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敏
近年來,司法精神病鑒定工作,總體發(fā)展趨勢較好,但依然發(fā)現存在鑒定機構規(guī)模小,缺少專職管理人員,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專職鑒定人數量不足,缺乏法律及相關學科知識,專科發(fā)展滯后,鑒定方法標準不統(tǒng)一等薄弱環(huán)節(jié)[1-2]。為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的要求,司法部、國家認證認可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國家認監(jiān)委)開啟了司法精神病鑒定行業(yè)認證認可工作[3],2008年在北京、江蘇、浙江、山東、四川、重慶六個省(市)開展司法鑒定機構認證認可試點工作。浙江溫州康寧醫(yī)院司法鑒定所已通過評審并獲得資質認定,5年來,試點工作取得的成績充分反映了在司法精神病鑒定機構開展認證認可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印證了《決定》的正確性和前瞻性。這項工作的開展對提升司法精神病鑒定機構的監(jiān)管水平、工作態(tài)度、能力水平、公信力等都具有積極的意義。通過認證認可,司法精神病鑒定機構具備了自我完善,持續(xù)改進和不斷提高的運行機制,以適應內、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實現新的發(fā)展目標。本文就司法精神病鑒定機構認證認可的重要性及評審后管理體系的運行談幾點體會。
1.1 認證認可是提升司法精神病鑒定機構管理水平和技術能力的重要手段 以前主要是通過對鑒定機構的場地、設備、鑒定人條件等進行監(jiān)督管理,但對影響鑒定質量的技術能力和方法標準及管理水平等決定性要素,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我國現行的認證認可制度,主要包括管理和技術兩個方面[3]。為此,我們鑒定所以認證認可工作為載體和動力,建立并運行本所質量管理體系,對鑒定所使用的儀器設備、人員的能力、鑒定方法和程序等19項要素進行全面管理,對鑒定過程進行全程、動態(tài)化的控制,并獲得第三方的評價與承認,從而確保司法精神病鑒定質量。通過機構認證認可,促使我們在管理工作中,把工作的重點從原來關注數量、經濟收入向重視鑒定質量、能力水平轉變;把原來單一的行政管理手段向法律手段、技術手段等相結合轉變;同時,建立起司法鑒定機構內部管理與外部監(jiān)管的銜接機制,全面建立和有效運行司法精神病鑒定質量管理體系;建立起定期鑒定人員的能力驗證或比對的驗證制度,促進鑒定機構及時發(fā)現和解決自身存在的各種鑒定質量問題,使該項工作做到計劃性、監(jiān)控性、驗證性及總結性,不斷提升司法精神病鑒定機構的管理和技術能力。
1.2 認證認可是提高司法精神病鑒定公信力和權威性的重要保障 司法鑒定的公信力,是司法鑒定人長期以來在司法鑒定實踐過程中始終以科學、公正、可信、權威為準則,使人們認為司法鑒定是守信、誠實、公平、科學、值得信賴的。司法精神病鑒定公信力不可能一蹴而就,是長期以來司法鑒定人員在鑒定實踐過程中積累而來的,是在公眾心目中的權威性和信譽度。隨著人們的法律意識、維權意識的不斷提高,司法機關和雙方當事人對鑒定科學公正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鑒定機構為獲得穩(wěn)定的鑒定客戶資源,鑒定機構必須具有說服力的第三方評價材料,如技術人員的能力驗證、機構的資質等,來充分證明自己具備良好的業(yè)務或能力水平。認證認可工作,也是司法精神病鑒定機構發(fā)展中的前進動力;是凝聚員工合力的措施;是客戶、行業(yè)管理方和當事人信賴的基礎。通過認證認可,會加強司法精神病鑒定機構內部的制度公示、內部流程控制、統(tǒng)一鑒定標準及方法、司法鑒定人的聘用、鑒定復核、財務管理、收費標準、檔案管理及投訴處理等內部監(jiān)管,使鑒定活動按規(guī)范程序、標準方法、指定場所進行鑒定。這也是實現對鑒定風險有效管控和對鑒定法律責任的合理劃分的重要保障,為鑒定意見的評價、審查、采信和鑒定糾紛的解決處理奠定基礎。被司法機關所采信,為認定案件事實,正確適用法律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有效地發(fā)揮司法精神病鑒定促進司法公正,化解矛盾糾紛的特殊功能。為雙方當事人服判息訴,從而獲得公信力和權威性。
1.3 認證認可是保證司法精神病鑒定機構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基礎 近幾年來案件主要集中在資質條件和技術能力較好的鑒定機構,社會對公正、有效的鑒定意見需求越來越強烈,而不再滿足于獲得鑒定服務的有無或多少。司法機關對鑒定機構已建立準入和淘汰制度,其中機構認證認可工作是必備條件,那些片面追求經濟利益,以價格為競爭力、無視鑒定質量,甚至作虛假鑒定的機構和鑒定人,已逐漸被淘汰出局。通過認證認可工作,有利于鑒定機構轉型升級,激勵鑒定機構不斷做大、做強、做優(yōu),進一步推動司法精神病鑒定機構的資質建設、能力建設和規(guī)范建設,不斷提高司法鑒定機構的鑒定能力,全面建立和有效運行司法精神病鑒定質量管理體系,主動適應司法審判日益增長的鑒定需求,才能在競爭中求生存、謀發(fā)展。
2.1 提高認識,變被動為主動 作為一種新的機構建設和管理理念的引入,使鑒定所工作人員有了一個從陌生到熟悉,從茫然到釋然的漸進過程。一是通過學習培訓,組織實地考察,加深對認證認可工作和質量管理知識的理解,實現“要我搞認證認可”到“我要搞認證認可”的思想轉變;二是全所工作人員要不畏困難、不懈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努力找準切入點,盡量避免走彎路,走回頭路。結合鑒定機構自身條件和發(fā)展定位,把認證認可評審準則與核心鑒定能力建設結合起來,建立一套適合本所質量管理體系,并通過管理體系試運行,對不符合要求的內容進行修改、補充完善;三是作為鑒定所的負責人,更應從其他事務性工作中抽出身來,明確工作目標、步驟和方法,把握重點環(huán)節(jié),加強監(jiān)督管理,既不能一包了事,依賴中介,全盤照抄,也不能片面理解,閉門造車,要與質量技術監(jiān)督部門配合,主動適應認證認可工作的需要,這些都是取得司法精神病鑒定所管理體系有效運行的關鍵。
2.2 全員參與,落實責任,使管理體系覆蓋全部要素 管理體系有效運行關鍵在于人,全員參與是質量管理八項原則之一,是管理體系運行成功的關鍵,不能讓機構中的某個領導或少數幾個人去做一些表面文章應付檢查,要根據機構人員的年齡、技術能力、管理協調能力等綜合情況合理安排崗位。管理體系中的各要素涉及本機構組織架構中的每一個部門、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個人,這就要求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和相互關系,責任到人,尤其是質量負責人和技術負責人。每個人都要熟悉自己做哪些工作,監(jiān)督哪些人和事,具體涉及哪些環(huán)節(jié),對各環(huán)節(jié)及人員出現的不符合項識別后如何跟蹤、糾正、驗證等。同時,在管理體系運行過程中,一是要按照《評審準則》和體系文件中19項要素全部覆蓋開展工作,做好鑒定工作的全過程管理和控制,使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處于受控狀態(tài);二是要求技術管理者對技術負總責,從人、機、料、法、環(huán)等環(huán)節(jié)做好技術的策劃、控制和總結,做到心中有數;三是要每一個鑒定人理解、執(zhí)行,按照體系文件的要求開展鑒定工作,并真正做到“寫我所做,做我所寫,做了留下證據”。
2.3 不斷監(jiān)管,持續(xù)改進,使管理體系運行取得實效 管理體系的生命在于持續(xù)改進,司法鑒定機構應通過實施質量方針和目標、應用審核結果、數據分析、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以及管理評審來持續(xù)改進管理體系的有效性。持續(xù)改進要求司法鑒定機構不斷尋求對其過程改進的機會。改進措施可以是日常的改進活動,也可是重大的改進項目。如一年1~2次的內審和管理評審結果,每年的能力驗證結果等,它既是持續(xù)改進的機會,又是判定鑒定機構業(yè)務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更是行業(yè)主管部門評價鑒定機構能力及其監(jiān)管的重要手段。所以,管理體系在正常運行中,要求我們,一是通過數據分析找出客戶不滿意的結果情況記錄;二是利用內、外部審核的結果,不斷發(fā)現管理體系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避免不合格的發(fā)生或再發(fā)生的記錄;三是通過管理評審活動中,對管理體系中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全面評價,發(fā)現管理體系有效性的持續(xù)改進情況的記錄;四是利用上述記錄所進行的日?;蛑卮笸黄菩愿倪M活動的證據記錄。來查找我們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持續(xù)提高司法鑒定機構和檢驗檢測鑒定能力和管理水平,使司法精神病鑒定機構的管理體系的運行取得實效。
[1] 潘廣俊.論法醫(yī)精神病鑒定機構規(guī)范化建設[J].中國司法鑒定雜志,2013,27(4):93-96.
[2] 劉衛(wèi)平.法醫(yī)精神病司法鑒定現狀和執(zhí)業(yè)規(guī)范[J].中國司法鑒定雜志,2012,21(4):165-168.
[3] 國家認證認可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司法部司法鑒定管理局.司法鑒定機構資質認定工作指南[M].1版.北京:中國質檢出版社,20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