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建國后高考作文命題的基本走向及對高中作文教學和備考的啟示

      2014-04-09 01:43王連倉
      教學與管理(中學版) 2014年2期
      關(guān)鍵詞:高考作文作文題文體

      王連倉

      系統(tǒng)地梳理建國后高考作文命題的基本走向,對我們準確把握高考作文的命題規(guī)律、教學規(guī)律和復習規(guī)律,當不無裨益。

      一、建國后高考作文命題的基本走向

      1.題目形式上,從命題走向話題和材料

      從作文題目的形式上看,高考作文命題的基本歷程可以明顯地劃分為四個階段:文革前十五年(1950~1965)為第一階段,1977年~1998年這22年為第二階段,1999年~2005年這6年可視為第三階段,2006年至今可視為第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共出了十七道作文題,其中命題作文十六道,約占95%;材料作文1個,約占5%。第二個階段共出作文題33道,其中材料作文27道,占81%,命題作文只有6道,占19%。第三個階段共出作文題6道,均為話題作文。第四個階段共有作文題21道,均為材料作文。從1999年至今的13年里,共出作文題31道(這里僅指全國卷),其中話題作文11道,占36%,材料作文20道,占63%。這些告訴我們:高考作文在命題形式上已經(jīng)由命題作文為主走向了話題作文和材料作文。

      高考作文由以命題作文為主走向話題作文和材料作文的這種趨勢,絕非偶然。這其中既有時代精神的映射,也有其自身邏輯發(fā)展的要求。就前一個方面來講,2003年開始至今的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是促使高考作文試題由命題走向話題、走向材料的根本原因。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個性發(fā)展,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這種課程理念落實到高中作文教學上就是:寫作教學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盡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正是因為課程改革的這些核心理念,才促使高考作文題從單一的命題走向了話題和材料。就后一個方面來看,高考作文命題內(nèi)部的邏輯演進過程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前述高考作文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題型之所以以命題作文為主,從邏輯演進的角度來看,這種情況符合高考起步階段作文命題的基本特點。同任何事物的起步一樣,高考作文命題起步階段的基本特點一是實,一是穩(wěn)?!皩崱奔匆M可能地同現(xiàn)實的作文教學保持一致,不能離得太遠。否則,考試極容易出現(xiàn)大面積的失敗?!胺€(wěn)”即平穩(wěn),起步階段宜力求平穩(wěn),不宜過急、過快、過陡。過急、過快、過陡造成的結(jié)果和不守“實”造成的結(jié)果是一樣的。第三階段之所以變成了話題作文,原因其實很簡單:命題作文已使用了20多年。常言道:久則生變。這是任何事物發(fā)展變化的邏輯根源。第四階段是新材料作文的階段,這種作文題型出現(xiàn)的邏輯原因同話題作文出現(xiàn)的原因并無二致。

      今后的高考作文會不會繼續(xù)沿著新材料作文的路子走下去?我們的回答是肯定的,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就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本身而言,它所體現(xiàn)的現(xiàn)實性、開放性、個性化、創(chuàng)新性和選拔性,不僅同我們這個時代對人才的需求標準相一致,而且同高考選拔人才的意圖相一致;另一方面,即使今后的高考作文不直接以“話題”或“材料”的形式出現(xiàn),但弘揚作文的個性,追求作文的創(chuàng)新,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體現(xiàn)作文的開放,必將成為高考作文的主旋律,而這些特征恰恰是新課程改革的靈魂。因此,我們完全可以堅信,以材料和話題為主的命題形式必將成為今后高考作文命題的主要形式。

      2.思想內(nèi)容上,從圖解政治走向道德建設和哲理思辨

      從1950年到1996年這47年里,高考作文題在思想內(nèi)容上一直以政治說教為導向,企圖引導中學語文教學、引導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在作文中關(guān)注現(xiàn)實政治、關(guān)注國家的意識形態(tài),這期間在這個方面最具代表性的題目有:《記一個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1953)、《大躍進中激動人心的一幕》(1958)、《一位革命先輩的事跡鼓舞了我》(1961)、《唱國際歌時所想起的》(1963)、《談革命與學習》(1965)、《我在這戰(zhàn)斗的一年里》(1977)等。這些題目在命意上均以當時的政治運動為背景,鮮明地指向當時的政治熱點,其引導學生關(guān)注、思考社會政治的傾向顯而易見。從1997年開始,高考作文題在思想內(nèi)容上出現(xiàn)了一個大的轉(zhuǎn)變,這就是由關(guān)注政治走向了道德建設。

      沿著這一思路,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7全國Ⅱ卷作文題、2009年新課標卷作文題、2011年全國卷作文題、2012年新課標卷作文題等高考作文題對此又作了進一步的探索,從而形成了高考作文題在思想內(nèi)容上以關(guān)注道德建設為主題的命題思路。與此同時,從2003年開始,高考作文題在考查內(nèi)容上又出現(xiàn)一個新趨勢,這就是由先前的只關(guān)注政治、關(guān)注道德轉(zhuǎn)向了引導學生對社會、自然、人生、歷史、教育等方方面面的哲理思辨,2003年、2004年、2005年、2007年、2008年、2009年的全國卷作文題均鮮明地體現(xiàn)了這一特色。這六年的作文題雖然形式不同(前三年為話題作文,后三年為新材料作文),但題目所蘊涵的話題均關(guān)涉到事物的兩個方面,所以,許多研究者形象地將其稱之為“關(guān)系性話題”。學生在把握這類作文題時,必須以辨證的眼光作全面的審視,那種只抓住“話題”的某一個方面就行文立意的作文統(tǒng)統(tǒng)被視作離題之作。高考作文從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至七八十年代的只關(guān)注政治到20世紀末21世紀初的關(guān)注道德,最后到今天的注重哲理思辨,體現(xiàn)了高考作文命題在命意上的不斷成熟,它應該成為我們今后備考和教學的一個重要依據(jù)。

      3.文體限制上,由偏重“一體”走向“多體”共存

      從文體上看,文革前15年共計出了17道作文題,其中明確要求寫記敘文的就有14道;文革后從1977年到1997年這21年里高考大作文共出了22道,其中明確要求寫議論文的就有14道。從1998年開始,高考作文在文體限制上終于邁出了一大步。這一年,高考作文要求考生“不可寫成詩歌、小說、戲劇等文學體裁”,除此而外,在文體上再沒有其他限制,這就意味著考生可以根據(jù)個人的特長,或?qū)懹洈⑽模驅(qū)懽h論文,或?qū)懯闱槲牡鹊取?999年在1998年的基礎上再放寬一步,改為“除詩歌外,文體不限”;2000年全部放開,文體不限;2001年至今仍保持了這一做法。不過,為了提醒考生不至在文體全面放開后寫出“四不象”的文章,從2001年起,高考作文把“文體不限”改為“文體自選”。

      高考作文在文體上的這一變革,鮮明地體現(xiàn)了時代的要求,體現(xiàn)了新課改的要求,體現(xiàn)了時代和新課改對學生個性的尊重,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鼓勵,這無疑是應該大力肯定的,是我們在今后的作文教學和作文備考中應該重視并認真努力的。

      4.能力考查上,由感性記實走向理性思辨

      文革前15年的高考作文以寫記敘文為主,考查的主要是寫實能力;從1977年開始直至1998年這22年的作文題主要以寫議論文為主,考查的主要是實證思維,雖然仍未脫記實的范疇,但已體現(xiàn)出對理性思辨能力的看重。從1999年開始,高考作文明確地把考查的重點放在了理性思辨能力的考查上。1999年的作文題是:以“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作文。在要求項的第一項中命題人還特意提醒學生:“寫作時可以大膽想象,內(nèi)容只要與‘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有關(guān)就符合要求,具體的角度和寫法也可以多種多樣,比如編述故事,發(fā)表見解,展望前景,等等?!本惋@性的角度來看,這道題考查的是學生的想象能力、聯(lián)想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但仔細分析,這種考查已有了相當?shù)纳疃?,它已不是浮于淺層的感性思維所能應付的,因為不論考生如何去想象,這種想象必須符合一定的科學規(guī)律,具備一定的理性深度,否則,就是純粹的“胡言亂語”。高考作文把對理性思辨能力的考查擺到作文考查的顯要位置,是從2003年正式開始的。這一年的作文仍是話題作文,不同的是,所給話題“感情親疏與對事物的認知”不是一個單一性話題,而是一個思辨色彩非常濃厚的“關(guān)系性話題”,考生要寫好這樣的話題作文,就必須應用辯證思維的眼光來審視話題所關(guān)涉的兩個方面,并在行文過程中將其很好地體現(xiàn)出來。只有這樣,這篇作文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2004年至今的作文題依然保持了這種特色。尤其是2008年的全國Ⅱ卷作文題和寧夏海南卷作文題在這個方面更具代表性。全國Ⅱ卷作文題實際上向考生提出了這樣一個頗具深度的思辨性話題:好心能辦成好事嗎?學生在具體寫作時必須對“好心”與“好事”之間的關(guān)系作全面、辯證的思考。只有這樣,作文才有可能符合題意。寧夏海南卷作文題是近幾年來高考作文題中理性思辨程度最復雜的一道題目。這道題目所涉及的話題顯然包含著這樣一個悖論:放鳥的前提是大肆捕捉鳥,放鳥是讓鳥回歸自然,而放鳥之前的大肆捕捉卻恰恰違背了這一心愿。題目所敘故事很簡單,但寓意深刻且復雜,考生在寫作時必須對其中的悖論作出恰當?shù)乃伎己徒忉專^察和分析出其中的問題所在——貪心商人借機發(fā)財?慈善行為有待改善?人與自然的不和諧之處?讓這一黑色幽默式的循環(huán)機器停止運轉(zhuǎn),更好地讓鳥兒真正回歸自然。同時還告訴我們,慈善需要用對地方。

      高考作文在能力考查上的這種走向顯然是與時代同步的,因此,它也應該成為我們今后教學和備考的一個重要方向。

      5.在價值導向上,由一元封閉走向多元開放

      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高考作文命題總的趨勢是從封閉逐步走向開放。題目上,由命題到自擬題,最終走向話題和材料;內(nèi)容上,由政治說教到道德建設,并最終走向哲理思辨;文體上,由同作一體走向各寫各體;能力上,由感性記實走向理性思辨。一言以蔽之,由禁錮個體的生命意識走向弘揚個性,發(fā)展個體,呼喚個體人文精神的覺醒。高考作文從封閉走向開放的這種態(tài)勢,反映到價值觀層面上,便是從保守一元走向多元開放。文革前,由于受政治形勢和計劃經(jīng)濟的影響,人們在價值觀上往往傾向于趨同和求一。這種情況反映到影響全國的高考作文命題上,便是側(cè)重于單一文體的寫作考查,單一內(nèi)容的寫作考查。高考作文的這種求同趨勢一直持續(xù)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從九十年代中期起,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進一步加快,改革開放力度的進一步加大,計劃經(jīng)濟向市場經(jīng)濟的全面轉(zhuǎn)軌,個體的人的價值重新發(fā)現(xiàn)和充分肯定,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追求便也由單一走向了豐富,由一元走向了多元。尤其是近年來社會對創(chuàng)新人才的需求和隨之而來的創(chuàng)新教育在我國的興起,把人們追求多元化、多樣化價值觀的心理需求更是推向了極致。這種思潮反映到關(guān)系千千萬萬莘莘學子前途命運的高考作文命題上,便是命題形式的開放性、多元化和創(chuàng)新性。

      二、高考作文的基本走向?qū)Ω咧凶魑慕虒W和備考的啟示

      1.夯實基礎,發(fā)展個性

      高考作文對有個性的作文非??粗?,但我們不能據(jù)此就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把基本的訓練給丟掉。如今在中學的作文教學中有一種錯誤的傾向,認為高考作文既然以話題作文和材料作文為主,而且在文體上講究“文體自選”,那么從高一開始起,就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專寫某一種或兩種文體,這樣,三年畢業(yè)后參加高考定能榜上有名。筆者認為,此舉大謬不然!寫作教學要發(fā)展學生的個性,但不能這么發(fā)展,而且就從近幾年的高考作文角度看,這個問題也不是這樣。近幾年的高考作文雖然以話題作文和材料作文為主,文體自選,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骨子里仍然考的是考生運用多種表達方式恰如其分地表情達意的能力。而且,從近幾年公開出版的各類雜志、書籍上刊登的優(yōu)秀高考作文來看,凡優(yōu)秀者,莫不是文化底蘊深厚、綜合運用各種表達方式的結(jié)果。再者,從2007年教育部考試中心頒布的《考試大綱》來看,新大綱在文體上作了這樣的規(guī)定:“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這就意味著高考作文在文體上將更加注重全面性、多樣性。

      這對高中作文教學來說無疑是一個正確的導向。所以,筆者認為,要想指導學生寫出有個性的考場作文,不宜過早地從考場作文入手,而應在高一、高二悉心指導學生先練好基本功,再開始考場作文的寫作。這些基本功應當包括:擬題、審題、立意的能力,積累素材的能力,編寫提綱的能力,謀篇布局的能力,運用多種表達方式的能力,聯(lián)想想象的能力,思維能力,等等?;A夯實了,基本功練好了,我們再來強調(diào)發(fā)展個性,強調(diào)特長和愛好,這時就不會出現(xiàn)顧此失彼、“小學而大遺”的情況了。

      2.注重思辨,鼓勵創(chuàng)新

      所謂思辨,其本質(zhì)是矛盾的對立統(tǒng)一,其形式表現(xiàn)為主次、表里、因果、前后、時空、總分、一般特殊、或然必然。將其表現(xiàn)在作文中,就會強化理性的力量,閃耀哲理的光芒。高考作文正式關(guān)注學生的理性思辨能力當始于2003年。2003年全國卷的作文題是“感情親疏與對事物的認知”,這是一道關(guān)系性話題作文,話題指涉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要求考生在寫作時能夠辨證地思考問題,作文必須關(guān)涉話題的兩個方面。2004年、2005年全國卷高考作文繼續(xù)延用了這一做法。2006年全國卷作文題雖采取了材料作文的形式,但其對辯證思維的考查一望便知,題目中有這樣的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cè)面、一個角度構(gòu)思作文”。這就意味著考生在選擇角度時,必須運用辯證思維的方法去看問題,只有這樣,考生才有可能把自己選擇的那個角度談深、談透。否則,就有可能犯主旨模糊的弊病。鼓勵創(chuàng)新是近幾年來高考作文非??粗氐囊粋€指標,2003年高考作文將評分標準劃分為兩個等級:基礎等級和發(fā)展等級。在發(fā)展等級里專門列出“有創(chuàng)意”一條標準來體現(xiàn)高考作文對“創(chuàng)新”的重視。因此,我們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在高考作文備考中必須重視對學生思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訓練。其實,這不僅是高考作文的要求,也是時代的呼喚。

      3.關(guān)注現(xiàn)實,融入自我

      我們這里所說的“現(xiàn)實”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指學生個人的實際生活,二是指當代的社會生活、政治生活、經(jīng)濟生活、文化生活等等。反觀六十多年來的高考作文,其在命題的內(nèi)容上始終圍繞這兩個“現(xiàn)實”。作為前者,高考作文力求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使考生有話可說;作為后者,高考作文又力求把學生的目光引向廣闊的現(xiàn)實社會,使學生關(guān)注當代社會生活中的重大問題,并自覺地融入自己的思考,從而樹立對社會、對國家、對民族、對人類負責的精神??梢赃@么說,六十余年來的高考作文,始終是在這種“小現(xiàn)實”與“大現(xiàn)實”的辯證交融中向前發(fā)展的。鑒于此,我們在平日的作文教學中,就應當自覺地引導學生在抒真情、吐真言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引導學生關(guān)注當代社會生活每一個方面的重大問題,從而融入自己的思考,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只有這樣,我們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才不會是躲在象牙塔中抒寫個人生活空間和情感空間的“小人”,而是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大人”。

      4.重視積累,引發(fā)興趣

      要很好地在高考作文中體現(xiàn)自己的個性,體現(xiàn)作文的思辨性和創(chuàng)新性,就不能不重視平日的積累,就不能不重視興趣的培養(yǎng)。這里所說的積累有三層意思:一是讀書積累,二是個人生活積累,三是社會生活積累。一名考生要在時間有限的考場上寫出一篇像模像樣且有個性的作文來,沒有平日在這三個方面點點滴滴的積累,是不可能完成的。積累可以引發(fā)興趣?,F(xiàn)在相當一部分高中生對作文頭痛,覺得枯燥乏味,無話可說,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一條還是不重視積累,臨到作文,搜腸刮肚,無話可說,久而久之,自然不愿作文、不愛作文,新課程所提倡的寫作個性自然就更談不上。相反,如果我們能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重視積累,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寫素材筆記、寫讀書筆記、寫生活感悟、寫日記周記,三年下來,當學生再面對作文時,肯定會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5.樹立文體意識,規(guī)范寫作行為

      《考綱》對文體的要求是這樣表述的:“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符合文體要求”。這意味著高考作文在文體上是有明確要求的,即寫什么必須像什么,不能寫成不倫不類的“四不像”。雖然如此,但每年的高考作文中總有一些不倫不類的文章出現(xiàn)。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比較復雜的,但從教學的角度來看,《考綱》在文體方面的要求并未引起部分師生的重視當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事實上,從更普遍的意義上來看,只要你動手寫文章,無論你愿意不愿意,總是存在著一定的文體歸屬。那種不管文體、信馬由韁式的所謂文章,實質(zhì)上是經(jīng)不起推敲的。因此,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我們就必須教導學生樹立文體意識,規(guī)范寫作行為,寫什么就應當像什么,不能把不倫不類、奇形怪狀當成創(chuàng)新。唯有如此,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才有可能是“文章”。

      【見習編輯 鄭雪凌】

      猜你喜歡
      高考作文作文題文體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輕人
      高考作文沒有統(tǒng)一標準
      另類文體巧謀篇
      本部兩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題與2016年中考作文題相同或相近
      高考作文常見錯別字大全
      考場作文的文體規(guī)范
      高考作文“踮起腳尖”升格示例
      話題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體要求
      就“題”取材 讀寫相連
      文體不等式
      清河县| 收藏| 晋宁县| 新和县| 兴仁县| 彩票| 彭泽县| 洛扎县| 阿巴嘎旗| 宿松县| 惠州市| 湟源县| 太仓市| 莱芜市| 松潘县| 中宁县| 游戏| 普洱| 江华| 务川| 克拉玛依市| 虎林市| 常山县| 崇明县| 淮安市| 厦门市| 桦川县| 卢湾区| 磴口县| 定襄县| 报价| 怀化市| 望江县| 南宫市| 华坪县| 宜阳县| 柳林县| 镇原县| 铁岭市| 定结县| 星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