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在中國古代長期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文言文不僅體現(xiàn)了中國源遠流長歷史,同時也承載著流傳下來的知識文化。中國實行初中生新課改以來,在語文教學方面的改革方面還不夠透徹和靈活,尤其是文言文教學的現(xiàn)狀更讓人堪憂。本文通過分析文言文對于中學生的重要性以及指出了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學生、老師、學校,家長四個方面提出了初中文言文教學改進策略。
1.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性
文字是智慧的象征,文言文的特性使它成為了中國歷史文化中的瑰寶。中國文言文言簡意賅,兩三字便足以傳達出耐人捉摸的韻味。初中文言文教學對于中學生而言具有必要和重要的雙重性。首先,學習文言文是一次“尋根之旅”,尋我們五千年歷史文化的“根”。許多歷史古籍,編年史書都是用文言文書寫的,想要了解更多的歷史文化是必須要學會讀懂文言文的。其次,在中國的歷史上,有數(shù)之不清的文人書寫了優(yōu)秀的文章作品,比如眾所周知的《詩經(jīng)》《論語》《周易》等,都是用文言文書寫,若不讀文言文,怎能去細讀品味文人的智慧和奧秘。最后,文言文雖然艱澀難懂,但在初中階段的開設文言文課程不僅能讓初中生更加有耐心地投入學習,豐富自己的學識和內(nèi)涵,同時也為其高中乃至以后的學習生涯打下了良好的文字基礎。
2.文言文教學存在的普遍問題
信息爆炸的時代,碎片化的到來,導致目前的初中生提前進入了“讀圖時代”。初中生更傾向于接受簡單直接易懂的文字信息,而文言文本身復雜難懂的屬性更加大了其被接受的難度。據(jù)調(diào)查顯示,只有少部分的同學每天會靜下心來復習和預習文言文,大多數(shù)的同學都認為學習文言文難度大,浪費時間,對未來沒有任何幫助,充其量只是應試考試的工具而已。
據(jù)老師們反映,在通常情況下,會因為多方面原因而開始采取“灌輸式”的教育,即在文言文教學的課堂上,完成當日任務即可,并沒有過多和學生的互動。同時在學校方面,文言文的教學方式也沒有及時得到修正和改革,對老師也沒有有效的教學監(jiān)督機制。
而在家長方面,他們的知識文化水平不一,大部分家長平時也不會去關心孩子的學習,對文言文的了解也相對匱乏。通常他們處于一種“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狀態(tài),孩子遇到文言文問題時,他們不會主動去和孩子一起通過其他途徑解決,往往是采取無視的態(tài)度。
以上原因,導致了目前的初中生呈現(xiàn)出對文言文的抗拒和逃避,這也讓文言文的教學變得更加艱難。
3.初中文言文的教學策略
3.1學生方面
許多老師在課堂上都是一味地講述解釋文言文,就算他們費盡心思,早已講得口干舌燥,學生們?nèi)匀贿€是不感興趣,反而抵觸情緒更大。老師們一味地把學生當作了水杯,不停往里面灌水,卻不管容量多大。到水杯溢滿已經(jīng)裝不下更多的水時,老師們還在不停地灌水,而這水就如同文言文知識的講解,白白地流了出去。如果老師們每次在課堂上只講一部分內(nèi)容或者精講十幾分鐘,留下許多疑問去給學生們自己解決,這樣一來,他們就會更加自主迅速地解決課堂上留下的疑問,完成課后的任務。這種“轉(zhuǎn)主為輔”的方式不僅可以加大他們的自主性,還能提升其與同學之間的合作性。老師們可以放開手讓同學們自主地學習文言文,長此以往,學生們會逐漸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不僅能在遇到文言文的時候?qū)W會思考和分析,加之長期的探究也能讓他們自己耳濡目染,還能他們加大對文言文的興趣。
3.2老師方面
3.2.1充分備課,精心講解
對于老師而言,如果要加大學生自主性,那么老師的引導方式就尤為重要了。這就必須要求老師在文言文授課前做好充分準備,全面細致地備課。老師在備課過程中,熟悉文章知識點的同時還要懂得提煉文章的重心和精華。最后,備課最重要的工作是熟悉全文的各個知識點,并能進行相對范圍的擴充。
由于大部分時間都交給了學生,老師在課堂上的發(fā)言就要少要精,每一個問題,每一個解說,都能讓同學們得到對文言文更多的靈感和啟發(fā)。而當同學們自主學習討論遇到問題時,也能給出充分的解答。
3.2.2課外補充,開展活動
教學以內(nèi)的任務完成后,老師還可以補充相關的文章作者背景,故事背景等,也可以將課外知識的補充任務交給同學們來做,充分調(diào)動同學們的參與性和活躍度。當然,老師們還可以在課下或者周末的時候開展文言文交流的活動,可以請來其他鉆研文言文的學者為同學們講解更豐富的文言文知識。
3.3家長方面
家長應該更加關心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狀況,同時自己也通過其他渠道了解文言文的部分相關知識,明白文言文重要性的同時,取得與孩子的溝通。
朱偉洪,教師,現(xiàn)居廣東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