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緒俊
(菏澤市第一中學,山東 菏澤 274000)
新課程標準中提到的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它集中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集中體現(xiàn)了學生全面發(fā)展、個性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其中方法和過程目標中所說的方法目標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教學方法,另一方面是學習方法,二者統(tǒng)一在課堂教學過程之中。新課標中更加注重了學生的學習方法,提出要改接受式學習為主動學習,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演變出了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在這一背景下,近年來的眾多研究不僅加深了人們對自主學習的認識,還促進了自主學習方式的應用,對新課程的推進與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能夠自己把握自己的學習,也就是在自我激勵、自我監(jiān)控的學習過程中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也就是學生自覺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法、監(jiān)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的過程。自主學習的概念是我國傳統(tǒng)教育觀與國際上最新學習理論研究結合而形成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彼岢隽恕皩W習者為中心”的理論,其含義是:學習活動的核心是要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成為學習的主人。我國對自主學習的最早認識來自《孟子·離婁下》中的論述,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意思是:如果要更進一步學習和研究,以達到精深的境地,提倡以主體的體驗來獲得認知,在學習中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創(chuàng)新。這些中西方的觀點對我們當今的學習觀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自主學習的核心特征是自覺性,自覺性又叫目的性和獨立性,是指個體自覺自愿地執(zhí)行或追求整體長遠目標任務的程度,其外在表現(xiàn)為熱情、興趣等,內在表現(xiàn)為責任心、職責意識等。對我校高二級部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進行調查得出這樣的結論,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自覺性好的學生,他們能夠自覺地安排自己的學習,能夠自己確定學習的目的,在學習過程中能自我選擇學習內容和選定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能夠自我監(jiān)督、修正自己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目標。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為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進行終身學習所需的核心能力,自主學習不僅對學習成績具有重要作用,還可以提高學習動機和促進其學習策略的掌握,而且更為重要的是,自主學習可以提高個體的自覺性,讓學生具備按自己意愿行事的能力。因此,自主學習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對自我定向、自我管理等能力的提高都有重要意義。
與其他形式的學習方式一樣,自主學習也會受到學生內部與外部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的內部因素有自我效能感、歸因等因素,外部因素有學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會文化因素。
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學習任務,是個體的能力、自信心在學習過程中的具體體現(xiàn),自我效能感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傾向于選擇那些自認為能夠完成的學習任務,回避那些自認為難以完成的任務。自我效能感影響學生在學習任務上的付出、遇到困難時能夠堅持的時間、面對復雜情境時的自信心,影響學生學習時體驗到的緊張和焦慮。在觀察學生的學習過程時你會發(fā)現(xiàn),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自我效能感較強,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自我效能感明顯差,表現(xiàn)為不自信,遇到困難退縮的現(xiàn)象。因此,自我效能感是影響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的動機性因素,要想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改善其學習質量,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應該把改善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
歸因是個體對自己的成功或失敗所做出的因果解釋,學生一般把自己的學習成敗歸因于四類因素,即能力、努力、任務難度和運氣。研究表明,個體的歸因對其自主學習具有重要的影響,如果學生把自己的學業(yè)成功歸因于自己的努力,就可能更加努力;如果學生把自己的學習失敗歸因于能力,就可能放棄努力。如果學生把自己的學習成功歸因于外部不可控的因素,把學習失敗歸因于自身能力不足,就會影響其學習的主動性。要想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必須幫助學生建立起積極的富有創(chuàng)新的歸因信念。
學生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中學習,學校中的諸多因素都會對他們的自主學習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wěn)定的教學活動結構和活動程序。我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學生處于被動、服從的學習地位,沒有學習的自主權,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積極性得不到發(fā)揮,影響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應該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在整個教學環(huán)境中,教師應該利用情境、協(xié)作、會話等學習環(huán)境要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在教學中我們要選擇有利于學生現(xiàn)成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方式,做好指導者、管理者的重要角色。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的價值觀、對孩子的期望、家庭教育方式等對學生的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個體社會化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由他律走向自律,或者說是從外部調節(jié)轉向自我調節(jié),家庭因素必然會通過影響學生的自律水平進而影響他們的自主學習。因此,家庭因素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一個必須考慮、分析的因素。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長的學生,其自主學習能力也會具有明顯的差異。西方文化背景的學生更果斷、獨立、自信,愿意提問,喜歡采用與別人不同的思維和行為方式。而國內的學生在學習中表現(xiàn)出更多的是被動、順從,更多地依賴機械學習,更為關注把所學的內容復現(xiàn)出來,理解程度較低,但是他們自主學習中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強。所以,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要充分認識到這種差異,才能制定出更加適合我們學生的自主學習方式,而不是一味的照搬西方的模式。
高中物理的學習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理解習得過程,是新舊知識不斷結合的過程,也是從理論知識轉換為自主應用形成能力的過程,這種結合與轉換都必須通過學生對物理新、舊知識的構建來實現(xiàn),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fā)揮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物理教師最重要任務就是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物理,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如何加速新舊知識的重建、遷移,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了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學校首先,應該為教師提供一個開放的、寬容的實踐空間,允許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創(chuàng)造。其次,學校要為教師建立交流的平臺,使得教師能夠更好地交流教學感悟、心得,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在良好的交流氛圍中現(xiàn)成較強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