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英
(上海師范大學 人文與傳播學院,上海 200235)
中華書局本《容齋隨筆》點校商補
凌英
(上海師范大學 人文與傳播學院,上海 200235)
中華書局2005年出版的《容齋隨筆》,由孔凡禮先生點校,可以說是目前最佳的整理本。然其中還有一些疏誤,包括字誤、脫文、衍文、倒文、標點等。故選出具有代表性的點校闕失51條加以辨析,以促進文本完善。
《容齋隨筆》;???;訛誤
南宋洪邁所撰《容齋隨筆》五集七十四卷,郭在貽評價其為宋人筆記中之白眉,具有非常高的史料價值和學術(shù)價值。《容齋隨筆》的點校本很多,補證亦多,如力之、徐規(guī)、武右文、陳光崇、史巖松、江濤①等均有補證。中華書局2005年出版的孔凡禮點校本(以下稱中華本),以叢刊本為底本,明抄本、馬本、祠本為校本,校以王校、清抄本何焯等校,參校以李本,是很權(quán)威的本子。由于《容齋隨筆》版本流傳復雜,內(nèi)容豐富繁多,難免掛萬漏一,江濤《新整理本〈容齋隨筆〉刊誤》已對中華本作出補證,但仍有疏漏,筆者結(jié)合明崇禎三年(1630年)的刻本(以下稱明崇禎本)、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掃葉山房刻本(以下稱清乾隆本)和民國十年(1921年)掃葉山房石印本(以下稱民國本),與中華本進行對照,發(fā)現(xiàn)疏誤51例,加以辨析并就教于方家。
下文分析時先引用中華本原文,后附疏誤條目的出處,再以按語分析。原文為繁體豎排,現(xiàn)改為簡體 (繁簡字有明顯詞義差別及無簡體的除外),標點符號改為新式標點,人名、書名、朝代不劃線標注。
1.漢昭帝年十四,能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書之詐,誅桑羊、上官桀,后世稱其明。[1](P37)(《漢昭順二帝》)
按:“桑羊”明崇禎本作“桑弘羊”、清乾隆本作“桑宏羊”、民國本作“桑羊”,“桑弘羊”確。“弘”為宋朝國諱,中華本前言有說明避諱情況經(jīng)改,不寫入??庇?,但此處不能改為“桑羊”,“桑弘羊”是人名,若不加“弘”,至少得保留個“囗”,不能漏掉,當補。
2.呂甥之言出于義,左師之計伸于愛,蔡澤之說激于理,若茅焦者,具所謂虎牙者矣。[1](P166)(《諫說之難》)
按:“具”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都作“真”,“真”確。據(jù)文意,茅焦與呂甥、左師、蔡澤的勸諫方式不同,茅焦的直諫與其他三位相比,真像在老虎口中拔牙齒一樣,“具”不符語義,“具”與“真”形近,故訛。
3.安潛曰:“汝受知吾有牓,何不捕彼以來?則彼應死,汝受賞矣。汝既為所先,死復何辭!”[1](P211)(《治盜法不同》)
按:“受知”的“受”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都作“既”,“既”確。本段《資治通鑒·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上之下》有相同記載,此句作:“汝既知吾有牓,何不捕彼以來!”[2](P8213)據(jù)文意,安潛對被捕的人說他既然知道有告示,怎么不逮捕對方來?!凹取备囊?。
4.此下如張祜《賦連昌宮》《元日仗》《千秋樂》《大酺樂》《十五夜燈》《熱戲樂》《上巳東》……等三十篇,大抵詠開元、天寶間事。[1](P240)(《唐詩無諱避》)
按:“《上巳東》”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都作“《上巳樂》”,“《上巳樂》”確。以上均是列舉張祜的詩賦,《容齋隨筆》卷九《張祜詩》載有《上巳樂》[1](P124)詩,故“《上巳樂》”確。
5.使臣、將校得遷秩轉(zhuǎn)資,沿道數(shù)十州,驛程券食、廄圉薪芻之費,其數(shù)不貲,而江、淮之間,本非騎兵所能展奮,又三衙遇暑月,放牧于蘇、秀以就水草,亦為逐處之患。[1](P276)(《買馬牧馬》)
按:“三衙”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都作“三牙”,“三牙”確?!叭谩痹谒未侨齻€官職名的總稱,歐陽修《歸田錄》卷一:“舊制:侍衛(wèi)親軍與殿前分為兩司。自侍衛(wèi)司不置馬步軍都指揮使,止置馬軍指揮使、步軍指揮使一止作馬步軍指揮使以來,侍衛(wèi)一司自分為二,故與殿前司列為三衙也?!盵3](P5)“三衙”不符文意。“三牙”在宋代可指三歲的牲口。《說文》:“牙,牡齒也?!甭?lián)系下文“放牧于蘇、秀以就水草”可知是指牲口,“三牙”確?!把谩薄把馈币敉?,故訛。
6.買再拜受龜,使弟為為己請,遂自為也。乃立臧為。為之子曰昭伯,嘗如晉,從弟會竊其寶龜僂句龜所出地名。以上為信與僣,僣吉。僣,不信也。[1](P326)(《臧氏二龜》)
按:“上”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都作“卜”,“卜”確。據(jù)文意應該是占卜信與不信。“卜”符合文意,“上”為“卜”的形近訛誤。
7.“北斗七星三四點,南方萬壽十千年?!盵1](P369)(《天生對偶》)
按:“南方”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都作“南山”,“南山”確。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對徽宗詩句》載:徽宗又因宴近臣,制詩語云:“北斗七星三四點?!蔽ú芟LN能對之云:“南山萬壽十千年?!盵4](P359)“南方萬壽”語義不通,成語有“壽比南山”,故“南山”確。
8.揣拱元年,二十八人,自程宿以下,但權(quán)知諸縣簿尉。[1](P374)(《科舉恩數(shù)》)
按:“揣拱”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都作“端拱”,“端拱”確。此條講述宋朝科舉取士,宋朝于988年為端拱元年,無“揣拱”年號,“揣”是“端”的形近訛誤,應為“端拱”。
9.釋氏維摩詰長者居文室而容九百萬菩薩并師子座,一芥子之細而能納須彌,皆一理也。[1](P379)(《物之小大》)
按:“文室”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都作“丈室”,“丈室”確?!罢墒摇笔欠鸾陶Z,相傳維摩詰臥疾之室雖一丈見方而能容納無數(shù)聽眾,后還以“丈室”稱寺主的房間。另李維楨《海內(nèi)名山園記》也有記載:“維摩詰長者居丈室而容九百萬菩薩并獅子座,至以一芥子納須彌。”[5](P3474-3475)“文室”語義不通,“文”與“丈”形似,故訛。
10.《周官》六典所以布治,而司空之書亡。是固出于無可柰何,非人力所能為也。若乃《六經(jīng)》載道,而王安石欲廢《春秋》。[1](P405)(《紹圣廢春秋》)
按:“若乃”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都作“乃若”,“乃若”確?!独m(xù)資治通鑒長編拾補·哲宗紹圣四年》引《容齋隨筆》作“乃若《六經(jīng)》載道,而王安石欲廢《春秋》。”[6](P555)據(jù)語義,“乃”在此句首恰好起到承接作用,“若”“乃”二字互乙。
11.唐世未知尊孟氏,故《意林》亦列其書,而有差不同者,如伊尹不以一衣與人,亦不取一衣于人之類。[1](P414)(《計然意林》)
按:兩個“衣”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都作“介”,“介”確?!段墨I通考》卷二百十四《經(jīng)籍考》引《容齋隨筆》此語,亦作“一介”[7](P5997),此處有典故,出自 《孟子·萬章章句上》:“非其義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 ”[8](P225)故“介”為確。
12.“江、淮之地,唐季已來,戰(zhàn)爭之所。今兵革乍息,黎甿始安,而必率以見錢,折以金銀,此非民耕鑿可得也,無興販以求之,是為教民棄本逐末耳?!笔菚r絹每匹市賣五百文,六百文,綿每兩十五文。[1](P418)(《宋齊丘》)
按:“賣”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都作“價”,“價”確。此語前文有 “許依市價折以金銀”、“上策乞虛抬時價”,據(jù)文意,當時可用絹、綿據(jù)市價折成金銀交稅,此處為絹、、綿“市價”為確。因繁體“價”偏旁脫落成“賣”而訛誤。
13.邦衡以隆興初在待從,錄所作《生日詩》示仲兄文安公,且備言昔日事。[1](P436)(《朱崖遷客》)
按:“待從”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都作“侍從”,“侍從”確。宋代稱翰林學士、給事中、六尚書、侍郎為侍從。胡銓《澹菴詩集》序言有載:“胡銓字邦衡,廬陵人……孝宗朝歷權(quán)中書舍人兼國子祭酒,權(quán)兵部侍郎,以資政殿學士致仕,卒,謚忠簡,有《澹菴集》?!盵9](P462)由此看來,胡銓做過兵部侍郎,當稱之為“侍從”?!按迸c“侍”形近,故訛。
14.王軌為烏九氏……[1](P455)(《元魏改功臣姓氏》)
按:“烏九氏”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都作“烏丸氏”,“烏丸氏”確?!吨軙肪硭氖锻踯墶罚骸巴踯?,太原祁人也,小名沙門,漢司徒允之后。世為州郡冠族,累葉仕魏,賜姓烏丸氏?!盵10](P711)且小標題為 《元魏改功臣姓氏》,故“烏丸氏”確?!熬拧迸c“丸”形近,故訛。
15.頩,音疋零反,劍容怒色也。柳子厚《謫龍說》有“奇女頩爾怒”之語,正用此也。[1](P458)(《高唐神女賦》)
按:“劍”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都作“斂”,“斂”確?!豆沤裢崱肪戆耍骸邦Z,匹迥切,斂容也?!盵11](P172)下文有“奇女頩爾怒”,為“斂”無誤?!皠Α睘椤皵俊钡男谓炚`。
16.及受宋禪,方為侍中,不肯解璽綬,引枕而臥,步出府門,道成之子頤欲殺之,道成畏得罪于公議,曰:“殺之適成其名,正當容之度外耳。 ”[1](P499)(《謝朏志節(jié)》)
按:“頤”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都作“賾”,“賾”確。蕭道成是齊高祖,其長子為蕭賾,字宣遠?!段簳u夷蕭道成》:“道成死,子賾僭立,改年為永明。 ”[12](P2164)“頤”為“賾”的形近訛誤,當為“賾”。
17.公詩有“潯陽地僻無管絃”之句。[1](P500)(《琵琶亭詩》)
按:此句在中華本中是注釋的小字。“地僻”明崇禎本、清乾隆本作“小處”,民國本作“地僻”;“管絃”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都作“音樂”,“潯陽小處無音樂”確。唐白居易《琵琶引》并序:“潯陽小處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13](P243)故“潯陽小處無音樂”確。
18.其他如宋州巡檢供奉官竹奉隣以捕盜不獲……[1](P535)(《周世宗好殺》)
按:“隣”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都作“璘”,“璘”確。宋歐陽修《五代史記注》卷十二上載有同一件事:“宋州巡檢供奉官副都知竹奉璘,于寧陵縣坐盜掠商舩不捕獲也?!盵14](P526)“璘”為當?!半O”為“璘”的形近訛誤。
19.梨花已空海棠榭,外間物色知余幾。[1](P537)(《葉晦叔詩》)
按:“榭”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都作“謝”,“謝”確。此句出自洪邁《與葉晦叔同考校諸生鎖宿貢院作》,《容齋詩話》卷三亦載:“梨花已空海棠謝,外間物色知余幾?!盵15](P37)據(jù)文意,應是梨花和海棠都謝了?!伴俊迸c“謝”音同形近,故訛。
20.梅花盡醉江清上,黯澹西風凍雨垂。[1](P538)(《葉晦叔詩》)
按:“江清”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都作“清江”,“清江”確。此為葉黯《送洪景盧自福泮滿歸二首》其二,洪邁《容齋詩話》卷三[15](P37)、元陳世隆《宋詩拾遺》卷十六《葉黯》[16](P260)等均引作“梅花盡醉清江上”,明楊慎《升菴全集》卷五十四《葉晦叔論詩》:“梅花盡醉沾江上”[17](P3)。此處的異文出現(xiàn)在“清江”和“沾江”上,“江”位置固定,“清江”確。
21.其釋“肅肅宵征,抱衾與禂?!眱删?,謂“諸妾肅肅然而行,或早或夜,在于君所,以次序進御。 ”[1](P548)(《小星詩》)
按:“禂”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都作“裯”,“裯”確?!暗敗庇卸\告義,《說文》:“禂,禱牲馬祭也?!薄把n”指被子。此語引自《詩經(jīng)·小星》,《毛詩正義》有:“‘肅肅宵征,抱衾與裯,實命不猶!’衾,被也。裯,禪被也?!盵18](P96)“禂”文意不通,當為“裯”的形近訛誤。
按:“小”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都作“心”,“心”確。明王圻《續(xù)文獻通考》卷一百四十四 《宋帝后太子謚》:“真宗名恒,太宗第三子?!盵19](P2222)“恒”是從“心”,中華本應是在刊刻時將“忄”寫成了“小”,當為形近訛誤。
23.德宗更用盧杞相,出當斯世誠艱辛。[1](P566)(《顏魯公祠堂詩》)
按:“世”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都作“位”,“位”確。此語出自童敏德《湖州題顏魯公祠堂》,原文作“斯位”[20](P1428),“位”確。
24.孔悝鼎銘曰:“六月丁亥,公假于大廟。公曰叔舅乃祖莊叔,左右成公,成公乃命莊叔,隨難于漢陽,即宮于宗周,奔走無射,啟若獻公,獻公乃命成叔,纂乃祖服……”[1](P576)(《鐘鼎銘識》)
按:“啟若獻公”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都作“啟右獻公”,“右”確。此語《禮記正義》卷四十九作:“啟右獻公。獻公乃命成叔纂乃祖服。”[18](P1363)“右”有助義,符合語義。“若”不符原文,當為“右”的形近訛誤。
25.其后復營萬歲山、艮岳山,周十余里,最高一峰九十尺,亭堂樓館,不可磾記。[1](P582)(《政和宮室》)
按:“磾”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都作“殫”,“殫”確?!按敗笔强捎脕砣究暤暮谑?,《龍龕手鑒·石部》:“磾,都奚反,染繒黑石,出瑯邪。 ”[21](P798)“殫” 有竭盡義,《說文》:“殫, 殛盡也?!币牢囊?,應該是說不能盡記?!按敗辈环囊?,當為“殫”的形近訛誤。
26.杜子美《贈蘇渙詩序》云:“蘇大侍御渙,靜者也,旅寓于江側(cè),凡是不交州府之客,人事都絕久矣……”[1](P623)(《蘇渙詩》)
按:“旅寓于江側(cè)”明崇禎本、清乾隆本作“旅于江側(cè)”,民國本作“旅寓江側(cè)”,《杜工部集》卷八亦載此序,作“旅于江側(cè)”[22](P25),故“旅于江側(cè)”確。
27.化人謁王同游,王執(zhí)化人之祛,騰而上者中天乃止,暨及化人之宮,自以居數(shù)十年,不思其國。[1](P639)(《西極化人》)
按:“祛”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都作“袪”,“袪”確?!办睢敝赋ァ⑸㈤_。《古今韻會舉要》卷三:“祛,攘卻也,逐也,又散也?!盵23](P64)“袪”指衣袖?!墩f文》:“袪,衣袂也。”此語理解為王拉著化人的衣袖飛上天恰當?!办睢辈环囊猓敒椤靶牎钡男谓炚`。
28.腳生肉栨,裩系宕根。[1](P663)(《雷公炮炙論》)
腳有肉栨者,取莨巖根,系裩帶上,永痊。[1](P664)(《雷公炮炙論》)
按:“宕”“巖”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均作“菪”,“菪”確。這兩條是前后文的關(guān)系,后者闡釋前者,“莨菪根”是草本植藥,其根、莖、葉子都能入藥,唐孫思邈《千金寶要》卷二《蛇蝎毒等》:“又方莨菪根,水煮浸之,冷復易?!盵24](P31)此事另載于宋唐慎微《證類本草》卷一《雷公炮炙論序》:“腳有肉栨者,取莨菪根于裩帶上系之,感應永不痛。”[25](P27)“宕”與“巖”當為“菪”的形近訛誤,“菪”確。
29.杜韓二公作詩,或用歇后語,如“悽其望呂葛”,“仙鳥仙花吾友于”,“友于皆挺拔”,“再接再礪乃”,“僮仆誠自?!?,“為爾惜居諸”,“誰謂貽厥無基趾”之類是已。[1](P676)(《杜韓用歇后語》)
按:“僮仆誠自?!钡摹皠!泵鞒绲澅?、清乾隆本、民國本作“鄶”,“鄶”確。此句出自韓愈《韓昌黎先生全集》卷八《秋雨聯(lián)句》:“吾人猶在陳,僮仆誠自鄶。 ”[26](P8)詩句對仗工整,“在陳”“自鄶”均為典故,“自鄶”指自此以下不必評論?!白詣!闭Z義不通,“?!碑敒椤班敗钡男谓炚`。
30.有御未鬯,病癖且尰。[1](P679)(《會合聯(lián)句》)
按:“御”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都作“銜”,“銜”確。“御”有駕馭車馬義。《說文》:“御,使馬也?!薄墩f文》:“銜,馬勒口中。”但“銜”有銜接義,此文意指有關(guān)節(jié)(人體銜接處)沒有暢通,耽于癖好,身體某個部位腫起來了?!坝辈环囊?,為“銜”的形近訛誤。
31.剝苔吊斑林,角餃餌沉氵冢。[1](P680)(《會合聯(lián)句》
按:“餃”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都作“飯”,“飯”確。此語出自《會合聯(lián)句》,韓愈《韓昌黎先生全集》卷八《會合聯(lián)句》:“剝苔吊斑林,角飯餌沈塚。”[26](P4)這兩典故分別指山帝女兒揮淚成斑竹和楚人沉飯紀念屈原?!帮湣碑敒椤帮垺钡男谓炚`。
32.馬五尺已下為駒,放在草中,故曰草不可化,其可駕御,教之所為也。[1](P698)(《草駒聾蟲》)
按:“故曰草”后脫“駒蓋今之所稱者是也下文曰形之于馬馬”,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均有此句。整句當斷為“馬五尺已下為駒,放在草中,故曰草駒,蓋今之所稱者是也,下文曰形之于馬,馬不可化,其可駕御,教之所為也。”此條為解釋“草駒聾蟲”,脫略的文字與文意緊密相關(guān),當補。
33.始也,兩下不相賓接,見則東西分背,雖一盆伺谷,不肯并啜。[1](P712)(《久而俱化》)
按:“伺”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都作“飼”,“飼”確?!八拧庇懈Q伺義?!墩f文》:“伺,望也?!薄帮暋庇酗曫B(yǎng)義?!吨匦抻衿肪砭牛骸帮?,食也?!薄帮暪取敝肝箘游锏墓任?。據(jù)文意,是說一只鵝和一只雁剛開始的時候不同吃一盆食物。“伺”語義不通,與“飼”音同形近,故訛。
34.《元豐九域志》云“真漆器二十事”是已。[1](P720)(《庫路真》)
按:“真”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都作“貢”,“貢”確。觀《元豐九域志》原文:“土貢白縠一十匹,漆器二十事,麝三兩?!盵27](P36)可知是“貢漆器”,“真”不符原文,當為“貢”的形近訛誤。
35.其稱“司馬子反”者八,又再曰“將去而歸爾”,“然后而師爾”,“然后歸爾”,“臣請歸爾”,“吾亦從子而歸爾”。[1](P727)(《公羊用疊語》)
按:“然后而師爾”的“師”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都作“歸”,“歸”確。結(jié)合小標題《公羊用疊語》,可知“歸爾”重復使用。繁體“歸”的部分部件脫落誤為“師”。
36.又云:“船下安戈戟,既難厝置,又不可以行,且今造舟船甚多,未嘗有置戈者,顏北人,不知行船,項說是也?!盵1](P736-737)(《南北語音不同》)
按:“項”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都作“瓚”,“瓚”確。全文討論了兩個詞的南北語音不同,此語討論“戈船將軍”的“戈船”,項昭未參與“戈船”討論,因此評“項說是也”是與前文“橋”討論人員混淆訛誤,不符實際情況,瓚參與了此討論,應作“瓚”。
37.予有婿生子,遣報云:“今日巳時得一子?!备恢獮楹螘r。[1](P743)(《文字書簡謹日》)
按:“何時”的“時”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都作“日”,“日”確。此文內(nèi)容是想警醒后人作文要寫明日期,文中已知時辰,卻不知為何日?!皶r”“日”義近,故訛。
38.其詠五月菊詞云:“玉臺金盞對炎光,全似去年香。有意莊嚴端午,不應忘卻重陽。菖蒲九節(jié),金英蒲把,同泛瑤觴。舊日東籬陶令,北窗正傲羲皇。”[1](P785)(《二朱詩詞》)
按:“金英蒲把”的“蒲”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都作“滿”,“滿”確。朱新仲《詠五月菊》詩亦載于宋陳鵠《西塘集耆舊續(xù)聞》卷一,作:“菖蒲九節(jié),金英滿把,同泛瑤觴。”[28](P3)“蒲”當為“滿”的形近訛誤。
39.宣和中,其子淮安郡王仲糜進目錄三卷,忠宣公在燕得其中秩,云:“除監(jiān)本外,寫本、印本書籍計二萬二千八百三十六卷?!庇^一秩之目如是,所謂七萬卷者為不誣矣。[1](P793)(《榮王藏書》)
按:兩個“秩”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都作“袟”,“袟”確。“袟”有書套、書函義。《龍龕手鑒·衣部》言:袟,正直質(zhì)反,書衣也。[21](P678)《說文》:“秩,積也?!贝苏Z理解為忠宣公看了目錄中的書函恰當?!爸取辈环Z義,當為“袟”的形近訛誤。
40、濫竽宏博之科, 說駕清華之地。[1](P804)(《劉夢得謝上表》)
按:“說”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都作“稅”,“稅駕”確?!岸愸{”有休息義?!妒酚洝だ钏沽袀鳌罚骸拔飿O則衰,吾未知所稅駕也!”司馬貞《索隱》:“稅駕,猶解駕,言休息也。 ”[29](P2547)此句是洪邁自謙之語,說自己無材,而得以休憩于清華之地。“說駕”語義不通,“說”與“稅”形近,故訛。
41.徽宗察京專愎,陽令狙伺其奸,蓋嘗許以相。[1](P807)(《徽廟朝宰輔》)
按:“陽”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都作“陰”,“陰”確。據(jù)文意,徽宗覺察蔡京專愎,暗中命令窺伺其奸行。“陽”不符文意,當為“陰”的形近訛誤。
42.諸部郎通曰哀烏、依烏,木常卿為樂卿,少卿為少常、奉?!璠1](P817)(《官稱別名》)
按:“木常卿”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都作“太常卿”,“太常卿”確?!秼稣孀印肪硪弧稑非洹罚骸白蕴埔詠?,呼太常卿為樂卿,或云太常禮樂之司,故有此名。 ”[30](P2)當作“太常卿”無誤,“木”為“太”的形近訛誤。
43.提刑洪慶善作詩曰:“愿公十襲勿浪出,六丁取將飛辟歷?!倍秩绻盼?,不從雨。[1](P860)(《先公詩詞》)
按: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在“二字如古文”前還有一個“辟歷”,中華本脫了一個“辟歷”,若如中華本所刊,“二字如古文”不知指哪“二字”,當補。
44.讀劄子畢,孝宗甚喜,即批付樞密院。是時,知院虞允文使四川,同知劉琪不樂,曰:“舍人要如何行?”[1](P865)(《三衙軍制》)
按:“劉琪”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作“劉珙”,“劉珙”確。《宋史·劉珙傳》:“劉珙,字共父,子羽長子也。 ”[31](P11849)與孝宗、虞允文同期,“珙”“琪”形近,故訛。
45.毎至出入人間,遨游市里,行者辟易,坐者竦跽?;蚍Q君侯,或言將軍,捧行傾側(cè),佇立踦。 如此者,故我形之足偉也。[1](P874-875)(《晉代遺文》)
按:“捧行傾側(cè)”的“行”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作“手”,“手”確。此語出自南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卷下《排調(diào)》,原文作:“捧手傾側(cè)”[32](P919-920)前文已有“行者辟易”,此處無需贅述“行”,“捧手”表敬意,符合此處文意。
46.及錄黃下吏部,但前銜后擬云:“某官姓名。宜差知或權(quán)知,權(quán)發(fā)遣。某州、軍州兼管內(nèi)勸農(nóng)營田事,替某人。到任成資闕,或云年滿。仍借紫借緋,候回日卻依舊服色。[1](P878)(《近世文物之殊》)
按:中華本“候回日卻依舊服色”后脫反引號,應補。
47.于詩亦然,樂天云:“醉兒如霜葉,雖紅不是春?!盵1](P912)(《東坡不隨人后》)
按:“兒”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作“皃”,“皃”確。此詩句于《白居易集》卷十七《醉中對紅葉》作:“醉貌如霜葉,雖紅不是春?!盵13](P357)是形容喝醉了臉紅如霜葉。繁體“兒”與“皃”形近,故訛。
48.不赴同州,曰:“誠貪俸錢厚,春如身力衰。 ”[1](P921)(《白公說俸祿》)
按:“春”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作“其”,“其”確。此句引用白居易《詔授同州刺史病不赴任因詠所懷》,原作:“誠愛俸錢厚,其如身力衰。 ”[13](P733)觀此詩,與“春”關(guān)聯(lián)甚小,“其如”有怎奈、無奈義,符合文意。
49.觸詠罷來賓合閉,笙歌散后妓房空。[1](P925)(《白公感石》)
按:“觸”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作“觴”,“觴”確。此語出自白居易《老病幽獨偶吟所懷》,原作“觴詠罷來賓合閉,笙歌散后妓房空。 ”[13](P801)“觴詠”為飲酒賦詩,與文意相符,繁體“觸”與“觴”形近,故訛。
50.“甲戌,所取須句。取邑不日,此其日,何也?不正其再取,故謹而日之也?!盵1](P948)(《公谷解經(jīng)書日》)
按:“所取須句”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作“取須句”,此句是引自《谷梁傳》,《春秋谷梁傳注疏·文公七年》:“三月甲戌,取須句?!盵18](P167)中華本衍“所”字,應當去掉。
51.蘇子由《春秋論》云:“《公羊》《谷梁》之傳,日月土地,皆所以為訓。夫日月之不知,土地之不祥,何足以為喜怒!”其意蓋亦如此。[1](P949)(《公谷解經(jīng)書日》)
按:“祥”明崇禎本、清乾隆本、民國本作“詳”,“詳”確。蘇轍《欒城應詔集》卷四此語作“土地之不詳”[33](P23)。“詳”有知曉義。《說文》:“詳,審議也?!睋?jù)文意,是說若不了解日月土地,哪有什么值得高興憤怒的!另外,“日月之不知,土地之不詳”是對偶句,“不知”與“不詳”對舉,均表不知曉、不了解。《說文》:“祥,福也?!薄跋椤辈环Z義,當是“詳”的形近訛誤。
校書本非易事,加之《容齋隨筆》內(nèi)容之多,涉及面之廣,增加了校書的難度,出現(xiàn)一些失誤在所難免。文章列出的51條疏誤,其中43條為字誤,出現(xiàn)字誤的原因主要有形近、音近訛誤等,還有2條衍字,3條脫文,2條倒文,1條標點漏加。期待該書再版時能夠加以改進,以為讀者提供更加完善的版本。
注釋:
① 針對《容齋隨筆》的事實、史實進行補證,如力之的《〈容齋隨筆〉刊誤》,《貴州文史叢刊》,1998(5)。針對編入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宋元筆記叢書》的《容齋隨筆》進行補證,如徐規(guī)的《〈容齋隨筆〉補正》,《文獻季刊》,1999(3)。針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印行的《容齋隨筆》精裝本進行補證,如武右文的《對〈《容齋隨筆》補正〉的幾點商兌意見》,《文獻季刊》,2000(2)。針對收入《四庫全書》卷118的《容齋隨筆》中事實依據(jù)問題的補證,如陳光崇的《〈容齋隨筆〉糾誤一則》,《史學史研究》,2001(1);《〈容齋隨筆〉糾誤之二》,《史學史研究》,2002(1);《〈容齋隨筆〉糾誤之三》,《史學史研究》,2003(2)。針對中國世界語出版社出版的《容齋隨筆》中文字、標點、注釋等方面進行補證,如史巖松的《〈容齋隨筆〉校誤舉例》,《文化學刊》,2012(5)。針對中華書局2005年版《容齋隨筆》進行補證,如江濤的《新整理本〈容齋隨筆〉刊誤》,《溫州大學學報》,2012(5)。
[1]洪邁.容齋隨筆[M].北京:中華書局,2005.
[2]司馬光.資治通鑒[M].北京:中華書局,1956.
[3]歐陽修.歸田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1.
[4]吳曾.能改齋漫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5]黃宗羲.明文海[M].北京:中華書局,1987.
[6]黃以周.續(xù)資治通鑒長編拾補[M].北京:中華書局,2004.
[7]馬端臨.文獻通考[M].北京:中華書局,2011.
[8]楊伯峻.孟子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60.
[9]陳思.兩宋名賢小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第136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989.
[10]令狐德棻.周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1.
[11]毛奇齡.古今通韻[M]//文淵閣四庫全書:經(jīng)部第24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989.
[12]魏收.魏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13]白居易.白居易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9.
[14]歐陽修.五代史記注[M]//續(xù)修四庫全書:史部第290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5]洪邁.容齋詩話[M].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三十年.
[16]陳世?。卧娛斑z[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
[17]楊慎.升庵全集[M].新都縣同文會,民國十八年影?。?/p>
[18]《十三經(jīng)注疏》整理委員會.十三經(jīng)注疏[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19]王圻.續(xù)文獻通考[M].北京:現(xiàn)代出版社,1991.
[20]厲鶚.宋詩紀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1]釋行均.龍龕手鑒[M]//文淵閣四庫全書:經(jīng)部第22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989.
[22]杜甫.杜工部集[M].玉勾草堂刊本,同治十一年.
[23]黃公紹,熊忠.古今韻會舉要[M].北京:中華書局,2000.
[24]孫思邈.千金寶要[M].北京:中華書局,1985.
[25]唐慎微.證類本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26]韓愈.韓昌黎先生全集[M].東雅堂原本,民國九年校印.
[27]王存.元豐九域志[M].北京:中華書局,1985.
[28]陳鵠.西塘集耆舊續(xù)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29]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2.
[30]馬永卿.嬾真子[M].北京:中華書局,1985.
[31]脫脫.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7.
[32]劉義慶.世說新語箋疏[M].劉孝,標注.余嘉錫,箋疏.北京:中華書局,2007.
[33]蘇轍.欒城應詔集[M]//四部叢刊初編:集部第984冊.上海:商務印書館,1926.
(責任編輯:劉建朝)
The Proofreading of the Zhonghua Book Company Version ofRong Zhai Notes
LING Y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Communications,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5)
Rong Zhai Notes,which published by Zhonghua Book Company in 2005,was collated and punctuated by Kong Fanli.It is the best finishing edition at present.However,there are some errors,including wrong words,missing words, renegade words,redundant words,inversions and punctuation etc.51 representative errors in the book are chosen and analyzed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xt.
Rong Zhai Notes;proofreading;errancy
G256.3
A
1673-4343(2014)03-0064-07
2014-01-21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0&ZD104)
凌英,女,湖南長沙人,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古典文獻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