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刖刑的理性考評

      2014-04-05 07:29:12張全仁
      關鍵詞:肉刑行刑

      張 鷗,張全仁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河北保定 071000)

      刖刑歷史久遠,地位重要,含義復雜,爭論較大。因受階級斗爭觀點的影響,學界以往對刖刑的評價,往往強調其殘酷性,忽視其自身的進步性,有失公允。因此,對刖刑進行理性考評,從而做到客觀公正,具有重要意義。

      一、刖刑的概念

      刖刑就是刖足之刑,這是學界共識。究竟什么叫刖?它有哪些稱謂?什么叫足?古人對其理解與今人有何不同?它產生于什么年代?產生之初其行刑部位是什么?什么是剕?什么是跀?刖與剕和跀是何關系?歷史上是否存在過臏刑?這些都是刖刑概念需要明確的問題。由于古籍記載混亂,至今認識不一。因此,對于這種歷史久遠、稱謂多、內涵復雜且古籍記載又時常相互抵牾的肉刑的研究,還是應當先從明確其概念入手。

      明確刖刑的概念,必須首先明確中國古代“刖”和“足”二字的含義。關于“刖”,《周禮·秋官·司刑》鄭玄注:“刖,斷足也?!薄墩f文》:“刖,絕也?!标P于“足”,《說文》:“足,人之足也,在下,從止、口。”《漢語大字典》引楊述達《積微居小學述林·釋足》:“股、脛、蹠、跟全部為足,足從口者,象股脛圓周之形。人體股脛在上,跟蹠在下,依人所觀,象股脛之口當在上層,象跟蹠之止當在下層,然文字象形,但有平面,無立體,故只能以口上止下表也?!薄?〕由上所述可知,“刖”的含義是“斷”、“絕”,而“足”字的含義是人體的下肢。因此,凡是依法采用殘酷手段強行將人體下肢的某一部分斷開分裂的刑罰,就是刖刑。

      以往學者間對于刖刑的認識之所以爭論不休,重要原因之一是,所持論據大都是從古籍到古籍。而古籍對于刖刑的記載又時常出現(xiàn)錯誤,甚至互相矛盾,這就導致認識不一。因此,要想獲得對刖刑的正確認識,必須從現(xiàn)代的最新考古發(fā)現(xiàn)入手。從考古發(fā)掘的尸骨骨架和甲骨文字看,古代的刖刑始于商朝的中后期。

      從上世紀河南安陽后崗和河北藁城考古發(fā)現(xiàn)的商朝刖刑骨架看,早期刖刑的行刑部位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1)右腿自盆骨以下全部斷去,左腿趾骨無存(安陽后崗M16西側二層臺的殉葬人);(2)兩下肢自膝蓋以下全部被砍掉(藁城臺西M103西側二層臺上年僅15歲的少年男性骨架);(3)左腿自股骨以下被砍去,右腿自臏骨以下被砍去(藁城臺西探方十三一號一個成年男子骨架);(4)雙手雙腳均被砍去一部分?!?〕上述事實表明,商朝已存在刖刑確鑿無疑。施刑部位沒有嚴格限制,既包括股骨,也包括脛骨和趾骨。從執(zhí)行刖刑后骨架留下的痕跡看,行刑的工具和方法,有的是用鋸鋸斷,有的是用刀或斧砍斷。

      商朝的甲骨文字是商朝存在刖刑的另一證據。在甲骨文中,刖字的左邊是一個“ ”字,像是一個正面站著的人,右腿長左腿短。刖字的右邊是“ ”字即鋸形。左右兩邊合起來就是“ ”,這就是最初的刖字。此外還有“ ”、“ ”等多種字形,即在“ ”下面加刀字或手字。但無論如何變化,萬變不離其宗,其基本意思都是手持鋸或刀將人的腿截斷。從上面已發(fā)掘出來的刖刑骨架看,不僅截斷左腿,還有的截斷雙腿。這些說明刖刑初期行刑部位的不確定性和刑罰的殘酷性。

      周承殷制。西周初期的法制與商朝基本相同?!吨芏Y·司刑》關于“……刖罪五百……”的記載是西周稱刖刑為刖的證明。周穆王制定《呂刑》?!渡袝涡獭犯碾緸閯|。所說:“剕辟疑赦”,“剕罰之屬五百”,正是《尚書·呂刑》改刖為剕的見證?!皠|,斷足?!薄?〕《國語·魯語》說“中刑用刀鋸”。從字形看,剕字由刀和鋸組成。因此,它就象征著刖足之刑的刖刑。在古籍中還有的將剕字寫成腓。腓是剕的假借字,《說文》:“腓,脛腨也”。又“腨,腓腸也?!彼^腓腸,就是小腿肚子。而小腿肚的后面就是脛骨。由此可知,剕就是截去脛骨。剕刑的上述行刑部位在考古發(fā)現(xiàn)的西周時期刖刑骨架和文物中也得到了證明:(1)1978年陜西周原考古隊在岐山縣賀家村一個土坑墓里,發(fā)現(xiàn)了一具雙腿自髕骨以下被砍去的骨架;(2)1976年,在陜西扶風縣莊白村發(fā)現(xiàn)一個西周中期的方形鼎,鼎的正面為門,守門的是一個受過刖刑、左腿缺失的人形;(3)故宮博物院珍藏著一件西周晚期《刖刑奴隸守門方鬲》,正面開門,守門的也是一個左腿缺失的刖人〔4〕;(4)1989年4月至8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聞喜縣上郭村的周代墓葬發(fā)掘中,發(fā)現(xiàn)一個“刖人守囿”青銅挽車。車廂前面是可以開閉的兩扇門,左門扉上嵌有一個赤裸全身、缺失一左足并拄著一條拐的守門刖人。〔5〕以上尸骨骨架和出土青銅文物證明,西周時刖刑的行刑部位,已下移到髕骨以下。所謂“剕”,正是這一時期刖刑的專用名。受過剕刑的人要拄拐前行,也是這一時期刖人的標志。

      春秋以后,刖刑雖仍然比較普遍,但行刑部位繼續(xù)下移,由截脛慢慢變?yōu)閿刂?,其名稱由剕變?yōu)橼?。《說文》:“跀,斷足也?!薄皵嘧憔褪乔腥ツ_趾,保留腳踵?!薄?〕《莊子》:“魯有兀者叔山,無趾,踵見仲尼。”因無趾故只能踵行,即用腳后跟走路。晏子所謂“國之諸市,屨賤踴貴”正是這一時期刖刑廣泛施用的生動寫照。受過刖刑的人著踴,是這一時期刖人的標志?!肚睾啞し纱饐枴逢P于“五人盜,贓一錢以上,斬左右趾”的規(guī)定,正是跀刑在法律上的見證。

      關于臏與刖的關系最為混亂,因此有必要加以澄清?!稘h書·刑法志》說,“禹承堯舜之后,自以德衰,而制肉刑”?!吨芏Y·司刑》鄭玄注,“夏刑……臏辟三百”,這是說上古時期的肉刑以及肉刑中的臏刑始于夏朝。這種說法是否可靠,值得懷疑。根據胡厚宣先生的觀點,“這是根據《尚書·呂刑》所推測,因為《呂刑》據說是根據夏刑改訂。所以鄭玄反過來就根據《呂刑》推測夏刑”〔7〕。關于臏,《說文》有髕而無臏;“髕,膝端也”?!队瘛て罚骸绑x,臏骨也。”可見所謂臏刑,就是揭去膝蓋骨。那么這種以揭去膝蓋骨為內容的臏刑在夏朝是否會存在呢?前文已經說過,甲骨文中的刖字是指手持刀鋸截斷人的下肢。商朝已有青銅器,自然可以制作出刀鋸。而夏朝尚無青銅器出現(xiàn),自然不可能制作出刀鋸,特別是以揭去膝蓋骨為內容的臏刑,不僅需要比刀鋸更尖利的工具,還需要對膝蓋骨有科學認識的醫(yī)學知識。據此,我們認為古籍中關于由《尚書·呂刑》逆推出來的夏朝的臏刑,是沒有科學根據的。這樣,沈氏關于“夏有髕辟,周改髕為刖”的結論也就無法“解眾之糾紛”了?!?〕

      有人以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關于“孫子臏腳”的說法,想證明到了戰(zhàn)國時期仍然存在所謂臏刑,這種說法更是不能成立?!妒酚洝O子吳起列傳》說:“臏至,龐涓恐其賢于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笨梢姟皩O子臏腳”并非揭去膝蓋骨,而是“斷其兩足”?!妒酚洝で乇炯o》對秦武王“舉鼎絕臏”注:“‘臏,脛也。’意即脛訛為臏,非謂臏脛同義?!薄?〕

      由上述可知,刖為斷絕之通名,即不論斷去大腿、小腿還是腳趾,統(tǒng)稱為刖。而剕和跀則為刖足之專名。剕是截去臏骨以下的脛骨,跀是斬去腳趾。這些都是在不同歷史時期出現(xiàn)的刖刑專用名稱。而所謂以揭去膝蓋骨為內容的臏刑,應當受到質疑,在歷史上很可能就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剕刑后的刖人拄拐,跀刑后的刖人著踴,這些都是刖人的標志。刖刑是行刑人依法對他人斷足,因此“楚鬻拳自刖”不屬于刖刑。在商周出土的人體骨架中,在斷去雙腿的同時還有的將雙手也斷去,據此有人在刖刑的概念中,增加了砍手的內容?!?0〕這是不對的,因手是上肢,足是下肢,與刖足概念不符。

      二、刖刑的輕緩化過程

      刖刑從其產生到被廢除,其間經歷了一個逐漸走向輕緩的過程??荚u這一過程,就是要弄清其發(fā)展變化的脈絡和原因。

      刖刑的殘酷性是公認的。特別是產生初期,行刑部位沒有任何限制。一個活生生的人,硬是截斷一條腿或兩條腿,其殘忍性可知。從已發(fā)現(xiàn)的有關刖刑的甲骨文資料看,一次行刑有時十幾人、多到幾十人甚至上百人。行刑人數之眾多,行刑場面之慘狀,真是目不忍睹。

      人們不禁要問,產生這種殘酷狀況的原因是什么?我們認為,那就是商統(tǒng)治者所信奉宣揚的“天罰”思想。在每次行刑之前都要進行占卜。占卜貞問的內容主要有:“對某某人施行刖刑不會發(fā)生死亡嗎?”“對某某逃奴處以刖刑不會引起死亡嗎?”“要對一百人處以刖刑可以嗎?”“對八十個奴仆處以刖刑不會發(fā)生死亡嗎?”〔11〕上述占卜資料表明,在商統(tǒng)治者的心目中,天是最高統(tǒng)治者,而自己只是天在人世間的代表。當其代表天對于反抗者或者逃亡的奴隸使用刖刑時,最擔心的不是刖刑本身的殘酷性而是因施行刖刑造成受刑人死亡。刖刑是斷足,死亡是要命。如果因斷足而要了受刑人的命,那就是違背了“天意”。反之,不管刖刑本身如何殘酷,只要不發(fā)生死亡,都符合“天意”。這就是所謂的“天罰”。把自己的濫刑說成“天罰”,這就是刖刑殘酷性的思想根源。

      周統(tǒng)治者在滅商的戰(zhàn)爭中,親眼目睹了商朝奴隸們的臨陣倒戈,在總結商紂亡國的歷史教訓中,“天罰”思想開始動搖,“民意”觀念已經產生。周統(tǒng)治者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明德慎罰”〔12〕的法律思想,宣揚“以德配天”〔13〕。認為殷紂之所以亡國,就是因為濫施刑罰,招致天怒人怨。周人之所以能獲得天下,就是因為祖上敬天有德。為了永保江山社稷,必須“保民”。“明德”體現(xiàn)在“慎罰”中,就是要慎用刑罰。如在司法實踐中要區(qū)分故意和過失,一貫與偶然,要做到罪刑相稱,疑罪從輕。要審慎獄訟,避免濫刑?!懊鞯律髁P”思想的提出,是刖刑由殘酷走向輕緩的開始。

      周穆王秉承祖上“明德慎罰”的思想,明顯體現(xiàn)在對肉刑的態(tài)度上。《尚書·呂刑》:“朕敬于天,有德惟刑?!边@里的“朕”是穆王自稱。敬是儆的省筆和借字。儆是戒、慎、恐懼。刑是創(chuàng)的借字,實指肉刑。朕敬于天,就是我對肉刑戒、慎、恐懼;有德惟刑,是指增多怨恨者的是肉刑。〔14〕從周穆王在《呂刑》中流露出的對肉刑會增進民怨的顧慮可以看出,周統(tǒng)治者在對“天意”敬畏的同時,開始重視“民意”。基于對肉刑的上述認識和恐懼心理,為了減少民怨,緩和階級矛盾,就在《呂刑》中改刖為剕。剕刑的行刑部位移至臏骨以下,截去脛骨,保留股骨,受刑人可以拄拐行走,與斷去股骨相比,顯然輕了許多?!秴涡獭吩诟碾緸閯|的同時,還制定了贖刑。規(guī)定“剕辟疑赦,其罰倍差,閱實其罪。”即在對某人判處剕刑時,如果證據不確鑿,心存疑慮,就可以赦免剕刑,改判贖金。贖刑雖然只對疑犯剕刑之罪的有錢人具有實際意義,但畢竟可以減少剕刑的行刑人數,也不失為刖刑的一種輕緩表現(xiàn)。

      春秋以后,周朝在一天天衰落。周天子政治影響力和控制力雖然在慢慢變弱,但“明德慎罰”的法律思想并未因此而消失,仍普遍為諸侯各國所繼承??鬃拥摹叭收邜廴恕焙汀胺簮郾姟钡娜蕫鬯枷?,以及他所倡導的“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的主張,正是“明德慎罰”思想在這一時期的具體體現(xiàn),這也正是春秋時期東方各國跀刑普遍存在的思想原因。跀刑的出現(xiàn)并不像剕刑那樣,有明確的時間和法律根據。以春秋時期“齊、魯、宋、晉、衛(wèi)、鄭、楚國,都有刖刑的記載”〔15〕為根據,我們將剕改跀的時間定在大約為春秋時期。跀刑的行刑部位進一步下移至腳趾。盡管在當時的某些國家仍然存在著“屨賤踴貴”的殘酷現(xiàn)象,但對于受刑人來說,僅斬去腳趾,將下肢的大部分保留下來,受刑后尚可“著踴”行走,與剕刑截去脛骨相比,顯然又減輕了許多。

      春秋時期是一個深受孔子“仁愛”思想影響的時期。當時的司法官員以及刖刑的行刑人和受刑人所表現(xiàn)出來的態(tài)度,也具有時代的特點。《孔子家語》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孔子的學生季羔,是衛(wèi)國的司法長官,曾判一個人刖刑,其手下的獄官負責行刑。不久衛(wèi)國發(fā)生叛亂,季羔出逃,在城門遇上了那個正在守門的刖人。刖人不但沒有阻攔他,反而再三幫他想法逃出去。季羔感到不解,問他為什么這么做。刖人說:斷足是我罪有應得,沒有什么好說的。當初審判案子時,你先判別人后判我,我想你是想免除我的刑罰。待判決已定將要行刑時,你表情嚴肅,沒有喜色。我想你對我沒有私心,是個仁義君子,處理案件總是表現(xiàn)出仁慈之心,這就是我救你的原因。孔子聽到這件事情以后說:“善哉!為吏,其用法一也,思仁恕則樹德,加嚴暴則樹怨。公以行之,其子羔乎!”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三種人對待刖刑的態(tài)度:一是司法官吏,審判案件應“思仁恕”而“樹德”,秉公執(zhí)法;二是行刑官吏,應依法行刑,不應“加嚴暴”而“樹怨”;三是受刑人,應當認罪悔罪,懷德服刑。這大概就是春秋時期孔子的“仁愛”思想對待刖刑的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既是西周時期統(tǒng)治者擔心因肉刑而增加民怨思想的繼續(xù),同時比單純地擔心增加民怨又前進了一步,那就是希望司法人員“思仁恕”而執(zhí)法,希望受刑人認罪服法懷德而服刑,從而增進社會的和諧。從孔子對季羔的贊美之詞可以看出,他所反對的僅僅是刖刑的殘酷性,而對刖刑自身的合理性并未提出質疑。

      進入戰(zhàn)國以后,各國普遍重視農耕,獎勵農耕,以滿足不斷發(fā)生的兼并戰(zhàn)爭的需要。由于耕戰(zhàn)需要富國強兵,于是封建地主階級的要求與現(xiàn)行的肉刑體系就發(fā)生了矛盾。特別是刖足之刑和宮刑,與耕戰(zhàn)需求的矛盾尤為突出。從此以后,肉刑一天天走向衰落,勞役刑越來越受到重視。隨著時間的推移,勞役刑逐漸成為主刑,而肉刑隨之就慢慢降為附加刑。到了秦末漢初,形成了一個由“城旦舂”、“鬼薪白粲”、“隸臣妾”和“司寇”組成的勞役刑體系。此時宮刑已不存在,跀刑只能附加于城旦舂這種重勞役刑。如“斬城旦舂”、“斬黥城旦舂”即是?!皵亍本褪菙刂?,也即跀刑。跀刑由主刑降為附加刑,且只能附加在重勞役刑之后,不僅地位低了,其適用率也大大降低了。此時的跀刑連同整個肉刑體系,已經走到了歷史的盡頭。

      三、刖刑的廢除與相關思考

      漢文帝十三年,即公元前167年,奴隸制的肉刑終于被宣布廢除,刖刑自然也在其中。這是中國古代刑罰由野蠻走向文明的重要標志,是社會的巨大進步。對于刑法史上這樣一個重大變化,至少有以下三個問題值得深思:一是廢除刖刑的社會思想背景,即人們當時對于刖刑的認識和廢除刖刑的要求;二是如何用唯物史觀科學解釋刖刑的廢除遠遠落后于社會形態(tài)變化的事實;三是廢除刖刑的缺陷及其對后世法律的影響。刖刑本屬肉刑之一種。因此在對上述問題評論時,離不開對整個肉刑體系的評價;而在對肉刑體系的考評中,也包含著對刖刑的考評。

      肉刑的廢除是與緹縈上書這樣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直接聯(lián)系在一起的。緹縈是齊國太倉令淳于意的女兒。淳于意因犯罪被押解到長安,緹縈也隨父前往。到了長安后,緹縈向當時的天子漢文帝上書,要求廢除肉刑。上書說:“妾父為吏,齊中皆稱其廉平,今坐法當刑。妾傷夫死者不可復生,刑者不可復屬,雖后欲改過自新,其道亡繇也。妾愿沒入為官婢,以贖父刑罪,使得自新?!蔽牡劭催^上書后,因“悲憐其意”,遂下詔書。詔書針對“今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的社會現(xiàn)狀說:“非乃朕德之薄,而教不明與!吾甚自愧。故夫訓道不純而愚民陷焉?!比缓笥忠浴懊裰改浮钡纳矸葑载煹溃骸敖袢擞羞^,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行為善而道亡繇至。朕甚憐之。夫刑至斷肢體,刻肌膚,終身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豈稱為民父母之意哉?”于是下詔“廢除肉刑”。〔16〕上書中緹縈對于肉刑的看法,可以看作當時庶民百姓的看法;而文帝在詔書中對肉刑的看法,則代表了新興地主階級的肉刑觀。從庶民百姓到最高封建統(tǒng)治者,對肉刑有了一個共同的深刻認識,說明奴隸制的肉刑已經應該壽終正寢了。回顧周穆王制定《呂刑》時對肉刑的態(tài)度,他只是擔心刖刑的施用會“增進怨恨”,而孔子也只是認識到“加嚴暴則樹怨”,他們都沒有對刖刑自身的合理性提出質疑。漢文帝不僅對肉刑的嚴重危害性和非人道性有了深刻的認識,而且對肉刑禁奸止邪的威嚇作用也已產生懷疑。他把社會產生犯罪的原因歸結為自身“仁德輕薄”和“教化不明”,因為自己對百姓的教育引導不純正,才使得他們陷入法網。在對肉刑的合理性徹底否定和對犯罪原因反省的基礎上,立即下詔“廢除肉刑”,并提出“有以易之”,即盡可能采用別的刑罰代替它。從緹縈上書泣呼“廢除肉刑”到文帝下詔“廢除肉刑”,這就是當時全社會對肉刑的態(tài)度。緹縈上書是文帝“廢除肉刑”的直接原因,而文帝的詔書符合了當時社會的進步思潮。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上層建筑決定于經濟基礎,并伴隨著經濟基礎的改變而改變。刖刑屬于奴隸制的上層建筑,本應隨著封建社會的到來而退出歷史舞臺。但是事實并非如此,它和其他肉刑一起,竟然在封建社會里游蕩了300余年。對于這種上層建筑大大落后于生產關系變化的現(xiàn)象,應當如何解釋呢?我們認為,這和特殊的歷史環(huán)境有關,和戰(zhàn)國時期諸侯各國的耕戰(zhàn)政策密切相關。耕戰(zhàn)政策具有兩面性。一方面,由于富國強兵的需要,各國由注重肉刑的威嚇作用,轉向重視勞役刑對于促進經濟發(fā)展的貢獻作用。這樣,就使得肉刑從奴隸社會的主刑,在封建社會里慢慢變成了附加刑。隨著肉刑地位的下降,刖刑也由獨立適用變成了只能附加適用。這是耕戰(zhàn)政策對于刖刑由嚴酷逐步走向輕緩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諸侯各國都忙于耕戰(zhàn),顧不上全面慎重地考慮整個刑罰體系的變革,從而也就使整個肉刑體系在封建社會里得到了一個茍延殘喘的機會。這是耕戰(zhàn)政策對于刖刑的變化所起的消極作用。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雖然告訴我們,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但是,它同時還告訴我們,上層建筑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和穩(wěn)定性,它可以不隨著經濟基礎的改變而立即改變。由此可見,刖刑,包括整個肉刑體系,在封建社會初期的存在和緩慢變化,也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

      文帝廢除肉刑后,將斬左趾改為笞刑,而將斬右趾升為棄市(死刑)。將部分肉刑升格為死刑,明顯增加了死刑的適用范圍。這是廢除肉刑存在的最為嚴重的問題。再者,廢除肉刑后最重勞役刑為髡鉗城旦舂,6年,再往上就是死刑。從生刑6年到死刑,顯然空當太大,缺乏一種過渡刑。這是廢除肉刑后出現(xiàn)的另一個嚴重問題。從“破”的角度看,漢文帝廢除肉刑堅決而迅速,這是應當予以肯定的。但是從“立”的角度看,對“有以易之”的內容缺乏全面慎重的考慮,造成了“死刑既重,而生刑又輕”〔17〕的嚴重后果。正是由于這一問題,才招致了后世多次要求恢復肉刑的議論。例如班固說:“且除肉刑者,本欲以全民也,今去髡鉗一等,轉而入于大辟,以死罔民,失本惠矣。故死者歲以萬數,刑重之所致也。至乎穿窬之盜,忿怒傷人,男女淫佚,吏為奸臧,若此之惡,髡鉗之罰又不足以懲也。故刑者歲十萬數,民既不畏,又曾不恥,刑輕之所生也?!薄?8〕到了漢末魏晉時期,要求恢復肉刑的議論仍然不斷。其主要理由是,認為實行肉刑,既可以大大削弱犯罪者的犯罪能力,又可以加強刑罰的一般威嚇作用。到了隋唐,出現(xiàn)了流刑,使生刑與死刑的矛盾有所緩解,但仍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流刑最重為流三千里,加役流最高才居作三年,與死刑差距仍然很大。故到了唐太宗初年,戴胄、魏征曾“議復肉刑,以斷右趾作為死刑的替代刑”〔19〕??v觀以上要求恢復肉刑的議論雖然反復出現(xiàn),終因其殘酷性而不合時宜,始終未能成為正式法律。

      刖刑的恢復雖然未能成為法律,但卻出現(xiàn)在現(xiàn)實生活中。1995年6月9日,湖北省宜都市博物館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在位于三峽地區(qū)的宜都市樓子河連子坡發(fā)掘了一座清代夫妻異穴合葬墓。男尸保存較為完整?!半p足均在踝關節(jié)處被截(鋸)斷,其雙足的骨、肉截面整齊,保存完好,似用鋸類刑具所為,被截部位連同尸體一起用竹席裹于棺內?!薄?0〕據墓志記載,男主人生于1658年,卒于1753年。在廢除肉刑1900余年后的封建社會晚期,在現(xiàn)實中仍然存在著殘忍的刖足之刑,不知其法律依據,很可能是因反清受株連而遭受的法外用刑。值得注意的是,這時關于足的含義與廢除肉刑以前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它不是指股骨、脛骨或趾骨,而是指踝骨以下的部分,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腳。此案例令人深思的是,奴隸制的肉刑觀念是多么頑固!

      〔1〕漢語大字典〔Z〕.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1993.1534.

      〔2〕唐云明.試論商、西周時期的刖刑〔J〕.文物春秋,1988(4).

      〔3〕古漢語字詞典(第2版)〔Z〕.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1.312.

      〔4〕陳安利.考古資料所反映的商周刖刑〔J〕.文博,1985(6).

      〔5〕張家寧.刖人守囿挽車六輪車〔J〕.文物季刊,1989(2).

      〔6〕〔9〕〔14〕蔡樞衡.中國刑法史〔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3.82,59,80.

      〔7〕〔15〕胡厚宣.殷代的刖刑〔J〕.考古,1973(3).

      〔8〕〔18〕〔清〕沈家本.歷代刑法考(上冊)〔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84,150.

      〔10〕〔11〕〔12〕〔13〕胡留元,馮卓慧.夏商西周法制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385,80-82,306-312,306-312.

      〔16〕〔17〕高潮,馬建石.中國歷代刑法志注釋〔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8,31.

      〔19〕羅翔.中華刑法發(fā)達史〔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56.

      〔20〕付光榮.從三峽地區(qū)出土的古尸看我國古代的刖刑〔J〕.湖北三峽學院學報,1999(6).

      猜你喜歡
      肉刑行刑
      丹陽市強化安全生產“行刑銜接”
      靖江市行刑銜接嚴處買賣偽造特種作業(yè)操作證
      曹魏復議肉刑之我見
      新生代(2019年2期)2019-11-14 06:51:55
      環(huán)境案件行刑銜接的困境與對策
      緹縈救父
      論行刑的效率與正義
      刑法論叢(2016年2期)2016-06-01 12:14:33
      “緹縈救父”的法歷史文化分析
      漢文帝的自省和寬容
      監(jiān)獄行刑視角下的寬嚴相濟
      人間(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56
      《晉書·刑法志》中的肉刑廢復之爭
      史志學刊(2014年6期)2014-04-10 23:55:46
      娱乐| 合作市| 威信县| 鄯善县| 荥阳市| 泗阳县| 吉隆县| 康定县| 阳西县| 巴东县| 迁西县| 天气| 涞源县| 阿巴嘎旗| 南通市| 唐山市| 西昌市| 新昌县| 惠州市| 成安县| 贵定县| 化德县| 华容县| 道孚县| 井研县| 江城| 微山县| 贵定县| 加查县| 民乐县| 绵阳市| 宝兴县| 双城市| 平谷区| 罗源县| 肥东县| 修武县| 武宣县| 余庆县| 凤冈县| 揭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