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焰, 胥 俊
(暨南大學 中文系,廣東 廣州510632)
【察候】觀察、察看。
卷31《天文志》:“至于《周禮》測景求中、分星辨國、妖祥察候,皆可推考,而獨無所謂璇璣玉衡者,豈其不用于三代耶?”(805)①括號內(nèi)的數(shù)字,表示中華書局1975年第1版《新唐書》的頁碼。
按:《集韻·祭韻》:“察,伺也?!薄段倪x·東京賦》“目察區(qū)陬”薛綜注:“察,觀也?!庇帧墩f文·人部》:“候,伺望也?!薄断w胍袅x》卷2“緯候”注:“候,伺也?!笔恰安臁薄ⅰ昂颉苯浴坝^察”、“伺望”之義,為同義復詞。郝經(jīng)《續(xù)后漢書》:“主望祭山川,察候山林妖變罔兩之屬。”亦其用。
【暨于】及至,到了。
卷31《天文志》:“貞觀初,淳風上言:‘舜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則渾天儀也?!吨芏Y》,土圭正日景以求地中,有以見日行黃道之驗也。暨于周末,此器乃亡?!保?06)
按:《國語·周語中》:“若七德離判,民乃攜貳,各以利退,上求不暨,是其外利也?!表f昭注:“暨,至也?!薄稄V韻·至韻》亦曰:“暨,至也?!薄棒哂凇奔础爸劣凇??!棒哂凇币辉~正史中頻見。《后漢書·律歷志》:“皇犧之有天下也,未有書計。歷載彌久,暨于黃帝,班示文章,重黎記注,象應(yīng)著名,始終相驗,準度追元,乃立歷數(shù)?!薄稌x書·律歷志》:“自此以降,暨于秦漢,乃復以孟冬為歲首,閏為后九月,中節(jié)乖錯,時月紕繆?!薄侗饼R書·文宣帝紀》:“自皇太后諸王及內(nèi)外勛舊,愁懼危悚,計無所出。暨于末年,不能進食,唯數(shù)飲酒,曲蘗成災(zāi),因而致斃?!苯云淅?/p>
【準基】水平底座。
卷31《天文志》:“太宗異其說,因詔為之。至七年儀成。表里三重,下?lián)驶?,狀如十字,末樹鰲足,以張四表?!保?06)
按:《說文·水部》:“準,平也?!倍斡癫米ⅲ骸八街^之準,因之制平物之器亦謂之準。”《說文·土部》:“基,墻始也?!焙笠隇槲矬w的底部、底座。宋蘇頌《新儀象法要》亦載其物:“十字水趺,后魏曰十字水中,植立四龍柱。李淳風曰準基,末植鰲足,以張四表,梁令瓚曰水平槽。韓顯符復曰十字水平?!薄八讲邸?、“十字水平”的叫法,正形象地道出了李淳風渾儀底座“準基”的特點。
【距度】距離和宿度。
卷31《天文志》:“二曰三辰儀,圓徑八尺,有璇璣規(guī)、月游規(guī),列宿距度,七曜所行,轉(zhuǎn)于六合之內(nèi)?!保?06)
按:度,宿度,指天空中標志星宿位置的度數(shù)?!端貑枴るx合真邪論》:“夫圣人之起度數(shù),必應(yīng)于天地。故天有宿度,地有經(jīng)水,人有經(jīng)脈?!睆堉韭敿ⅲ骸岸?,謂周天之度數(shù)?!薄逗鬂h書·律歷志中·賈逵論歷》:“太史令玄等候元和二年至永元元年,五歲中課日行及冬至斗二十一度四分一,合古歷建星《考靈曜》日所起,其星間距度皆如石氏故事?!薄杜f唐書·歷志·開元大衍歷經(jīng)》:“求正交加時月離九道宿度以正交加時度余,減大衍通法。余以正交之宿距度所入限數(shù)乘之,為距前分。置距度下月道與黃道差,以大衍通法乘之,減去距前分,余滿二百四十除,為定差?!苯云溆美?。《漢語大詞典》收“距度星”條,未收“距度”,不妥。
【法制】作法和樣式。
卷31《天文志》:“至于《周禮》測景求中、分星辨國、妖祥察侯,皆可推考,而獨無所謂璇璣玉衡者,豈其不用于三代耶?抑其法制遂亡,而不可復得耶?”(805)
按:“法”有“作法”義?!赌印まo過》:“為宮室之法,曰:高足以辟潤濕,邊足以圉風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宮墻之高,足以別男女之禮,謹此則止?!薄爸啤庇小皹邮健绷x。《南史·齊豫章文獻王嶷傳》:“訊訪東宮玄圃,乃有栢屋,制甚古拙?!薄稘h語大詞典》“法制”條立三個義項:1.法令制度。2.統(tǒng)治階級通過國家政權(quán)建立起來的法律制度和根據(jù)這些法律制度建立的社會秩序。3.猶方案,格式。未及此義,當補。
【傷夭】傷害、摧殘。
卷34《五行志一》:“若政得其道,而取不過度,則天地順成,萬物茂盛,而民以安樂,謂之至治。若政失其道,用物傷夭,民被其害而愁苦,則天地之氣沴,三光錯行,陰陽寒暑失節(jié)……”(872)
按:傷謂傷害,夭謂摧殘。《管子·禁藏》:“毋伐木,毋夭英?!必布创菡?、摧殘之義。此例“用物傷夭”與“取不過度”相對而言?!坝梦飩病保词侨∮眠^度,暴殄天物;而“取不過度”,則自然“物不傷夭”?!皞病币辉~,史書尚有用例:《宋書·顧覬之傳》:“晉平、趙敬,淫放已該;漢主、魏相,奚獨傷夭。同異若斯,是非孰正?!薄稌x書·裴頠傳》:“此若差違,遂失神農(nóng)、岐伯之正。藥物輕重,分兩乖互,所可傷夭,為害尤深。古壽考而今短折者,未必不由此也?!薄端鍟ひ魳分尽R》:“嗟此舉時,逢至道。肖形咸自持,賦命無傷夭?!薄稘h語大詞典》收“夭傷”條。
【傍視】從旁邊看。
卷34《五行志一》:“安樂公主使尚方合百鳥毛織二裙,正視為一色,傍視為一色,日中為一色,影中為一色,而百鳥之狀皆見,以其一獻韋后。”(878)
按:猶“旁視”、“側(cè)視”?!墩f文·上部》:“旁,溥也?!庇帧度瞬俊罚骸鞍?,近也?!倍斡癫米ⅲ骸鞍?,亦假旁為之?!笔恰鞍睂崬楸怼芭詡?cè)”義之本字?!端鍟ぬ煳闹旧稀罚骸皶x著作郎陽平束晳,字廣微,以為傍方與上方等。傍視則天體存于側(cè),故日出時視日大也?!薄疤祗w存于側(cè)”,是“旁視”的結(jié)果,也正是其義為“從旁邊看”的有力佐證?!稘h語大詞典》收錄“旁視”、“側(cè)視”。
【瞭視】指視力好。
卷34《五行志一》:“公主初出降,益州獻單絲碧羅籠裙,縷金為花鳥,細如絲發(fā),大如黍米,眼鼻嘴甲皆備,瞭視者方見之?!保?78)
按:《玉篇·目部》:“瞭,目明也?!薄稄V韻·筱韻》亦云:“瞭,目睛明也?!辈t視猶明察,謂看得清楚,也即視力好。
【蹂躒】踐踏。
卷35《五行志二》:“十二年春,青州一夕暴風自西北,天地晦冥,空中有若旌旗狀,屋瓦上如蹂躒聲。”(901)
按:《玉篇·足部》:“蹂,踐也?!薄稄V韻·宥韻》:“蹂,蹂踐?!绷谠缎新冯y》:“躪躒磵壑何當存?!笔Y之翹注:“躒,車所踐。”故“蹂躒”為同義復詞,乃“踐踏”之義。明宋濂《文憲集·東丘郡侯花公墓碑》:“誰其最雄花將軍?力驅(qū)智駕敵萬人。蹂躒群盜猶麏,大刀長戟屬櫜鞬?!币嗥溆美?/p>
【殆忽】懈怠輕忽。
卷37《地理志一》:“嗚呼,盛極必衰,雖曰勢使之然,而殆忽驕滿,常因盛大,可不戒哉!”(960)
按:“殆忽”猶“怠忽”?!按蓖ā暗 ?。《中說·述史》:“尼父之經(jīng),夫子之續(xù),不敢殆也?!比钜葑ⅲ骸按?、怠同?!薄赌印るs守》:“卒乃不殆。”王念孫《讀書雜志》曰:“怠、殆古字通?!薄稘h語大詞典》收“怠忽”條。
【侵擊】侵犯攻擊。
卷50《兵志》:“蓋姑息起于兵驕,兵驕由于方鎮(zhèn),姑息愈甚,而兵將愈俱驕,由是號令自出,以相侵擊,虜其將帥,并其土地?!保?330)
按:《國語·楚語下》:“無相侵瀆”。韋昭注:“侵,犯也。”《慧琳音義》卷38“揮擊”引《考聲》注:“擊,攻也?!薄扒謸簟?,漢代史書中已見?!稘h書·烏孫國傳》:“會昭帝崩,宣帝初即位,公主及昆彌皆遣使上書,言‘匈奴復連發(fā)大兵侵擊烏孫,取車延、惡師地,收人民去,使使謂烏孫趣持公主來,欲隔絕漢?!薄赌淆R書·扶南國傳》:“人性善,不便戰(zhàn),常為林邑所侵擊,不得與交州通,故其使罕至?!本淅?。
【陷蹙】謂領(lǐng)土喪失縮減。
卷50《兵志》:“時邊土陷蹙,神策故地淪沒,即詔伯玉所部兵,號‘神策軍’,以伯玉為節(jié)度使,與陜州節(jié)度使郭英乂皆鎮(zhèn)陜?!保?332)
按:“陷”謂淪陷,指領(lǐng)土喪失。《廣雅·釋詁三》:“蹙,縮也?!滨局^縮小,此指領(lǐng)土削減。《新唐書·兵志》中“邊土陷蹙”與“故地淪沒”相對為文,均指“土地淪陷縮減”。
【潰變】猶潰亂,謂混亂逃散。
卷50《兵志》:“神策兵既發(fā)殆盡,志貞陰以市人補之,名隸籍而身居市肆。及涇卒潰變,皆戢伏不出,帝遂出奔?!保?333)
按:《廣韻·隊韻》:“潰,逃散?!薄稜栄拧め屟浴罚骸昂纾瑵⒁?。”邢昺疏:“潰,敗亂也?!庇帧稘h書·尹翁歸傳》:“奴客持刀兵入市斗變?!鳖亷煿抛ⅲ骸白?,亂也?!薄段倪x·為曹公作書與孫權(quán)》:“用成大變?!崩钪芎沧ⅲ骸白?,亂也。”“潰變”一詞,正史中凡4見。另三例均見于《清史稿》:《楊岳斌傳》:“未幾,陶茂林、雷正綰兩軍相繼潰變?!薄缎峦翣栰杼貍鳌罚骸捌吣晡逶拢紓愅泻1駶⒆?,李云麟走青格里河?!薄段鞑貍鳌罚骸案Φ掷_,即圍攻駐藏大臣衙署,死者數(shù)十人。后經(jīng)藏官彈壓,開往前敵,未交綏,均潰變,由小路逃去?!?/p>
【嚴奧】森嚴幽深。
卷76《后妃傳》:“盛德之君,幃薄嚴奧,里謁不忓于朝,外言不內(nèi)諸閫,《關(guān)雎》之風行,彤史之化修,故淑笵懿行,更為內(nèi)助?!保?468)
按:“嚴”有“嚴密”義,韓愈《進學解》“《春秋》謹嚴,左氏浮夸?!薄稄V韻·號韻》:“奧,深也?!薄稘h書·王褒傳》:“去卑辱奧渫而升本朝。”顏師古注:“奧,幽也?!眹缞W,即森嚴幽深。《新唐書·高宗則天武皇后傳》:“又度明堂后為天堂,鴻麗嚴奧次之?!薄稘h語大詞典》收“嚴邃”,兩詞義同。
【笫裯】床和被子,代指男女房中之事。
卷76《后妃傳》:“笫裯既交,則情與愛遷;顏辭媚熟,則事為私奪。”(2173)
按:《方言》:“床,陳楚之間或謂之笫?!薄对姟ふ倌稀ば⌒恰罚骸懊C肅宵征,抱衾與裯?!泵珎鳎骸棒?,被也。裯,襌被也?!?/p>
【開治】解除懲處。
卷76《太宗文德長孫皇后傳》:“后廷有被罪者,必助帝怒請繩治,俟意解,徐為開治,終不令有冤?!保?470)
按:“開”有“銷除”、“解除”義。晉陸機《演連珠》:“臣聞理之所守,勢所常奪;道之所閉,權(quán)所必開?!薄侗饼R書·神武帝紀下》:“(高歡)請開酒禁,并賑恤宿衛(wèi)武官?!薄爸巍庇?“懲處”義?!渡袝へ氛鳌罚骸皻炟是{從罔治。”《史記·李斯列傳》:“趙高治斯,榜掠千余?!遍_治,即解除懲處。《漢語大詞典》收錄“開治”一詞,釋為“開辟疏通河流;開挖河道,治理水害”。未及此義,可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