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秀紅
閱讀是語言學習的主要輸入方式,閱讀理解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從近幾年的高考英語試題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閱讀理解題分值比例和閱讀量一直在遞增,已經占到總題量的85%,所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做好閱讀理解題已經成為學生高考英語能否取得好成績的關鍵。但目前高中生英語閱讀能力普遍較差,這必然制約著學生英語成績的提高。我們如何才能進行更有效的英語閱讀教學呢?這是英語教師一直思考的問題。為實施更有效的英語閱讀教學,我在以下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了明顯提高。
一、在教學中,讓學生打好堅實的英語基本功
(一)擴大學生的詞匯量
《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對學生詞匯提出明確要求:七級:學會使用2400—2500個單詞和300—4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八級:學會使用3000個單詞和400—5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首先要過好詞匯關,并擴大學生的詞匯量。當然,記單詞是一個枯燥、乏味的過程。教師可以通過定量記憶、游戲記憶、造句運用、定期反復、閱讀中重現(xiàn)單詞、加強課外閱讀量等方式來強化學生的單詞記憶。
(二)訓練學生的猜詞技巧
閱讀文章時,不懂單詞含義根本談不上理解文章,但英語單詞的含義并非完全等同于詞典中所標注的漢語意思,其含義隨不同的語境會有所不同。此外,閱讀文章時,常常會碰到一些過去未見過的詞,但許多生詞詞義可以通過上下文推斷出來(猜測能力也是高考英語閱讀常檢測的一種能力)。
在平時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構詞法、上下文所舉例子、同義詞替代、并列句解釋、詞語之間的對等關系等來訓練學生的猜詞技巧。例如:根據(jù)前綴后綴猜詞,如unforeseeable,其中詞根為see,前綴fore-的含義是“早先、預先”的意思,前綴un-是“不”,后綴“-able”是“可以……的,能……的”。由此可以猜知,該詞為“未能預見的”。
(三)培養(yǎng)學生分析句子結構的能力
在閱讀過程中,學生經常會碰到一些結構和語法復雜的句子,即便句子中沒有生詞,學生也搞不清句子的意思。因此,必須培養(yǎng)學生一定水平的語法基本功和分析句子結構的能力。
1.一定的詞法基礎,要求學生識記單詞時,利用構詞法記單詞,留意一詞多義、一詞多性的現(xiàn)象,記住單詞的不同詞性、不同詞義。
2.一定的句法基礎,要求學生掌握簡單的五種基本句型(S+Vi,S+Vt+O,S+Vt+C,S+Vt+O+Oc,S+Vt+InO+DO);分清簡單句、并列句、復合句,找準標志詞and,or,but,if,when,although等,熟悉倒裝句、強調句等特殊句式。
3.復雜句子,要教給學生如何分析句子結構、找中心詞、找主謂。
二、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英語的習慣
(一)學生養(yǎng)成朗讀英語課文的習慣
英語句、段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只有通過朗讀才能深刻體會。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讀”的重要性。通過讀,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單詞、詞組、表達方式的記憶,而且可以幫助增強學生的語感,脫離中國腔。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英語式思維,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掌握朗讀時的語音、語調、重音、連讀、停頓等技巧。
(二)學生養(yǎng)成廣泛閱讀的習慣
廣泛閱讀有助于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豐富語言知識、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背景,還可以提高記憶力。而且,學生只有在具體的文章中、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才能更好地掌握詞匯用法、理解句法結構及詞匯的表達。教師要推薦給學生難易適中、題材新穎、貼近生活、學生感興趣的閱讀材料,并鼓勵學生在閱讀時不要怕生詞,(對不影響文章理解的生詞,可以通過“自猜、問同學、問教師”等方式解決。如碰到影響文章理解的生詞就必須查字典)只要天天堅持閱讀,有了量變就會有質變。
(三)讓學生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和技巧
針對不同體裁和題材的文章,交給學生不同的閱讀方法。1.略讀法。略讀法是快速閱讀文章的一種,通常又稱瀏覽。略讀的關鍵是在能抓住文章要點的前提下以個人最快的速度閱讀,主要目的是盡快獲得足夠多的信息,以便準確地回答有關文章主旨和大意的問題。略讀時,要特別注意文章收尾兩段,要學會尋找文章段落的主題句。2.查閱法。查閱法就是不必閱讀整篇文章,而只需要找出可能包含所需信息的部分,然后加以閱讀就行。查閱法主要是獲得具體信息,回答具體的問題,通常是語段中的細節(jié)問題,它常常與5W和1H有關。即who,what,when,where,why,how.在使用查閱法時,應該注意文章的結構和順序排列。文章的結構有的按時間順序排列;有的按空間順序排列;有的按邏輯順序排列。只要弄清文章的排列順序,做閱讀回答問題時就能省時高效,準確無誤了。
三、在教學中,注意精讀與泛讀結合
在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所給材料中沒有生詞,但學生還是搞不清句意或對句子誤解。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對句子的結構不理解,或對句中某一舊詞的新義不理解。為解決這個問題,教學中要對該類句子或材料做精讀處理。不僅要讓學生分析句子結構,還要讓學生查詞典,查清舊詞新義、一詞多義。還可以通過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在師生對話、小組討論、全班討論的過程中解決問題,掌握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當然,不是所有的閱讀材料都需要做精讀處理。《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閱讀量有明確要求:七級: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23萬以上,八級:30萬以上。因此,要讓學生養(yǎng)成每天讀英文報紙、雜志、書籍的習慣,必要時每周上一節(jié)閱讀課來有計劃地提高學生的泛讀量,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只有這樣學生的閱讀水平才能逐步提高。
四、在教學中注意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教師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努力,幫助學生逐步提高。因此,在平時教學中教師為學生所選擇的讀物要由易到難、字數(shù)逐步增加。在理解的程度上,要循序漸進。對同一篇讀物,隨著閱讀遍數(shù)的增加,對學生提出深一層的理解要求,使學生經過幾遍閱讀之后達到更高的理解程度。另外,對學生的閱讀速度也要逐步訓練,穩(wěn)步提高。
英語閱讀能力是高考英語考試要檢測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學生今后學習、生活、工作中必備的能力??梢?,英語教學工作者的責任重大,教學中我們要結合學生的特點開展有效的閱讀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打好扎實的英語基本功,相信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以上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的一點粗淺感悟。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會用心去探究和實踐更有效的英語閱讀教學方法。望志同道合者能提出寶貴意見與我共勉。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