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yī)醫(yī)院(100010)莊志宏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西苑醫(yī)院(100091)杜聞偉△
中藥的質量好壞直接關系到中藥處方,臨床療效和安全。只有保證中藥的質量,才能更有效地運用藥學專業(yè)知識給患者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潮濕是引起中藥蟲蛀,霉變及有效成分分解的主要原因,因此,采收加工后的中藥,必須及時干燥至安全水分限度,才能保證中藥的質量。
在實際倉儲工作中,如果將中藥的含水量控制在一定限度內,質量就不會發(fā)生異變。如果氣溫30℃,把紅棗的含水量控制在12%~17%、黨參11%~16%、苦杏仁6%~8%、北沙參12%~15%、黃芪11%~14%等時,在儲存的過程中就不會發(fā)生質量變化。所謂的中藥材“安全水分”,它是指在一定條件下,能使其安全儲存,質量不發(fā)生異變的臨界含水量。常用的方法有干燥法、冷藏法、及化學法等數(shù)種,下面就分別介紹常用的中藥養(yǎng)護方法。
干燥可以除去藥材中過多的水分,同時可殺死霉菌、害蟲及蟲卵,起到防治蟲、霉,久儲不變質的效果。常用的干燥方法有曬、晾、烘等。
1.1 曝曬法 系受日光之光熱作用散發(fā)水分而使藥材干燥,通過紫外線殺滅霉菌,起到防霉、治霉雙重作用。直射日光溫度可達50℃,適于曝曬后質量無變化的藥材。
1.2 攤晾法 亦稱陰干法。即將藥材置于室內或陰涼處所,借溫熱空氣的流動,吹去水分而干燥,適用于芳香性葉類、花類、果皮類等。
1.3 高溫(人工)干燥法(烘干) 通過烘烤驅除水分,并有滅蟲驅霉之效,須掌握烘溫、時間及操作法,通常50~60℃可抑制植物體內酶的作用而避免成分的分解,一般藥材不超過80℃,芳香類藥材不超過50℃,花、葉、全草類20~30℃,根、根莖、皮類30~65℃,果類70~90℃,含揮發(fā)油類25~30℃,含甙與生物堿類50~60℃,含維生素類70~90℃。此外,還有炒、焙法。霉雨天,用此法。
1.4 石灰干燥法 生石灰為吸濕率20%~30%。凡藥材容易變色、價值貴重、質量嬌嫩、容易走油、溢糖,回潮后不宜曝曬或烘干的品種,可采用石灰箱、石灰缸或石灰吸潮袋的干燥法。
1.5 木炭干燥法 將烘干木炭,用紙包好,夾置于藥材內,或放于藥材的上面或下面層,吸去水分而防霉。優(yōu)點為性質穩(wěn)定、無污染,方便、經濟,可重復使用。一般可一個月烘干一次,霉雨季酌情增加烘曬次數(shù)。
1.6 通風法 利用空氣的自然流動或機械使庫內外的空氣進行交換,調節(jié)與控制倉庫的溫濕度。分為①翻垛通風;②自然通風法;③機械通風法;④遙控通風法。
1.7 密封法 即在一定范圍內,利用導熱性差、隔潮性能佳或不透性材料,采取適當?shù)男问?,將儲存中藥的特定空間與外界隔絕,盡可能封閉,使其免受外界影響,處于較恒定的溫濕變度環(huán)境中,達到安全儲存之目的。以起到防潮、防熱、防凍的作用,有效地防止質變。密封法是中藥儲存養(yǎng)護的基本方法,多數(shù)的養(yǎng)護方法都在密封或密閉的基礎上進行的。密封形式:整庫密封、貨架(櫥柜)密封、堆垛密封。小件密封:箱桶、缸窯等。其他:如細貴藥的真空包裝。
1.8 吸潮法 ①吸朝劑吸朝法:不與商品直接接觸,用瓷盤、木箱等裝盛;避免與水接觸。②機械吸朝法:空調抽濕機;電熱去濕干燥器;垛底通風驅朝機;光電調控吸朝法。
低溫養(yǎng)護是利用機械制冷設備產生冷氣,使藥物貯存在低溫狀態(tài)下,以抑制害蟲、霉菌的發(fā)生,達到安全養(yǎng)護的目的。一般分為陰涼及冷貯,陰涼< 20℃(10℃~20℃),冷貯0℃~10℃(2℃~10℃)。特別是一些貴重的、受熱易變質的中藥,在0 ~10℃貯藏則不易產生走油、變色、霉變、蟲蛀、氣味散失、變色等現(xiàn)象。低溫養(yǎng)護是一種很好的養(yǎng)護方法,目前已被廣泛使用。低溫養(yǎng)護的中藥,在夏季溫度較高時,如直接從低溫庫移出庫外,表面容易凝結水珠,應引起注意。
3.1 石灰埋貯法 將藥物用雙層紙包好,埋于石灰缸或箱中。
3.2 干沙埋貯法 將藥物用雙層紙包好,埋于沙缸或箱中。如黨參、牛膝等。
3.3 糠殼埋貯法 將藥物用油紙包好,埋于谷糠缸或箱中。如膠類藥材。
3.4 地庫貯存 對于那些怕光、怕熱、怕風、怕潮、怕凍的藥物有著一定的養(yǎng)護作用有冬暖夏涼的特點,氣溫恒定。
利用乙醇或白酒與藥材同貯,防蟲防霉的方法。將乙醇或白酒裝于廣口瓶內,用雙層紗布封口,置于密閉容器內,周圍放藥材,密封貯存。如動物類藥材。
堆積拌盤,藥物倒入適當容器內搓揉拌和;裝袋拌盤法,藥物裝入布袋中,翻轉。適應范圍:大多數(shù)藥材。礦石、貝殼除外。拌盤時間:易蟲蛀、霉變者,5~7天一次,花葉、全草10天一次,根、根莖、皮木類15天一次。
采用化學藥劑來預防或殺滅倉蟲的方法。因效果好,速度快,省時省力,故曾應用廣泛。①硫磺熏蒸法:現(xiàn)已明令規(guī)定不準用硫磺熏蒸中藥;②磷化鋁熏蒸法;③氯化苦熏蒸法;④醋酸鈉噴灑。
①清潔防治;②藥劑消毒;③檢疫防治;④隔離。
8.1 撞刷法 發(fā)霉的藥材,日曬或烘烤使之干透后,放入撞籠或麻袋、布袋內來回搖晃,通過互相撞擊磨擦,將霉去掉。
8.2 淘洗法 不宜撞刷的藥材,采用淘洗法,霉輕微的可用冷水,霉較嚴重的可用熱水,洗時要快,不能久泡。
8.3 搶水洗法 對于根莖類藥材可用搶水洗。
8.4 沸水噴洗法 發(fā)霉后不宜水洗的,可用開水噴洗。
8.5 醋洗法 不能沾水的藥材,如山茱萸、五味子發(fā)霉后,可用醋噴洗。每50kg藥材用醋2~3kg。
8.6 酒噴洗法 有些活血祛瘀藥,如川芎、三棱、莪術、當歸等,若霉變嚴重時,宜采用白酒噴洗。
8.7 油擦法 不能見水見熱的藥材,如各種附片發(fā)霉后,可采用油擦的方法。
8.8 吹霉法 吸濕性強的藥材如甘草、黃芪等,在一晝夜間垛的外緣就能長出風霉,可用“紅外線吹霉器”對表面,吹去風霉,并有烘干殺霉之效。
8.9 熱蒸法 熱蒸適用于已加工制熟藥材,以及蒸后不致失氣味、變色、泛油的藥材。適宜用熱蒸法殺蟲的有根及根莖類藥材,如郁金、天南星、白芷、川烏、草烏、何首烏、鎖陽等,以及筋皮類的動物類藥材等。芳香類及易揮發(fā)藥不宜用此法。對蒸制品發(fā)霉的藥材可蒸制防霉殺菌,干燥貯存。如未蒸透發(fā)霉的肉蓯蓉。綜上所述,中藥的來源廣泛,成分復雜,品種繁多,性質各異,有的怕熱,有的怕光,有的怕凍,有的易吸濕,為保證中藥質量,必須熟悉各種中藥的性能,摸清中藥貯藏養(yǎng)護規(guī)律,應根據其自身特性妥善養(yǎng)護,并采取合理的養(yǎng)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