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巴頓是二戰(zhàn)時美國著名的軍事統帥。1942年,他被任命為第2軍軍長,了解到部隊新兵多且活力不足后,他決定要盡快提拔一批新軍官,以鼓舞、激勵眾將士。
那天,經過層層選拔的8位候選人集中到操場上,個個胸有成竹,意氣風發(fā)。巴頓叼著根煙走過去,漫不經心地說:“伙計們,我要在倉庫后面挖一條戰(zhàn)壕,8英尺長,3英尺寬,6英寸深,你們現在就給我去辦?!苯淮耆蝿?,他便自行離開了,沒給其他人留下任何的詢問時間。
巴頓悄悄地來到倉庫的窗戶邊,靜靜觀望著外面。那8位候選人扛著鍬和鎬來到指定地點,他們沒挖一會兒工夫就停下來,開始議論巴頓為何要布置挖這么淺的戰(zhàn)壕。有人指責說6英寸的戰(zhàn)壕還不夠作火炮掩體,有人批評這樣的坑要么太冷要么太熱根本不適用,有人則抱怨馬上當軍官了哪里還用得著干這種粗活……有個紅鼻子小伙子一直在旁邊聽著,終于忍不住插話說:“那老家伙要用戰(zhàn)壕來做什么與我們何干?還是盡快動手,把它挖好了早些離開這里吧!”
3天后,那個紅鼻子小伙子成了唯一被提拔的人。巴頓給其他候選人的解釋是:“你們的理論水平和分析能力都很高,可惜上級只準我配一個作戰(zhàn)參謀,所以你們得再等以后的機會了。1000條理由不如1個行動,我最終選了那個不懂得找理由,只會嚴格執(zhí)行我命令的人?!?/p>
(摘自2013年11月15日《生命時報》)
【素材解讀】
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川上的橋梁,唯有行動,才能把理想變成現實。世上的成功者不是比別人聰明,只是在最短的時間采取最大的行動。
【適用話題】
1000條理由不如1個行動;行動,理想與現實的橋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