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平
魂牽夢縈梅雨潭
□張金平
魂牽夢縈的梅雨潭,我們來看你了。
那是四月里一個風和日麗的好天氣,我們從浙江瑞安市驅車前往被先人尊稱為“天下第二十六福地”的仙巖。游罷圣壽禪寺,便循著山間石階拾級而上,去一睹梅雨潭的芳容。過一陡坡,驟然一聲長嘯從山的深處涌來,猜是水響不見水,疑是林濤樹卻靜,忙向隨行的潘公討教,答是“水聲”,心里不覺一喜,未見其面,先聞其聲了。
再行不遠,但見兩座青峰聳然銜接,中間豁開一口,一股山泉倒掛而下,寬約十余米,落差數(shù)十米,飛瀑憑高作浪,激起錦簇的水珠霧幕。我揣度,這大概就是名震四方的梅雨瀑了。
端坐于梅雨亭,低頭俯看,只見崖腳下一個直徑約二十米的石潭,正以大度的襟懷等待山泉飛瀑的到來。潭瀑相接,遠望好似一條閃光的銀鏈扣著藍晶晶的玉墜,在天際搖曳。佇立潭旁看瀑水飄灑,百態(tài)千姿。一瀉而下的水簾似分出許多層次,有的豪放,一聲長嘯,“嘩——”直沖潭底;有的頑皮,從巖罅逐級跳下,跳一級“笑”一聲;有的則小心翼翼,貼著石壁緩緩滑落,發(fā)出“嘶嘶”的長長的拖音。這三種不同聲響的交疊,伴隨著小溪唱鳴而去,濺起的浪花一如飛瀑回首而視的明眸。
風從谷口吹來,碰著山崖,旋轉而去,激起瀑沫飛灑,散開一陣煙雨,像輕紗籠罩,似薄云飄忽。陽光斜射,瀑沫間霓虹隱現(xiàn),潭面上金鱗閃爍,頓時滿谷飛霞流丹,七彩紛呈,蔚為壯觀!
知情的潘公告訴我們,梅雨潭周圍景物隨著季節(jié)更換容顏,陽春杜鵑似火,仲夏山色若黛,深秋木葉成金,隆冬冰封雪蓋。然梅雨潭就是梅雨潭,濃時讓人迷醉,淡時惹人愁思,可始終不失其本色。倘若是多雨時節(jié)登山,遇上山洪暴發(fā),千山萬壑的雨水匯攏而來,勢如排山倒海,聲如萬人擂鼓,恢宏壯觀,驚魂動魄。到了雨少林枯的季節(jié),飛瀑就一斂其豪放的性格,以涓涓細瀑,拋珠撒玉,云蒸霞蔚,以那不屈的奉獻和豁達的情懷,滋潤氤氳兩岸的百花叢林,使得青山春色永駐,使得層巒疊嶂常新,永遠充滿生命的喧囂和律動。
梅雨潭邊有一偌大的奇石,當中洞開一口,盤膝其上,誘人的潭水竟魔女似地勾引著我的視線。我癡癡地望著,盡力捕捉它的神采。初看,潭水呈嫩綠色,再看似乎變湛藍了,繼看藍得發(fā)青,再定睛一看又是綠色,綠得那樣柔和,綠得那樣嫵媚。我禁不住彎下腰來掬上一捧。吮入嘴中,冰涼涼,甜絲絲,回味悠長,實非市面上兜售的礦泉水所能比擬。
駐足于離梅雨潭不遠的自清亭,我緬懷起令人崇敬的朱老先生,默念起他醉心寫就的散文名篇《綠》,是他把梅雨潭寫鮮活了。那閃閃的綠色,既明艷又清純,既柔和又深沉,讓人恨不得一下攬入懷中,可是不能夠,“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也”。打扮是濃淡相宜,色彩是明暗適度,仿佛世上尋不著比這更美的了。朱老先生對梅雨潭可謂情有獨鐘,是他精心包裝了梅雨潭,使它名揚華夏,這委實是梅雨潭的大幸。
魂牽夢縈的梅雨潭,我流連忘返地望著你,我發(fā)自肺腑地感謝你——這千古不息的流泉,這柔中見剛的勇士,這飄逸莫測的山中靈秀,但愿你這流動的詩和哲理的長河,能永遠從我的心頭流淌……□
2014-04-15
張金平,男,漢族,安徽省安慶市氣象局,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