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榮,賈愛華,劉新艷,井長信
2011年10 月—2012年11月筆者所在醫(yī)院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 31 例,均伴明顯的肥胖(BMI>30 kg/m2);男 21 例,女 10 例;平均年齡(46.35±11.29)歲。 排除糖尿病急、慢性并發(fā)癥,以及甘油三酯>5.46 mmol/L 的患者,肝、腎功能正常,甲狀腺超聲正常,無家族性甲狀腺C細胞癌病史,未使用任何降糖藥物。予以利拉魯肽(諾和力,丹麥諾和諾德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J20110026,于2010年10月在中國上市)單藥治療。 起始予以利拉魯肽 0.6 mg,1 次 /d,皮下注射,2 周后增加劑量至 1.2 mg,1 次 /d,皮下注射,連續(xù) 3 個月,并于治療前、后收集患者臨床各項資料,從而觀察利拉魯肽療效。治療期間指導患者采取糖尿病飲食及運動療法。
治療前、后糖化血紅蛋白(HbA1C)分別為(7.56±0.59)%和(6.65±0.33)%,平均下降了 0.9%(95%CI 0.79~1.0);治療前、 后空腹血糖分別為 (8.39±0.49) mmol/L 和 (6.86±0.46) mmol/L,平均降低了 1.54 mmol/L(95%CI 1.4~1.67);治療前、 后餐后 2 h 血糖分別為 (11.67±1.30) mmol/L 和(8.8±0.89) mmol/L,平均降低了 2.89 mmol/L(95%CI 2.53~3.21); 治療前、 后體重分別為 (95.58±5.09) kg 和 (90.77±4.55) kg,平均減輕 4.81 kg(95%CI 3.68~5.39),治療前、后收縮壓分別為 (131.25±5.23) mmHg (1 mmHg=0.133 kPa)和(123.77±3.73) mmHg, 平均下降 7.58 mmHg (95%CI 5.80~9.36);治療前后低密度脂蛋白分別為(3.99±0.62) mmol/L 和(2.63±0.42) mmol/L, 平均下降 1.36 mmol/L (95%CI 1.04~1.68)。治療過程中,僅1例因嚴重胃腸道反應而停止使用利拉魯肽,余30例均完成治療。60%的患者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腹瀉、腹脹等,但隨時間推移,均在治療后1個月逐漸減輕。無胰腺炎事件發(fā)生。
利拉魯肽(liraglutide)是?;雀哐撬貥与模?(GLP-1)類似物,通過葡萄糖濃度依賴的方式促進胰島素分泌,增加外周組織如肝臟、肌肉對葡萄糖的利用,降低餐后血糖,同時抑制胰島α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抑制糖原異生,減少肝糖輸出,從而降低空腹血糖。還可直接作用于胰腺β細胞膜上GLP-1受體,通過信號轉(zhuǎn)導較少β細胞凋亡,并促進β細胞的分化,增加β細胞數(shù)量。本文結(jié)果顯示利拉魯肽具有良好的降糖作用,且無1例低血糖事件發(fā)生,降糖同時伴有體重的明顯減輕,治療后3個月,87%的患者達到2010年制定中國糖尿病 HbA1C<7.0%的目標。 提示 HbA1C在 7.0%~8.0%的肥胖型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單獨使用利拉魯肽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