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風平,徐本軍
(貴州大學 材料與冶金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3)
近年來,由于鋼鐵及相關(guān)行業(yè)的迅速發(fā)展,錳礦石消耗量大幅增長。我國錳礦以碳酸錳礦為主,礦石儲量0.9億t[1],碳酸錳礦占總儲量的73%。經(jīng)過多年開發(fā),碳酸錳礦資源尤其是優(yōu)質(zhì)碳酸錳礦資源已嚴重短缺,因此,研究如何利用我國豐富的氧化錳礦資源,其戰(zhàn)略意義十分重要。我國氧化錳礦多為貧礦,冶煉前大多需要選礦。本文簡要介紹了近幾年氧化錳礦選礦研究現(xiàn)狀,并提出了一些看法。
洗礦是傳統(tǒng)的選礦方法之一。某些富錳礦石經(jīng)過洗礦后可直接用于冶煉。洗礦作業(yè)常與篩分相伴,常見方法有在振動篩上直接沖水清洗原礦,或洗礦后的礦砂(凈礦)送振動篩篩分等。氧化錳礦選礦廠大都設有洗礦作業(yè),并由一次洗礦發(fā)展為二次或三次洗礦。廣西某錳礦選礦廠[1]將設計的一次洗礦改造為二次洗礦,并對洗礦溢流中的錳加以回收,每年多回收粉礦約8 000t,提高金屬回收率約5%,經(jīng)濟效益明顯。對原有洗礦流程加以改進[2]也是洗礦研究的方向之一。
錳礦重選常用設備有跳汰機(處理粗、中粒礦石)、搖床(處理細粒物料)等。重選投資少,費用低,當?shù)V石中需回收的錳礦物比脈石礦物密度大時,優(yōu)先選擇重選工藝。但近些年來,隨著富礦資源的枯竭,品位較低的貧錳礦和難選錳礦被大量使用,這類礦石嵌布復雜,目的礦物與脈石礦物嵌布緊密,為了使礦物單體解離,需要將錳礦石磨細,這又造成錳流失。師偉紅等[3]對不同磨礦粒度的錳礦石進行搖床選別試驗,結(jié)果表明,隨磨礦細度增加,精礦中錳品位提高,但回收率下降,細粒礦物更多損失于尾礦中。單一重選受礦石粒度、密度等因素影響較大。韋連軍等[4]對廣西興業(yè)某錳礦進行選礦試驗,原礦錳品位為23.59%,磨至-0.5~+0.074mm、-0.074mm兩個粒級后分別進行重選,得到的錳精礦品位都達30%左右,但綜合回收率僅為44.61%。黎貴亮[5]對大新錳礦低品位氧化錳粉礦進行選礦試驗,選用跳汰—重選流程,采用300mm×300mm下動型隔膜跳汰機,在沖程15mm、沖次300次/min、床層厚40mm、礦層厚20mm條件下進行跳汰分選,雖得到錳精礦品位41.26%,但回收率僅為37.71%,尾礦中含錳25.50%,整體效果不理想。
為了改善重選效果,將礦山的貧、富礦分別處理,富礦生產(chǎn)精礦和一部分中礦,而貧礦生產(chǎn)中礦。師偉紅等[6]對西南某鐵錳礦進行重選試驗,錳品位為18.93%的貧礦磨至-0.074mm占70%,經(jīng)過重選生產(chǎn)中礦;錳品位為24.09%的富礦磨至-0.074mm占31.70%,采用兩次跳汰、一次搖床分選,得到錳品位為40.41%的精礦,回收率為70.92%,選別指標較好。
但是重選靈活性不強,以及重選設備性能不足的現(xiàn)狀依舊沒有得到太大改善,這也是導致目前重選流程被磁選取代的原因,如陜西勉略陽氧化錳礦選礦廠[7]的跳汰流程已被磁選流程取代。由于錳礦石和鐵礦石有一些相似之處,且我國對鐵礦石的重選研究比較深入,對粗粒鐵礦石應用新型大粒跳汰機、細粒鐵礦石應用新型尖縮溜槽等方面的研究處于世界領(lǐng)先地位,錳礦石的重選可以借鑒和推廣這些成功經(jīng)驗。
磁選是利用磁力選別物料屬于傳統(tǒng)的選礦工藝。雖然磁選基建投資費用高,但消耗低,操作簡單,易于控制,適用性強,可用于各種錳礦石的選別,近年來已在錳礦選礦中占主導地位。廣西大新錳礦選礦廠[8]采用強磁選機對φ750分級機返砂產(chǎn)品進行磁選,得到錳品位42.30%的精礦,回收率為66.51%。某尾礦再選試驗研究[9]中,采用干濕聯(lián)合磁選,將品位為12.05%的尾礦分成-0.833mm和+0.833mm兩個粒級,-0.833mm 粒級采用干式強磁 選 拋 尾,磁場強度 為1.2×103kA/m;+0.833mm粒級與-0.833mm粒級的干選磁精礦合并進行磨礦—濕式強磁選,磨礦細度為-0.074mm占45%,磁場強度為 1.2×103kA/m,最 后得到 品位為34.45%的精礦,回收率為82.35%。針對某些錳礦物嵌布粒度不均的特點,可以采用分級—磁選方式選別氧化錳礦。針對錳生產(chǎn)過程中產(chǎn)生的錳渣,陳坤等[10]研究了采用磁選工藝分選錳,通過兩次掃選得到錳品位22.46%的錳精礦,錳回收率為49.08%。陸薇宇等[11]對廣西某地氧化錳礦石進行選礦試驗研究,將礦石分成-0.2mm細粒和+0.2mm 粗粒,粗粒礦石在磁場強度1 114.08 kA/m條件下強磁選獲得產(chǎn)率21.71%、錳品位44.47%、回收率60.45%的錳精礦;-0.2mm細粒礦物給入深加工流程生產(chǎn)電解二氧化錳。
在磁選設備方面,最近幾年有一些研究成果,如永磁輥式強磁選機[12]、CTB1245永磁磁選機[13]、新型 LYC-720濕式永磁立環(huán)高梯度強磁選機[14]、PHGM-600型永磁高梯度磁選機[15]、Slon 立環(huán)高梯度強磁 選 機[16]、DPMS系列永磁強磁選機[17-18]等。廖國平等[19]采用分級—Slon型強磁粗選—Slon強磁掃選工藝處理木圭松軟錳礦,礦石粒級主要集中在-10.0~+1.0mm之間,通過振動篩分分成+5.0mm和-5.0~+1.0mm兩個粒級,+5.0mm粒級返回繼續(xù)破碎至-5.0~+1.0mm。選礦條件:給礦濃度18%,干礦處理量180kg/h。粗選作業(yè)背景強度1.0T,脈動沖程12mm,脈動沖次230次/min,轉(zhuǎn)環(huán)轉(zhuǎn)速2.5r/min;掃選作業(yè)背景強度1.1T,脈動沖程12mm,脈動沖次230次/min,轉(zhuǎn)環(huán)轉(zhuǎn)速200次/min。在此條件下進行48h連續(xù)作業(yè)試驗,獲得品位為30.38%的錳精礦,回收率為75.97%。
隨著各種新型粗、中、細粒強磁選機陸續(xù)研制成功,國內(nèi)大型選礦廠大都進行了更新。目前,國內(nèi)外對磁流體分選、磁團聚重選、磁種分選、超導磁選等工藝及相關(guān)設備的開發(fā)研究非常重視,有望在錳礦石分選方面得到突破。
由于氧化錳礦表面易被水濕潤,可浮性差,加之浮選成本高,操作不易控制,因此氧化錳礦石的浮選分選仍處于研究階段,其研究重點是浮選藥劑、浮選設備及浮選機制。在浮選機制研究方面,盧毅屏等[20]通過對細粒軟錳礦在磁場中的浮選狀況和濁度測試,研究了磁場對浮選的影響規(guī)律,發(fā)現(xiàn)外磁場可以使弱磁性錳礦石表觀粒度變大,進而強化細粒級軟錳礦的浮選效果。盧毅屏等[21]采用在磁場中浮選細粒軟錳礦,研究了細粒軟錳礦的磁-疏水聚團。顯微鏡觀察和粒度測試表明:與單一疏水聚團顆粒相比,磁-疏水聯(lián)合聚團表觀粒度大,比表面積??;磁場對于細粒軟錳礦的回收及其與脈石的分離有利,有外加磁場(磁場強度為0.7T)比無外加磁場條件下,MnO2品位由80.5%提高到89.4%,回收率由61.5%提高到84.6%。
重選磁選聯(lián)合在選礦中應用較廣泛,選礦效果較好。黎貴亮[5]針對大新低品位氧化錳粉礦采用先磁選后跳汰的聯(lián)合選礦流程,磁選采用輥徑為375mm的CS-1型強磁選機,跳汰采用300mm×300mm下動型隔膜跳汰機,最后得到錳品位為38.60%和錳品位為31.95%的兩種精礦,效果很好。
可以看出:單一磁選可以得到較高的金屬回收率,但精礦品位較低;跳汰雖能得到合格的精礦品位,但回收率較低。從技術(shù)和經(jīng)濟等方面綜合考慮,強磁選—跳汰聯(lián)合流程更占優(yōu)勢。
磁、浮選聯(lián)合流程可以有針對性地處理氧化錳礦石。戴惠新等[22]針對云南某高鐵錳比的鐵錳共生礦石進行選礦研究,該礦石風化嚴重,呈黏土狀,礦物嵌布粒度微細,常規(guī)的強磁選、重選、浮選幾乎沒有分選效果,而選擇磁化還原焙燒—弱磁選—選鐵尾礦反浮選工藝,在磁化焙燒溫度900℃、焙燒時間60min、碳粉用量15%、焙砂水冷,弱磁選粒度-0.045mm占70%、弱磁選磁場強度80kA/m、弱磁選掃選磁場強度160kA/m,反浮選TS-1用量200g/t、GL用量150g/t、松油用量40g/t(均對給礦)條件下,得到品位為34.55%、回收率為78.47%的錳精礦,分選效果較為理想。
磁、浮選聯(lián)合流程對于微細粒貧錳礦具有良好的選別效果??诵碌龋?3]研究了福建連城微細粒貧錳礦的分選。該貧錳礦石為溢流錳礦,粒度-0.074mm占91.04%,錳品位6.85%,采用濕式磁選不能有效回收,而采用磁選—浮選流程,在磁場強度1 035kA/m條件下得到磁選精礦,磁選精礦磨至-0.074mm占75%、在pH為4.5、礦漿濃度20%、捕收劑用量1 000g/t條件下進行浮選,獲得品位為40.15%錳精礦,回收率為43.15%。
傳統(tǒng)的洗礦、重選工藝越來越難以滿足礦石分選要求,而單一的強磁選、浮選工藝對于低品位氧化礦的分選效果也不理想,聯(lián)合流程雖然復雜,但綜合回收效果較好,經(jīng)濟效益明顯。選礦工藝的每一次進步都是建立在新的選礦理論,或者更先進的選礦設備的基礎(chǔ)上,因此,研發(fā)新方法、新工藝、新設備、新藥劑,強化分選效果,仍是今后一段時期內(nèi)的主要發(fā)展方向。
[1]張涇生,周光華.我國錳礦資源及選礦進展評述[J].中國錳業(yè),2006,24(1):3.
[2]楊各金.福建省連城錳礦蘭橋選廠工藝流程改造及生產(chǎn)實踐[J].中國錳業(yè),2008,26(3):44-46.
[3]師偉紅,楊波,田峰,等.西南某地鐵錳礦開發(fā)利用的選礦探索試驗[J].中國錳業(yè),2006,24(4):18-22.
[4]韋連軍,雷滿齊,黃慶柒.廣西興業(yè)某錳礦選礦試驗研究[J].中國礦業(yè),2010,19(2):89-92.
[5]黎貴亮.大新錳礦低品位氧化錳粉礦選礦試驗研究[J].中國錳業(yè),2008,26(1):27-30.
[6]師偉紅,楊波,劉守信,等.云南鐵錳礦選礦試驗[J].礦冶,2007,16(1):30-34.
[7]張永偉,任柏林,陳德經(jīng),等.勉略陽小型氧化錳礦選礦廠工藝流程研究[J].中國錳業(yè),2002,20(1):1-3.
[8]黃冠漢,農(nóng)德連,黎貴亮,等.廣西大新錳礦選礦廠洗礦溢流的回收利用[J].中國錳業(yè),2001,19(1):43-44.
[9]傅開彬,林海,涂昌能,等.某錳尾礦再選試驗研究[J].金屬礦山,2009(10):172-175.
[10]陳坤,徐本軍,毛小浩,等.錳渣磁選試驗研究[J].濕法冶金,2013,32(5):291-292.
[11]陸薇宇,陸智,趙鋒,等.廣西某地氧化錳礦的選礦試驗研究[J].中國錳業(yè),2011,29(3):19-23.
[12]趙瑞敏,董恩海.永磁輥式強磁選機的研制與應用[J].非金屬礦,2009,32(1):64-66.
[13]史佩偉,陳雷,王曉明.CTB1245永磁磁選機工業(yè)試驗研究[J].有色金屬:選礦部分,2009(4):41-44.
[14]張穎新,李洪潮,張成強,等.新型LYC-720濕式永磁立環(huán)高梯度強磁選機的研制及應用研究[J].中國礦業(yè),2010(5):111-113.
[15]郭小飛,馮泉,韓躍新.PHGM-600型永磁高梯度磁選機的研制[J].金屬礦山,2010(2):100-103.
[16]陳志友,黃會春,胡偉.SLon立環(huán)高梯度強磁選機應用現(xiàn)狀及展望[C]//孫傳堯,敖寧,劉耀青.復雜難處理礦石選礦技術(shù)—全國選礦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2009:361-364.
[17]曹志良.粗粒弱磁性礦物磁選設備及工藝新進展[C]//2008年全國金屬礦山難選礦及低品位礦選礦新技術(shù)學術(shù)研討與技術(shù)成果交流暨設備展示會論文集,2008:379-382.
[18]張裕發(fā).DPMS濕式永磁磁選機在福建省連城錳礦的應用[J].中國錳業(yè),2008,26(3):217-218.
[19]廖國平,黃會春.Slon磁選機分選木圭松軟錳礦的半工業(yè)試驗研究[J].礦業(yè)快報,2004(4):20-22.
[20]盧毅屏,呂海峰,馮其明.外磁場對細粒軟錳礦浮選的影響[J].有色金屬:選礦部分,2012(5):53-56.
[21]盧毅屏,呂海峰,馮其明,等.細粒軟錳礦磁-疏水聯(lián)合聚團研究[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3(12):4595-4599.
[22]戴惠新,趙志強.云南某難選錳鐵共生礦石選礦試驗研究[J].金屬礦山,2008(2):53-56.
[23]曾克新,蟻梅春,陳讓懷.微細粒貧錳礦選礦回收工藝研究[J].中國錳業(yè),2010,28(2):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