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琴
(重慶市北碚區(qū)中醫(yī)院,重慶 400700)
慢性心力衰竭中醫(yī)護理總結
魏國琴
(重慶市北碚區(qū)中醫(yī)院,重慶 400700)
目的:總結心衰病中醫(yī)護理的應用效果。方法:80例根據(jù)證候進行辨證施護。結果:80例全部好轉出院。結論:按不同證候進行辨證施護效果顯著。
慢性心力衰竭;中醫(yī)護理;效果觀察
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我們對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辨證施護,取得滿意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共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齡27~94歲,平均72.5歲;按NYHA心功能分級為Ⅱ級22例,Ⅲ級35例,Ⅳ級23例;冠心病40例,高血壓性心臟病25例,老年性瓣膜病6例,風濕性心臟病4例,擴張型心肌病4例,先天性心臟病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3例,糖尿病20例;平均病程2.3年。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會臨床診斷標準[1],確診為慢性心力衰竭。根據(jù)《24個專業(yè)105個病種中醫(yī)診療方案》證候診斷辨證分型[2],心肺氣虛、血瘀飲停證25例,氣陰兩虛、心血瘀阻證16例,陽氣虧虛、血瘀水停證23例,腎精虧損、陰陽兩虛證16例。
心理護理:恐懼、緊張、焦慮和抑郁等是衰竭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3]。應及時掌握患者的心理變化,根據(jù)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給予不同的解釋和安慰等心理護理,使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消除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的影響,積極配合治療,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病情觀察:觀察生命體征,呼吸困難程度、水腫及發(fā)紺情況,血氣分析、心電監(jiān)護、血氧飽和度、肺部啰音的變化,每日測量體重,準確記錄出入量。定時巡視病房,尤其是夜間要加強巡視,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
用藥護理:嚴格控制靜脈輸液速度,滴速每分鐘20~40滴,輸液量大者應用輸液泵或微量泵控制點滴的速度,預防急性心衰發(fā)作。應用洋地黃類強心藥時應掌握適應證和禁忌證,防止洋地黃中毒。用利尿、擴血管等藥物時注意觀察藥物的療效和不良反應。中藥湯劑宜濃煎,每劑100mL分上、下午溫服。
休息與活動:休息可減少組織耗氧量,減輕心臟負荷,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復。評估心功能狀態(tài),根據(jù)心功能分級決定活動量,制定活動計劃和目標,堅持動靜結合,逐漸增加活動量。心功能4級者須絕對臥床休息,予做好皮膚護理,定時翻身拍背預防褥瘡,預防肺部感染。并做好口腔護理,防止口干、口臭。
日常護理:保持病室環(huán)境安靜、舒適,空氣流通,限制探視,保證充足的睡眠。限制鈉鹽攝入,每日鈉鹽攝入量少于5g,限制含鈉量高的食品。注意排便情況,保持大便通暢,不要用力大便,以免加重心臟負荷。教會患者注意避免心力衰竭的常見誘發(fā)因素,如上呼吸道感染、情緒激動、嚴重心律失常、飽餐等。
心肺氣虛,血瘀飲停證。可進行腹部按摩,順時針方向,每次3~5min,每日3~4次。同時取中腕、天樞、支溝、足三里等進行穴位按摩,每個穴位2~3min,每日3次,用食指指尖按壓,按壓程度由輕到重,使患者感到局部有酸、麻、脹、痛感,以通肺排便[4]。如出現(xiàn)胃腸瘀血,胃腸脹氣,可用吳茱萸鹽炒后熨敷腹部。另外可使用腹針治療,取下脘、氣海、氣旁、關元、氣穴、水分、天樞、大巨及隨證加減穴位。針刺足三里、內關、四白。飲食宜益氣活血之品,如用人參三七燉雞、黃芪川芎兔肉湯,也可食瘦肉、魚類、淡菜等。
氣陰兩虛,心血瘀阻證?;颊吲P床休息為主,適當體力活動,如緩慢的呼吸操、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等,可增強機體抵抗力。心悸頻發(fā)者可用西洋參含服或泡水代茶。保證充足睡眠時間,心煩眠差者睡前保持平靜心情或用溫水沐足,指導自我按摩內關、印堂,或實施開天門,避免外界刺激。注意保暖,及時擦干汗液,及時更換汗?jié)竦囊路o嬍骋艘鏆怵B(yǎng)陰活血化瘀之品,如山藥、黃芪、百合粥或西洋參煲瘦肉、魚類、豆制品等,忌辛辣寒涼食品。
陽氣虧虛,血瘀水停證。注意保暖,及時擦干汗液,保持皮膚干潔,適當增加衣被,避免在水腫部位靜脈穿刺。視心功能情況指導患者活動,活動時需專人陪護,如出現(xiàn)不適或心率超過“靶心率”時則停止活動,立即臥床休息。絕對臥床患者需協(xié)助進行肢體功能鍛煉,指導患者每日早晚練習“龜吸大法”,每次10min,防止肢體萎縮及墜積性肺炎發(fā)生。準確記錄出入量,每日測量體重,做好記錄,為臨床用藥提供依據(jù)。嚴密觀察病情及生命體征的變化,如浮腫、尿少加重,血壓變化,及時報告醫(yī)生。飲食可選用狗肉、羊肉、紫河車、牛肉、太子參、紅參、薏苡仁等。中藥湯劑宜溫服??捎脜擒镙茄ㄎ毁N敷內關、心俞、膻中等穴位,藥芯對準穴位,貼12h,兩周為一療程。
腎精虧損,陰陽兩虛證。囑患者臥床休息,限制活動量,評估心臟情況,制定康復運動計劃。不能平臥者予坐位或半坐臥位并按醫(yī)囑予間斷或持續(xù)吸氧。加強皮膚護理,避免在水腫部位進行注射。日常保持口腔清潔,每餐前后用溫水漱口。調養(yǎng)措施可多食枸杞子、山藥、大棗、蓮子肉、百合等。按摩心俞、內關、神門、足三里、三陰交、巨闕等穴位??捎弥兴庍M行足浴,足部的經(jīng)穴對調節(jié)人體陰陽平衡、氣血的運行有很好的作用,可減少末梢血管阻力,增加心搏出量,從而改善血運狀態(tài)。
根據(jù)證候特點進行辨證施護,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80例住院期間未出現(xiàn)急性心衰、電解質紊亂等并發(fā)癥,心功能改善明顯好轉出院,護理取得顯著效果。
[1]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雜志,2007,35(12);1076-1095.
[2]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醫(yī)政司.24個專業(yè)105個病種中醫(yī)診療方案(試行)[S].2011:60.
[3] 周美華.心力衰竭患者的護理進展[J].國外醫(yī)學(護理分冊),2003,22(5):208.
[4] 胡建蘭,陳瑾,鄭孝琴,等.1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股骨頸骨折后急性加重期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8):763.
R473.5
B
1004-2814(2014)05-0461-02
2014-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