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琴,自俊青,李智峰,范孟然,李 嬌
(大理學院 資產(chǎn)與實驗室管理處,云南 大理 671003)
隨著地方高校教學科研工作的不斷發(fā)展,各地方高校不斷加強儀器設備的規(guī)劃建設,政府財政不斷加大了對地方高校儀器設備購置經(jīng)費的投入,學校擁有的大型通用精密儀器設備不斷增加。2002年,大理學院10萬元以上的大型通用儀器設備為8臺件,設備價值為170萬元;2012年為87臺件,設備價值為2 500萬元。這些設備分散在校屬各二級學院及研究所,不僅存在使用率低、共享意識低,還存在各二級學院(研究所)重復購置、浪費資源的情況。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資源共享,促進跨部門、跨學科的教學、科研合作,提高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學校的綜合實力,各地方高校也紛紛在適當?shù)臅r機成立分析測試中心。大理學院從2009年開始籌備分析測試中心的建設,探索建設、運行模式,并于2012年正式成立了校級分析測試中心?,F(xiàn)結合大理學院的情況,探討地方高校分析測試中心建設、運行、管理模式。
地方高校指隸屬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港澳特區(qū),由地方行政部門劃撥經(jīng)費的普通高等學校(2500多所)。這些高校中的部分高校辦學時間短,是由專科院校升格或地方部分本??圃盒:喜⒔M建而成。這些高校主要著力于培養(yǎng)高素質應用型的人才,以服務區(qū)域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目標[1]。首先,這類地方高校在成立分析測試中心時,應以整合資源來提高教學的綜合實力、培養(yǎng)綜合性強的人才為優(yōu)先。其次,隨著學校教師隊伍整體水平和儀器設備等支撐硬件的提升,高校的科研這一職能也將逐漸凸顯出來,要求分析測試中心不僅要為教學服務,同時還要為科研提供相應的條件。再次,隨著新建分析測試中心的成熟和發(fā)展,服務地方社會的功能將發(fā)揮出來。因此,地方高校在建設分析測試中心之初應慎重考慮學校自身發(fā)展的情況,結合自身的發(fā)展階段來建立滿足學校要求的分析測試中心。
1.2.1 實現(xiàn)資源共享,提高儀器設備使用率
通過建立分析測試中心,整合分散在校內各學院、各部門的資源,實現(xiàn)資源共享,提高大型精密儀器設備的使用率,達到物盡所需、物盡其用。分析測試中心是一個綜合性的平臺,能夠為實踐教學、訓練提供充足的條件,為學校培養(yǎng)綜合性應用型人才提供基礎,為學校教師開展科研工作提供條件。此外,通過分析測試中心可以實現(xiàn)學校工作的整體規(guī)劃,在避免重復購置、提高資金效率的同時,合理規(guī)劃各功能實驗,提高各功能實驗室的專業(yè)程度和水平。
1.2.2 搭建平臺,促進學校學科的發(fā)展
地方高校隨著學校綜合實力的發(fā)展,學科建設要求不斷增強,碩士點、博士點建設逐漸增多,這就需要學校有省部級、國家級等重大課題,要求學校具有大量的在國內和國際上有重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分析測試中心無疑在為學校申報重大課題、開展課題提供硬件支撐條件方面具有優(yōu)勢。
1.2.3 建立渠道,加強高校服務地方經(jīng)濟的職能
通過分析測試中心平臺促進校企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不僅對分析測試中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而且地方企業(yè)自身創(chuàng)新實力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企業(yè)通過分析測試中心的平臺與學校的合作,其自身的研發(fā)及檢測實力得到增強,企業(yè)的技術力量得到提高,企業(yè)研發(fā)成本降低。因此,通過分析測試中心的共享平臺促進校企合作,充分為地方社會建設服務,推動地方經(jīng)濟的發(fā)展。
大理學院分析測試中心建立之初面臨儀器設備分散、實驗教師分散、實驗教師隊伍整體水平較低、經(jīng)費限制等實際問題。因此,我校不能單純地效仿一些重點高校分析測試中心建設的模式,如四川大學分析測試中心,該分析測試中心作為學校直屬的部門,擁有專屬場地、儀器設備專人管理,擁有獨立的實驗教師隊伍,能夠獨立承擔相應的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工作。對于地方院校而言,采用中心由學校所屬、實行校院兩級管理這種模式更為可行,這種模式把教學科研和儀器管理有效地結合起來[2]。分析測試中心掛靠在學校的職能管理部門,以各二級學院原有實驗教師隊伍和儀器設備為依托進行建設。這樣便于教師使用儀器、開發(fā)儀器功能和發(fā)揮儀器效益;職能部門負責儀器設備的共享平臺建設、設備維護,保證中心有充足的建設、維護經(jīng)費。同時,依據(jù)學科建設的需要,加強學科型大型儀器設備的建設,有利于學校的學科建設和發(fā)展。在學科發(fā)展的同時,保障相關實驗人員的職稱評定,有利于中心隊伍的穩(wěn)定,有利于提高中心人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2.2.1 建立健全的管理體系和制度
(1)建立有效的儀器設備管理制度
儀器設備的管理主要是檔案管理、儀器設備的使用和維護管理等。檔案管理包括購買前的資料(如可行性論證報告、招標文件、購買合同、進口設備的免稅申請等)、技術資料(如說明書、驗收報告等)、運行記錄資料(如日常運行情況、故障情況、保養(yǎng)和維修情況等)等一系列資料。建立有效的設備使用和維護機制以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包括預約使用辦法、對外開展測試服務辦法、日常保養(yǎng)維修辦法、測試收費辦法、設備購置申請和論證、設備驗收辦法、中心開放實驗室辦法等。對于新建分析測試中心,必須建立一套有效的儀器設備管理制度,明確儀器設備的更新、保養(yǎng)、維護、使用等各方面的辦法,才能保障中心的健康運轉。
2.2.2 建立有效的人員管理機制
分析測試中心人員的水平必然影響中心現(xiàn)在和未來的發(fā)展,因此必須要建立一套有效的人員管理機制,加強中心隊伍的建設。首先,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提高中心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如在工作量考核上,中心工作人員的工作量不能完全等同于學校一般的實驗室人員,應充分考慮分析測試中心的特點,制定合理的考核政策。此外,在職稱評定方面,應多給中心人員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他們在專業(yè)領域取得長足的進步[3]。其次,加強中心實驗教師隊伍建設,除了學校引進人才外,還應為在崗人員創(chuàng)造一些短期或是長期的校內外培養(yǎng)活動,鼓勵他們多參加有關的學術研討會,多與同行進行業(yè)務技術交流[4]。再次,鼓勵在中心形成學術科研團隊,積極申請校內外科研課題,積極聯(lián)系地方企業(yè)進行科研合作,通過這一途徑提高中心人員的水平及儀器設備的應用水平。
2.2.3 建立有效的運行機制
1)建立有效的運行機制就要建立檢查考核與獎勵機制。檢查考核是保障儀器設備有效、正常使用,促進設備責任人推進儀器設備共享的一種有效手段。大型貴重儀器設備每年都會按照教育部發(fā)布的《高等學校貴重儀器設備年度效益評價表》和《大理學院大型貴重精密儀器設備效益檢查考核辦法》(大院資發(fā)〔2012〕5號)進行年中的檢查和年終的考核。對考核結果不合格的設備會提出調整、調撥等意見建議;考核優(yōu)秀的設備責任人和集體會得到獎勵。此外,學校還設立了大型貴重精密設備維修專項基金,支撐大型儀器設備的保養(yǎng)和維護。
2)建立預約與共享機制。為了使中心高效地運轉,必須建立一套高效的設備查詢、預約、審批、使用機制[5]。對于校內預約用機者,需經(jīng)過中心的培訓并獲得“使用資格證”,沒有獲得“使用資格證”的人員不得上機操作。獲得“使用資格證”的教師或學生必須填寫并提交大型儀器設備使用預約表,并通過管理部門和設備責任人的同意后方可上機使用。使用時必須認真填寫《儀器設備使用記錄表》,做好使用記錄。校外檢測為有償使用,提交申請并獲得同意后,由中心人員按照要求進行檢測并出具檢測結果。
3)建立儀器設備共享基金制度。為進一步推動學校大型精密貴重儀器設備的開放共享工作,更好地為全校教學、科研服務,設立大型精密貴重儀器設備共享基金,作為運行及維修保障經(jīng)費,支持大型精密貴重儀器設備共享。共享基金來源有:(1)學校每年撥付專項經(jīng)費(單價在1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大型精密貴重儀器設備總值中的3);(2)學校大型精密貴重儀器設備對外開放的服務收入部分按學校規(guī)定以一定比例作為共享基金;(3)儀器設備廠商贊助或其他途徑的收入部分。共享基金作為專項基金,??顚S?。凡我校承擔教學、各類立項的科研項目的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均可提出基金申請。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可通過導師提出申請。
4)建立儀器設備的有償使用制度。大理學院制定了《大理學院大型精密貴重儀器設備有償使用管理辦法》,大型精密貴重儀器設備使用實行有償服務、科學定價、統(tǒng)一收費、合理分配。鼓勵學校各單位在保證學校教學、科研工作正常進行的前提下,積極開展對外服務,逐步實現(xiàn)以機養(yǎng)機。
5)建立科研支撐教學機制?!敖虒W是中心,科研是基礎”,兩者是學校工作最主要的兩個方面[6]。只有以教學為中心,重視和提高科研工作,才能為教學不斷注入新內容,才能不斷深化教學的方法和手段。以分析測試中心為依托,鼓勵開展科研工作,提高中心的活力,促進中心的可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計量認證是國家對檢測實驗室具備檢測能力和資質的承認,是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對向社會提供公正數(shù)據(jù)的檢測機構的劑量檢定和測試的能力、可靠性和公正性所進行的考核和證明。國內高校測試中心多年來通過開展“計量認證”,提升了測試管理水平、知名度和競爭力,提高了服務水平和法律意識,推動實驗室的建設發(fā)展和管理改革[7]。地方高校的分析測試中心在建設之初可能各方面條件還比較薄弱,通過開展實驗室計量認證,努力使自身水平與國家、國際水平接軌,才能夠使中心得到可持續(xù)的發(fā)展。
分析測試中心的建立為學校教學科研提供了很好的平臺,發(fā)揮了應有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進了學校教學科研工作的開展。中心必須不斷地進行儀器設備的更新,才能實現(xiàn)中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通過多種途徑,建立校校、校企多種聯(lián)合合作模式,提高分析測試中心的公共服務能力,建立健全的公共服務體系,不斷促進中心的良性發(fā)展[8]。
地方高校建立分析測試中心是一種發(fā)展的要求,因為受到學科水平、教師水平、科研水平、經(jīng)費等的限制,分析測試中心的建設模式不能一成不變。需要根據(jù)自身情況探索適合自己的發(fā)展道路,在發(fā)展中不斷總結和反思,不斷探索,不斷完善。
[1]呂彤.地方高校分析測試中心的定位于建設的探討[J].實驗室科學,2008(2):8-11.
[2]張家棟,李曉林,郭萬喜.高校分析測試中心管理體制初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26(6):101-103.
[3]朱健平.實驗室建設的關鍵是實驗技術隊伍的建設[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4,23(10):81-83.
[4]黃珺.淺析高校實驗技術人員激勵機制的建立[J].西北醫(yī)學教育,2006,14(5):528-529.
[5]張明明.高校分析測試中心的優(yōu)化發(fā)展[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2):91-94.
[6]徐杰,薛長湖,林洪,等.高校院級分析測試中心管理模式與運行機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10):158-160.
[7]李景奇.我國大學實驗室的計量認證與發(fā)展[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0,17(3):1-5.
[8]馮建躍.高校分析測試中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考[J].現(xiàn)代儀器,2005(1):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