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凱
徜徉在周村古大街,令人驀然產生穿梭時空的感覺,仿佛走進一部老電影里。大街由一色青條石鋪砌,隨意抬頭,觸目皆是青磚黛瓦,雕梁串架,鏤空窗花,一排排大紅燈籠映照出“旱碼頭”今昔的繁華。街頭自始至終彌漫著一股香味,像周村的歷史一樣淳厚,那是周村特有的味道。
循香索源,一種顏色鮮黃的餅食呈現在眼前,它形如滿月,薄似秋葉,正面粘滿芝麻,背面酥孔羅列。輕咬一口,又酥又脆,越嚼越香,令人回味無窮。若有餅面掉在地上,瞬間裂成碎片,猶如玉碎珠散。這種餅食名叫周村燒餅,雖產于周村,但早已聞名全國。
嘗一口歷史的味道
在周村古大街,有一處景點常年游人如織,它就是位于古大街盡頭的周村燒餅博物館。燒餅也有博物館?乍聽之下,讓人感覺十分好奇。博物館的門臉古色古香,與周圍建筑的整體風格渾然一體。走進去,在聲光電的烘托下,讓人感覺仿佛回到以前周村人家家戶戶砌爐烤餅的歲月,斗盆、延盤、簸箕、晃斗等一件件古樸的制餅器具,墻上一幅幅泛黃的歷史圖片,還有以前周村人制作燒餅的一處處復原場景,無一不在生動形象地講述著周村燒餅的深厚歷史。
周村自古商業(yè)發(fā)達,在明清時期達到繁榮,出現“商賈云集,天下貨物聚焉”的盛況,享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譽。隨商賈而來的不僅有天下的奇珍異貨,還有各地的飲食習俗。早在漢代,就有販賣胡餅的商販來到周村。胡餅很厚,形如圓鼓,兩面粘有芝麻,當地的餅店師傅結合焦餅的做法加以改進,烤出酥脆可口的大酥燒餅。“不過,大酥燒餅還不是今天的周村燒餅,只是它的雛形?!敝v解員說完把我們帶到一處人物雕像面前,“周村燒餅的出現,有一個關鍵人物,他就是郭云龍?!鼻骞饩w年間,郭云龍來到周村當燒餅學徒,藝成之后在魚店街開辦了“聚合齋”燒餅鋪。有一次,當地有名的巨商孟洛川請他喝茶,并拿出京城福順老店制作的點心“面薄脆”請他品嘗。這種薄薄的點心烤得微黃,吃起來比大酥燒餅更酥更脆。郭云龍受到啟發(fā),回家后開始試制更薄的大酥燒餅,最后終于做出了薄、酥、香、脆的周村燒餅,“聚合齋”也成為制作周村燒餅唯一的專業(yè)作坊,所做的燒餅多次被清朝皇室征為貢品,名滿天下。
“你們看,這是膠濟鐵路開通后,旅客在周村站爭相下車購買燒餅的情景。”在燈光的襯托下,20世紀初周村火車站的人物雕塑栩栩如生,似乎還能聽到賣餅老人的吆喝聲。從那時起,周村燒餅就借助鐵路運輸,銷往全國。
博物館負一層是燒餅現場制作間,一陣陣誘人的烤芝麻香不停地刺激著游人的味蕾。在通往制作間的扶梯兩側,貼滿了百余張男女老少吃燒餅的照片,其中不乏外國人。他們吃著燒餅,洋溢著幸福微笑的瞬間,感染著每一個經過的人。
小燒餅有大乾坤
現場制作燒餅的全是清一色的女工,游客們親切地稱她們?yōu)椤盁炍魇薄F渲?,有一位最受游客關注,她所在的窗口被圍得水泄不通。原來,她就是周村燒餅的第四代傳人王春花。
從1989年進入原周村食品廠,到如今她已經做了20多年燒餅?!斑@是上輩子結下的緣分,這輩子就認準燒餅了?!毖哉Z中透著山東人特有的執(zhí)著和爽朗。王春花介紹說,制作周村燒餅的原料并不復雜,主要有面粉、芝麻和糖,但對原料的要求極為苛刻。面粉、芝麻只能用當地丘陵地區(qū)生產的,周村位于魯中平原,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雨量適中,所產小麥和芝麻的蛋白質含量適中,做出的燒餅才能自然達到“薄、酥、香、脆”的要求。而糖也只能用廣西蔗糖,因為“水分少、硬度大,甜度高”。制作周村燒餅要經過選料、混煉、分坯、制劑、延展、著麻、烘烤等十余道工序?!斑@些是劑子,”王春花指著案板上一排排桂圓大小的面團說,“以前靠人工做,現在也可以用機器做,但延展、著麻、烘烤等工序必須由人工完成?!?/p>
只見她麻利地拿起一個劑子放在延盤上,用手壓扁,接著沾水抹在劑子表面,然后翻轉,再用手壓住劑子由內向外迅速旋轉,整個身體都跟著動起來,就像跳舞一樣?!把诱咕褪前褎┳蛹庸こ缮?,看起來動作簡單,事實上沒有一年以上的練習根本掌握不到要領?!痹拕傉f完,一個生餅就加工好了,圓圓的,薄如蟬翼。接著,她把生餅從延盤上揭起,雙手輕夾,讓沾水的一面朝下,唰地一下在面前均勻鋪著芝麻仁的晃斗內一蘸,又迅速揭起,啪地一下反托在右手背上,晃斗內留下一個美麗的圓形餅印。我們都以為她會借助工具把生餅放進烤爐,沒想到她直接把右手伸了進去,然后手腕猛然發(fā)力把生餅向上拋出,沒有著麻的一面穩(wěn)穩(wěn)地貼在了鏊子上。鏊子的溫度超過200℃,稍有不慎就會把手燙傷,“用手貼餅是周村燒餅制作中的一項絕活,不僅要大膽,還要做到‘快、‘準?!碑斘覀冞€在為剛才的一幕驚訝不已時,王春花已經開始加工下一個生餅,這一切對她來說早已駕輕就熟,自然而為。
俗話說:“燒餅好吃,爐火難為”,周村燒餅更是講究“三分案子,七分火”。在以前,烤燒餅用的是鋸末爐,如今已經換成遠紅外烘烤爐。生餅隨著鏊子在爐內旋轉一周即可烤熟,然后自動從出爐口脫落滑入準備好的簸籮里,整個烘烤過程僅需三四分鐘。
在旁邊的窗口,游客正排隊購買剛出爐的燒餅,講解員在旁邊給大家示范周村燒餅的正確吃法: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捏住燒餅的邊緣,先聞一聞濃濃的烤芝麻香,然后用門牙輕咬一塊,送進嘴里慢嚼。整個過程都要輕緩地進行,因為稍有一點粗魯,燒餅就會破成碎片。
餅如人生
“周村燒餅曾一度陷入低谷,面臨傳承無人的困境?!?/p>
談到這個話題時,張兆海充滿感慨。作為山東周村燒餅有限公司的掌門人,張兆海親歷了周村燒餅一路的起伏跌宕。上世紀50年代,在政府的號召下,周村城區(qū)12戶燒餅鋪組織成立公私合營的周村燒餅廠,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產、供、銷”由國家統(tǒng)一負責,不愁吃喝。到了八九十年代,在市場經濟浪潮的沖擊下,周村燒餅廠迷失了方向,差點破產,有經驗的老師傅紛紛另謀出路。1998年,張兆海受命擔任周村燒餅廠廠長,上任之后,立即著手進行股份制改造,成立了山東周村燒餅有限公司?!爸艽鍩瀭鞒星?,我必須把廠子盤活,如果這門技藝失傳,那就太可惜了!”
為了解決師承斷裂的現狀,張兆海親自拜訪流散的老師傅,在他真誠的懇求下,幾位掌握傳統(tǒng)工藝的老師傅回到廠里,帶起了徒弟。解決了傳統(tǒng)工藝傳承的難題,張兆海又親自抓起了銷售工作,組建了一支高效率的營銷隊伍,還大力開拓網絡銷售渠道。為了迎合不同人群的口味,在傳承傳統(tǒng)工藝的基礎上,新產品的開發(fā)也在抓緊進行,除了原來甜、咸兩種口味,相繼開發(fā)出五香、奶油、海鮮、麻辣、五谷及果蔬菜等50多個品種,不僅暢銷全國,還出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家。
“如今,人們吃周村燒餅已不是為了充饑,而是為了體驗周村獨特的地域文化。” 2011年10月,總投資達1500多萬,占地面積近3000余平方米的周村燒餅博餅館建成并免費對游客開放;2013年12月,首部反映周村地域歷史和人文風情的電影《周村往事》順利殺青……
回首這段經歷,張兆海不勝感慨:“就像人的一生,要經歷一些風雨,一些磨難,在苦盡甘來的時候,才能嘗出人生的真味?!眅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