查找相關資料,制作課件來自己宣講。同時現(xiàn)在高校一般都設有道德講壇或者崇德講壇等,利用組織學生聽取當今先進人物事跡報告或者觀看優(yōu)秀記錄片等,開展與模范、英雄對話,例如杭州“最美媽媽”吳菊萍,杭州市勞動模范孔慶東。通過“最美人物”和“最美精神”的正面形象的教育宣傳,讓大學生具體、直觀的受到感染,擁有實現(xiàn)中國夢、理想、信念的力量。
大學生是新生事物的引領者,當前移動網民中大學生占有很大份額。移動互聯(lián)時代的到來,給我們及時、便捷地接受信息提供了可能。但是網絡傳遞的信息魚龍混雜,如何辨識真?zhèn)?,如何讓大學生擁有理論上的自信。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新媒體上對“中國夢”進行積極闡釋并及時針對時事作出正面點評,同時還要接地氣地傳遞學生中的創(chuàng)業(yè)、和諧寢室、義務獻血、志愿服務等“最美現(xiàn)象”。大學生承載著對祖國的責任和義務。中華民族的昨天“雄關漫道真如鐵”;中華民族的今天“人間正道是滄?!?中華民族的明天“長風破浪會有時”。要讓“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這樣富有時代特色與生活氣息的一副“中國夢”藍圖實現(xiàn),必須將“中國夢”融入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1]孫來斌,劉近.比較視野下的“中國夢”多維透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2013,(4).
[2]黃艷,孫其昂.“中國夢”的多維愿景:民族復興[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2013,(4).
[3]徐治彬.“中國夢”的八個基本特征[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6).
[4]董曉蕾,王秀麗.中國夢開創(chuàng)理想信念教育新篇章[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7).
[5]李楊,杭春燕.黨報如何做“中國夢”的傳播者與建設者[J].中國記者,2013,(5).
[6]張倩.復興“中國夢”藍本下的大學生思想教育審視與調控[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0).
[7]鄭勇.堅持“六個追求”以“教育夢”助推“中國夢”[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