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齊梁蕭氏文藝的美學品格

      2014-04-07 19:16:10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學報 2014年6期
      關鍵詞:蕭氏詠物詩文學

      龔 斌

      (華東師范大學 中文系,上海200062)

      自魏晉以降,中國的美學歷程猶如蟬聯(lián)的錦屏,依次展開她們獨特的美感。至齊梁,在以梁武帝父子為杰出代表的引領下,江左三百年的文物之盛達到頂峰。齊梁皇族蕭氏的文學藝術具有前所未有的美學品格。丹納《藝術哲學》說:“要了解一件藝術品,一個藝術家,一群藝術家,必須正確的設想他們所屬的時代的精神和風俗概況。這是藝術品的最后解釋,也是決定一切的基本原因。這一點已經由經驗證實?!保?]齊梁蕭氏文藝的美學價值主要由文學理論及文藝作品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而文學尤其能反映和折射當時的審美特征和尺度。本文旨在深入闡明齊梁蕭氏文藝的美學品格,與時代精神和社會習俗之間廣泛而深刻的聯(lián)系。

      一、綺 靡

      蕭氏文藝(包括經學、佛學、玄學、藝術等)的美學品格,決不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它深深植根在古已有之的文化傳統(tǒng)中。所以,齊梁蕭氏文學的綺靡是魏晉以降的文學不斷走向綺靡的演變結果。文學的踵事增華本來就是文學發(fā)展的大趨勢,這種趨勢至齊梁時期更為明顯,追求綺靡不僅成為文學的主流,甚至也成為書畫藝術的審美主流。

      齊梁蕭氏文學在繼承前代審美傳統(tǒng)的基礎上,并且同當代的時尚、習俗密切相關,翻開了新的一頁。這一頁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表現(xiàn)出獨特的審美特征和審美尺度。這集中體現(xiàn)在唯美至上,高舉純文學的旗幟。不僅作為《五經》鼓吹的文章被逐出文學苑囿,甚至以華美著稱的曹植也被譏笑為“古拙”(鍾嶸《詩品序》)[2],而天才詩人謝靈運,竟詆為“酷不入情”(《南齊書·卷五二·文學傳》)[3]908。蕭氏家族的文學家在宣揚并實踐唯美主義的文學新朝中,充當最有力的引領者和組織者。其中蕭繹《金樓子·立言篇》規(guī)范文的涵義說:“吟詠風謠,流連哀思者謂之文”“至如文者,維須綺縠紛披,宮征靡曼,唇吻遒今,性靈搖蕩”。[4]這二段文字,是齊梁唯美主義文學的典型表達,其精義有三:辭藻華美、音韻和諧、情靈搖蕩。這與《文心雕龍·情采篇》若合符契。劉勰說:“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聲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保?]蕭繹所說的“綺縠紛披”,同劉勰所說的“形文”;“宮征靡曼,唇吻遒今”,即“聲文”;“性靈搖蕩”,即“情文”。

      以蕭綱、蕭繹為代表的新體詩人,不論寫人還是寫物,都是色彩繽紛,五色炫目。猶如畫家,大塊大塊涂抹顏料,反復渲染。但同是綺靡,齊梁新體詩人與曹植、潘岳、陸機、謝靈運等前代詩人有明顯區(qū)別。曹植詩鐘嶸稱其“詞采華茂”,然也僅僅是“秋蘭被長坂,朱華冒綠池”(《公宴詩》)[6]450“凝霜依玉除,清風飄飛閣”(《贈丁儀》)[6]451一類寫景詩句,不是刻意追求華美。更應該注意的是,曹植詩的華美,與“骨氣奇高”相對稱,剛健質樸,文質彬彬。蕭綱、蕭繹則是刻意追求綺靡,文并不附于質,剛健之氣難覓蹤影。

      蕭綱、蕭繹的綺靡,與謝靈運“初發(fā)芙蓉”式的奇麗也兩樣。中國詩歌發(fā)展到謝靈運的山水詩,“聲色大開”,用寫實的筆墨描摹大自然的山川勝景,有逸韻奇趣,讀者能體會到詩人的情趣和哲思??墒鞘捑V的寫景詠物詩常常滿目藻繪,例如《守東平中華門開詩》寫早晨等待中華門開看到的景色:“薄云初啟雨,曙色始成霞。塹流鋪紫若,城風泛橘花。”最后二句抒懷:“弦誦終無取,顧己自懷嗟。”[6]1944大意說,詩禮教化終不可取,看看自己獨自嗟嘆。一是突然而來,二是意義費解,遠不及謝靈運詩中的哲思明白可循,且有“逸韻奇趣”。又譬如蕭繹《納涼詩》:“池紅早花落,水綠晚苔生。星稀月稍上,云開河尚橫。白鳥翻帷暗,丹螢入帳明?!保?]2046通篇寫景,詞藻華美,簡直五色迷人眼。但綺靡之外,還剩什么?有文外之意嗎?詩歌的比興和諷喻,蕭綱、蕭繹是常常遺忘的,似乎追求語言、音韻之美是文學存在的唯一理由。如果說文學終究要表達思想和情感,那也只不過是“搖蕩性靈”,而這性靈已縮小到了“流連哀思”,其他諸如慷慨、悲憫、感奮等情緒都被排除在“文”之外。在這種唯美至上的文學思想的支配下,當然連“聲色大開”的謝靈運亦不入他們的“法眼”。

      關于以宮體詩為代表的梁代文學的綺靡特色,古今學者已經說得太多。文學之外,蕭氏的藝術是否也有綺靡的美學傾向?有的。特別明顯的是書法藝術。蕭氏數(shù)代書法藝術,都籠罩在二王的流風遺韻中。蕭氏書藝的整體美學風貌,與王羲之、獻之父子有深厚的淵源關系。

      羲之、獻之父子在中國書法史上雙峰并峙。羲之骨力勁健,獻之骨力不及乃父,而嫵媚過之。書法頗同文學,古質而今妍。虞龢《論書表》說:“夫古質而今妍,數(shù)之常也。愛妍而質薄,人之情也。鐘、張方之二王,可謂古矣。豈得無妍質之殊。且二王暮年,皆勝于少。父子之間,又為今古。子敬窮其妍妙,固其宜也?!保?]以為“古質而今妍”是書法藝術的一般規(guī)律,“愛妍而質薄”乃鑒賞之常態(tài)。蕭氏學習前人書藝,同樣體現(xiàn)愛妍的審美傳統(tǒng)。蕭氏文藝的開創(chuàng)者蕭思話學羊欣,而羊欣學王獻之,故南齊書法家王僧虔稱蕭思話“風流趣好”(《南齊書·卷三三·王僧虔傳》)[3]597。蕭氏家族中成就最大的書法家蕭子云,學習王獻之有年,后加以變化,“妍妙至極,難以比肩”[8],如“上林春花”[9]??梢娛捵釉频臅ㄥ喇惓!_@與蕭氏文學極為綺靡,審美品格是一致的。

      齊梁蕭氏文藝的綺靡的審美品格,既由古質而今妍的演變規(guī)律所決定,也與時代風習和地理環(huán)境有內在聯(lián)系。譬如齊梁時代的日用器物,服飾、宮殿建筑,都趨于奢華。齊東昏侯蕭寶卷將祖宗的儉德之誡棄之腦后,大起諸殿,又別為潘妃起神仙、永壽、玉壽三殿,“皆帀飾以金璧。其玉壽中作飛仙帳,四面繡綺,窗間盡畫神仙。又作七賢,皆以美女侍側……造殿未施梁桷,便于地畫之,唯須宏麗,不知精密??岵粍e畫,但取絢曜而已?!?《南史·卷五·齊本紀下》)[10]153-154富家女出嫁,盡奢華之美。沈約《少年新婚為之詠》寫道:“腰肢既軟弱,衣服亦華楚。紅輪映早寒,畫扇迎初暑。錦履并花紋,繡帶同心苣。羅襦金薄廁,云鬢花釵舉……”[11]又新婚儀式共牢合巹之禮,在南朝齊時變得繁瑣而且奢費,有乖古禮,當時尚書令徐孝嗣曾向皇帝進言去奢從儉。他說:“今雖以方樏示約,而彌乖昔典。又連巹以鏁,蓋出近俗。復別有牢燭雕費采飾,亦虧曩制?!保?2]至于豪富的奢靡,簡直駭人聽聞。梁時曹景宗以武功貴幸,“妓妾數(shù)百,窮極錦繡”。(《南史·卷五五·曹景宗傳》)[10]1357富豪魚弘“有侍妾百余人,不勝金翠,服翫車馬,皆窮一時之驚絶。有眠床一張,皆是蹙柏,四面周匝,無一有異,通用銀鏤金花壽福兩重為腳。”(《南史·卷五五·魚弘傳》)[10]1362齊梁文學本來就是以宮廷為主導的貴族文學,蕭綱是皇太子,蕭繹是藩王,生活在錦繡羅綺之中,貴族的生存環(huán)境,必然成為綺靡文學的沃土。

      南朝文學的綺靡,同江南的地理環(huán)境有根本性的關系。文學是地域的,風土人情決定文學的情感內容和表達方式,最終決定文學的審美品格。南朝主要轄境在長江中下游,山川明媚,物產富饒,春花秋月,賞心悅目,與中原大地的蒼茫景象和艱苦的生存環(huán)境有別。《南史·卷七〇·循吏傳序》描述劉宋時的奢靡民風:“凡百之鄉(xiāng),有市之邑,歌謠舞蹈,觸處成群。”齊武帝“垂心政術”,永明年間也是歌舞升平:“十許年中,百姓無犬吠之驚,都邑之盛,士女昌逸,歌聲舞節(jié),袨服華妝。桃花綠水之間,秋月春風之下,無往非適?!保?0]1696-1697江南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安定的社會局面,富足的物質生活,這三者造成“袨服華妝”的奢靡風俗,歌舞成群的藝術氛圍。綜上所述,蕭氏文藝的綺靡,是與當時的貴族政治、風俗和自然環(huán)境之間存在著廣泛的聯(lián)系。

      二、柔 弱

      蕭氏文藝的柔弱為后世讀者詬病不已。宮體詩、詠物詩、抒情小賦,幾乎一色的柔弱,猶如男子一副“娘娘腔”,了無丈夫氣概。陳子昂《東方左史虬修竹篇并書》說:“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漢魏風骨,晉宋莫傳,然而文獻有可征者。仆嘗暇時觀齊梁間詩,彩麗競繁,而寄興都絶,毎以永嘆。思古人常恐邐迤頹靡,風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處見明公《詠孤桐篇》,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有金石聲,遂用洗心飾視,發(fā)揮幽郁,不圖正始之音,復覩于茲,可使建安作者,相視而笑。”[13]陳子昂指出齊梁詩的柔弱,蓋源于三大缺失:一是“漢魏風骨”不傳;二是“興寄都絕”;三是無“金石聲”。陳子昂的審美尺度是“漢魏風骨”。三曹詩或質樸剛健,或文質相稱,抒寫慷慨激昂的情感,確實“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有金石聲”。以蕭綱、蕭繹為代表的齊梁詩的審美品格,則完全不具備如建安詩歌那樣的藝術美感。誠如陳子昂所說,齊梁詩“彩麗競繁”,但綺靡太甚,既不見風骨,亦不見興寄,讀多了,使人渾身慵懶無力。

      蕭綱、蕭繹為主導的梁代詩歌,滿篇浮艷詞藻,五色紛披,作者的情感朦朧不明,無“音情頓挫”之美感,正可當《文心雕龍·風骨篇》所批評的“瘠義肥辭”[5]320,《詮賦篇》貶斥的“繁華損枝,膏腴害骨”[5]81,更嚴重的是不見興寄。如果說,宮體詩畢竟還是抒發(fā)情愫的,那也多半是代言美女的別離相思和邈不可及的奢望,比如“自矜心所愛,三十侍中郎”(蕭綱《戲贈麗人》)[6]1939“非憐江浦佩,羞使春閨空”(蕭綱《和湘東王名士悅傾城》)[6]1939“獨念陽臺下,顧待洛川笙”(蕭繹《和林下作妓應令詩》)[6]2051柔到極點,也弱到極點,無風乏氣,根本看不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氣質和性格,千篇一律。蕭綱、蕭繹兩人的詩沒什么區(qū)別,與其它宮體詩人也無區(qū)別??纯床苤舶?,同樣寫美人,他的《美女篇》“骨氣端翔”,美人的氣質、情思,無不明晰。描寫美人之裝飾:“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huán)。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瑯玕。明珠交玉體,珊瑚間玉難。羅衣何飄飄,輕裾隨風還?!痹~藻華麗。進而刻畫美人之氣質:“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痹倜鑼懨廊四搅x求賢之品德:“佳人慕髙義,求賢良獨難。眾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觀。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嘆。”[6]432曹植筆下的美人外形與內質,皆臻于完美。美人,其實是作者的自況。美人的不遇,即是作者的興寄。鐘嶸《詩品》上贊美曹植詩“骨氣奇高,詞采華茂”[2]117,《美女篇》是極佳例證。與曹植《美女篇》相比,蕭綱《美女篇》只剩下淫麗,作者全神貫注地描寫美人的外形之美,卻完全忽略美人的精神氣質,更無言外之意,真正是“興寄都絕”。毫無疑問,我們肯定蕭氏文學的唯美傾向,肯定他們的純文學的追求,但也應該看到蕭氏文學審美的嚴重弊病。文學如果以唯美至上,不講興寄,鄙視精神追求,結果必然是綺靡詞藻的泛濫,風力柔弱,情志淺薄。杜甫《戲為六絕句》詩說:“竊攀屈宋宜方駕,恐與齊梁作后塵。”(《全唐詩·卷二二七》)[14]556韓愈《薦士》詩說:“齊梁及陳隋,眾作等蟬噪?!?《全唐詩·卷三三七》)[14]834都批評齊梁文學,蓋齊梁作者拋棄了屈宋的比興,格調不高,情志淺薄,千篇一律如蟬噪也。

      劉勰《文心雕龍·時序篇》說:“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保?]479蕭氏文學柔弱的審美品格的形成,既“系乎時序”,也“染乎世情”。“時序”者,蓋自魏末嵇康、阮籍之后,建安風骨越來越淡化,兩晉便入“輕綺”之途了。此《文心雕龍·明詩篇》描述已詳?!笆狼椤闭?,當是造成蕭氏文藝柔弱的時代原因。這是須重點探究的。

      首先是梁武帝對“文治”國策的過分依賴?!疤煜乱择R上得之,不可以馬上治之”,武力奪取天下后,用文臣治理之,這幾乎是歷代王朝治政的不變理念。然而梁武帝依賴文義太過,以至輕視武士,忽略武備,以致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消融了民族的銳氣和斗志,民性由此變得怯弱。怯弱的民性,必然會產生怯弱、柔嫩的文學藝術。梁代文學柔弱的主要根源蓋在于此。

      稍作追溯,右文影響到人們的價值判斷,從而輕視尚武精神,形成一種習俗,這在劉宋時就已顯現(xiàn)。宗愨年少時就有“愿乘長風破萬里浪”的大志,可是“時天下無事,士人并以文義為業(yè),(宗)炳素高節(jié),諸子群從皆好學,而愨獨任氣好武,故不為鄉(xiāng)曲所稱”[15]1971??梢?,時俗以“任氣好武”為劣。

      劉宋時以“文義為業(yè)”的風氣,勢必會影響到蕭氏。何況,這時的蕭氏正努力由將門向文化大族轉變,學習文義,精通詩賦、書法、繪畫、棋琴等諸般技藝,乃是蕭氏培養(yǎng)子弟的重要內容。不過在劉宋時的蕭氏畢竟還是以軍功獲取功勛的將門,即使建立齊朝后,蕭道成、蕭賾畢竟長期戎馬生涯,重視文化也不輕視武功。齊永明年間,齊武帝多次講武,永明二年、四年、六年、九年、十年,車駕幸玄武湖等處講武或親閱六師。這些都證明齊武帝雖尚文,但并不廢棄武備。

      然而,鄙夷武事、民性孱弱在齊代漸成氣候?!赌淆R書·卷四四·沈季文傳》載:齊武帝至東宮玄圃宴會群臣,席間言及北方軍情,褚淵說:“陳顯達、沈文季當今將略,足委邊事?!保?]776文季平素諱稱將門,因此發(fā)怒?!爸M稱將門”之原因,蓋將門無文義,為人鄙視。《南史·卷七一·丘靈鞠傳》載:丘靈鞠少好學,善屬文,宋時文名甚盛。齊永明二年領驍騎將軍,不樂武位,對人說:“我應東掘顧榮冢。江南地方數(shù)千里,士子風流皆出此中,顧榮忽引諸傖輩度,妨我輩涂轍,死有余罪?!鼻痨`鞠自詡風流,鄙薄武夫的情緒溢于言表。又《南齊書·卷五一·張欣泰傳》:“欣泰少有志節(jié),不以武業(yè)自居,好隸書,讀子史,年十余,詣吏部尚書褚淵,淵問之曰:‘張郎弓馬多少?’欣泰答曰:‘性怯畏馬,無力牽弓。’淵甚異之?!保?]881褚淵“甚異”張欣泰的回答,實有欣賞欣泰“不以武業(yè)自居”的意味。褚淵“涉獵淡議,善彈琵琶”,典型的名士風度,對于“性怯畏馬,無力牽弓”張欣泰刮目相看,自有原因。欣泰每于當直,“輒游園池,著鹿皮冠,衲衣錫杖,挾素琴”[3]881。有人將此情況報告給齊武帝,武帝說:“將家兒何敢作此舉止。”[3]882齊武帝這句話有三點須注意:一是欣泰是將家兒。二是將家兒不該裝作名士樣。三是武帝不輕視武人。過后欣泰隨從武帝至新林,敕欣泰甲杖廉察。欣泰卻停杖不干,在松樹下飲酒賦詩。有人走過看見,報告齊武帝,武帝大怒,將欣泰逐出隨駕隊伍。過了幾天,武帝怒氣稍解,召還欣泰,說:“卿不樂為武職驅使,當處卿以親貫?!保?]882除正員外。面對張欣泰一再不樂武職的行為,齊武帝寬容不勉強,授以文職。張欣泰不樂武職的故事,很能說明當時重文義的風氣。齊武帝最終遷就張欣泰,大概覺得蕭氏也是將家兒出身,此時正大踏步走向文士化,文惠太子、竟陵王蕭子良正在東宮和西邸廣集文士,游宴賦詩,講論典籍,實在沒有足夠的理由指責張欣泰不樂武事。

      歷來批評齊梁文學柔弱,屬于籠統(tǒng)的整體評價。其實,齊梁二代的文學還是有區(qū)別的。與蕭氏家族亦武亦文的發(fā)展階段相應,齊代文學總比梁代文學有骨力一些,詩的比興之義并不完全遺棄。例如蕭道成的《塞客吟》,語言勁健頓挫,很見風力。齊武帝即位后回憶布衣時曾游樊、鄧的往事,作《估客樂》,因不合音律未成,說明他不諳音律,雖然模仿樂府民歌,但還不善作柔弱的艷詩。

      到了文惠太子蕭長懋及竟陵王蕭子良一輩,蕭氏家族的文士化進程基本完成。因他們的詩散佚殆盡,故很難評判齊代蕭氏文學的審美特征。這里,不妨用齊代著名詩人謝脁作為考察的參照。謝脁是繼謝靈運之后的山水詩大家,時有清詞麗句,如“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晚登三山還望京邑》)[16]278“魚戲新荷動,鳥散余花落”(《游東田》)[16]260之類,但已不及謝靈運興寄之深厚;語言清淡,也不如謝靈運有古意。鐘嶸《詩品》中評謝脁說:“微傷細密”,“意銳而才弱”[2]392。明人鐘惺《古詩歸》卷一三評謝脁:“似撮康樂、淵明之勝,而似皆有不敵處曰‘厚’。”[16]435鐘嶸所說的“細密”之“密”放在后面再說,“細”指意象瑣屑,不渾厚?!耙怃J”指意新。鐘嶸稱謝脁詩有“奇章秀句,往往警遒”,即是“意銳”的表現(xiàn)。而“才弱”者格局必小,興寄必淺。鐘惺所說的“厚”,屬于審美風格?!昂瘛?,包含有厚重的意象,更富表現(xiàn)力的語言,更深的言外之意。謝脁詩確實有清新之思、奇章秀句,但不如陶詩渾厚,也不如大謝詩“氣新而厚”,“能麗能密”(鐘惺《古詩歸·卷十一》)。所以,謝脁詩終究“弱”??梢詳喽?,齊代蕭氏子弟的詩的興寄不可能比謝脁更深厚。譬如蕭子良《游后園詩》《行宅詩》,寫景寄意顯然學謝靈運,但遠不如后者麗中見厚、見密,也不如謝脁的清新和風華。

      “采縟”“力柔”的詩風至梁代臻于極盛(陳亦如此)。梁朝建立伊始,梁武帝修五禮,搜羅文人學士,締造文治之盛。數(shù)十年間,海內清晏。梁武帝、昭明太子、簡文帝與文人學士飲酒賦詩、講論經義,武備松弛,唯重文術。梁武帝執(zhí)政四十余年,史傳上從未有過講武的記載,倒是天監(jiān)六年(507),改閱武堂為德陽堂。武備的講論和建設如今已經不需要了,往昔閱武的場所改作了文士談論抽象禮儀和幽深玄義的地方。蕭統(tǒng)兄弟一輩,不像父輩那樣經歷過建立梁朝的戰(zhàn)爭,缺乏人生的艱苦歷練。他們正是《抱樸子·外篇·崇教》所說的一群:“貴游子弟,生乎深宮之中,長乎婦人之手,憂懼之勞,未嘗經心,或未免于襁褓之中,而加青紫之官,才勝衣冠,而居清顯之位?!保?7]梁武帝諸子、諸孫,大多數(shù)體羸骨柔,不能跨馬彎弓,只會吟詩作賦。史稱簡文帝蕭綱“方頤豐下,須鬢如畫,直髪委地,雙眉翠色。項毛左旋,連錢入背。手執(zhí)玉如意,不相分辨。眄睞則目光燭人,讀書十行俱下。辭藻艷發(fā),博綜群言,善談玄理?!?《南史·卷八·梁本紀下》)[10]232似乎很難找到比他更弱的白面書生。這樣一個很有女人相的人物,在侯景之亂時毫無作為,束手待斃,也就不難理解了。蕭繹則自稱“我韜于文士,愧于武夫”[10]243。他們的詩傷于輕靡,柔弱無骨,自然也合乎邏輯。

      梁武帝過于重文,輕視武備,導致至上而下普遍喜好奢靡,民性因之急劇孱弱?!额伿霞矣枴っ銓W》記梁朝全盛之時的貴游子弟,“無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駕長檐車,躡髙齒屐,坐棋子方褥,憑斑絲隠嚢,列器玩于左右,從容出入,望若神仙?!比A則華矣,麗則麗焉,然“多無學術”。[18]154又《顏氏家訓·涉務》說:“梁世士大夫,皆尚襃衣博帶,大冠髙履,出則車輿,入則扶侍,郊郭之內,無乘馬者。周弘正為宣城王所愛,給一果下馬,常服御之,舉朝以為放達。至乃尚書郎乘馬,則糾劾之。及侯景之亂,膚脆骨柔,不堪行步,體羸氣弱,不耐寒暑,坐死倉猝者往往而然。建康令王復,性既儒雅,未嘗乘騎,見馬嘶歕陸梁,莫不震懾,乃謂人曰:‘正是虎,何故名為馬乎?’其風俗至此?!保?8]295顏之推所講的梁世士大夫畏馬而不乘馬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梁代風俗的孱弱。這樣的官僚機構及軍隊,盡管人多勢眾,卻不堪侯景一擊。

      宋時袁淑曾說:“南人祛弱,豈辦作賊?”(《南史·卷三五·顧顗之傳》)[10]920意謂南人膽小孱弱,豈能造反。原先是將門出身的蕭氏子弟,居于吳地數(shù)世之后,必然會感染江南民風的怯弱。長期松弛武備的政策,造成“人不識于干戈,時無聞于桴鼓”(《文苑英華·卷六八二·與北齊廣陵城主書》)[19]682弊病。得了這種“和平時期軟弱癥”,一旦干戈臨頭,桴鼓震耳,就只有倉猝坐死的份。

      梁世士風孱弱,也與士大夫熱衷玄談有關。自魏晉以來,盛談“三玄”(《周易》《老子》《莊子》)。晉宋之后,“三玄”之外,又談佛理。梁武帝內外典皆精,在位數(shù)十年,講論不輟,尤精于講經。終梁之世,梁武帝、皇太子蕭綱、蕭綱長子宣城王蕭大器,祖孫三人為玄談首領,士林館、宣猷堂、揚州廨、重云殿、同泰寺為玄談之所,朱異、賀琛、孔子祛等學士為羽翼,四方郡國之學者,云集京師,玄談之盛,超越前代。當時,陶弘景妙解術數(shù),預知梁朝覆滅,作詩說:“夷甫任散誕,平叔坐論空。豈悟昭陽殿,遂作單于宮?!鄙w有感于“大同末,人士競談玄理,不習武事”(《南史·卷七六·陶弘景傳》)[10]1900,以為這是重蹈何晏、王衍的覆轍。確實,一邊是朝野玄談,一邊是不修武備,昭陽殿變成單于宮的日子正一步步逼近。然梁武帝君臣照談不誤,甚至在京師陷落,梁武帝崩,簡文帝被殺之后,即位于江陵的梁元帝仍在講述《老子》義。直到魏軍至于襄陽,蕭詧率眾會合魏軍來攻,梁元帝這才“停講”。這時,離江陵陷落、自己被殺只有二個月。朝野偏重文義,不習武事,熱衷談玄,固然能使思維愈來愈精微,但在另一方面,必然武備愈來愈松懈,體質愈來愈羸弱,危機感愈來愈遲鈍。

      文學品格與地域、民性、社會價值等取向密切相關。江南山水溫軟,文學植根在這樣的自然環(huán)境中,作家自然也就無從想見大河的奔流到海,中原大地的遼闊無際,大漠驚沙坐飛,塞外天蒼蒼野茫茫。境界不高,氣質羸弱,文學作品情志浮淺,肥辭瘠義,風格孱弱,自然也在情理中。

      三、輕 艷

      《梁書·卷四·簡文帝紀》說:蕭綱“雅好題詩,其序云:‘余七歲有詩癖,長而不倦?!粋谳p艷,當時號為‘宮體’。”[20]109輕艷,是指宮體詩的審美風格。后來,凡是描寫女子的艷麗的詩文,皆可以輕艷目之。譬如《南史》說徐君倩“頗好聲色,侍妾數(shù)十”,“特有輕艷之才,新聲巧變,人多諷習?!?《南史·卷一五·徐羨之傳》)[10]441所謂“輕艷之才”,是說具有寫作艷詩的文學才能。關于輕艷一詞的涵義,歸青《宮體詩研究》作過比較正確的解釋。他依據《說文》段注:“輕本車名,故字從車,引申為輕重之輕。”“由此出發(fā),舉凡程度、數(shù)量的不足,都可稱為輕……而當用‘輕’來形容內容時,也就有了膚淺、淺薄的意思?!庇终f“艷”主要是指美麗的女子,由此引申至一切事物的美,《說文》段注所說的“凡美之稱”,包括了文辭之美,“‘輕艷’之‘艷’中實包含著女色之艷與文詞之艷兩層含義?!保?1]我們從梁詩的實際考察,輕艷屬于詩歌的美學品格,主要體現(xiàn)在以描寫女性的宮體詩,其次是寫景詩和詠物詩。輕,謂淺薄、輕佻;艷,謂女色之美,文辭之美。

      歷代對齊梁詩的批評,多數(shù)指向其輕艷的品格。裴子野《雕蟲論》是對以蕭綱為主角的新體詩的有力攻擊。他指責“閭閻少年,貴游總角”以及學者,“淫文破典,斐爾為功。無被于管弦,非止乎禮義。深心主卉木,遠致極風云。其興浮,其志弱。巧而不要,隱而不深”。(《文苑英華·卷七四二)[19]3873“淫文破典”謂文辭艷麗,不合典則?!盁o被于管弦,非止乎禮義”,當指宮體詩?!吧钚闹骰苣尽倍洌^專注于草木風云,是說詠物和寫景詩。這些詩興浮志弱,表現(xiàn)為“輕”。“巧而不要”之巧,謂巧妙,新巧,當指音律、對偶的語言技巧?!半[而不深”之隱,謂情志隱匿不深;不深,便是浮淺,即為“輕”。裴子野的文學思想是保守的,強調六藝、典則、禮義,從文學與政教聯(lián)系出發(fā),批評宮體詩和詠物詩,顯得不合時宜,但確實擊中了蕭綱、蕭繹為代表的革新派的毛病。梁亡前夕,侯景上啟陳述梁武帝“十失”,其一謂“皇太子珠玉是好,酒色是耽,吐言至于輕薄,賦詠不出《桑中》”。武帝覽啟,“且慚且怒”。胡三省注:“言皆指實,而無如之何,有慚怒而已。”[22]侯景指責蕭綱吟詩作賦僅止于輕薄,不出男女之情,所說完全屬實。侯景的上啟又得一證:輕薄的宮體詩,內容是寫男女之情的艷詩。換言之,艷詩的審美特征是情志的輕薄,也是語言的輕薄。

      唐代史臣幾乎異口同聲批評宮體詩的艷詩特征。例如李延壽說:“簡文、湘東啟其淫放,徐陵、庾信分路揚鑣。其意淺而繁,其文匿而彩?!保?3]2782“淺而繁”指情意浮淺和繁冗,“匿而彩”指情志不明朗而語言華麗(此點見上文評綺靡)。匿,亦即裴子野所說的“隱而不深”。魏征稱宮體詩“清辭巧制,止乎衽席之間;雕琢蔓藻,思極閨房之內”[24]1090,批評宮體詩只是描寫女子,在詞藻艷麗上用盡功夫。

      宮體詩“輕艷”的審美品格及形成原因較多,如南朝盛行的畜妓之風,文人自由的精神心態(tài),民間情歌的影響等等,關于這些論述已多,此處從略。須補充的是,以蕭綱為引領者的宮體詩的輕艷,同蕭綱的文學思想與創(chuàng)作實踐兩者的脫節(jié)有關,也與他的精神品質的孱弱有關。蕭綱文學思想的精義在強調新變,吟詠情性,追求麗辭。這些都無可指責。他在《與湘東王書》中也肯定比興和《風》《騷》??墒窃趧?chuàng)作實踐中,比興卻基本忽略,《風》《騷》傳統(tǒng)棄之腦后。

      比興和《風》騷》是中國文學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歷來的優(yōu)秀作品,無不寄托情志,有文外之意,歌頌真善美,譏刺假惡丑,抒寫怨憤情思或精神追求。然而,以蕭綱為代表的宮體詩僅止于刻畫美人之嬌媚,表露作者之玩賞,無深沉的寄托。即使有一點描寫之外的意思,也多用暗示或象征,晦澀不明。所謂淺,就淺在少文外之寄托。中國文學描寫美人的歷史源遠流長,齊梁之前如宋玉《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司馬相如《美人賦》、張衡《定情賦》、蔡邕《靜情賦》、曹植《洛神賦》、陶淵明《閑情賦》等,都有言外之意,別樣寄托,顯得“深”與“厚”,而且有骨力,并不僅僅以詞藻華美取勝。梁代的宮體詩卻一味描摹美色,很少有作者的情志寄托。正如白居易《與元九書》說:“麗則麗矣,吾不知其諷焉?!保?5]

      由于作者的精神品格不高,詩中美人的精神境界當然淺薄和低下?!笆幾訜o消息,朱唇徒自香”(蕭綱《倡婦怨情十二韻》)[6]1941二句,可以代表大多數(shù)宮體詩的主題。所以一二十篇讀下來,就覺得索然無味了。宮體詩之所以“其意淺而繁,其文匿而彩”,根本原因在于作者的女性審美的輕浮佻達。耽于酒色,視美人為玩物,必然與美人無心靈的交流。沒有心心相印,哪來激情?何有深刻?因此,文學審美品格的高下,歸根結蒂是由作家的品格、氣質和精神境界決定的。

      如前所說,輕艷之“艷”的涵義可以從美人引申為詞藻的艷麗,那么,蕭綱、蕭繹他們的寫景、詠物詩也可以用輕艷兩字來評價。這些詩刻畫自然景物的色澤之麗固不待言,其意蘊的浮淺則一目了然。

      我們還是以蕭綱的詠物詩來說明。

      關于齊梁詠物詩,王夫之曾從詩史的角度,作過概括性的論斷:“詠物詩,齊梁始多有之。其標格高下,猶畫之有匠作,有士氣。征故實、寫色澤、廣比譬,雖極鏤繪之工,皆匠氣也。又其卑者,饾湊成篇,謎也,非詩也。李嶠稱‘大手筆’,詠物尤其屬意之作,裁剪整齊,而生意索然,亦匠筆耳。至盛唐以后,始有卽物達情之作?!保?6]齊梁(尤其在梁代)時為什么詠物詩特多?究其原因,可以講出很多。最主要的一條是詩歌自身題材的開拓。漢魏以來,多詠懷、述志之作,晉宋則山水詩興起。詠物,即是繼晉宋山水之后開拓的新題材之一。日常生活大量進入詩的領域,乃是文學風會所趨。蕭綱及其僚屬最適宜充當這種風氣的引領者。為什么?因為蕭綱與眾文士常常游宴賦詩,相對狹窄的活動空間,面對的要么是四季景物,要么是宮廷中的日用器物,而離貴族圈外的社會生活甚遠。文學是生活的真實寫照。蕭綱及其僚屬大寫詠物詩,正是宮廷貴族生活環(huán)境和審美趣味的反映。其次,是蕭綱文學集團的創(chuàng)作形式。即興賦眼前之物,多人共作,最容易分出遲速工拙。梁代的詠物詩,許多是先立題,再多人同作。詩題中有“賦得”者,便是命題作詩,或者一人先作,眾人和之;或者一時同題共作。

      蕭綱的詠物詩有四五十首之多,同他的寫景詩一樣,大多詠花鳥禽魚及常見的自然景物,雕刻細致,不用比興,難見真性情。正如王夫之所稱,“皆匠氣也”。不過,有些詠物詩狀物新奇,有一定的審美價值。例如《賦得入階雨詩》:“細雨階前入,灑砌復沾帷。漬花枝覺重,濕鳥羽飛遲。儻令斜日照,并欲似游絲?!保?]1695詠階前細雨,純用賦法,雖無言外之意,卻能寫出細雨的質感?!皾n花”二句最佳,把花枝和鳥兒在細雨下的狀態(tài)寫活了。細雨不停地下,不斷累積它的重量,于是花枝覺重,羽毛沾濕的鳥似乎也飛慢了。狀物之精妙,令人擊節(jié)賞嘆。再如《詠風詩》:“飄飖散芳勢,泛漾下蓬萊。傳涼入鏤檻。發(fā)氣滿瑤臺。委禾周邦偃,飛鶃宋都回。亟揺故葉落,屢蕩新花開。暫舞驚鳬去,時送芯香來。已拂巫山雨,何用卷寒灰?!保?]1945全詩堆砌一些有關風的典故,諸如“蓬萊”“妖態(tài)”“宋都”“巫山”之類,其實只是寫風吹來吹去,如此而已,一無美感。《賦得隴坻雁初飛詩》比《詠風詩》略好一些,總算有了比興:“髙翔憚闊海,下去怯虞機。霧暗早相失,沙明還共飛。隴狹朝聲聚,風急暮行稀。雖弭輪臺援,未解龍城圍。相思不得返,且寄別書歸?!保?]1950“高翔”等六句寫隴坻雁的處境艱難,后面四句看似寫雁,實際上已關聯(lián)邊塞的征人。隴坻雁有了象征意味,象征征人“相思不得返”。故此詩已初具比興之義,只是運用還不嫻熟。

      讀以上三首,即可見蕭綱詠物詩(包括其他詩人的詠物詩)之大概。王夫之批評齊梁詠物詩“征故實、寫色澤、廣比譬,雖極鏤繪之工,皆匠氣也”,蕭綱的詠物詩雖偶有狀物精妙如賦階前細雨者,但總是匠氣。陳僅《竹林答問》認為,詠物詩寓興為上,傳神次之,寓興取照在流連感概之中,象三百篇的比興,傳神相賞在牝牡驪黃之外,象三百篇的賦,模形范質,藻繪丹青,則落入下乘。①參見清陳僅著《竹林答問》,青鏡濱草堂鈔本。朱東嵒說:“大抵詠物詩用興最好,用比亦最好;若純用賦體,猶之畫工金碧屏幛,有何妙處?”[27]蕭綱《詠風詩》之類的詠物詩,純用賦體,不見比興,既無寄托,又不傳神,不能“即物達情”,盡管藻繪工巧,就像“金碧屏障”,生氣全無。蕭綱的各類詩中,詠物詩最不足觀。當然,從詠物詩的發(fā)展歷史來看,齊梁詠物詩是成熟之前必經的一個階段。雕鏤景物的技巧,畢竟給唐人的寫景詠物提供了藝術經驗與教訓。

      四、細 密

      齊梁蕭氏文藝的審美品格之四是細密。細為細致、纖細、細巧,與重、厚、粗相反。密為細密、緊密、繁復。細密之細,大體與作者的柔弱有關。無剛健的骨力和高遠的情志,專注于女性及細小景物的吟詠,文風自然會纖細。所以,細密的審美品格,本質上與作家的性格、情志有關。當然,蕭氏文學的細密,還有晉宋之后的審美風尚及技巧方面的原因。

      文學由粗疏趨于細密,其實也是踵事增華的演進結果。從先秦至魏晉,文學作品發(fā)展的總趨向是質樸至華麗,由粗疏至細密。晉宋之交,隨著山水詩的興起,詩人追求刻畫景物的逼真,崇尚形似成為文學審美的主流,從而深刻地影響文學藝術的美學風格。劉勰《文心雕龍·物色》說:“自近代以來,文貴形似,窺情風景之上,鉆貌草木之中。吟詠所發(fā),志惟深遠,體物為妙,功在密附。故巧言切狀,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寫毫芥;故能瞻言而見貌,即字而知時也?!保?]494這段話解釋了晉宋以來“文貴形似”的具體內涵,即“體物為妙”??芍w物是當時山水詩的審美主流,而形似是體物的審美標準。在《文心雕龍》的其他篇章中,也談到“文貴形似”的風氣。如《明詩篇》:“情必極貌以寫物?!保?]49《詮賦篇》:“寫物圖貌,蔚似雕畫。”[5]81不僅劉勰,鐘嶸也看到了晉宋以來“文貴形似”的審美傾向,而且追溯它的源流。《詩品》上評謝靈運說:“雜有景陽之體,故尚巧似?!保?]201景陽,指張協(xié)?!对娖贰飞蟿t評張協(xié)詩“巧構形似之言”[2]185。詩品》中評顏延之:“故尚巧似,體裁綺密?!保?]351又評鮑照“善制形狀寫物之詞”,“貴尚巧似”。[2]381可見晉宋時“文貴形似”確實是一時的審美主流,影響很廣。

      齊梁蕭氏深受這一審美主流的影響,并且將貴尚巧似的作風推向極致。如前所說,形似是對體物的要求,最早是對刻畫景物而言的。在齊代著名的山水詩人謝脁之后,山水詩已成消退之勢。蕭氏現(xiàn)存的山水詩就很少,多的是寫景狀物的詠物詩。關于他們的詠物詩,前面已經言及,故這里考察蕭綱的詠物賦,以見體物的細密,存在于各體文學作品中。蕭綱《箏賦》《金錞賦》《對燭賦》《梅花賦》《采蓮賦》等,無一不有體物之妙。蕭綱之前,作《箏賦》的有漢侯瑾、魏阮瑀、晉賈彬、陶融妻陳氏,一般都是描摹箏聲的美妙。蕭綱描摹箏聲之精細,遠超前人同題之作:“若夫鏗鏘奏曲,溫潤初鳴,或徘徊而藴藉,或慷慨而逢迎。若將連而類絶,乍欲緩而頻驚。陸離抑按,磊落縱橫。竒調間發(fā),美態(tài)孤生。若將往而自返,似欲息而復征。聲習習而流韻,時怦怦而不竑。如浮波之逺驚,若麗樹之爭榮。譬云龍之無蔕,如笙鳯之有情。學離鹍之弄響,擬翔鴛之妙聲……”前人描摹箏聲,往往從音應律數(shù)、抑揚升降著手,很少用具象來形容,故簡略而不真切。蕭綱則以連續(xù)的比喻,形象地描摹抽象的箏聲,繼而鋪陳箏聲之感人:“曹后聽之而歡燕,謝相聞之而涕垂。至若登山望別之心,臨流送歸之目,隴葉夜黃,闗云曉伏。覩獨鴈之寒飛,望交河之水縮。聽鳴箏之弄響,聞茲弦之一彈,足使游客戀國,壯士沖冠。”[28]2996意象紛沓,形容盡致,此所謂細密。當然,蕭綱描摹箏聲,應當受到嵇康《琴賦》的啟示,不過若比較《箏賦》和《琴賦》,會發(fā)覺蕭綱鋪陳具象,比嵇康更細密。

      蕭綱《列燈賦》《對燭賦》《梅花賦》諸詠物賦,描寫器物更是窮形盡相,意象非常細密。茲以《對燭賦》為例:

      于是掛同心之明燭,施雕金之麗盤。眠龍旁繞,倒鳯雙安。轉辟邪而取正,推欞牕而畏寛。綠炬懷翠,朱燭含丹。豹脂宜火,牛膫耐寒。銅芝抱帶復纏柯,金藕相縈共吐荷。視橫芒之昭曜,見密淚之蹉跎。漸覺流珠走,熟視絳花多。宵深色麗,焰動風過。夜久惟煩鋏,天寒不畏蛾。菖蒲傳酒座欲?,碧玉舞罷羅衣單。影度臨長枕,煙生向果盤。[28]2997下

      先描寫承燭之盤:那是雕金的麗盤,邊上雕刻臥龍,還有一對顛倒的鳳凰。接著寫燭火的顏色及蠟燭的材料。次寫燈盤制作精美:銅芝蘭帶,兩兩相抱,纏繞枝柯;金色的荷梗相縈,荷花綻放。次寫火焰照耀,燭淚蹉跎,形容燭淚為流珠,燈花為絳花。次寫燭光下的傳酒、歌舞的夜生活。最后“影度臨長枕,煙生向果盤”二句,細致到連燭影之長度,燭煙之方向都被放過,精雕細鏤,嘆為觀止。

      齊梁蕭氏文學的細密,與永明聲律說也不無關系。永明聲律說對文學的影響,主要是聲調的和諧,四聲錯綜有序,不犯“八病”,這樣,雜亂的聲調規(guī)整于和諧,產生聽覺悅耳的效果。形式之美是美的最重要的體現(xiàn),離開了形式之美,美就不復存在。詩文聲調錯綜復雜中的和諧,乃是誦讀時的聲音形式。聲調之美也是美的形式,呈現(xiàn)精密的、細膩的美?!缎绿茣ぞ矶柖に沃畣杺鳌氛f:“魏建安后迄江左,詩律屢變,至沈約、庾信,以音韻相婉附,屬對精密?!保?9]永明新體詩在五言一句及兩句一聯(lián)之中,音韻、角征悉異,“屬對精密”,無論語言的色彩和聲調,都顯得新穎又精密。

      齊梁蕭氏文學的細密,又與用典的繁密有關。詩文創(chuàng)作有意識的用典風氣,始于顏延之。鐘嶸《詩品》中說:“顏延、謝莊尤為繁密,于時化之,故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書抄。”至梁代此風更盛。鐘嶸《詩品》中又說:“近任昉、王元長等,辭不貴竒,競須新事。爾來作者,寖以成俗。遂乃句無虛語,語無虛字,拘攣補衲,蠧文已甚?!保?]228又蕭子顯《南齊書·卷五二·文學傳論》述當時文章三體,其一即用事:“次則緝事比類,非對不發(fā),博物可嘉,職成拘制?;蛉韫耪Z,用申今情。崎嶇牽引,直為偶説。唯覩事例,頓失精采?!保?]908

      齊梁之后用事為博的風氣,原因不止一途,其中文化的高漲最重要。齊代王儉出身著名望族,官位高,又是當時博學的學者,常集學士隸事?!赌鲜贰ぞ硭木拧ね鯎鳌份d:“尚書令王儉嘗集才學之士,總校虛實,類物隸之,謂之隸事,自此始也。儉嘗使賓客隸事,多者賞之,事皆窮,唯廬江何憲為勝,乃賞以五花簟、白團扇。坐簟執(zhí)扇,容氣甚自得。摛后至,儉以所隸示之,曰:‘卿能奪之乎?’摛操筆便成,文章既奧,辭亦華美,舉坐擊賞。摛乃命左右抽憲簟,手自掣取扇,登車而去。儉笑曰:‘所謂大力者負之而趨?!沽晖踝恿夹T囍T學士,唯摛問無不對?!保?0]1203又《南齊書·卷三九·陸澄傳》:“(王)儉集學士何憲等盛自商略,澄待儉語畢,然后談所遺漏數(shù)百千條,皆儉所未覩,儉乃嘆服。儉在尚書省,出巾箱幾案雜服飾,令學士隸事,事多者與之,人人各得一兩物。澄后來,更出諸人所不知事復各數(shù)條,并奪物將去?!保?]685王儉集文士隸事,勝者獲獎勵,寓學問于興趣之中,必然影響崇尚富博的風氣。

      王儉之外,沈約、謝脁等人也喜歡隸事?!赌鲜贰ぞ砥叨ご尬孔?zhèn)鳌份d:“國子祭酒沈約,吏部郎謝朓,嘗于吏部省中,賓友俱集,各問慰祖地理中所不悉十余事。慰祖口吃無華辭,而酬據精悉,一坐稱服之。朓嘆曰:‘假使班、馬復生,無以過此。’”[10]

      梁武帝是梁代文化高漲的引領者,本人學問廣博,在許多場合集文士隸事?!读簳ぞ硪蝗ど蚣s傳》:“約嘗侍宴,值豫州獻栗,徑寸半,帝奇之,問曰:‘栗事多少?’與約各疏所憶,少帝三事。出謂人曰:‘此公護前,不讓即羞死?!垡云溲圆贿d,欲抵其罪,徐勉固諫乃止?!保?0]243又《南史·卷四九·劉峻傳》:“武帝每集文士,策經史事。時范云、沈約之徒,皆引短推長。帝乃悅,加其賞賚。曾策錦被事,咸言已罄。帝試呼問峻,峻時貧悴冗散,忽請紙筆,疏十余事。坐客皆驚,帝不覺失色?!保?0]1219

      崇尚富博的風氣,直接催生類書的編纂。齊竟陵王蕭子良移居雞籠山西邸,集學士抄《五經》百家,依魏文帝《皇覽》例,編成《四部要錄》千卷。安成王蕭秀作荊州刺史,使劉峻抄撰事類,名曰《類苑》。梁武帝集學士,編撰《華林遍略》等書。這些類書是典故的淵藪,作家搜索辭藻,捃拾故實就便利多了。但弊病也是嚴重的,得來太易的結果導致作家原創(chuàng)精神的缺失,競用新事,文章難免“殆同書抄”。黃侃《文心雕龍札記》指出齊梁而后用事之末流說:“其甚者,捃拾細事,以一事不知為恥,以字有來歷為高,文勝而質漸漓,學富而才為之累,此則末流之弊,故宜去甚去奢,以節(jié)止之者也?!保?0]文學固然需要學問,但搬弄學問太過,則成饾饤瑣細,淹沒了才氣,令人生厭。梁代著名散文家任昉晚年轉好寫詩,想要超過沈約,然而“用事過多,屬辭不得流便,自爾都下士子慕之,轉為穿鑿,于是有才盡之談矣”(《南史·卷五九·任昉傳》)[10]1455。是“學富而才為之累”的顯例。

      用事太甚形成“密”的美學風格。齊梁詩、賦、應用文,都呈現(xiàn)繁密的審美時尚。我們隨便舉二篇蕭綱、蕭繹的啟文:

      “東瀛美毳,不著馬彪之儀;北朝文茵,豈問張敞所記。陰炭既重,寒井猶冰。特降珠私,溫華曲被。雖狐白千金,織成千種,李頒漢被,楊降曹氈,不足以仿佛洪慈,連類圣澤。”(蕭綱《謝敕賚貂坐褥席啟》)[28]3005下

      “茝亂九衢,花含四照。田文之珥,慚於寶葉;王粲之詠,恧此乘蓮。九宮之珰,豈直黃香之賦;三珠之釵,敢高崔瑗之說……”(蕭繹《謝東宮賚花釵啟》)[28]3045下

      正如黃侃所說,“文勝而質漸漓,學富而才為之累”。連續(xù)“掉書袋”,并且多是人所罕知的細事,賣弄學問,文過其意,成了文字游戲。作文不是不可以用典,用典是以少勝多地表達文意。如果鋪陳典故,密不透風,就會扼殺生氣,滯礙文氣。疏密相間的美,比密不透風的美來得自然有韻味。梁武帝早年的樂府詩、蕭統(tǒng)的散文、蕭綱的某些有興寄的艷詩,蕭繹《采蓮賦》等,較少用典,多直尋之語,生動自然,有著更高的美感。

      蕭氏文藝的美學品格富有時代特征。這是中國美學發(fā)展到特定歷史階段的產物。綺靡、柔弱、輕艷、細密,不僅僅是文藝的審美品格,其實也是齊梁蕭氏家族的精神氣質的寫照;從更深廣的角度看,折射出齊梁的時代精神和現(xiàn)實特征。這種審美品格,對后世代影響既有正面,也有負面。最明顯的事實是,唐宋的艷詞與齊梁審美品格一脈相承,而柔如、輕艷——缺少風骨的美,則被唐代詩歌揚棄。任何一種類型的美,都有存在的原因和理由,也必然有被吸收、被揚棄的命運結局。

      [1][法]丹納.藝術哲學[M].傅雷,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7.

      [2]曹旭.詩品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58.

      [3][南朝梁]蕭子顯.南齊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2.

      [4][南朝梁]許逸民.金樓子校箋:卷四[M].北京:中華書局,2011:966.

      [5][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M].周振甫,注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346.

      [6]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M].北京:中華書局,1983.

      [7][明]梅鼎祚.梁文紀:卷一三[M]//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8][宋]朱長文.墨池編:卷三[M]//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9][唐]張彥遠.法書要錄[M]//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0][唐]李延壽.南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5.

      [11][陳]徐陵.玉臺新詠:卷五[M]//四庫全書:1331 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667.

      [12]朱大渭,等.魏晉南北朝社會生活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180.

      [13][明]高棅,唐詩品匯:卷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4][清]彭定求.全唐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5][梁]沈約.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16][齊]謝朓.謝宣城集[M].曹融南,校注集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17][晉]葛洪.抱樸子[M]//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8]王利器.顏氏家訓集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45;295.

      [19][宋]李昉,宋白.徐鉉,等.文苑英華[M].北京:中華書局1966.

      [20][隋]姚察.梁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3.

      [21]歸青.宮體詩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152 -154.

      [22][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卷一六二梁紀一八[M]//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3][唐]李延壽.北史:卷八三文苑傳敘[M]. 北京:中華書局1974.

      [24][唐]魏征.隋書:卷三五經籍志[M]. 北京:中華書局1973.

      [25]郭紹虞.中國歷代文論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40.

      [26][清]王夫之.姜齋詩話:卷二[O].四部叢刊影印船山遺書本.

      [27][清]蔡鈞.詩法指南:卷四[O].清乾隆刻本.

      [28][清]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M].北京:中華書局影印,1965.

      [29]上海古籍出版社.二十五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740.

      [30]黃侃.文心雕龍札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188.

      猜你喜歡
      蕭氏詠物詩文學
      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經典詠物詩
      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經典詠物詩
      我們需要文學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6
      鎮(zhèn)江蕭氏家族考
      體物盡其妙,品之有寄托——杜甫詠物詩《房兵曹胡馬》賞析
      文苑(2019年14期)2019-08-09 02:14:34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紅樓夢學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5:56
      詠物詩的一種寫法
      中華詩詞(2018年4期)2018-08-17 08:05:02
      A new record of the capped langur(Trachypithecus pileatus) in China
      蕭氏:打造茶界標桿企業(yè)
      茶博覽(2014年10期)2014-05-18 08:54:10
      我與文學三十年
      小說林(2014年5期)2014-02-28 19:51:51
      张家港市| 阿合奇县| 晋宁县| 老河口市| 浦东新区| 贺兰县| 民丰县| 龙州县| 台江县| 屏南县| 阜平县| 台中县| 蓝山县| 方山县| 乐山市| 天台县| 盐津县| 东海县| 大竹县| 泽州县| 仙桃市| 和静县| 安吉县| 波密县| 乌海市| 洛宁县| 清新县| 榕江县| 阳春市| 施秉县| 旌德县| 绥宁县| 桂阳县| 保亭| 景谷| 黄大仙区| 西吉县| 奉贤区| 洪雅县| 古蔺县| 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