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強
習作是一種展示生命、反映生活、與人交流的活動,習作課堂自然也應該是關愛生命、聯系生活、啟發(fā)創(chuàng)造的活動場所。生態(tài)習作是指還原學生習作的本來面目,尊重兒童的自然本性,讓學生的習作活動回歸到兒童的真實生活,讓他們自由地抒發(fā)對自然、社會、人生的切身感受,表現“原生態(tài)”的自我。
生態(tài)的習作渴望生態(tài)的評價。生態(tài)評價要求不高,能明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的需要進行表達。習作文本并非是習作教學的終極目標,學生的發(fā)展及其習作能力的提高才是習作教學關注的焦點。原生態(tài)評價以促進學生習作的發(fā)展為基礎和目的。因此,原生態(tài)評價不能只關注習作文本,還要關注習作的過程、習作的情感、習作的態(tài)度、習作的方法、習作的習慣等。
一、變“課標要求”為“優(yōu)秀標準”——全面樹立習作自信
關于“寫作”的目標,《語文課程標準》第二、三學段開始“習作”,“這是為了降低學生寫作起始階段的難度,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讓學生在習作中也能嘗到成功的喜悅。
反思我們的習作教學,讓多少孩子獲得過成功的快樂體驗?我們朗讀、推薦過多少學生的習作?我們給了學生多少習作展示的平臺?……資源、條件、時間等等的限制,很容易成為我們?yōu)榇碎_脫的理由。
緊扣“標準”而不盲目抬高,降低“門檻”也不一味妥協(xié)。成功才能讓學生獲得更多習作的自信;正確的習作意識才能讓學生獲得習作的快樂。正所謂“教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不是因為孩子的優(yōu)秀需要你的表揚,而是因為你的表揚使孩子變得優(yōu)秀。所以,不放大學生習作中的問題,尋找學生習作中的優(yōu)點,應該是教師批改習作的立場。要讓學生清楚地知道并在實踐中感悟:習作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變“結果評價”為“全程評價”——師生雙向互動評價
看到很多地方很多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擬定著各種各樣習作評價的方法,都是對學生“作品”的一種評價,對學生習作前、習作時、習作后的評價甚少或沒有,更沒有看到過對學生的某次習作的全程評價。
學生習作全程包括:習作前的期待、對習作內容的興趣、習作過程中的態(tài)度、完成的習作文本、習作后的思考等。其中,“習作前的期待”“對習作內容的興趣”應作為學生對老師上習作課時的評定??偸抢蠋熢谠u價學生的習作怎么樣,為何不先讓學生來評價一下我們老師的習作課上得怎么樣?試想,一個習作前就怕寫、習作時沒有興趣寫、沒有內容寫的孩子怎么可能寫出好的作文?經常這樣寫又怎么可能愛上習作?我還在想:我們的學生究竟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怕寫的?學生們不是天生就怕寫作文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老師把學生教怕的。所以,要解決怕教怕寫的問題,還應從每位教師身上先找原因。
這種師生雙向互動式評價,不僅讓老師評價了學生的習作,也讓學生評價了老師的習作教學,實現了“教學相長”。
三、變“獨家包辦”為“眾說紛紜”——尋找作文評價合力
都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既然如此,為何不把這等“好事”交給學生來完成呢?習作完成之后,把習作讀給自己聽聽,再讀給他人(同學、家長、老師)聽聽,請他人寫上一段評語。在這種自讀、自悟、自改、他評的批閱方式中提升學生的習作水平。
習作評價不是教師單方面對學生做出的單一評判,而是要讓學生參與評價,學會發(fā)現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從而完成對自我的激勵和超越。因此,教師要為每一位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的機會,讓學生人人參與評價。這種評價方式,讓學生成為評價活動的主體,使學生有了自由表達的機會,在切切實實的討論和評判中有所體驗,有所感悟。教師及他人以“合作者”“參與者”自居,不把個人意志凌駕于學生之上,而是互議互評,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欲,發(fā)揮學生個性互補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彼此啟發(fā),相互傾聽,在思考中評價,在評價中思考。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主動探索,積極體驗,相互交流,相互評價,相互賞識,從而啟迪學生思辨的靈感,激活學生積累的語言和積淀的語感,實現共識共享共進。這種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放大了學生的習作熱情。
四、變“學期總結”為“分段重啟”——多畫幾條成長起跑線
對學生習作的評定,從一開始的“分數”評定到后來的“等級”評定再到“星級”評定,老師們在不斷思考摸索著最適合的習作評定方式,對于一些習作水平較好的學生,學期結束時往往會冠以“小作家”“小明星”等稱號。
從現實的情況看,學生們在老師的激勵下,在學期開始后一段時間內會信誓旦旦地努力,可一段時間之后,尤其是當發(fā)現自己數篇習作的總體情況落后于他人時,往往會自覺不自覺地呈現出“放棄努力”的狀態(tài)。此時,老師不妨多做幾次“階段性總結”,多畫幾條“成長起跑線”。周評比、月評比、學期評比……每一段結束就意味著新一段開始,讓更多的學生即使在階段性不成功之后也能很快點燃再戰(zhàn)的信心和希望。站在新的起跑線上,“信心”與“努力”會使他們跑得更快樂、更輕松、更迅速。endprint