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王維山水詩的境界、神韻與氣象

      2014-04-11 08:34:50
      石家莊學(xué)院學(xué)報 2014年5期
      關(guān)鍵詞:山水詩神韻王維

      孫 植

      (南京師范大學(xué) 泰州學(xué)院 人文傳媒學(xué)院,江蘇 泰州 225300)

      提起中國山水詩,人們總會不由自主地聯(lián)想到唐代大詩人王維的山水詩;而想到王維的山水詩,人們往往又情不自禁地與宋代大文豪蘇軾對王維山水詩“詩中有畫”[1]7904的概念式評論聯(lián)系在一起。王維詩、樂、琴、棋、書、畫諸多兼擅,作為“一代文宗”[2]510,其文名則更多是出于其詩名。唐朱景玄《唐朝名畫錄》點錄王維畫為“妙品上”,雖是講畫,但著重交代的則首先是其“兄弟以科名文學(xué)冠絕當(dāng)代,故時稱‘朝廷左相筆,天下右丞詩’者也”(左相是王維之弟王縉,代宗時宰相)。[3]16而王維詩有獨步大唐天下的盛譽,則更多是因為其山水詩所取得的高度藝術(shù)成就。這種成就一直以來備受文人士大夫青睞與尊重。到聞一多先生這里,對這種藝術(shù)成就與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則更上升到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高度:“王維替中國詩定下了地道的中國詩的傳統(tǒng),后代中國人對詩的觀念大半以此為標準,即調(diào)理性情,靜賞自然。”[4]143什么是中國詩的代表?當(dāng)然是唐詩,更是王維詩。什么是“地道的中國詩”?那就是“調(diào)理性情,靜賞自然”的王維山水詩。如此,我們研究、欣賞中國詩,稍微多一點筆墨放到王維山水詩上,應(yīng)該不顯得多余。本文即試從王維山水詩所具有的境界、神韻與氣象三個方面,結(jié)合具體的幾首王維山水詩,對王維作為一代“詩佛”[5]的文學(xué)與文化意義作一番簡單的討論,供方家批評。

      一、天音禪趣清靜雅逸——王維山水詩的境界

      王國維先生以“詞以境界為上”[6]1標新立異,意在強調(diào)詞境之重要;然而,詩又何嘗不是更“以境界為上”?作為“地道的中國詩”的王維山水詩,其境界之美主要表現(xiàn)在對天音禪趣的細微刻畫與清靜雅逸情懷的幽隱抒發(fā)上。

      如其《鳥鳴澗》詩云: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7]637

      這首詩是王維題友人皇甫岳所居詩 《皇甫岳云溪雜題五首》之第一首。皇甫岳,《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列名,然未載其任職。王維作有《皇甫岳寫真贊》,王昌齡與之亦有交游,有《至南陵答皇甫岳》詩?!痘矢υ涝葡s題五首》是一組山水田園小詩,包括《鳥鳴澗》《蓮花塢》《鸕鶿堰》《上平田》《萍池》五首絕句,《鳥鳴澗》是其中第一首。詩以平淡簡煉的筆法,表現(xiàn)出清空幽閑的意境。“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以動襯靜,著意描寫春澗之空靜。春天山中桂樹枝繁葉茂,其花瓣卻特別細小,乍開枝頭即成纖纖花絮。如此細小的山桂花由枝頭掉落,并不容易被人覺察。能察覺花開花落則非“人閑”不可?!叭碎e”表明脫略塵慮,遠離煩擾。詩人內(nèi)心閑靜既久,確可用心守護自己的心靈,對自然界是靜觀默察,悠然欣賞了?;ㄩ_花謝,可以是看到,也可以是聽到,甚至是立身樹下的一抹感應(yīng),或是花瓣飄落時散逸的一絲芬芳。只有“人閑”入境,方能敏銳感知。詩人將這種微妙的察知款款道來,人與春澗融和俱寂的清空幽境躍然紙上。接著“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二句,化靜為動,對春山之寂靜作進一步渲染??丈酱簼荆f籟俱寂,一切都沉睡在寧靜迷蒙的夜色中。而月升山頭,皎潔的月光一下子照亮了整個山澗,這道亮色竟使山鳥驚覺起來,于是脆鳴聲聲,回蕩山谷。此二句出筆簡凈,極富神韻。月出而驚鳥,鳥驚則鳴谷,谷鳴之聲清晰可聞,愈顯山之幽靜,詩人夜步山澗之閑適狀態(tài)也可想見。讀王維的山水詩,知其為抒發(fā)幽靜之境的絕世高手,但這種幽靜并非一味死寂,毫無生氣,總有某種動感的映襯,透出生活的絲絲亮色。其高雅閑逸的意境,令人心旌搖動,頗為向慕。讀此作,可感其魅力所自。又《鹿柴》詩云: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7]417

      鹿柴是王維輞川別業(yè)的一處地名?!安瘛蓖罢保幠揪S護四周,即柵欄、籬障?!胺稻啊敝赶﹃柗嫡罩?,“景”同“影”。唐天寶間,王維“得宋之問藍田別墅,在輞口。輞水周于舍下,別漲竹洲花塢。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嘗聚其田園所為詩,號《輞川集》”[8]5052。《輞川集》收錄王維、裴迪各20首同題五絕,分別歌詠輞川的20處景致,本詩即是其中一篇。詩開篇呈現(xiàn)“空山”二字,凸顯風(fēng)景與心境?!翱铡蹦嘶镜姆鸾探塘x,王維精通佛理,其輞川悠游在某種意義上乃踐證教義,故一吟一詠也就常見禪悅法喜。“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寫山里雖然有人,但因山林遮蔽卻看不見人,只聽到杳渺之聲。此處曰“空”顯然并非說一無所有,而是極寫山林因略無人跡而顯得空寂清泠。為襯托出這一幽境,詩人在“不見人”之后出奇轉(zhuǎn)接出“人語響”,便愈見樹林之深密與空山之清靜了。三四兩句由聽覺描寫轉(zhuǎn)為視覺形象:“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绷稚畈菝?,不僅物態(tài)難見,就連日光也不易照透進來。這時夕陽從山水中返照的光影疏落地映入山林,在終日不見天日的青苔上粼粼閃動,如松針輕搖,靜默幽微。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抹斜暉給深山灑上的絲絲光亮,并未絲毫減弱其空寂的氛圍,反而青苔上的點點亮色與山林大片的昏暗形成對照,愈加顯出鹿柴的幽靜和神秘。細按全詩脈理可知,一二句是以“人語響”襯映空曠寂靜,三四句是以“返景”青苔來渲染山林幽暗。20字而已,尺幅雖小,卻富于變化。王維乃畫壇巨手,且是音樂行家,此詩調(diào)動其聽覺藝術(shù)和視覺藝術(shù)的功力,將鹿柴幽美之境表現(xiàn)得極為真切到位。再如《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詩云:

      寒山轉(zhuǎn)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fēng)聽暮蟬。渡頭馀落日,墟里上孤煙。復(fù)值接輿

      醉,狂歌五柳前。[7]429

      此詩描寫輞川閑居生活,秋日的山川景色與田園風(fēng)光融為一體,是一幅山川畫,又是一幅田園圖。晉宋以來陶淵明和謝靈運所開創(chuàng)的田園和山水寫作的傳統(tǒng),在這里似乎走到了一起,成為一個統(tǒng)一的題材范疇。首聯(lián)以大寫意的手法寫山中秋色。時當(dāng)寒秋,山林已經(jīng)脫卻了蔥郁鮮明的色調(diào),一派沉實蒼翠。時序流轉(zhuǎn)中秋水倒是日見清亮,終日潺湲流淌。謝靈運寫秋水有句云“石淺水潺湲”[9]51,此處描寫秋水清淺而流,似瓣香于大謝?!稗D(zhuǎn)”和“日”二字用得巧妙,富于動感地寫出了自然山水的變化,而言外之意則是:詩人與山川風(fēng)物相伴日久,已成知音,對它的四時替變非常熟悉,體會親切。頷聯(lián)“倚杖柴門外,臨風(fēng)聽暮蟬”,寫日暮悠閑之態(tài)。暮色降臨之時,詩人策杖在柴門外安閑地享受著秋色之美,山風(fēng)吹過,傳來一陣蟬鳴?!耙姓取庇凇安耖T”之外,其意在望;“暮蟬”須“臨風(fēng)”而聽,其意在遠。遠望、遠聽都是一份心逸意適的幽致。正因如此,秋日蟬聲在他人或感凄切,在詩人卻如近晚的夜曲,安閑悠揚。頸聯(lián)承上聯(lián)之意,望之更遠。晚霞輝映著水邊的渡口,暮色彌漫;遠方的村落炊煙裊裊,純?nèi)簧骄语L(fēng)情?!坝唷焙汀吧稀眱蓚€動詞于此顯然構(gòu)成對比,樸素而傳神。謝靈運有“日落山照曜”[9]51,陶淵明有“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10]73的描寫,此處化用前人詩句,氣象包孕,以山人之閑歸襯內(nèi)心之閑情,頗有遠神。結(jié)筆“復(fù)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兩句,思接往古,用兩個典型的先賢隱士形象表明自我的高隱取向?;乜丛婎},此為給另一位隱者的贈作,則知此“接輿”乃指裴迪,而“五柳”系作者自指?!敖虞洝笨梢钥窀?,“五柳”卻兀守獨閑,友人何時來扣柴門,共話山中真趣呢?據(jù)記載,在終南輞川他們時相往還,最為相契,此云“復(fù)值”,意為候其再臨。最后寫友人之情,口吻親和,筆意悠然。

      王維山水詩境界的營造與表現(xiàn),著意從山水景物的聲、光、色三個方面來進行,上面三首詩即可視為代表。其中,《鳥鳴澗》極度渲染空靜,重點表現(xiàn)其“聲”;《鹿柴》于隱顯往復(fù)間揭示自然之幻美,重點表現(xiàn)其“光”;《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則游目于天地間蒼寒秋景,重點表現(xiàn)其“色”。這些均為王維山水詩境界之美的獲得提供了輕捷的途徑。

      二、隨意適性天然風(fēng)流——王維山水詩的神韻

      “神韻”一詞,早在南齊謝赫《古畫品錄》評顧駿之的畫時即已出現(xiàn):“神韻氣力,不逮前賢,精微謹細,有過往哲?!盵11]335只是這里所謂的“神韻”,其意蘊尚未得到真正揭示。直到明清,“神韻”一詞方在各種意義上被普遍運用。如胡應(yīng)麟《詩藪》評陳師道詩云“神韻遂無毫厘”[12]60,王夫之《明詩評選》評貝瓊《秋懷》云“一泓萬頃,神韻奔赴”[13]1284,又評《大風(fēng)歌》云“神韻所不待論”[13]483等。王士禛選編唐代王維以下42人詩為《唐賢三昧集》,以“神韻說”對王維詩備極推崇。其神韻之說要求在詩歌的藝術(shù)表現(xiàn)上要追求空寂超逸、鏡花水月、不著形跡的境界,對嚴羽的以禪喻詩或借禪喻詩深表贊許,提倡詩要入禪,要“色相俱空”[14]71,要“興會神到”[15]436,同時特別強調(diào)沖淡超逸和含蓄蘊藉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傮w而言,王士禛僅以空寂泛言神韻有失偏頗,呈現(xiàn)出其詩歌理論本身的缺陷。我們這里討論王維山水詩的神韻并未以王士禛“神韻說”為全面旨歸,而主要是揭示王維山水詩隨意適性的天然風(fēng)流之一面。

      如其《竹里館》詩云: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7]424

      王維于天寶間得到宋之問藍田別墅之后,又進而增置景點,細加經(jīng)營,一新其貌,終于置就可供任情山水的輞川別業(yè),于此“彈琴賦詩,嘯詠終日”[8]5052?!吨窭镳^》即是這種生活的寫照。這四句詩,真如八寶樓臺,若稍拆解,不成片段,然而合為一體,便天趣自在,神韻非凡。一個風(fēng)神秀朗、瀟逸自在的隱士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竹林里本來就暗密幽深,又是孤身一人,何以為趣?而斯人于此可以“彈琴”復(fù) “長嘯”。而斯人之撫琴而彈并非 “發(fā)思古之幽情”,即興長嘯亦非“抒懷舊之蓄念”,就是一段自在與瀟灑,一種內(nèi)心泯滅了所有榮利之后的消遣。甚至斯人彈琴,不求聲聞于林,引人和鳴,在其心中,林深人杳才能微噓而須彌舞,臻御大息之至樂。而欲得清幽絕俗,則可請明月作伴,讓如水清輝滿林流灑,留一脈皎潔映照古色琴弦,也映照獨坐幽篁、滌空塵慮的彈琴之人。很顯然,這是一首典型的神韻之作,是無法追攀、無法模擬的藝術(shù)至境。詩人逸興清幽的心靈狀態(tài)與大自然悠然融會,只是平淡道來,便妙手天成地形成絕世澄凈之景,贏得一派天然風(fēng)流。

      《山居秋暝》詩云: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

      歇,王孫自可留。[7]451

      這是唐詩史上不可多得的一首山水名篇。首聯(lián)“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奠定全詩清空自適的抒情基調(diào)。日暮時分,山中剛剛經(jīng)過一場秋雨,萬物為之一新,一切顯得是那樣安閑靜謐、清澈明亮。“空山”,顯示的正是山間秋雨既止、萬籟俱寂的景象。一“空”字,可謂精妙,重巒之間的純凈無滓,詩人內(nèi)心的虛懷超逸,俱在“空”字中照見。頷聯(lián)“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側(cè)重從靜態(tài)觀物的角度,工筆描繪出山中如詩如畫的景色。皓月當(dāng)空,月光透過點點暮色,朗照松林,留下斑駁的樹影;山泉清洌,淙淙流淌于山石之上,水聲如環(huán),清脆玲瓏。這里皎潔的明月普照青翠的蒼松,清洌的泉水結(jié)伴安寂的山石,正是詩人高潔心志的寫照。頸聯(lián)“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以動態(tài)人事為表現(xiàn)對象,呈現(xiàn)出人與境諧的生動情景。竹林突生喧動,原來是姑娘們洗衣歸來;荷葉紛披,水波蕩漾,原來是老漁翁駕一葉扁舟而返。浣女們打破了山間的寧靜,漁舟劃開了清亮的水面,一派返樸歸真的生活圖景。這里遠離塵囂,沒有人事機心,唯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生態(tài)般的純潔。尾聯(lián)“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詩人即景生情,進而明志。山中花開花落,一任自然,正是詩人隨意適性的生活理想與境界追求?!冻o·招隱士》云:“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13]441如此“隨意”的山中為什么不可久留呢?“自可留”,這一肯定的回答,確乎言為心聲。以自然山水之美來表現(xiàn)內(nèi)心世界,是本詩之旨。全詩寫物取景無不是精心布置,但筆下烹煉細致,詩面卻毫無痕跡,詩情畫意,一歸于自然平淡。其清和純粹,神韻悠然,在唐代山水詩中必推為翹秀。

      “中國古代山水詩大體上具有野情逸致抒發(fā)和托物感興寄托兩種不同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從本質(zhì)意義上說,山水詩所表現(xiàn)的是一種以山水為樂趣,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心志”,羅時進先生認為,“當(dāng)人作為整體自然界的一部分投入并融會于山水自然后,便能夠產(chǎn)生無拘無束、自由舒放的心靈狀態(tài),由‘悅目’而至‘賞心’”[2]66。王維山水詩之隨意適性正因其對山水的全身心融會。陶淵明《歸去來兮》有“云無心而出岫”[10]391,有心無心之間,王維山水詩的神理與之一脈相承。也正因為如此,王維的許多山水詩自有一段天然風(fēng)流。李白詩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盵17]732這種由隨意適性而生的天然與清新,道出了王維山水詩所具神韻之美的真諦。

      三、宏衍博洽收放自如——王維山水詩的氣象

      氣象是中國古典美學(xué)的一個重要范鑄,就詩歌中氣象的討論而言,目前還遠未受到應(yīng)有的重視。南宋嚴羽《滄浪詩話》提及詩之“五法”,其中以“興趣”說和“氣象”說最為有名。但后人青睞“興趣”,卻較少顧及“氣象”。嚴羽所論“氣象”,很有獨到之處,集中以“雄渾”二字來加以統(tǒng)攝,體現(xiàn)了其對詩歌美一貫的理想迫求;而嚴羽詩論審美理想的具體表現(xiàn)則是“盛唐氣象”。其附錄《答出繼叔臨安吳景仙書》云:“坡、谷諸公之詩,如米元章之字,雖筆力勁健,終有子路未事夫子時氣象。盛唐諸公之詩,如顏魯公書,既筆力雄壯,又氣象渾厚,其不同如此?!盵18]252這里的氣象是指文藝作品的總體審美特征及其表現(xiàn),強調(diào)的是渾然一體、雄偉壯觀的基本特點,集中贊賞和彰顯的是渾厚氣象的美學(xué)價值。王維山水詩作為盛唐山水詩的杰出代表,必然集聚所謂盛唐氣象的諸多美學(xué)因子。統(tǒng)而言之,王維山水詩的氣象可用“宏衍博洽”“收放自如”八字概括之。

      其《漢江臨泛》詩云: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fēng)日,留醉與山翁。[7]168

      王維的山水詩有兩種風(fēng)格,一是人閑山空,逸致悠遠;一是波濤浴日,氣象宏衍,各臻其美,盡顯風(fēng)流。本詩屬于后者一路,具有代表性。詩以“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開篇,放眼荊楚大地,氣象非凡。襄陽因其地在故楚國的北境,故稱“楚塞”?!扒G門”即荊門縣,其地北接襄陽,亦當(dāng)漢水西岸?!俺薄扒G門”于此泛指襄陽漢水一帶。這一帶漢水南接三湘之水,東南與贛江及其支流匯通于彭蠡澤。詩人納接天之水于筆硯,畫荊楚風(fēng)光于詩行,為全詩渲染出雄放的氣勢。頷聯(lián)“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描寫漢江泛舟所見的遠景。只見漢江之水滔滔奔流,水天相接間,好似已經(jīng)溢出天際之外;水霧與嵐氣交融,迷迷蒙蒙,兩岸青山也就時隱時現(xiàn),若有若無。這二句雖著墨淺淡,卻氣韻生動,水光與山色互映,展現(xiàn)出一幅意境邈遠的水墨畫。王世貞評曰:“是詩家俊語,卻入畫三昧?!盵19]89可謂切中肯綮。頸聯(lián)“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詩人轉(zhuǎn)換視角描寫漢江的近景。詩人所蕩輕舟隨波逐流,因水勢而俯仰前后,眼前的城池也好像是浮動起來,動蕩飄漾;漢江波濤洶涌,其激蕩之勢上掠云天?!案 薄皠印眱蓚€動詞下得極妙。這二句充分調(diào)動視覺、聽覺感受,將磅礴水勢形容得驚天動地。此與孟浩然“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二句,頗有異曲同工之趣。“襄陽好風(fēng)日,留醉與山翁。”山翁,即晉山簡。史載其曾任征南將軍,鎮(zhèn)守襄陽。當(dāng)?shù)睾篱T習(xí)氏的園林風(fēng)景優(yōu)美,山簡常到其高陽池上飲酒大醉。詩人聯(lián)想到此間日麗風(fēng)和,正是山簡醉飲的好時光。襄陽風(fēng)物人情,信筆闌入詩行,對此處山水的眷念之情溢于滿紙。全詩點染江山如畫,吞吐意氣風(fēng)發(fā),格調(diào)清遠奇逸,氣象宏衍博洽,典型地體現(xiàn)出其“在泉為珠,著壁成畫”[20]148的藝術(shù)特點,在古代山水詩中,無疑足稱上品。

      再如《終南山》詩云: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7]193

      終南山為唐代京畿的地理和人文的標志,詩人們都愿傾其才華,為它傳神寫照,贏得生前生后名。王維站在詩界和畫壇兩座高峰上,為終南山寫真,更頗為后人稱賞。首聯(lián)從遠觀的角度寫終南山之高廣。終南之高,難及云天,然詩人用夸張的語氣說“太乙近天都”,將山之雄偉高聳之狀描摹于眼前。已狀其高峻尤嫌不足,再極寫其綿延之狀乃 “連山接海隅”。秦嶺至海,遙不可望,理雖如此,遷想無礙。詩人信筆將山與海連類而及,使終南山寬廣與博大并呈,使全詩產(chǎn)生出一種驚奇之美。頷聯(lián)“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從狀其形轉(zhuǎn)而寫其神。詩人說,山間白云遠看則縹緲彌漫,乃一個偌大的仙境。人履其中,如舟行水上,舟過而水圓,浪跡無痕。形成對比的是,青靄浮動,漫漫惹人,遁跡無蹤。此聯(lián)寫終南山云霧迷蒙變幻,遠近各成奇觀,神秘莫測,精彩萬端。頸聯(lián)“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寫終南山眾壑之異與陰晴之變。據(jù)詩意,詩人應(yīng)該是已經(jīng)完成了一次攀山穿越,領(lǐng)略了山北“終南陰嶺秀”[21]1337,山南則是“蒼蒼橫翠微”[21]1825,而且朝夕陽光不同,也使得重巒疊嶂似陰似晴,色彩明暗,千姿萬態(tài)。尾聯(lián)“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二句,收合得法,頗具神逸。詩人游山既久,不覺紅日西沉,尋思止宿之處,然林深山密,杳無人跡。正當(dāng)此時,看到山澗對岸打柴的樵夫值晚欲歸,便遙遙隔水打聽。二句如話家常,頗具詩意。詩人款款而問,答語未聞,而人情可見,韻致悠然。后人論詩貴含蓄蘊藉,每以此為例,可謂有識。

      綜論以上二詩,其放眼于天地宇宙,而收納于人間醇情;詩人握管濡翰,胸懷深遠,意志博洽,氣魄宏衍,詩情至美,行文雖恣縱無涯,收束卻自然有致,呈現(xiàn)了高超的詩歌藝術(shù)水平。

      [1]張志烈,馬德富,周裕鍇.蘇軾全集校注:第19冊[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

      [2]李豫.答王縉進王維集表詔[M]//董誥.全唐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3]朱景玄.唐朝名畫錄[M].成都:四川美術(shù)出版社,1985.

      [4]鄭臨川.聞一多先生說唐詩(下)——紀念一多師誕生八十周年[J].社會科學(xué)輯刊,1979,(5):133-144.

      [5]袁曉薇,譚莊.“詩佛”的誕生:一種詩歌美學(xué)境界的標舉[J].山東社會科學(xué),2012,(5):55-59.

      [6]王國維.人間詞話[M].北京:樸社,1926.

      [7]陳鐵民.王維集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1997.

      [8]劉昫.舊唐書:第16冊[M].北京:中華書局,1975.

      [9]顧紹柏.謝靈運集校注[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

      [10]龔斌.陶淵明集校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11]謝赫.古畫品錄[M]//俞劍華.中國畫論類編.北京: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86.

      [12]胡應(yīng)麟.詩藪[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3]王夫之.船山全書:第14冊[M].長沙:岳麓書社,2011.

      [14]王士禛.帶經(jīng)堂詩話[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3.

      [15]王士禛.池北偶談:下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2.

      [16]羅時進.揮毫當(dāng)?shù)媒街糯剿姷难葸M及其體格再議[J].古典文學(xué)知識,2011,(5):66-72.

      [17]瞿蛻園.李白集校注:第2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8]郭紹虞.滄浪詩話校釋[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3.

      [19]王世貞.黃太癡江山覽勝圖跋[M]//胡經(jīng)之.中國古典文藝學(xué)叢編:第2冊.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1.

      [20]李珍華,傅璇琮.河岳英靈集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1992.

      [21]彭定求.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1960.

      猜你喜歡
      山水詩神韻王維
      小議山水詩寫法
      中華詩詞(2023年4期)2023-02-06 06:06:10
      清遠沖淡 神韻天然
      中華詩詞(2022年12期)2022-07-31 02:45:40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來
      走哪條路好
      鳥鳴澗
      兒童繪本(2018年18期)2018-10-31 14:47:42
      王維的七言山水詩論略
      墨舞神韻
      中國工人(2017年11期)2017-12-11 10:13:20
      石榴:秀美東方神韻
      金色年華(2017年11期)2017-07-18 11:08:43
      楠溪江:永遠的山水詩
      中國三峽(2017年1期)2017-06-09 11:09:41
      論王維山水詩的“凈”
      台中市| 石屏县| 叙永县| 公主岭市| 石屏县| 自治县| 巴彦淖尔市| 阿克苏市| 澄城县| 新邵县| 公安县| 万源市| 泊头市| 库伦旗| 青浦区| 汉阴县| 蒙城县| 棋牌| 昌乐县| 蒲江县| 九台市| 松阳县| 武安市| 汤阴县| 崇明县| 大同市| 太仆寺旗| 凤城市| 独山县| 偃师市| 三穗县| 云浮市| 浙江省| 吉首市| 江永县| 盐城市| 同心县| 绍兴市| 华容县| 射洪县| 玉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