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濤,王一萍,馬 季,陳莉麗
(1.嘉峪關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甘肅 嘉峪關 735100;2.甘肅省康復中心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00;3.陜西漢中職業(yè)技術學院,陜西 漢中 723000)
胱抑素C、糖化血紅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應蛋白聯(lián)合檢測對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的臨床價值
陳 濤1,王一萍2,馬 季1,陳莉麗3
(1.嘉峪關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甘肅 嘉峪關 735100;2.甘肅省康復中心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00;3.陜西漢中職業(yè)技術學院,陜西 漢中 723000)
目的 了解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及糖化血紅蛋白(HbA1c)4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與糖尿病腎?。―N)的關系。方法 檢測85例2型糖尿?。═2DM)患者血清Hcy、CysC、hsCRP、HbA1c水平和24小時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根據(jù)UAER分為正常白蛋白尿(NA)組、微量蛋白尿(MA)組和臨床蛋白尿(CP)組,統(tǒng)計各組UAER、Hcy、CysC、hsCRP、HbA1c水平;以60例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結(jié)果 T2DM各組Hcy、CysC、hsCRP、HbA1c水平均高于對照組,T2DM各組間Hcy、CysC、hsCRP、HbA1c水平有顯著性差異(P<0.05);單項檢測UAER的陽性率為41.1%,4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陽性率為92.4%。結(jié)論 T2DM組患者血清Hcy、CysC、hsCRP、HbA1c水平隨著UAER的增加而升高,可能與DN的進展有關,與UAER一樣,都是診斷糖尿病早期腎損傷的有效指標,各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對2型糖尿病腎病的診斷與評價具有重要意義。
糖尿病腎病;胱抑素C;糖化血紅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應蛋白
2型糖尿?。═2DM)是以血糖增高為主要特征的代謝性疾病,是一組以微血管結(jié)構和功能改變?yōu)樘卣鞯牟∽?,微血管病變是糖尿?。―M)最常見的嚴重慢性并發(fā)癥,糖尿病腎?。―N)是糖尿病常見的重要微血管并發(fā)癥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殘、致死的重要原因。國內(nèi)外流行病學研究發(fā)現(xiàn),DM患者DN的發(fā)病率高達47.66%,DN是導致終末期腎病的主要病因之一[1],因此,糖尿病腎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非常重要。本文探討聯(lián)合檢測血清CysC、Hcy、HbA1C、hsCRP及尿微量白蛋白(UmAlb)在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治中的意義。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我院內(nèi)分泌科住院的85例T2DM患者,男50例,女35例,年齡30~80歲,平均年齡60.3歲,病程3~25年,所有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并排除了糖尿病急性并發(fā)癥、感染、原發(fā)性腎病、高血壓、血管病變等疾病患者。根據(jù)24小時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將患者分為3組:22例正常白蛋白尿(NA)組,UAER<30 mg/24 h,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齡28~75歲;35例微量蛋白尿(MA)組,UAER(30~300)mg/24 h,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齡30~76歲;28例臨床蛋白尿(CP)組,UAER>300 mg/24 h,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齡40~80歲。另設60例作為對照組(NC),均為門診健康體檢者,年齡25~65歲,平均年齡45.7歲,男性35例,女性25例,排除腫瘤、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近期未使用腎毒性藥物。
1.2 方法
受檢者采空腹靜脈血兩管,一管為生化管5 ml;另一管為血常規(guī)抗凝管2 ml(搖勻),用于糖化血紅蛋白(HbA1c)測定;留取當日8:00至次日8:00的所有尿液,混合計數(shù)總量后留10 ml尿液離心取上清液檢測并計算24小時UAER。實驗所有項目均在日立71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測定,CysC、HbA1c、U-mAlb、hsCRP采用顆粒增強透射免疫比濁法,Hcy采用循環(huán)酶法,血糖(FBG)、尿素氮(BUN)、肌酐(Cr)、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采用酶法,試劑盒、校準品及質(zhì)控品均為浙江伊利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chǎn)。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
2.1 T2DM各組與正常對照組CysC、Hcy、hsCRP、HbA1c、UAER、BUN、Cr比較(見表1)
T2DM各組的CysC、Hcy、hsCRP、HbA1c、UAER變化與NC組相比,差異均有顯著性(P<0.05),BUN、Cr與NC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比較NA組與MA組、MA組與CP組的CysC、Hcy、hsCRP、HbA1c、UAER差異均有顯著性(P<0.05),而兩組BUN、Cr無顯著性差異。提示CysC、Hcy、HbA1c、hsCRP和UAER在尿蛋白出現(xiàn)前已出現(xiàn)明顯的異常,且這種異常變化隨腎損傷程度的加重而明顯。
表1 各組CysC、hsCRP、Hcy、Cr、HbA1c、UAER和BUN比較(±s)
表1 各組CysC、hsCRP、Hcy、Cr、HbA1c、UAER和BUN比較(±s)
注:a表示與NC組比較,P<0.05;b表示與NA組比較,P<0.05;c表示與MA組比較,P<0.05;BUN、Cr各組間比較,P>0.05
組別CysC(mg/L)Cr(umol/L)NA組MA組CP組NC組Hcy(umol/L) BUN(mmol/L) HbA1c(%)U AER(mg/24 h)hsCRP(mg/L) 1.48±0.40aaa2.15±0.64aba2.15±0.64abc0.85±0.17abc11.42±1.09aaa14.71±3.41aba17.71±4.41abc9.45±3.28abc7.51±1.50aaa8.20±2.23aba8.80±2.63abc5.15±0.52abc22.5±6.5aaabcbc143.3±46.2ababc943.3±246.2abc8.4±3.4abcabcab2.98±0.50aaa4.18±0.60aba5.58±0.85abc2.31±1.20abc5.84±1.05 5.92±1.07 5.99±1.17 5.64±1.27 72.2±13.3 74.4±12.2 75.4±14.2 70.4±14.3
2.2 各組CysC、Hcy、HbA1c、hsCRP異常檢出率(見表2)
糖尿病3個組CysC、Hcy、HbA1c、hsCRP陽性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3組間4項指標陽性率隨病情加重而增高。
表2 各組4項指標檢出情況[(n(%)]
2.3 CysC、Hcy、HbA1c、hsCRP和UAER聯(lián)合檢測結(jié)果
單項檢測UAER的陽性率為41.1%,CysC+UAER檢測的陽性率為75.2%,Hcy+UAER檢測的陽性率為73.1%,Hcy+CysC+ UAER檢測陽性率為84.9%,4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陽性率為92.4%。NA組中4項指標聯(lián)合檢出陽性19例,陽性率為86.4%,明顯高于單項檢測(P<0.05)。
(1)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最嚴重的慢性并發(fā)癥之一,其基本病理改變是腎臟高灌注、高濾過,腎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細胞外基質(zhì)增生,導致彌漫性或結(jié)節(jié)性硬化,出現(xiàn)蛋白尿、高血壓、腎衰竭等變化,其特有病理改變是腎小球微血管病變所致腎小球硬化[1]。糖尿病腎病早期沒有明顯的癥狀和體征,BUN和Cr通常正常,但并不能排除腎臟受損,而尿常規(guī)蛋白測定結(jié)果為陽性時,腎臟的損傷往往已達到不可恢復的階段。本研究顯示各組BUN、Cr與對照組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因此,DN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極其重要。
(2)HbA1c是腎臟早期損害的重要指標[2]。本研究顯示,NA組HbA1c和UAER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HbA1c隨UAER水平升高而升高。分析其原因是由于血糖越高,HbA1c合成越多,氧合血紅蛋白越少,腎臟微血管出現(xiàn)灌注不良,引起組織細胞缺血缺氧導致血管內(nèi)皮損傷,釋放出內(nèi)皮素等血管活性物質(zhì),促使腎血管收縮,腎血流下降,腎小球硬化,基底膜通透性增高,白蛋白漏出。同時HbA1c沉積在腎小球基底膜,刺激基底膜細胞增殖和細胞外間質(zhì)生成,使腎小球處于高濾狀態(tài),從而引起腎損害[3]。
(3)Hcy是一種含硫非必需氨基酸,是蛋氨酸代謝的中間產(chǎn)物,高Hcy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一個新的獨立危險因子[4]。近來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糖尿病患者中存在Hcy代謝異常,Hcy可能通過損傷腎小球微血管內(nèi)皮使微循環(huán)障礙,導致組織缺氧促使血栓形成,從而引發(fā)微血管病變,促進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5]。還有研究報告,微量白蛋白尿的發(fā)生發(fā)展與Hcy基礎值明顯相關,認為高Hcy血癥參與了微量蛋白尿的發(fā)生。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NA組Hcy陽性率達54.5%,提示Hcy對監(jiān)測DM患者早期腎損傷具有重要意義。
(4)UmAlb屬于腎小球性蛋白,是腎小球電荷選擇性和篩網(wǎng)選擇性屏障損傷的主要標志性蛋白,是判斷腎小球受損程度的指標。血糖控制不良患者,由于長期高血糖使腎小球基底膜增厚,腎小球處于高濾過狀態(tài),致使UmAlb在尿中排出增加,目前臨床上主要以尿微量白蛋白來判斷糖尿病的早期腎損害,但由于影響因素較多、常規(guī)檢查不敏感等均影響其結(jié)果的準確性。
(5)Cys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家族中的一員,分子量約為13.3 KD,可在人體幾乎所有的有核細胞恒定持續(xù)地轉(zhuǎn)錄與表達,且無組織學特異性,不受炎癥、腫瘤及肝功能等因素影響。胱抑素C是一種低分子量、堿性非糖化蛋白質(zhì),能自由通過腎小球濾過膜,并在近曲小管被完全重吸收。由于腎小管不分泌CysC,因此,將其作為內(nèi)源腎小球濾過率標志物比Cr、U-mAlb更靈敏。CysC不受患者年齡、體重、血糖、三酰甘油等因素影響,因此被公認為是反映早期腎損害的敏感標志物之一。CysC濃度與腎小球濾過率呈顯著負相關,當腎小球濾過功能出現(xiàn)輕微損傷時,CysC濃度即可升高,并隨病情的加重而逐漸增高[3]。本研究結(jié)果進一步證實了這點,CysC隨DM尿微量白蛋白的出現(xiàn)及DN的發(fā)生而明顯升高(P<0.05)。
(6)hsCRP是急性時相反應蛋白中最敏感的指標,hsCRP在正常人體內(nèi)含量甚微,且半衰期較短,當機體處于感染、外傷、炎癥時,hsCRP急劇上升[6]。DN是一種低度炎癥性疾病,DN的發(fā)病以代謝紊亂與血流動力學改變?yōu)榛A,慢性炎癥是其持續(xù)進展的關鍵因素。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DM組Hcy、CysC、hsCRP、HbA1c水平隨UAER的增加而升高,表明4項指標可能是DN發(fā)生發(fā)展的病理基礎之一,4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大大提高了檢測陽性率,對早期預防、早期治療DN及監(jiān)測病情進展有較大的臨床價值。
[1]李嵐嵐,涂干卿.胱抑素C在早期糖尿病腎病中的診斷價值[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32(4):453-454.
[2]申志祥,解雨春,陳培培,等.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及餐后血糖與尿清蛋白排泄率的關系[J].臨床檢驗雜志,2008,26(4):276-278.
[3]陳濤,王紅,馬季,等.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聯(lián)合檢測與糖尿病早期腎損傷的關系[J].中國臨床研究,2014,27(2):151-152.
[4]陳濤,王應良,王一萍,等.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應蛋白和D-二聚體聯(lián)合檢測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的臨床意義[J].中國臨床神經(jīng)科學雜志,2013,21(5):560-563.
[5]何雪梅,蔣洪敏.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及尿微量白蛋白聯(lián)合檢測在糖尿病早期腎病中的意義[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0,17(1):41-43.
[6]陳濤,王一萍,王應良,等.血漿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體及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在急性腦梗死診治中的臨床應用[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3,34(23):79-82.
R587.1
B
1671-1246(2014)13-01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